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外语教学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精选

高校外语教学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大众通过使用移动智能设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在线学习应运而生。移动学习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社会性、广泛性等特征,有助于高等院校现代化、信息化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优势,使学生不断适应、习惯移动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师生交流效率,实现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互,从而提升外语专业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保证教师顺利、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这种传统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教学效果层面来说,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新时期发展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等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已经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源也十分丰富。

(一)具体概念分析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在移动终端平台上,针对高校外语专业的线上网络教学,建立相应平台,将教师要在课堂讲解的部分录制下来,结合学习资料,放在网络教学学习平台上,向学生教学任务。近几年来在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的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探索、应用,它主要是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这些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丰富、形象、独特的课堂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实际特征,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诸多限制。

(二)具体特征分析

现代化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而当下并不缺少标准化的人才。移动学习的应运而生以及迅猛发展,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全新机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本质在于其利用了移动网络技术平台,建立起了网络与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将听、说、读、写融入生活中,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外语语言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即可。

(三)具体优点分析

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小语种专业教学中推广应用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这种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还能够推动高等院校外语专业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建立。移动学习,不仅具有时效性,还包含了内部交互的体系,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高效互动,有助于高等院校进一步培养、提升创新型、复合型优秀外语专业人才。

二、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建立

实际上,高校外语专业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就是将传统的外语课堂,与线上平台的外语学习结合在一起,将所有关于外语的教学视频、学习视频、PPT课件、课外阅读材料等学习资源尽可能地全部整合起来。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使其与外语教学方式最大程度上融合起来,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与基础上,不过分强调互联网的优势,也不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者的作用。现如今,国内高等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有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这三种模式,主要的教学程序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课外知识等等这几个部分。

(一)课前预习阶段

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上相应的教学任务,上传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宣传资料等具体的内容,并且在平台上可以布置关于预习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在线上平台接受到任务之后,了解、掌握相应的资料内容,并且完成任务中的预习题目,强化对学习资料的理解与掌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将问题在线上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汇总,将学生的问题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展开备课,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课堂学习阶段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的课堂学习阶段,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学习部分,也是整个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课堂学习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开始前,就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必要的理解、掌握,通过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讲解、拓展,再针对预习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对相应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将备课内容尽可能全面、系统的传授给学生,进一步引导、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课堂学习的重点。

(三)课后巩固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除了要布置课后作业之外,还可以令学生在课后空余时间内做一些延伸性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提供一些相适应的日文读物,可以推荐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日文版电影,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对外语知识的学习理解也能更加深入,通过尽可能地拓展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实现外语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升华,增加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一)应用的合理性欠缺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对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有效果的。像很多理论知识较为简单的课程,就并不适用于线上线下混合这种教学模式,即使将其应用进去,也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现阶段,国内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针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新模式的应用尚未成熟,很多专业没有必要应用该模式,也被强行、统一地拉在了一起,教师忽视了本专业课程的发展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浪费了教师与学生很多的时间精力,学生对该课程接下来的学习兴趣全无,甚至有的学生会对这部分课程呈现出厌倦的心理情绪,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缺乏必要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教师主要扮演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这些角色,教师自身更是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监督者,这直接决定了高校外语专业教学质量与效率能否稳步提升。由于目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国内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刚刚起步,甚至高校的很多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模式,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十分了解,很难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这种模式的优势尽发挥出来,导致该模式在高校外语专业中的应用与之前的期望目标相差甚远。甚至高校内的一部分语言学科的教师更是对这种模式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即使应用了该种教学模式也只是趋于形式化,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这样一来,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不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反而是有所退步。

(三)应用的技术方式较为落后

目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高校内部缺乏对网络信息技术系统的建立,加之高等院校并没有针对外语专业教师进行相关的线上教学培训,特别是在一些PPT课件制作、软件平台利用方面的培训还比较欠缺,导致教师个人能力水平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很多实际的技术手段在应用过程中彰显落后,导致外语专业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和目标。所以不能急于将其应用,应当循序渐进地展开,以此来帮助教师、学生逐渐地适应这种全新的教育学习模式。

四、高校外语专业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举措

(一)科学合理地应用该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网络平台的实际应用问题,明确线上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完善线上平台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参与到线上学习交流活动中来,而不是将线上学习活动当成是一项任务、一种负担。此外,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具体情况,重点在于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学习的能力、未来发展等方面内容,不能过分地要求学生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在线上教学平台的学习中,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状况出现。

(二)提升教师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为适应全新教学模式,掌握精准资源,教师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牢牢抓住现代化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导向,时刻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应用新技术、新方式的意识与能力,利用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这种模式的优势尽可能充分发挥出来,使高校外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更加明确化。

(三)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准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专业中的应用,是离不开互联网信息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持的,很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软件商店中,有很多关于外语知识的教学软件,但有些软件并不适合现阶段高校外语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因此,此时就需要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师根据本专业自身的实际教学状况,与校外一些研发教育软件的新型企业展开深度、全面的合作交流,研发出适合本校实际教学状况的外语线上教学软件,在内部建立起一整套完整、合理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在实际的外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校方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完善奖励和评价机制体系,将此机制体系科学、合理地融入高校外语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除此之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还需要学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线上教学培训,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应用这类线上教学平台。

五、结语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老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应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在高校外语专业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外语语言知识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为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窦青嵩.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华少年,2017(28):276-277.

[2]王枚.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环境搭建和实施[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23(2):51-53.

[3]程旺开,李囡囡.基于云班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微生物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43-47.

[4]张佑春,朱炼,潘晓君.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设计[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3):52-54.

[5]赵晓莉,徐德福,管益东.“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29-131.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习状况;学习策略;教师角色;外语教学

一.引言

学习策略研究是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并试图促进和提高学习效果。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外语学习策略,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它不仅能促进和引导外语教学,而且对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师资培养方式依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国际通行的教育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我们的教学,以及下文涉及到的教师角色转换,都必须与学生的具体学习现状,或者说是学习策略的使用结合起来。故学生学习状况的实证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下面就根据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的状况论述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和具体方式。

二.学习状况

中南民族大学在研究生中进行了一项调查,涉及外语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等方面,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的看法,从而为教学改革指出方向。我们认为该研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对于各个层次和各个年龄段的教学及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工具型学习动机为主,即以通过四、六级之类的考试为目的,不在乎能学得有多好,这个结果也在其他调查中得到了验证。在该项调查中,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有3项学习动机能预测学习成绩,其中1个为负相关,即拖累学习成绩。很显然,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的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没有照顾到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虽然研究者的观点存在分歧,但多数都认为融入型学习动机有更大的优势,因此提高成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观念显示学习者对学习的看法,对于指导他们的策略使用有很大影响。本次调查的学生在如何学习的学习观念上没有显著区别,而且基本都是正确的。因此区别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便是学习策略的使用(Ellis,1999)。数据分析表明学习观念同好些学习策略显著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因此学习观念对策略使用具有促进或者妨碍作用。但调查也发现,虽然学生有正确的学习观念,但并不一定同他们学习策略的正确使用成正相关,甚至有较大差距。比如学生都认为形式操练,比如背诵单词课文等,对学习成绩提高有很大作用,但很少有学习者能坚持每天抽一定的时间学习,也很少在课堂主动提问或者回答问题。这种“言行不一”的矛盾应当引起教师的注意。

研究表明,学习者对于学习策略的使用并不令人满意,其中又以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最为欠缺,说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对元认知策略缺乏了解,学生无法有效的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度,也不能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使用,多集中在形式操练策略上,对于预习、笔记等策略使用比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提高成绩的关键在于多做题,但仅有形式操练方面的学习策略并不能明显提高学习成绩,这方面的认识误区也亟待纠正。对于情感策略的使用,学生之间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成绩差一些的学生不擅于调节学习时的心态,也不注意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调查中,65%的学生表示,对于旧的教学方式感到厌倦,71%的学生对于教材不满意,觉得没有时代新鲜感,期待能有新的变化。73%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时很少参与教学环节,希望能多一些师生互动。还有部分的学生表示上课听不懂,因此自信心很受打击。在邓琛(2006)的另一项研究中,多数学生都表示表示非常希望老师能对他们作业中的错误进行纠正,但很多老师没有这样做;他们也希望同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在这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学习状况,是各学校教学现状的一个典型代表,对于改进和提高教师的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面对这些新时代的挑战,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转换教师角色。

三.教师角色转换

随着自主学习和网络教学的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越来越被普遍接受,教师的作用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弱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教师的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传统观点认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张瑾,2007)。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的引入,教师的角色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1.学习引导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语法翻译法被广泛的应用(王林海,2007),因此教师满堂输灌,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由于各学校相继开始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学生更多的同电脑和知识直接打交道,但教师绝不能置身事外。在学习的每个阶段,教师都必须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他们所处的学习阶段。教师依然是知识的传授者,但这种角色应该被淡化。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老师更多是作为一个引导者,赋予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协助学生获取并有效的处理学习材料。因此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的职责比知识传授者更为广泛,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

2.计划制定者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虽然在中小学分快慢班教学引起了很多的非议,但分级教学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和实行不同的学习计划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即使在同一等级的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依旧参差不齐,这都要求教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辅导。

3.观察评估者

教师应当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利用考试、作业、交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有进步,有些什么样的需求,改正其暴露出来的错误和不足。同时,教师也应当对整个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进行必要的调整。

4.监督者

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使用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有时候并不能正确的控制自己。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也不排斥教师的监控。这并不是走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而是结合学习引导者的身份,敦促学生正确的使用策略。学习策略只有在有意识的使用很多次之后才能被学生内化(internalize),被学生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策略使用的较高境界。

5.策略培训者

中南民族大学的该项研究表明,某些学习策略的使用能较大程度的影响学习成绩。教育也是一种终身的行为,培养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自学能力能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和使用学习策略。学生对于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使他们回避有害策略,积极使用有益策略。根据华维芬(*)等人的研究,学习策略培训对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尤其是元认知学习策略的使用。

6.动机激发者

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态度,又进而影响着学习策略的使用,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对于引导学生正确主动的学习至关重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就应该着眼于发挥学生的内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工具型学习动机能使学生为某一现实目的而努力学习,但一旦实现或者达不到这个目的,其学习积极性将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激发学生的融入型,提高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7.教材编写者

由于分级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实施,学生需要符合自己能力和水平的多层次教材,这就需要教师编写很多独立的模块章节,供学生选择。每一个模块章节都应该能独立使用。另外教材还应该体现出动态的特征,随时根据需要做出更新,以适应各种新情况和新学生。除了时代性之外,教材还应该体现开放性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开创性的思考。教师也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LL),以改变枯燥的学习氛围。

8.教学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集中在课堂上,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是教学无处不在。教师应当跟上时代潮流,更大范围的统筹组织教学。根据学习状况调查的结果,教师应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当变通,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起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当注意分级设计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等自由选择,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自主设定学习时间和,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

9.咨询顾问

情感策略对于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也不应被低估。随着时代变化,学生的心理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包括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给出合适的建议,以朋友的身份解决问题。

四.结论

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状况,我们发现了他们在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使用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发的解决,同时需要教师的参与,这就对教师角色产生了新的要求。时代和教学条件在改变,教师自身也需要改变。上述教师角色,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在教学实践中都应当受到重视。通过9个方面的角色转换,教师将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开放、鼓励独立自学和创新的学习氛围,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必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邓琛.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写作学习策略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

王林海.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角色转变和现行角色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方主要国家责任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公民的道德责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应如何实施责任教育呢?笔者有意检索了一下西方主要国家的具体做法,拿来分析一下,对我们有不少启发。

一、西方主要国家高校德育重视责任教育

1、责任教育是西方主要国家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美国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创造新生活的品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提出了"责任公民"的概念,其主要内含是指要承认他人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信守诺言的责任。为了促进学校德育的落实,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推出了500余个教育法案,鼓励学校制定系统的德育评估标准。并有21条德育准则,其中主要有12条,即:自立、值得信赖、勇敢、自信、成为真正的自己、尊重别人的权利、正直、勇于承认错误、信守体育类行业道德、谦恭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创造性。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性。

英国高校德育具有典型的保守主义倾向,但是,在最近十几年来,在德育目标上也有同美国接轨的倾向,并开始重视学校德育的责任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有高雅自由的生活,能够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和高雅情趣的自律者。其主要教育内容是莱斯特中心负责筛选的"四个核心"和"六个关系",即:强调对别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和有信用。处理好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区和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非人类的关系和与上帝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关键是行为主体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1]在巴伐利亚州法中,规定得更详细,对于18岁以后的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要求是培养"尊重人的尊严、自我克制、责任感、乐于负责与助人,能接受一切真、善、美的胸怀,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责任心。"[2]

法国教育部1977年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或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3]法兰西学院全体教授在向总统提交的正式报告中建议学校不能回避义不容辞的实施伦理道德教育的责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植学生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批判能力"。[4]

日本的高校德育一直遵循着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要求进行责任教育。《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5]《学校教育法》中还进一步规定:"大学作为学术中心在教授广博知识的同时应以教授和研究精深专门的科学、艺术并发展才智、道德及应用能力为目的。"[6]

2、为实施责任教育西方主要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创造了一些适合责任教育的德育教育理论。西方主要国家中,美国在德育理论研究方面起步最早、成果最丰富。从19世纪末开始,以杜威主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开始深刻的影响美国的学校德育。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道德教育","任何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理解的学科都具有道德意义"。[7]德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儿童与生具有的"要贡献,要做事,要服务"[8]的倾向,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自己的活动不可避免地朝着这个方向进行"。[9]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战后美国社会问题增多,特别是60年代的学潮、反战,青年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因此,形成了道德认知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人本主义教育观等,强调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从而在理论上为学生自主的承担道德责任建立起了联系。使美国成为现代世界学校德育的发祥地。

其次,创造了一系列适合责任教育的具体方法。受美国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理论的影响,世界主要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责任教育方面也探索出了系列的教育方法,而且各有特色。

全面主义与德目主义或称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是当代世界学校德育主要形式。美国是典型的全面主义德育。建立起了有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社区中心、等组成的制度化的联系,立体化的网络。当然,最近,美国高校德育也产生了由全面主义向兼有德目主义的方向发展趋势。

日本民族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兼有全面主义和课程主义。它借鉴了法国和美国的道德教育方法,并借鉴了中国儒家的思想,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制,成为世界上德育教育和研究网络建设最完备的国家。

在具体方法上,实践性活动是世界各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选择。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自然而然的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责任关系,来达到道德责任教育的目的。

另一方面就是各国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最有影响的是"隐蔽课程"概念的提出与实践。隐蔽课程也叫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它是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1968年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的,是学生本位(中心)课程(thestudentcenteredcurriculum)的变体之一。隐蔽德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教学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和非特定的心理反映,使他们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的教育,是所有隐蔽课程的主要构成因素。柯尔柏格认为,德育如果不关心隐蔽课程,无论如何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隐蔽课程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桥梁。

美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品格教育,特别注重教授价值观。品格教育主要代表人里可那在《品格教育》一书中,把"尊重(Respect)和责任(Responsibility)"视为普遍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是学校必须教授的3R课程(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atic)之外的第2R课程,它们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有客观的重要价值。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瑞恩总结出品格教育的6E法:在学生的理智作用下,与学生进行有关的对话,向学生解释(Explanation)某些规则,给予学生某种启示;教师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Evaluation)各种价值观,并且提供各种评价机会;学生应该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Experirence);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氛围,发挥环境期待(EnvironmentExpectation)的作用,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品格教育代表人里可那提出了种品格教育的方法,其中包括合作学习、鼓励道德反省、教育学生关心课外世界等,这些都是培养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实施德育责任教育有其必然性

1、责任及其前提

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康德把道德责任称为伦理义务,并从人性与人类的目的出发,区分为对自己的义务和他人的义务。意大利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对人的责任依次划分为四种:首要的是对人类的责任,其次是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意志自由是人的道德责任的前提。恩格斯提出:"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10]意志自由是人的"类特性",是人的自主理性。它表现在道德实践中,就是道德主体在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价值之间进行思考、权衡,作出抉择并采取行动的自由;在内容上是自觉的,是理智指导下的道德意志的具体化;在过程中是自控的,理智与意志的综合贯彻选择的始终。只有这样选择的行为才具有道德责任属性。主体在自由选择行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自由选择了责任。所以,一个人只有在他拥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行为负完全的责任。"你们是自由的,因此是负有责任的。"[11]一句话,自由意味着责任。在这里,自由与权利、责任与义务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的结论是:"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12]

2、责任教育是人的发展本质的要求

黑格尔认为道德就是关系、要求和应当,应当就是人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13]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就是自觉履行责任。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这表明,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责任感的过程。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对自己负责,彼此负责,才能创造并推进健全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

人的道德责任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规定、一种使命,相对个人则是一种无可推托、必须完成的"任务"。它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必须承担一定的职责和任务。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即承担自己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职责和任务,这既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另一方面,人必须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负责。既然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选择的结果,那么,人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定责任也就意味着否定了选择,否定了权利和义务,或者从本质上说,这就意味着否定了人之存在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价值。[14]

责任的本质性特点决定了责任的重要价值。一方面,责任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负责和不断创新的激情。责任感是一个人意识到并下决心履行个人的社会角色时的心理反映,反复的反映便构成意志,对人的行为产生持续的推动力。责任感既是道德主体发展的动力基础,也是道德主体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的具体表现。当道德责任升华为道德主体的责任感时,社会的道德就会成为道德主体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道德需要必然引起道德主体的行动欲望,即道德实践的要求与选择。道德需要和选择又会促使道德主体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并萌发改造和发展社会的热情。所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目标所在,它同时也是人们强调道德责任教育的依据所在。

另一方面,责任可以校正权利和自由。责任与义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的道德基础。重视道德责任,实际上是重视塑造人的心灵秩序,以此为中介,建立人类社会的运行秩序。马志尼认为责任能遏制扭曲的权利、膨胀的物欲的泛滥,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道德责任既能为社会与人类的永存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又能对人类文明进化与社会化程度作出质量上的规定。

3、责任教育是社会发展向人类提出的要求

中国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铁肩担道义",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更是他们崇高历史使命感的人生实践。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科技社会。我们对现代技术系统的结果,"即大规模发生的事情难以考察,强大的事情难以管理,复杂的事情难以理解。"因此,"出现了把道德责任视为困难的倾向"。[15]因为高科技本身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很好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甚至可以推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但是,另一面,它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技术依赖等副面的后果。为了消除这些问题,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罗马俱乐部认为,提高人的素质的核心是建立人民对全球发展的责任感,也即人们在思考和采取行动前,要以世界的发展为前提,而这种责任要从青年抓起。所以,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对中国高校德育责任教育的启示

1、中西方高校责任教育的比较

中西方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各有长短。西方主要国家学校德育基础是建立在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之上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人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发展。与其自由的经济社会基础相适应,又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法律制度,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经济社会的自由。在这里实际上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自由与法律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以及选择与责任的统一。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则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向学生传输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选择与责任的统一性。这种道德教育有两个好处。

一是学生不仅是在明确自身权利,特别是明白自己对道德具有选择权的条件下来接受教育,而且是在自己明确要对自己作出的选择负责的条件下来接受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

二是学校德育的目标和要求同主流社会价值以及社会规则的要求相一致,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其不利的一面在于,价值观和德育内容的选择,容易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享乐主义,道德处于社会的边缘化地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代沟问题日益加深。这表明,西方主要国家在青年道德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学校德育不同,我国学校德育责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德育的核心。在学校具体道德教育中,以道德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灌输和自省为主要方法,注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中国德育的目标体系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有着儒家深刻的大一统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约束力。这种教育的好处:

一是具有丰厚的儒家传统文化背景,有利于民族道德文化的认同;

二是相对于现实经济社会文化的具体实践具有一定的超然性,有利于人们对人类自身及其环境的终极关怀思考,具有了世界性的道德价值。但是也应看到,过分强调传统,缺乏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随机应变的灵活性。特别是在人的个体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对财富的追求成为整个社会最大诉求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构建现代学校德育教育中,还没有寻找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平衡点。

中西方学校德育责任教育的经济和文化基础有较大差异。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该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中西方教育包括学校德育的差异是同各自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有一定联系的。目前,大家都比较公认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民众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凭此便认为西方国家学校德育教育要比中国好,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我们认为,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优势和文化背景优势是产生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民众的主要精力不在集中于谋生,精神生活成为他们的重要追求。西方的传统人文背景、民众的高文化素质以及发达的宗教体系,为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创造了条件。这就为西方主要国家实行全面主义(日本是全面主义和德目主义)的学校德育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从而显示出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然而在中国,谋生还是人民群众的主要追求,民众的普遍文化水平不仅相对较低,而且还有较大差异。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还不可能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尽管我们学校德育付出了劳动,社会的影响还是给予了较多的抵消。

2、中国高校开展责任教育的对策

首先,高校德育思想要作出实事求是的转变。道德具有历史性,更具有现实性,道德教育需要为现实服务。那么,我们面临的现实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有9亿是农民。在改革开发以来,原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质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农村个人私有制。2001年度,全国共有城乡劳动力中,只有十分之一多的劳动力真正在从事集体经济。其他大部分劳动力在从事私营、中外合资、独资或其他经济单位的工作。

因此,我们的社会尽管还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绝大多数公民已不再属于集体,而是在肢解了的原来的共同体,使得人们成为在市场经济当中追逐独立的个人利益的个体。"这个过程正在今天的中国处于逐渐展开的过程当中,也就是群体的消亡之中,建立在群体基础之上的集体主义、群体主义同时处于衰亡,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16]个人在成长之中,个人主义也在发育之中,在这样一个时代,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法律和个人的权利结合起来。"[17]

这样的时代背景,为高校实施责任教育创造了条件。为此,学校德育的思路和做法应当同这种社会现实相适应,否则,要么我们是在做无用功,因为整个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德育还在用原有的、教育者本人都不认同的道德教条来对学生灌输;要么是在误人子弟,因为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道德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影响青年的社会化进程。

其次,高校德育要同社会协调。道德教育说到底是道德实践教育,尽管中国学校德育以德目主义为主,却不妨碍学以致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德育同社会道德协调,即走学校德育的全面主义道路。要走好这条路,一方面,学校自身要认清社会现实,认清道德主体的现实,不做无用功;另一方面,就是既要在教育实践上适应于社会道德状况的变化,又要使德育教育目标和道德水平处于社会道德水平的相对高度,使学校德育教育同社会主流道德观相一致。引导学生选择接受水平较高的并与社会需要相协调的道德,勇于承担道德责任。

第三,高校德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对中国的学校德育教育来说,道德教育既是道德理论教育,也是道德实践教育。不论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教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这些包括道德认知规律、道德需要规律、道德实践规律以及道德教学规律等,在这方面,西方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学校德育责任教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这里,我们想特别强调的是,要争取改变道德教育的"高大全"形象,即在道德教育中,认为道德教育的地位越高越好,道德层次的水平越高越好,道德教育的内容越全越好。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德育的地位,科学的确立道德教育的层次,悉心选择道德教育的内容,运用科学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来实施学校德育。反对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两种倾向。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工程、信息、产业等领域面临极大的机遇与挑战,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之提高和发展。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趋势。外语教育既是顺应国际化趋势的重要方面,也是满足我国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需要。专业外语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外语这个工具,通过阅读去获取国外的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信息。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即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英语课。该门课程通过介绍结构、基础、桥梁、水利、环境几部分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状况,从中解释专业词汇、特殊语法和翻译技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专业词汇及其用法,锻炼其阅读及翻译外文文献及专业资料的能力。同时结合专业知识理解英文大意,把握目前国内外先进专业知识。然而,由于工科专业背景等多因素影响,导致专业外语教学效果平平。本文将结合专业外语的教学实践,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课堂变阅读课或翻译课

由于专业外语课程的特殊性,其具有外语课的阅读翻译方面的要求,同时包含大量专业知识。往往这门课程由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授课,通常的授课方式是依据专业英语教材,详细地或节选一些文章,逐字逐句进行中文翻译及讲解,或者先用汉语将相关知识讲解一遍再对着课文进行翻译。尽管讲解过程中会有提问或让学生自己翻译,再由教师总结点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授学生以“鱼”而不能授之以“渔”。学生始终不是课堂的主人,一节课结束后仅仅在书本上记下汉语解释,翻译水平没有提高,阅读及理解科技文献的能力更未得到锻炼。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这一高校培养人才目标想去甚远。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引导,学生将学习外语的主要精力放在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上,甚至由于英语应试考级过多,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同时,很多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目的不明确,不能切实体会该门课程在日后文献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再加之往往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模式陈旧,势必导致学生对专业外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表现异常低调,不愿出声,埋头苦读,怕被教师看到,“怕发音、怕提问、怕翻译”的现象突出,教师只有用点名等方式强迫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种师生互动方式效果不好,气氛非常沉闷,缺乏积极性。

(三)教材内容陈旧

与土木工程专业其他课程教材相比,专业外语教材建设较为落后。适用于高等教育的教材种类偏少且内容与现代先进土木领域水平相差较大,专业性与通用性不强,不能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随着社会需求和学科建设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土木工程系下设有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岩土工程等多个专业,这些课程设置差异较大,而专业外语教材只有一本《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单一,不能重点针对某一专业,只能一本教材内涉及多个土木领域,导致信息量过大,往往一学期下来所学内容只能涵盖教材的1/3~1/4章节。并且,专业外语教材大多选取外文报刊或文献,每篇阅读材料中包含专业词汇繁多,句子结构冗长、复杂且过于集中。长句、难句、重点、难点知识点分布不合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外语感到力不从心,望而生畏,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工况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21世纪大学生的培养要求,结合近几年的授课想法与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进教授方法,突出课堂教学特色

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方法的重点应是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专业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阅读及翻译科技文献的能力,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预习并进行段落划分,归纳总结段意,表述中心思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及相关专业内容。同时,教师可针对整篇文章进行综述性讲解,并就文章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请学生来回答,这样能较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针对文章中较难、较长的段落,可利用某一长句进行翻译技巧的讲解,要讲清、讲透,其余段落可让学生进行翻译。同时,在教学形式上,可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学习趣味性,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特点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上课十分钟可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观看美国《discovery》纪录片中关于建筑结构的讲述部分,在了解专业词汇的同时,可提高其听力能力,最终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气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回答问题及文章翻译过程中可设置分组讨论环节,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回答,再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或补充,最终将各小组课堂表现成果计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考核参考。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较好的达到专业外语的学习目的。

(二)注重专业词汇,强调学习重点,丰富教学内容

掌握专业词汇是进行专业外语学习的基础,所以专业词汇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专业词汇的词义较为专业,且词语构成存在规律及特点,在课堂中要注重这些特色,讲授相关词语的构成法,同时根据文章主体将相应词汇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同时,由于专业外语教材文章涵盖领域广泛,内容较多,若每篇文章由教师逐句、逐段详细讲解,会导致学生思路模糊,“芝麻西瓜一把抓”,最终收获甚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强调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比如长句的翻译技巧、与现代土木领域最先进的且应用广泛的土木知识相关的文章等进行重点讲解,其余部分将作为学生阅读材料由学生自行阅读、翻译及学习,教师概括性地讲解即可。最后,对于教师详细讲解的内容,尽量做到“信、达、雅”。“信”即忠实于教材,把原文意思准确地进行翻译并讲解出来;“达”,即在讲解过程中通顺流畅,组织好语言进行讲授,不能按照英语习惯表达,避免使得学生理解困难;“雅”,即课堂讲授避免照本宣科,讲授内容应高于教材,尤其针对专业内容,教师应联系实际讲解,以丰富教学内容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四、结语

高校外语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学习平台;外语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校外语课程教学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外语越来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也被高校列为公共基础课进行教学。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层出不穷,智慧教育也屡屡被提及,高校外语传统教学模式也因此暴露了缺点,开始学会基于智慧学习平台的优势,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因此,高校外语教师应加强分析、使用智慧学习平台,将外语线下、线上教学有机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从而为构建高校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便利。

一、智慧教育和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一)智慧教育。由于互联网技术层出不穷,近些年,教育领域屡屡提及的话题就是智慧教育,讨论智慧教育含义的声音开始层出不穷,虽然人们对智慧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但也略尽相同。智慧教育主要依靠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是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度信息化的智慧创新教育,是合理有效借助互联网、智能化等技术,实现智慧化教学模式。换而言之,智慧教育既能借助信息教育技术,也能设计教学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学生拥有智慧、创造力等。因此,智慧教育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育,不仅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也可以促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喜欢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高校外语教学作出积极贡献。

(二)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教学、网络教学有机融合,即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的模式,其优点是引导学生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层层递进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当前,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要包含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要包含教学设计、学习模式,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结合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因此,混合式教学就是将线上教学融合线下教学,促使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目前高校外语教学模式来看,外语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欢迎,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首选教学模式,不仅方便高校培养外语人才,也方便学生学习外语知识,可谓一举两得。由此可见,智慧教育与混合式教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线上教学融合线下教学,两者都是基于智慧学习平台或者网络教学平台,促使高校教学既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能够顺应教育发展,从而方便高校学生学习外语。为了推广智慧教育和混合式教学,高校应选择既方便操作又高效快捷的智慧教育平台,促使外语教学更加深入人心,顺应时展。因此,如若能将智慧教育融合混合式教学,借助各种智慧学习平台,定能将高校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到某个层次,不仅突出了智慧教育的优势,也反映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促使高校外语教学更加顺利,为现代外语教育注入一剂切实可行的强心剂。

二、基于技术和背景的智慧学习平台分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学习平台层出不穷,高校外语教学可选择平台越来越多,不仅能够改善外语传统教学模式,也能够丰富外语教学模式,认真践行智慧教育理念,将外语混合式教学践行到底,促使外语教学模式进展顺利,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外语教学水平。因此,基于智慧学习平台,才能将智慧教育落到实处。

(一)交互式学习平台。1.在线听说学习平台。在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在线听说学习平台就是最好的学习平台。因为外语注重口语训练,在线听说平台为外语口语训练创造了条件。在智慧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基于智慧学习平台,调整外语的传统教学模式,既能促使外语教学顺应科技的发展,也能促使外语教学更加适合教育的发展。2.在线作文批改平台。在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在线作文批改平台也是不错的首选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线阅读学生的外语作文,并给予详细的批复或者修改意见,促使学生能够及时修改作文,从而达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外语除了口语表达之外,书面表达也同样重要。学生如果具备书面表达能力,也能在翻译、往来邮件或者商务会议等场合派上用场。基于智慧学习平台学习外语,可以更好地训练外语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任务。3.智慧语音室。在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智慧语音室就是模仿真人进行教学,给人逼真的感觉。学生进入智慧语音室,貌似身临其境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促使自己更加适应在智慧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自身的外语学习能力,达成真正的智慧教育目的。

(二)在线学习APP。1.钉钉。钉钉原本是阿里巴巴集团为中国企业开发的办公软件,电脑和手机均可使用,疫情期间成为中小学网上授课的主要方式,由此及彼也可以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日常教学,高校教师都可以尝试使用钉钉软件实施外语教学,不仅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也可以丰富传统教学模式,促使高校外语教学进展顺利。2.无限宝。无限宝是利用第二代Internet的通信工具,是一种较强的多媒体信息交换平台。它可以用于外语网络授课,促使外语教学进展顺利。同时,为了落实智慧教育理念,高校学生可以借助智慧学习平台学习外语,促使外语学习进展顺利。3.腾讯课堂。腾讯课堂是从事在线教育的平台,能够将教师在线教学结合学生互动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产生积极互动,增加彼此的感情,促使线上教学更加流畅,智慧教育理念自然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促使外语教学进展顺利。4.作业帮直播课。作业帮直播课是一款优质在线直播辅导软件,可以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学生可以在家听课,与教师线上互动,教师课下批改、讲解作业,从而解决学生在线学习的各种难题。高校教师通过作业帮直播课,不仅可以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课后作业,也可以有效批改外语课后作业,促使外语教学进展顺利。5.微信。微信不仅是聊天工具,也是网络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班级群,然后与学生就外语知识积极互动,随时随地既为学生讲解外语知识,也为学生答疑解惑,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真正学到外语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外语相关知识分享给学生或者发送朋友圈,可供学生学习以及参考。可见,借助微信从事外语教学非常有优势,不仅方便师生直接积极互动,也方便师生之间建立彼此友谊,从而共同推动外语教学发展。6.云班课、MOOC。对比中小学,大学学习更加侧重于自学。这两款软件虽然不能在线直播,但是可以播放教师事先上传的视频,并根据课时自行安排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后台会自动保留学生的学习进度,方便教师查询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智慧学习平台学习外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外语,达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从智慧学习平台中针对学情查询、跟踪,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或者针对学生的学情监管学生的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

三、基于智慧学习平台的外语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于智慧学习平台实施外语混合式教学,很大程度改善外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但因为深受几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学生外语水平各有所异、教师信息化素质普遍不强、教学适应性参差不齐,高校外语教学也有待解决几个问题,分别是学生外语水平差距大、教师信息化素质不强、智慧教学的实践性较差。因此,高校应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策略,才能促使外语混合式教学进展顺利。

(一)学生外语水平各有所异,存在适应性差的学生。高校大学生基本来自不同地方,外语成绩难免因为地域问题而存在较大差异,又因为不同地方学习外语的方法存在差异,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自然存在差异,这也是导致实行外语混合式教学困难的原因所在,教师必须事先了解学生的外语学情。同时,进入大学学习之后,大学生依然难逃偏科的厄运,很多大学生本来就讨厌外语,又鉴于不存在升学压力,学习外语的热情消散,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将外语学科弃之脑后,导致高校外语成绩时常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再者,在外语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因为部分教师不够负责任,教师没有尽到监管的义务,导致部分学生即使身处互联网环境,不是努力掌握、实践外语知识,而是从事某些跟外语智慧学习无关紧要的工作,这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另外,部分学生经历了高考,形成了固定思维模式,已经拥有被动学习的习惯,即使对外语知识一头雾水,也希望教师对其面对面答疑解惑,反而不能依靠智慧学习环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果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指导学生,那么,根本无法体现智慧教育的优势,更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外语教师信息化素质基本不强,智慧教育的应用能力显然不足。高校开始构建智慧课堂、举办智慧教育活动,高校外语教师应全面了解和践行“互联网+教育”理念,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学会灵活使用信息教育技术,但鉴于部分外语教师的信息化素质较差,很难贯彻智慧教育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这很大程度阻碍了高校改革外语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因为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较为薄弱,很难实施线上教学模式,较难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也大大降低了高校外语智慧教育效果,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交际热情深受打击。再者,随着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微课、慕课等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这有赖于外语教师提升个人的信息化素质,使外语教学跟上时代的节奏,否则外语课堂教学可能失去了应有的生机、活力。因此,外语教师信息化素质普遍不强,智慧教育的应用能力明显不足,推广智慧教学容易遇上阻力,导致智慧教育普及率并没有预期那么高。

(三)教学模式没有创新,学生并不具备实践能力。在深入探讨智慧教育理念的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网络教学、网络自主学习都有了更多选择,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学习模式,促使混合式教学发挥了自身优势,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部分外语教师的教学思维太过固化,总把智慧教育简单认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教学,因此,从实施智慧教育的模式来看,还是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同时,外语既是交际性学科,也是实践性学科,但借助智慧学习平台实施教学之后,部分学生感觉这样的教学模式降低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口语练习机会,剥夺了人与人之间见面交流的机会,所以不能体现外语学习的实践性。随着探讨越来越深,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还是认为外语的学习重点分别是语法、词汇、阅读等内容,而往往忽视了外语口语的学习时间,这样难免产生固化的教学模式、实践性较差的外语学习等问题。因此,如果教学模式相对固化、学生的实践性相对较差,根本无法普及智慧教育,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四、基于智慧学习平台的外语混合式学习模式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校正在构建外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目的是可以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将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外语理论水平,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互动交际,为学生往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外语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外语教师必须借助智慧学习平台推广智慧教育理念,将外语混合式教学践行到底,才能推进高校外语教学全面发展。

(一)不受教材限制,拓展高校外语教学体系。一直以来,高校一般参照外语教材制定教学内容以及计划,这样不可能融入其他外语教学素材,很难起到打开学生学习外语的视野,太多优秀的教学资源根本无法引进外语课堂,甚至导致外语教学缺乏创新动力。因此,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构建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要依照教材实施常规教学,还应拥有某种创新意识,重视搜集、整理、建设和整合网络教育素材、课外教育资源,从而符合学生各式各样的学习需求,这样不仅能够改善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又能够方便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战略,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为高校外语教学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从而达成外语教学的目的。

(二)强化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外语学习视野。在实施外语混合式教学时,外语学习既可以采取线上学习,也可以采取线下学习,至于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和习惯,但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学生拥有多元化学习需求,应在掌握基本学情之后,尽量地拓展教学内容,学会从线上、线下两条线路分别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外语混合式教学的构建过程中,适当引入各式各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借助教学实践,补充更多课堂理论知识,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促使学生能够学会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比如高校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校企合作等模式,对外语线下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借助学校网站、外语学习APP等方式,对外语线上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学生的外语认知能力自然有所提升,也能掌握并使用外语知识,自然拥有外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展示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三)健全教学体系,创造混合式教学条件。构建教学体系是实施外语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高校外语教学中,一般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行教学,教学规划基本缺乏系统性,而构建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既要有教学设计能力,也要有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应整合学科的特点,有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混合式教学列入重要教学模式,并将其融入教学体系之中。这样能够助力学生快速掌握外语知识,学会结合个人的素质缺陷、发展需求,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内容,身处真实的外语实践场景,争取较多的外语实训机会,有效创造高校外语混合式教学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智慧教育环境,既能有效改善知识体系,也能有效改善能力结构。

(四)完善教学模式,建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外语教学是否过关,可以借助教学评价,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单方面评价学生,大多采用课堂表现结合书面考试进行评价,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差异,这根本不适合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其教学过程,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要鼓励学生学会自评、互评,也要将线上、线下评价有机结合,并在混合式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激发出来,才能客观评价大学生的外语学习表现、学习成果。

五、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