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双语教学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精选

高校双语教学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进行本土化经营,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实行国际化战略,职业市场对具备双语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对我国高校的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自教育部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双语教学已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下文简称“我院”)推广和深入,对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探讨也日益受到重视。笔者自2002年起担任“我院”中澳合作班的《管理会计》课程双语教师,作为原版教材的授课教师,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思考,在此作一些交流和探讨。

一、“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目标

要有效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明确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目前在双语教学中,尤其教学初期,往往存在“翻译课文”、“专业术语或新单词课”等误区,致使部分学生感到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英语课,这就是教学目标不明而导致的本末倒置。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接触更多的英文文献和资料,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考方法以及前言的学术理论的进一步了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并为今后进入的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很多中文教材直接就是国外原版教材的翻译或介绍,非常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掌握更根源的学科知识点。因此,双语教学首先是会计的专业教学,获取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核心和重点。

二、“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实施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双语教材的选用

要进行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必须选择恰当的双语教材,教师要兼顾教材内容和教材费用两个问题,但前者应该是教师选用教材的关键因素。对于教材的选用,一般有购买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双语教材、改编教材等几种选择。对“管理会计”而言,其课程特点决定了选择原版教材为好,以对那些在管理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的学术研究可以做更深入的了解,但本科生的教材要难度适中,不能让晦涩的语言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也就是说,在保证教学体系完整合理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语言生动、示例清晰、逻辑性强的原版教材。双语教师要对选用的教材充分理解,并根据课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尤其要补充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二)双语教学准备与实践

为有效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状态是学生课堂外自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但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因为原版教材往往阅读量很大,一些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往往不能坚持自学,或者虽然课前阅读了课文和相关资料但不能把握要点,致使课前预习没有实际效果而最终放弃,学习效率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前要合理评价授课水平与学生素质,明确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些教学资料应该包括全英文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专题摘要、练习题、辅助阅读材料、自测题、小测试等,有些教学资料教材中已经提供,有些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积累完善,并根据授课计划进度及时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适应双语教学的节奏,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使一些基础的语言问题在课前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和效率。

2.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用英文授课,但不必强求英文授课比例,可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教案,在“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中,笔者一般以小的案例引出本专题主要内容,列出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根据时间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学科重点。这要求双语教师要提高英文表述水平,能够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要避免因为教师的英文水平,使得原本能够旁征博引、精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平淡无味,甚至成了纯粹的专业词汇学习,或者出现备课时几乎把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3.恰当安排习题答疑,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在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授课得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习题课和答疑课的时间。习题答疑不一定完全由教师讲解,可以请一些知识掌握的好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形式也不一定拘泥于课堂,可以针对全班、部分同学或者个人,借助于班级公共邮箱或我院的网络教学系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4.适时进行复习测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双语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学后忘前,即在学习后面专题的过程中发现对前面的几个专题已经没有印象,甚至有个别学生夸张地说等临近考试发现对以往的知识点遗忘大半,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有些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可能会对某些课程存在回避心理。为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双语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测试,一则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二则使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测试不一定是书面形式,也不一定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可以通过设专题分组讨论、案例设计与分析等形式进行,主要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深入研究,最终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1.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双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难以表述的理论或难度较大的课堂案例等采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编制成计算机软件辅助讲解,使教学内容直观、趣味、多样。而且,将多媒体课件发给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但要注意多媒体与板书并用,因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有些推理过程用板书逻辑更为清晰,也更能带动学生逐步深入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提供便利的平台和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各种专业网站,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也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MSN、博客等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等。

2.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在双语教学中根据授课进度恰当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点、引导、启发思维,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尤其“管理会计”是一种方法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可以成为连接知识点与业务实践的桥梁,使知识的传递更加主动、迅速、高效。这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根据案例的背景资料和个案所处的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小组发言和讨论,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外出调研等方式,将课程学习与其学年论文甚至毕业论文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促进双语教学改进发展的思考

(一)双语教学的师资选拔与培养

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素质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要有专门的双语师资选拔原则与方法,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支持。可以通过出国研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等在职培训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的外语培训与进修。同时,建立有效的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充分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质量的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和英语功底,还要肯下工夫、肯付出。因此必须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有自己特色的课。

(二)双语教学评价与成绩考核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的教学评价机制,要建立一个全程监控的测评体系,对结果与过程测评并重,可以实施多指标评估体系,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有关部门在双语教学实施中的作用与效果。双语教学成绩的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形式要多样化,要从教学的角度理性地认识东西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的差异性,选择贴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考核方式,将平时与期末成绩并重、书面与口头表达相结合,从而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实现双语教学真正的意义和目标。

(三)双语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传递

双语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处于探索和不断推进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和逐步完善,教学经验有待积累和丰富,教学质量有待检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教学的研讨与交流,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学校要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可以定期组织跨专业的双语教学教研活动,促进双语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传递,加强不同阶段、不同专业间双语教学的沟通,使学校的双语教学更加系统、合理。同时,在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就将一些问题加以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同类课程的学习兴趣,避免教师重复无效的工作,加强双语教学不同阶段教师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最终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质量,有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家基本认为双语教学对教学双方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学生,它可在人文素养培养上、思维方式训练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思想文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过程。双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还需要教学双方共同的努力、学校对双语教学的合理安排以及双语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灿.对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以会计学学科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07,(1):50~52.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3]杨劲松,雷光和.关于构建双语课程“学·教”评价体系的思考.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3~35.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应用化学教学模式场景模拟互动教学教学方法

1自编外语教材

应用化学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包括精细化工、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应用电化学、应用光化学、能源化学、工业分析化学等。各高校往往是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设置学业发展方向,开设学科交叉课程。加之国外教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从而加大了外文教材选择上的难度。然而在另一方面,应用化学专业领域的相关著作及资料却层出不穷,时效性很强,又为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授课学生的情况来编写教材,除了注重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语言规范性以及图文并茂等一些基本原则外[6],还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忌将教材编撰成会议论文集

专业课的开设对象是本科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后,学生们具备了本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专业课的讲授让他们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当中,并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动态。应用化学专业知识更新快,前沿性强,但本科学生缺少实际科研经验,过分关注热点而忽略与基础理论的衔接,反而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因此那种一味强调最新科研动态,关注研究中反常现象的会议论文似的教材并不可取。任课教师在选择素材时,一定要注意收集与专业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目前研究热点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又会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1.2忌参照中文教材硬译

不同语言表征不同的文化,也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上必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相比而言,中文专业课教材条理性较强,但内容往往更新不及时,且语言较晦涩难懂;而一些同类优秀外文原版教材深入浅出,语言趣味性强,知识更新快,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外文原版教材也存在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理解障碍等不足。特别是对应用化学专业课而言,由于教育体系不同,较难找到完全配套的专业原版教材,加之原版教材费用昂贵,因此综合中英文教材的优点自编教材,就现阶段而言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然而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中文教材直译成英文教材,因为这样做往往使语言失去规范性与纯真性,达不到双语教学对于知识和语言的双重要求。考虑到教材对于语言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与国外高校合作共同编撰专业外文教材,不仅能保留中文教材的条理与逻辑,还能植入外文教材中语言的纯真性与知识的前沿性,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

1.3忌忽略参考文献与课外教材

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国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国内则以传授与继承为主,从而导致国内传统教材往往不重视给出参考文献。而教师也往往偏重于本教材的讲解,而忽略其他相关教材中不同的见解。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的盲从与眼界的狭隘。作为一门专业课教材,在讲解主流知识的同时,不妨增加一些类似小花絮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本领域中不同的观点与论列,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学方法改革

在编写了合适的教材后,如何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教学方法改革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以往中文专业课教材的讲解中,由于不存在语言转换的问题,对有些问题的讲解即便不采用文字或图片等方式,学生也容易理解。然而,对双语教学而言,语言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于是新的配套的教学方式则显得非常重要。这些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寓教于乐[7,8]。

2.1运用讨论式和启发式

应用化学渗透在人类的衣食住行之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种鲜明的应用特性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应用化学的一些专业课,如在“精细化学品化学”和“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等课程的讲解中,可首先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就织物在洗涤过程中掉色,染发烫发过程常需几道工序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其中科学原理的讲解。这种讨论式教学,可以先入为主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之后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地讲解,启发学生去思考。在讲解过程中,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语言理解上的问题,可以借助于一些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等,让一些外语关键词汇或图片随时出现在屏幕上,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与记忆[9]。

2.2尝试Workshop等教学方式

Workshop是一种讨论性的教学方式,适合于人数不多的小班级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教师可就某一领域热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内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在小组内讨论后,选出代表对本组的观点进行阐述。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则起指导及监督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与适当的考核方式相结合,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3增加模拟及角色扮演等教学环节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学生出席国际会议以及参加专业应聘会的机会增加,因此在专业课的双语讲解过程中,可以模拟有关的场景,锻炼学生口头报告与交流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选不同的题目,进行3~5分钟的陈述,之后其他同学对他进行提问,展开讨论。这种场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的方式也是以学生为主体,且与学生可能面临的真实场景相吻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

3考核方式改革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3篇

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

1.对公共行政学科特质的回应。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根源于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这门起源于美国的学科在国外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它在我国的复兴重建不过是近三十年之事。从此意义上而言,行政管理专业是我国高校引进并加以本土化改造的“舶来品”之一。虽然当前倡导对公共行政学在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本土化研究,但是在高校教学中则主要体现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因此,在高校教学实践当中需要通过使用外语来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这是对本专业学科特色的回应。

2.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要求优秀人才。

目前,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它正驱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涉外交流更为频繁、使之更好地与世界接轨。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是如何在高校当中培养具有更加宽泛的知识面、流畅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进行国际竞争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行政管理专业中推行双语教学,不仅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外语的良好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的若干难点

双语教学大多安排在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某一门或者几门专业课来实行,在培养方案计划当中显示为“双语课”。研究生阶段因为学术研究的需要,对于外文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要求比之本科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在实际职场(根据实践统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工作当中,使用外文的必要性也不可忽视。故而在本科阶段督促学生重视双语课的学习,无论是为了进一步学习深造还是进入职场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存在着若干难点,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学生的外语基础不同,“因材施教”存在困难。

我国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始于义务教育阶段,贯穿高等教育始终。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加之长期以应试为教学目标,学生中普遍存在“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等状况。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较多、内容广泛,而学生的外语学习基础不同、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一面要努力理解专业知识本身、一面又要背诵和加深对外语词句的理解,学习难度因此而成倍增加。由于课程教学大纲的统一安排、课程容量和时间有限,使得教师也难以逐一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外语的不同接受程度。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教师却难以“因材施教”,进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2.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使得双语结合效果不佳。

双语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运用不同语言工具对本专业知识进行理解与互动交流的过程。如果仅仅将其理解为在课上讲授相关概念对应的外文单词、并让学生强加背诵,或者是全盘变成外文课,就背离了双语教学的真正内涵。有的高校聘请外籍教师进行行政管理专业课的讲授,但全盘使用英文交流,这样的“冒进”往往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接受水平,使得学生在无法强化英文能力的同时、也没有清楚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有的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是“两层皮”,课程大部分是中文讲授,只略微增加一些外文词汇,使得双语教学“有名无实”,双语结合效果不佳。

3.缺乏可供双语教学使用的专门教材。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基本分为教师自编讲义、国内学者自编教材、国外经典教材中译本和国外原版教材四种,这几类教材都是利弊兼具。教师自编讲义比较灵活、是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成果的积累,然而在内容上可能不够全面。国外经典教材中译本一般都是国内学者选择原版教材之后去除了其中不适宜本土教学的内容并翻译成中文在国内正式出版的,因此阅读较易,但翻译标准不够统一,同时写作的国外背景也使得理解难度加深。国外原版教材虽然能够让学生接触纯正外文,但其写作背景和意识形态难免脱离我国本土实际,不相适宜。因此总体而言,国内学者编写的双语教材实际上是最适宜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使用的,然而数量却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实践需求。

4.能够全面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有限。

师资力量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条件,只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才能够推进高质量的双语教学。目前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承担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素质与能力也是水平不一,能够精通专业知识同时又掌握熟练外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教师匮乏。如果教师无法以流畅语言和连贯逻辑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反倒影响了本来正常的专业知识教学,其效果可能反而不如普通专业课。同时,高校对于担负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培训力度也尚未达到预期目标;虽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能力与工作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评价指标和等级鉴定等方面的激励力度有所不足。

三改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全面改进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整合专业课程体系,考量双语教学的课程是否适应于双语教学,过于专业深度性和本土化内容的课程是不适宜应用双语教学的;学科基础课和内容较单一的专业课诸如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等比较适合。在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应将“专业英语”这一门课安置于双语课教学之前,使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之前先积累一定的外语基础,为双语教学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当中应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使用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程度,避免变为“有名无实”或者“全盘英文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授课进度安排、授课内容难度,把握好考核难度和广度,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授课方法上可以灵活选择如案例讨论、主题演讲、小组报告等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

2.建设适合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转换中外文口语的同时,准确表述行政管理专业的概念与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掌握流利外文沟通能力的同时,必须具备深厚的本学科知识基础和科研能力,充分了解行政管理相关学科在中国本土化实践中的研究前沿信息。而这是一般外籍教师所不能胜任的。据此认为,高校中适合担任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应当是本专业学习出身,并且有过海外访学或进修经历的人选。高校应加强对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推送工作,并在课程工作量核算、教学质量评价和职称晋升等多方面加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充实适合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3.鼓励国内学者编写适合的双语教材。

由前所述,应当鼓励具有一线教学丰富经验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编写适用于双语课教学的外文教材、并正式在国内出版,以解决单纯依靠原版教材和自编讲义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双语教材的编写要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在内容上要向同一课程的中文教材水平看齐,同时应该适当反映这一学科在国际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进展情况。教材编写时必须兼顾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到既保证专业术语和概念的准确表述、而且又能够适应学生的阅读理解习惯。

四结语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

一、实施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目的

实施双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金融学的英语专业词汇,从而能够阅读英文文献和英文书籍,并且和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毕业后有更多的机会,在人才市场上有更高的竞争力。

二、我国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模式

2007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这也给高校的双语教学指引了方向。目前,一些“211”和“985”的重点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效果。而我国高校主要有以下3种双语教学模式:第一,全英教学模式。不管是教材、作业、试卷,还是在课堂上,都采用的是全英文的方式,但是这种模式对于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难度过大。第二,中英混合教学模式。虽然教材、作业和试卷采用的是英文,但是教师在上课时采用的是中英混合的方式。这种模式对比全英教学模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甚至一些学校,虽然教材、作业和试卷采用的是英文,但在课堂上会完全采用中文授课的方式,而这更是大大降低了学生听课的难度。第三,英文术语指导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教师会选用中文的专业教材,并且会完全采用中文授课的方式,只是在课堂上针对一些英文专业词汇会专门地进行指导。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英文运用过少,基本无法起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少有高校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三、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虽然双语教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二十年左右,并且一些重点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许多非重点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进展并不理想。地方高校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作为双语教学的接受方,学生也需要具有相当的英语水平,才能够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跟上课堂的进度。但是和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地方高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都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也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导致学生对英语有着消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英语没有信心。另外,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有所不同,不仅只讲授一些基础日常的英文词汇,而且还会讲授和金融专业相关的一些专业英文词汇,这对于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而言,难度进一步加大。而这就会导致学生对双语课程失去兴趣、失去耐心并且失去信心,也就无法达到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不够

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授方,对于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求会更加严格,不仅要具有相当好的英语基础,还要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大部分地方高校不具备强大的双语师资力量,目前在地方高校中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英语水平不够高,而英语基础较好英语专业的教师不具备教授专业知识的能力。但是扎实的英语水平及专业水平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而言缺一不可,这同时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在地方高校的各个院系中,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只是极个别,目前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

(三)双语教学资料的适用性差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材的选用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而在实施双语教学时,教师大多会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是对于英文基础较差的地方高校的学生而言,选用英文教材会使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难度增大,无法完全理解一些专业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且大部分英文的金融学经典教材都是美国人编著的,所以教材的内容是以美国的金融体系为基础,教材中也会大量选用美国的实际案例,而这与中国的国情不符,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并且也会和后期开设的一些中文讲授的专业课的内容衔接不上,而这无疑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另外,英文教材比中文教材的价格要高很多,也会加重学生经济上的负担。因此,目前高校所使用的双语教学的教材适用性较差。

(四)课时设置不够合理

大部分高校在设置双语教学的课程时,会直接将双语课程和中文课程的课时量设置为一样的,而没有考虑双语教学和中文教学的不同。在双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会采用英文,教材也会选用英文版,因此对于英文基础较差的地方高校学生而言,一些有难度的专业知识点,教师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讲解和阐述,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因此,双语课程的课时设置不够合理,教师详细讲解和举例分析的时间不足。

四、提高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办法

上述四个地方高校所面临的问题导致了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进展缓慢,因此需要地方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善目前的双语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要先从学生入手。由于地方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因此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学生对学习英文是消极的态度,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就要先培养学生对英文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一些英文电影的片段,或者在课间可以播放一些英文歌曲,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组成英语学习小组。并且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如翻转课堂、情景教学等教学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双语教学的模式

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调整双语教学的模式。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划分层次,并分配学习小组,使一个学习小组中包含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堂展示、完成课后作业和报告时,英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英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从而使学习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共同进步。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划分层次,对于较为简单的内容,在讲授时可以采用全英教学的方式,或者让学生用英文进行课堂讨论或演讲,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而对于有难度的内容可以采用中英混合的方式,适当地运用中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增强双语师资力量

为了更好地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地方高校也要培养或引进更多的双语教师。首先,地方高校可以培养现有的师资力量,培养院系中愿意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这些教师出国培训或者到外企实习,还可以鼓励这些教师参加双语类的竞赛来提高英文水平和专业素养。其次,地方高校也可以引进一些有出国留学经验的教师,或者有着丰富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扩大现有的师资力量。

(四)改进和完善双语教学资料

由于英文原版教材对于双语教学的适用性较差,因此需要地方高校组织双语教学的教师改编和完善教学材料。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可以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适当地改编,改编整理为适用性高的教学讲义,再根据讲义来进行授课。地方高校还可以采用措施来鼓励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编写教材,鼓励他们根据地方高校学生的英文水平和知识结构以及中国国情编写适用于双语教学的教材。

(五)调整课时设置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5篇

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制药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近年来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在各高校中也渐成潮流。然而,作者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基础实验课程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盲目开展、推广双语教学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关键词:

双语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明文提出在高校中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开始,英语、汉语混合教学逐渐成为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领域。作为高校化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即陆续开始尝试在低年级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英文教材,使用英文讲授,以使学生较早接触并熟悉专业英语,便于其高年级阶段的文献查阅、实验室科研等任务。我校也较早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至今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采用了一系列颇有效果的做法,如编写双语教材、强调化学化工专业词汇、实验讲解时采用较浅显的英文口语、繁难处采用汉语复述、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等。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改进与反思。

二、反思

1.英文讲授。作为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课在高校中通常安排在低年级完成。刚开始接触该课程的同学,之前只经过了短期的大学生活,仅有少量的无机化学实验基础。猛然间接触更为复杂的,同时又以英文讲授的有机实验课,遭遇大量的新的专业词汇,对学生而言明显学习曲线显得陡峭了些。许多低年级同学听力基础也较为薄弱,更是难以适应英文讲解的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多处报道的经验,我们尝试过使用由浅入深的授课方法,起初的几次实验大量使用汉语,而后逐渐提高英语比例,而较复杂的操作、步骤先使用英语而后再使用汉语对照讲解。这种英汉对照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曲线的问题。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切换中英文讲述,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语言环境的割裂。汉语与英语在表述逻辑上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听课时需要频繁地切换接受模式,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思维混乱,引起知识掌握的碎片化。更有部分同学在英汉对照讲解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对英语不去深究,专等汉语的复述部分。这显然并非双语教学的初衷,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有人建议以较大尺度(章节、课时)为单位而非以小尺度(句、段落)为单位进行英汉对照:先完全以英文讲解整个实验,以便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英语环境,培养其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进而理解相关知识;待英文讲解结束后,再使用汉语复述主要内容,纠正之前学生可能的理解偏差。我们的初步实践中也发现,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频繁语言环境切换的弱点,然而两次整体性的讲解会使得授课时间几乎成倍延长。在理工科高校中,基础课学时原本就异常紧张,这种做法偶尔使用尚有可能,但大规模、持续性贯穿整个实验课教学几乎没有可行性。2.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一本合适的英文教材必不可少。不少学校的双语教学,特别是理论课,往往直接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然而实验课程存在其特殊性,各高校由于专业重点、实验室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开设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内容上往往存在很大区别,国外的原版实验教材在这里更是“水土不服”。为此,我们特意编写了与本校情况契合的英汉双语对照实验教材。为保证教材英文的质量,还特地由有机化学与外语两个教研室合作完成英文部分的编写。但毕竟英语教研室编者对化学操作不甚熟悉,教材的英文部分依然很难称得上地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对学生的英文学习难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教材中英汉内容基本完全对应,很多学生往往不甚注意英文部分,在预习、复习及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阅读汉语段落,英文部分遂成为摆设。我们曾考虑过撤除教材中的汉语部分,改为全英文教材,或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该做法必然会使得斜率本已颇高的学习曲线愈发陡峭,因此也缺乏可操作性。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总结环节,是对实验内容的复习与提炼,对教学成果的检测与反馈。与诸多其他院校相同,我们也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做法理论上在实验报告的原本功用之外,还可加深学习者对英文专业词汇的印象,检验其双语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其英文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受限于自身的语言水平,很难组织好合理、流畅的英文,撰写报告时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英文写作上,反而忽视了实验报告原本的用意。更有甚者,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并非自主撰写,而是几乎全盘照抄双语教材中的英文部分,抄写时亦不求甚解,乃至教材中的印刷错误也原封不动出现在报告当中。这种“英文”报告流于表面,毫无意义,完全丧失了实验报告原本的功用,严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更遑论科学精神的培养了。根据我们自身的实践,盲目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不但完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使教学质量大大下降。4.专业词汇。多处的实践都证明,在双语实验教学中,化学专业词汇是特别应当强调的内容。我们也发现,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主要熟记的也是诸如化合物命名、仪器名称、实验操作等专业单词。然而受低年级英语水平及阅读量的限制,学生通常依然无法达到更高的要求:胜任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任务。而这些英语词汇的学习,基本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准帮助并不大。更何况,这些词汇日后在《化学英语》课程中,在日后科研实验室工作阅读文献时又将重复涉及。我们曾对比过开展与未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在高年级阅读科技文献的情况,并未发现有显著区别。低年级时的双语教学似乎很大程度上做了无用功。

三、结语

总之,经过多年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耗费更多的资源与时间后,我们发现表面光鲜的双语教学远未达到预期的成果,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英文水平提高并不显著。甚至因为学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陌生的专业英语上,反而会对实验课程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造成不良影响。英语并非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核心内容,因为双语这个芝麻而丢弃了西瓜,实有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之感。因此,我们认为,双语实验教学———至少在普通高校的低年级阶段———不应为追求新潮而强行大面积推广。对于绝大部分同学,应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而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或可设立单独的双语教学班。此外,双语实验教学即便展开,也应与之后的专业英语、文献查阅等课程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出现过多的重复、冗余内容。

参考文献:

[1]周萍.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8(2):47.

[2]陈德英.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9(2):36-37.

[3]万福贤,姜林,尹洪宗,李映,付蕾,李长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66-169.

[4]盛野,张雷,吕蕾,王海晶.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与体会[J].广州化工,2015,10(20):176-177.

[5]陈牲,田玫,徐丽英.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专刊:195-196.

[6]傅晶,黎俊波.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232-234.

[7]易兵,郭文辉,谭正德,党丽敏,宋欣荣.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17-1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