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机构论文

医疗机构论文范文精选

医疗机构论文

医疗机构论文范文第1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走精细化核算道路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医疗机构开源节流、收缩成本的主要方式。许多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料资源等的管理较为混乱,各种管理相互交叉,没有形成严密的体系,基础工作薄弱,医院运行成本高。实行精细化核算则可以让各个科室明白自己的收入、利润,找出成本控制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促进各个科室管理活动的集成,促进运行机制的改革,改善基础工作,既推动精细化核算的顺利开展,又为医院实现科学的集约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要加强预算和收支管理,不断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构建与世界接轨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二、医院实行成本管理精细化核算的对策

(一)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树立成本控制理念

医院成本管理要想实行精细化核算,首先必须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理念,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做到人人重视成本管理、人人关心成本管理,在医院内部营造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理念,运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走“成本降低”和“资源节约”型道路。对此,医疗机构首先必须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成本核算的内容建立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其次再对各项业务成本进行经济性和社会性分析,在保证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创造良好的发展道路,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机构模式

为促进精细化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必须对原有的机构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努力实现集中的财经管理,可以在财经管理中心设置综合计划办公室、卫生经济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和收费办公室,这四个办公室统一负责成本管理、核算、控制工作。综合计划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预算、审核和经济管理,指导其他部门编制年度经费预算,汇总医院的年度预算,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加强收支、原始票据、财务报表的审核等。卫生经济办公室负责成本核算、医疗核算和物价管理工作。财务办公室的岗位分成会计、出纳和经费。收费办公室按照日结日清原则做好门诊、急诊等的收费和计价工作,做好收费票据的稽查工作等,做好押金条丢失补办、明确住院押金退款流程等,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等。这四个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实现成本的集约化管理,通过顺畅的信息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效益。

(三)制定科学的精细化核算细则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精细化核算细则,明确药品、设备、耗材、水电、劳务费等的核算方法。如:在药品核算上,药剂科利用药品入库信息、消耗信息等进行核算。卫生经济办公室提取各个科室领用以及消耗的药品成本,然后再对各个成本项目进行区分,进行分门别类的成本核算,计入科室成本中。医疗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按月折旧提取,一次性录入到成本核算系统中,从而得出每月的维修费用,而卫生经济办公室提取数据后进行区分,并计入到科室成本中。卫生经济办公室提取所有员工的工资、福利等成本费用数据,然后再纳入到相关的科室成本中。

(四)构建成本精细化核算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管理

医院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核算必须体现出精细分工的特征,必须构建精细化核算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高效处理复杂、庞大的数据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成本管理效果。对此,医院可以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依托信息平台实现计价、收费、记账等全过程的患者收费管理,确保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的自然衔接,从而实现对药品、设备、办公室用品等资源的全封闭式管理。总的来说,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根据医院成本管理的特点构建会计核算账务系统、药品账务系统、物流账务系统、收支账务系统、预算控制账务系统等。其次,依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患者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最后,构建全成本核算系统提取信息,按照事先定义好的公式、方法等进行院级、科级的成本核算。

(五)加强成本预测和效益分析,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实行精细化核算的同时要重视成本预测和效益分析,制定成本核算指标体系、成本分析体系、成本信息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等,一步步做好各项业务的成本预测和效益分析工作。根据成本预测结果加强劳务费、水电费、医疗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等成本费用的事前控制。通过病人就医费用的考核分析医院服务项目的成本控制水平,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中控制。根据医疗服务项目、特殊病种的服务项目等进行成本核算,为医院作出科学的价格决策提供依据,尽量降低病人的就医费用,体现医院的公益性。为促进精细化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并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医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加强成本预测、控制、核算等,实现人力、物料、资金等资源的优化调配,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总的来说,医院实行精细化成本核算的关键在于减少坏账损失、提高管理效益和深化机构改革,实现信息化管理,增强医院机构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减少管理成本。

三、结束语

医疗机构论文范文第2篇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深化改革的当下,管理理念已经逐步渗入到企业或机构中,使企业领导或管理者在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注重各种管理手段或方法的运用,为推动企业或机构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一些医疗机构管理理念认识不够的情况。其中,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就是事实之一。因为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够,在工作中医疗机构领导过于偏重临床专家的意见,不注重临床业务管理,这使得医疗活动中成本运用存在浪费现象,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经济效益。

2.成本管理模式应用不当。医院成本管理不仅存在功能财务化以及管理会计职能弱化的倾向,还存在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的学习以及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等问题。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在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是在完成医疗活动的基础上,在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处理,这使得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也会造成大量医疗成本浪费,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医疗成本的利用率,相应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可能性较低。所以,一些医疗机构采用事后成本管理模式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经济效益。

3.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在我国医疗行业推出新制度,以促进医疗行业良好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医疗机构中却存在诸多不良行为,导致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分配和运用不合理。而造成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是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没有对卫生资源进行严格的、规范的、合理的监督和控制,致使医疗机构为根据医疗需求,合理的引用先进医疗技术、仪器设备等,导致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分配和运用效果不加。所以说,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也会导致卫生资源分配和运用效果不佳,浪费医疗机构医疗成本,严重阻碍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提升。四、解决医疗机构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面对当前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以下对策予以处理和控制,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作用,使其可以对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确保医疗活动有效开展的同时所消耗的成本最低,为实现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最大化创造条件。解决医疗机构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为:

二、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

1.实现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最大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医疗活动成本降到最低。而实现此目的,需要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地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可以确保成本管理严格遵循此目标来监督和控制医疗活动,尽量保证医疗活动成本合理利用。对于成本目标的制定,主要是采用“二上二下”编报形式来编制医疗机构预算。参照所编制的医疗活动预算方案,来科学、合理的制定成本控制目标,确保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并且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总之,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是推动成本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2.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成本控制制度。为了确保成本管理可以在医疗机构中充分发挥作用,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申报特殊事件成本的方法审批部门的职责和回避范围加以阐述。对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表述,确保医疗机构医疗活动成本运用透明、清晰。成本编制的时间、方法、方式、流程等方面予以明确的说明,保证所编制的成本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3.健全成本控制组织结构。实现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管理的前提是医疗机构组织结构合理。实现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组织结构合理,需要按照成本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成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一级成本控制中心,同时下设二级成本控制中心即采购中心和三级成本控制中心即科室。这样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组织可以综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对医疗活动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尽量降低医疗成本,避免成本浪费情况发生。

三、结语

医疗机构论文范文第3篇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中重点突出如下几方面:一是为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益,增强合作医疗本身的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减少浪费,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审计监督;二是为维持合作医疗费用的收支平衡,减少不合理医疗开支,真正保障合作医疗参加者的基本医疗需要,加强对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的审计监督;三是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者的审计监督,主要是抽查是否存在多检查、多开药、滥用高精尖设备检查、与乱用非基本药物及是否存在为他人开药和借证他人就诊等行为。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其具体审计内容笔者认为有如下一些:

1中央补助资金申报情况。主要依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个人缴费金额,对地方政府申报报表进行审查,看有无虚报参合农民人数骗取中央资金问题。

2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到位情况。目前我县各级补助资金分别为中央财政40元/人,省财政37元/人,县财政3元/人。主要审查地方各级政府拨款文件和资金到账情况,看是否按时足额到位。尤其审查清地方各级政府补助资金的来源渠道,看有无挤占挪用其他项目财政资金和虚假配套问题。

3乡镇政府代收农民缴费情况。参保农民每年缴纳一定资金作为合作自缴资金,由乡镇政府组织有关人员代收,统一交乡镇财政所,开具专用收据,并汇总上缴县财政专户。主要审查其是否按时足额上缴,有无截留挪用或滞留资金。

4银行账户开设和资金存储情况。设立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切实做到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账专用、专人负责,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公平、公正、合理使用。目前合作医疗基金设立了两个账户,即:财政设立基金收入专户、农医局设立支出账户,前者主要负责基金筹集,后者主要负责基金开支。主要审查开户许可证、银行对账单和存款余额,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是否开设在国有商业银行,有无将资金挪用、跨行存储和账账不符等问题。

5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设立、办公经费及人员经费列支情况。目前,我县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工作经费来源有县财政按农业人口每人每年0.5元预算县农医局工作经费,各乡(镇)按农业人口每人每年1元标准筹集开展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经费。主要查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中心编制批文,审查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等有无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列支问题。

6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情况。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和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起付线由原来的100元、200元、300元和300元分别调整到100元、300元、600元和800元。对参合农民在一年内患病住院医疗的,只计算其中最高级别医院的一次起付线。同级医疗机构只设立一个补偿比。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和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由原来的50%、40%、30%和30%分别提高到70%、55%、40%和30%。住院平产补助由原来的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助200元、100元分别提高到300元、200元,县外医疗机构补助10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2万元,以当年内实际获得补偿金额累计计算。还有大病医疗费支付。对这些的审计主要是对照有关规定,看其是否有不符合规定支付。

7定点医疗机构收费情况。主要抽查参合农民住院记录(住院时间、住院检查治疗项目及收费标准、所用药品及收费价格等),看是否存在多计、重计住院次数;是否存在多检查、滥检查现象;是否存在过多使用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用药条目之外的药品(使得大部分费用需要农民自理,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等)。重点对医疗机构的检查项目和药品价格进行审查,看检查项目和药品价格是否执行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是否存在提高收费标准和无依据乱收费等问题。

8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用药、检查情况。主要抽查是否存在多检查、滥检查现象,是否存在滥用药情况。此外审计时要注意外出人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及是否存在非农人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9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情况。主要调查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及大型医疗设备、医疗用房和住院床位等情况,对照《乡镇卫生院建设基本标准》,考核乡镇卫生院达标和医疗服务能力情况。

10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节超情况。将县财政局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专户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中心账目进行合并,计算当年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节超情况,分析查找节超金额偏大的主要原因,以便确定合理的补偿比例和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收费行为。

11风险基金建立情况。目前,我县风险基金按每年筹集额中大病统筹资金的3%划入,总额保持在年筹集10%左右。主要审查上缴方式及账务处理情况,看风险基金是否建立,上下级账面记载是否一致。

医疗机构论文范文第4篇

有计划、分步骤地在重症监护(包括成人、小儿、新生儿)、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母婴护理、糖尿病护理等专科或专病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专长,能较好地解决实际专科护理问题并指导其他护士开展相关工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临床护理骨干。同时,通过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护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护理事业与医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协调、同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三、培训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护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8年以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在相关专科工作3年以上,热爱护理事业,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本人自愿并经单位选拔、推荐。

四、组织管理

(一)省卫生厅成立*省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专科护士培训有关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督等工作。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设立*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负责各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和具体要求的制定和提出,培训基地标准的制定,培训基地的审核、检查,培训学员的业务考核等。专家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

顾问:*

主任:*

副主任:*

成员(按姓氏笔画):*

*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护理学会,省护理质控中心共同参与此项工作。

(三)设置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由医院自愿申报,经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评估、审核通过后,报省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审定。培训基地原则上设在具有较强实力的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

五、实施及步骤

(一)制定并公布有关要求和标准。

*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和各专科特点,制定及提出各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和考试考核等具体要求,以及相应培训基地的标准和要求,经省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审定后,通过护理专业学会向全省公布。

(二)培训基地的认定

1.有意申报培训基地的医疗机构,根据有关要求和标准,在自评的基础上,向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提出申请。

2.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技术审核,并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评审,核定培训专业类别和规模。

3.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将通过评审的培训基地上报省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审定后,予以公布。

4.根据不同情况,每个专科设培训基地1-3个。基地实行动态管理,评审周期为5年。

(三)培训的实施

1.培训基地根据核定的专业类别和规模,制定招生计划,面向全省分期分批公开招收符合条件的学员。

2.各培训基地在每期学员招收完毕进入基地学习前,将培训学员名册上报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审定。

3.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实行培训基地主任负责制。培训基地应严格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培训工作。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技术档案,及时、如实、详细地记录培训、评估、考核等有关内容。

4.专科护士培训采取集中理论学习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总体时间原则上为3-6个月,具体培训时间及分配由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根据各专科特点确定。理论学习应由培训基地所在医疗机构联合医学(护理)院校共同完成,临床实践由培训基地组织实施,由所在医院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疗、护理专业人员进行带教和指导。

(四)考核和发证

1.学员完成规定课程和临床实践培训后,由培训基地组织对其进行考核。考核方式采取理论笔试、护理实践能力考核、答辩等方式。考核的主要内容为专业理论、专科护理实践以及职业素养、护理科研与教学能力、专业外语水平等。各基地同一专科对学员的考核统一按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和要求执行。

2.经培训基地考核合格的学员,完成结业报告,参加由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的现场答辩评审。主要形式为学员对个人结业报告的陈述,专家提问,学员回答。结业报告内容包括制定专科护理计划、个案护理报告、护理研究开题报告及专科护理工作论文或综述等。必要时,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对其实施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考核。

3.通过专家委员会答辩评审的学员,经省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审核后,获得《*省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省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由省卫生厅签章颁发。

(五)使用及继续教育

1.取得《*省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的专科护士每年从事本专科护理实践时间应达到个人临床护理工作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

2.专科护士应主动、及时地掌握本专科领域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每年至少1次参加本专科省级及以上护理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

3.专科护士应注重加强科学研究,每2年至少在护理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科护理工作论文或综述1篇以上。

4.专科护士应加强对其他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并对专科护理有关工作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

5.省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对各地专科护士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向全省通报。对连续三次检查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专科护士,收回证书,取消专科护士资格。

六、保障措施

(一)医疗机构应积极创造有利于专科护理发展的各种条件,鼓励有较好理论基础和扎实基本功的护士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积极选送学员接受专科护士培训。三级医院争取在3年内达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专科护士,二级医院争取在5年内达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专科护士,并逐步增加专科护士数量。同时要发挥专科护士的专长,稳定专科护士队伍。专科护士待遇可参照护理单元护士长管理。

(三)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所在医院要不断提高软、硬件水平,完善培训设施,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科学合理安排培训课程,确保培训质量。

医疗机构论文范文第5篇

为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我省医疗安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根据省卫生厅《广东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实施方案》,我市将分期建设*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将于近期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设置第一批3个专科的质量控制中心。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设置原则:

按照自主申报、择优立项的原则,三级医院均可自主申报,经专家论证,择优确认。特殊情况可直接指定。

二、设置范围:

第一批设置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内镜消毒等3个专科的质量控制中心。

三、主要职责:

成立后的专业质控中心,在市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颁发的医疗管理规范和医疗质量标准,结合全市实际,制订本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标准、技术规范。

(二)对各级医疗机构(以市、区级医疗机构为主)进行专业性业务指导,并开展专业质量控制督查和质量评价。

(三)加强有关专业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提出改进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四)组织对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五)承担市卫生局委托的其他医疗质量管理任务。

市卫生局将对质控中心承担上述任务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四、申报程序:

申请单位必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申请表》

(二)可行性报告,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专业优势、工作设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