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家庭教育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精选

高校家庭教育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晚上好!

今天,我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关于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想结合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希望今天我谈到的内容能有一些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得到大家更好的建议和反馈。算是抛砖引玉吧,呵呵。

首先,我想谈一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录贝尔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里,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里。这充分说明了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环节组成的。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其可塑性非常大,因此成长环境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而在这三个环节中,我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关于这一点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拿我们孩子就读的学校来说吧,我认为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都非常好,老师也非常认真负责,但是,我想说的是: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一个现实——现在的小学老师要完成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已经是超负重的了,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在家里可能也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确实不可能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全面和具体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因此,许多非常具体的事情是要我们家长自己去做的,所以,我认为小学生家庭教育甚至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换句话说,你交给学校一个好品质的孩子,一个学校就能交还给你一个优秀的学生。我也相信,今天能到这里来的家长一定也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的人。我也就此打住了,能有一个认识就行。

那么,家长应该关注孩子什么呢?平时,许多家长谈及自己孩子的时候,我听到比较多的还是关于自己孩子学习成绩怎样怎样的声音。诚然,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学习成绩也是衡量一个孩子的重要尺度。但我认为,只是一味地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本末倒置了。而什么才是本呢?那就是关注他在成长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好孩子各方面的品质和能力,应该是家长最应该关注的事情。那么,什么又是孩子的好品质呢?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并有实现其目标而克服困难的韧性;还有,让孩子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会审美、有好的道德品质和完美的人格等;还有,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在内的好的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

那么,又如何在家庭里做好这些方面的教育呢?我认为:其实所谓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的谆谆教导,更不是咻咻不迭的絮叨,而是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给孩子以渗透和影响并抓住契机予以引导。比如,今天带孩子看了一场好电影,审美便在其中了,或许其中某一个场面或某一个角色正在影响着他。今天家长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了一个座,你的孩子在旁边看见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德教育事例。今天你带孩子去爬山了,让孩子坚持一下,最后爬到了山峰,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在山顶,孩子一定会觉得视野很开阔,你可以对他说,站得高看得远这么一个生活哲理,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加上一句:若他将来想看到更多更美丽的东西的话,就要像刚才一样坚持下来才能到达最高峰,让他懂得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更多,若孩子有兴趣的话,再让他口头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画面,这样,他就会学习了观察…….当然,有条件的话,可以有意识地设定一些环境,带他们去旅游,给他们买好书,去经历更多的生活,那么,你的孩子会有更多更好的积淀,从而能够更好地成长。这些事要做起来很细很琐碎,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智慧,有些方面可能还有些专业,希望大家找些这方面的书看看,我觉得刘亦婷妈妈写的那两本书和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特别好,你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我建议还没看的家长去买一本,看过这本书的家长再看几次,肯定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也都不同,我们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与之相应的成长环境并予以适当的引导。在座的好多家庭应该是家学渊源,杭州的教育大环境也非常好,我相信只要大家脑子里有了一根那样的弦,各尽所能,一定能把孩子教育和引导好。

下面,我来说一说我自己的家教体会吧。

我也是本着以上的教育观点来教育我的孩子的。即家庭教育的生活化和渗透化及注重孩子的成长经历,以培养孩子的品质和能力为先的原则。我对孩子教育的主次排列是:关注其成长经历、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最后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我最关注的是孩子成长经历。因此,在平时,我们会尽己所能让他更多地接触各方各面的东西、体验不同的情感,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并做到安全第一。我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希望他能在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体会到很多的幸福和快乐,同时也能有很多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的感悟,让他认识生命、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因此,除了尽可能地带他接触更广大的世界,开阔视野外,让他去体会别人体会自己,从书本里、视听作品里和生活中,体会努力,体会成功,体会失败,体会痛苦,体会责任,体会付出,体会得到,体会着爱体会着被爱……我的孩子很敏感,环境给他带来的影响特别大,暗示对他的作用非常大,这样的孩子弄不好了容易自暴自弃,因此,我们会用语言暗示来启发他。最近,他这方面的进步特别大,我很高兴看到他快乐放松的样子。上次,他代表班级去选大队委,他能为自己班里的同学被选上大队委员而高兴,同时,也没有因为其中一位与自己关系比较好而条件不具备的同学而没有原则地投她一票。比如今年我们带他去绍兴和南京玩时,他能很主动地想到给同学带点小玩意儿,为此,我真的很高兴。最近,他还能正确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了,说对于别人的批评自己应该高兴才对,因为别人是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了自己,应该说感谢才对。有时,他会主动去搬那些翻倒在地的自行车,给街头的流浪者予以同情等等,虽然他身上还有许多毛病和积习,可我感觉到他的成长和进步,真的感到很高兴。

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的关系其实是一个纲和目的关系。所以,我把对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关注排在学习成绩前面。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有兴趣的东西就会很积极和主动,所以我更关注孩子的兴趣,习惯是指学习习惯,比如先学习再玩耍,做到有张有弛等(这方面我们还没做好),学习能力是指思维品质,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我们在早期教育中应该说是做得很好了,而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差不多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因此,我认为:有了对生活的感受及情感积淀,再加上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孩子才会比较好地把握自己,同时能够很健康、快乐地成长,也能把各方各面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而走得更好。我们一般对分数不是很有要求,大致90来分没有出现大问题就行了。我孩子目前的成绩都还不错,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点问题。一般我们不会给他压力。比如说,他有时命题作文写得不好,有时考试或做作业时会出现读题不认真,大题目做错、计算题算错等问题,我会帮他找出原因,然后逐一解决。比如,写作文是因为他自己的态度问题,我就得让他先端正态度,做数学时让他先解决读题问题,平常做练习时就要养成做一大道一大道题地检查的习惯,至于计算错误,得找时间,找一些算式,让他练上一段时间,逐步解决。再比如说考试前,他会怕自己考不好,我就让他放松,等等。我孩子的学习基本不需我们过问,因此,我们非常省心,因此我想,我对孩子的教育的的主次排列应该是对的。呵呵。

小学阶段应注意什么?

一位把三个女儿都培养成博士生的父亲在谈到自己三个孩子成长经历时,强调了她们在小学阶段打好的两项基本功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一,是培养了孩子的阅读速度从而他的孩子能在小学阶段做大量的阅读,其二,是数学基础题的演算做到又快又准。他说,一个学生能否大量地阅读很重要,而这一项也只有在小学阶段去做,到上了中学实在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看书了,而小学阶段能用于阅读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一旦提高了阅读速度,一目数行的话,他们就可以博览群书了。而基础的数学演算看似简单,但能做到又准又快实非不易,其实这也是一个能力问题,而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即避免了失分,又能在各门理科考试中赢得更多的答题时间。最重要的是,它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我很认同他的观点。(他的书里有一些这方面的很实用的练习,你可以买一本直接作训练。书名叫《玩学习》,作者是陈克正)。大量的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不管对语文的写作和阅读还是对其他学科都有裨益,换句话说,一个只掌握了课堂知识的孩子,他是不可能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也不可能形成学习优势,同样,一个没有看书习惯的孩子不可能会在学习方面做得好,而多看书看好书是最简单的掌握知识的途径。

而数学,除了一些与思维因素有关的东西外,许多东西也是与阅读理解有关系。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关于学习小学阶段的另外一门主科英语的体会:学语言的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的过程,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听、说和读,因此,我认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外语的环境是最重要的。在这里,我再向大家推荐一套资料:就是李阳的《小学生同声传译学英语》。一套分三级,共150元。它重要的优点是中英文同声,孩子自己就能听,不需要老师,二是语音非常地道,最重要的是,其中的内容是小学生平常在生活里说的话,我觉得挺好,只要孩子平常有空让他当作一个背景环境听就好了。我孩子去年这个时候买了第三级,听了几个月,还没到一年,随随便便的,有空就放放。慢慢地有一些能与其同步脱口而出了。因此,每天随随便便地为他们放一会儿,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着说外语,我认为是一条非常好的学外语之路。您说呢?

另外,我还认为对关于早恋、性知识、艾滋病及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东西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自然地加以渗透,并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某种契机,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以渗透。说实话,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想的要厉害多了,他们能够接受这些知识的。还有,视听环境也很重要。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说它是个有菌环境也并不过份。我建议大家尽量不让孩子接触不好的视听作品。因为孩子的视听习惯也和行为习惯一样,一旦成了习惯就很难改了,况且,那些快餐文化特别地吸引孩子,很容易入迷,玩计算机游戏也一样,一旦上了隐,就难以处理了,所以我想能做到防范于未燃最好。中央电视台少儿台有一个栏目叫《成长在线》,说的是不同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学校和家长所采取的一些比较好的对策,每期还请了有关教育专家来坐镇点评,我觉得在那里你会找到许多值得自己借鉴的东西。有时间尽量多看看,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自己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吧。

一,孩子的毛病大人治并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是大人的影子,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几乎是大人自己本身的问题。他们身上所有问题都能从大人身上找出原因来,或是自身的不足影响了他们,或是教育方法不对或是自己还不够耐心等等。我不知道这么说大家同不同意。我是很认同这样的说法的。比如,我孩子那些无所谓的态度,拖拉的习性,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散懒的镜子;再比如,我孩子的体育技能不太好,其实,我自己就是个不爱动的人,等等等等。大家可以去好好对照一下。而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改变和提升自己。还有,就是经常地和孩子作换位思考,想一想当自己和他们这么大的时候碰到类似的问题时是怎么想的并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的,这样就能够很快地找到比较正确的方法。同时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身心都在作着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在了解孩子的同时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可我在这里不好意思地告诉大家,我能认识到这一点,但自己并没有很好地去做到。我在这里把它当做自己的第一条体会,其实只是想告诉大家,希望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有问题采取一一解决的办法。孩子毕竟是孩子,身上有不少有待修正的东西,面对这些,我觉得逐一解决比较好,比如,我的孩子也有或这或那的问题,他的生活习惯也不好,做事拖拉、对一些事无所谓等等,我就从他每天坚持刷牙洗脸这样的事开始,过了几周,等他逐渐成为习惯了,再关注其它的事情,反正这样的事情还很多,我想,他若能在上中学之前,大体能把握自己就行了。

三,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就是说你想关注孩子的学习的时候,不是一句:作业写了吗?就完了的。而是很具体的。比如说考试时不是说一句:考试当心点,而是很具体的交代:如,注意读题,注意演算,先做易的后做难的等等。这样就比较有效了。

四,打好框架。知识的框架思维的框架乃至人生的框架都是童年形成的。所以在小学阶段,若可能的话,可让孩子先走一步,了解各学科的框架,这并不是说先让他直接去学高一年级的教科书,而是说可以让他接触更多的东西,不作系统的学习,只是一般的接触。像我前面提到的李阳的《小学生同声传译学英语》这套音响资料,其实它达到了美国小学生说母语的水平,可我觉得,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一样去听去说。还有,多看好的课外书多体会生活也是让孩子站得更高的途径,三、四年级的孩子若有兴趣的话,可以慢慢引导他们接触人文科学、哲学甚至数学思想方面的书。我觉得网上的《浙江人文大讲堂》就很好,可以让他们了解一些边缘学科及其思想精髓。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各学科的知识框架,将来他们有兴趣的话自己就会去填充了,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学习的真正兴趣。总之,与其让他们亦步亦趋地在课堂内跟着老师的教鞭转,不如稍稍先行一步,那样,再具体地学习课堂知识时,也会更加透彻和明了,对学的知识也能促其深化和广化地吸收和理解,因此,也能学得更好吧,在这同时,更别忘了对其思维框架和人生框架的设定,我想这些甚至比知识框架更重要。

五,不看作文选。我的孩子没有看过作文选。我认为看多了作文选,其实对孩子的写作有害而非有益,因为,绝大多数的作文选里的文章充其量只是一些小学生的优秀习作,看多了,容易受其影响,写作文时会模仿,这样,内容和思想也容易被框住,也容易只停留在字、句和结构上,从而限制了自己的想象、也局限了自己的思想,反而不能更好地表达,也写不出真正的好文章。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想只要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有了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具备了起码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话,再把握一下各种文章体裁的结构和写法,写好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件不很难的事情了。

六,第六是使用复读机,需要背的东西让复读机来帮忙,随随便便给他们放着,听着听着就会了,这样省了许多背记东西的枯燥的体验。

七,多和孩子交流。在孩子逆反期来临之前,尽量把握时间多和他们交流。多和孩子交流能增强亲子关系,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和帮助他们,同时更能把你的思想和理念在交流当中渗透进去,以期能够更加顺利地成长。

八,给孩子空间。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孩子空间.孩子有了自己的空间才能够去更好地生活和学习,也才能够更有张力,所以,在把握一定的度的基础上,要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同时,尽量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成长环境。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与能力养成的作用越发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的补充。从大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提出家庭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着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低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不力、家长的责任意识缺失、教育方式落后的问题,并从政府、家庭、高校三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家庭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对家庭教育极为重视,传统文化中也不乏家庭教育的著作,如汉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宋朝司马光的《家范》、明末清初朱柏庐著的《治家格言》、宋朝袁采的《袁氏世范》等均为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社会科学大词典》对家庭教育的定义是: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及其他年长者对青少年进行自觉主动的教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核心家庭是我国当下时期家庭存在的主要形式,父母作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父母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得到充分重视。

一、大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阵地,家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作用不可小视,而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家庭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1.家庭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基础。父母长期的正确引导和正规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广泛性和长期性等诸多特点,具有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独特优势,是个人道德根基建立、行为习惯养成的摇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在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大学阶段是人的心理与思想进一步成熟的重要时期,伴随个体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以及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认识,大学生逐渐形成鲜明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其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在我国现行人才培养体制下,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塑造、价值观、理想信念与信仰等精神培养相对迟缓,抗压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部分能力发展相对落后。当今网络媒体发达,流行文化不断更新,在多元化的价值导向下,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备受冲击,大学生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中、校内或是校外环境下,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外界信息,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极易被社会风气影响。家庭因其成员共同生活时间之久、父母与子女关系之亲密,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范围更为全面,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核心场所,是影响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教育途径,是先于学校也优于学校的最基本教育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基础。2.家庭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在补充。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文化氛围的多样性、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与道德行为影响深远,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重重挑战,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家庭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外在补充作用。首先,教育形式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以课堂授课为主、实践活动为辅,教育形式较为单调,理论知识难以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而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形式更为灵活,方法更为多样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决定教育,有生活才能有教育。[2]而家庭教育的形式是以实践为主,说教为辅,大学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做人做事的观念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将有形的道德理论知识内化为无形的道德认识与观念,并进而外化为自身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其次,教育方法上,学校教育的方式偏重理论知识的说教,而家庭教育则更偏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方式更具直观性,父母的言传身教的直观引导、家庭环境与文化氛围的熏陶均直接影响着子女道德认识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家务劳动和情感交流互相影响,子女在家庭环境中长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成为其独特的品行习惯与人格特征,并在其为人处世、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得以表现。家庭教育的方法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更为久远深刻,同时也更具稳定性。再次,教育内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强且教育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和缺乏针对性。如: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教育、婚恋观教育方面较为欠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重“共性”轻“个性”,无法深入学生内心根据不同性格特征科学开展道德教育;而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对于子女的性格、爱好、禀赋等先天条件和特质了解最为深入,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个性潜能的发现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并且因其教育内容针对性的特点弥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升学与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敏感多疑、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自闭症等。在流行文化的引导和商业媒体的大肆渲染下,很多大学生道德判断混乱,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虚荣攀比、重现实轻理想、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恋爱婚姻观混乱,家庭责任心缺失、孝心缺失、诚信缺失、正义感缺失等等。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频发。2002年的大学生硫酸烧熊事件、2004年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2010年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以及2013年的复旦大学室友投毒等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而种种大学生心理问题与行为失范以及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发生,父母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不高。当今世界各国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一个国家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族综合素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3]我国教育界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针对家庭教育的政策制度尚不完善,家庭教育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早在2000年和2004年,我国已就家庭教育了相关文件,具体规定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教育行政部门、妇联的职责,但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非常有限,进行家庭教育培训的机构和组织缺乏,家庭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严重滞后,家长得不到理念教育和方法指导,全社会缺乏家庭教育培训意识,家庭教育一直处于教育的边缘地带。家庭教育的开展并未达到理想效果,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2.家长的责任意识缺失、教育方式落后。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巨大,一方面由于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心理活动与道德成长,难以投入过多时间与精力在家庭教育上,久而久之,大学生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逐渐被忽视;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长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因此诸多家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完全丢给学校,形成了“养”与“育”的失衡状态,导致一些家庭中父母尽管全力关注子女成长,也仅仅是聚焦于考试成绩和排名等学业问题,或是更多关注于吃穿住行等生活问题,竭尽全力满足了子女物质生活的需要,而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精神需求和道德品质成长视而不见,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教育方式上,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系统的教育知识,同时又缺乏家庭教育经验,教育方式方法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疏于管教;或居高临下、期望过高、要求苛刻;或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供应轻精神培养;重言传轻身教、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等。这些教育方式阻碍了大学生性格的完善、健康人格的形成和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禁锢了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3.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三个重要的领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节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意识的形成,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背道而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造成负面的影响。首先,家庭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而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则更倾向于大学生个性、人格的塑造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高校与家庭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交叉,不可分割,互相促进,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整个过程。其次,形式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有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尽管一些学者强调高校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但事实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仍以显性教育为主;而在家庭教育则以隐性教育为主,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实践证明,家庭中家长重说教、轻身教,未能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家庭教育效果也受到很大影响。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显性教育优势和家庭教育的隐性教育优势,二者相互衔接才能事半功倍。相反,学校与家庭在形式上衔接不利,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脱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和考试合格的层面上。再次,学校和家庭教育时空上衔接不利。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数量的增加,便利的交通为大学生选择院校提供了更多可能。然而,家校地域空间距离的增大导致了子女与父母相处时间变得更为有限,这直接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交流机会减少,沟通不充分,家庭教育很难发挥效力,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严重缺失。

三、加强家庭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完善政府主导的家庭教育机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为全面提高全民族家庭教育的认知和能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和坚实的制度保障。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作用,提高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积极发展家庭教育培训事业,大力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人才。其次,发挥社区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发挥社区服务功能,设置家庭教育咨询指导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长期工作计划,开展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与宣传工作,为每个家庭提供贴心可靠的教育技术支持。再次,全国各级妇联与教育部门共同配合,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确保家庭教育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每个家庭开设家庭教育学习必修课,为家庭建设和青少年成长严格把关。2.树立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改进家庭教育方法。首先,大学生家长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一是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以往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的错误观念,树立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责任意识。二是改进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沟通、交流中的作用,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发挥家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辅助功能。其次,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影响,主动学习,广泛积累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积极发现问题,纠正以往不当的教育方式。大学生家长要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传承家族优良传统,形成阳光健康的家庭文化,发挥家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正向影响。父母要注意自身言行的导向作用,以身作则,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有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方式,化解大学生的内心冲突,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等。再次,大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家长应密切关注子女在校动态,主动建立家校连接,积极参与家校互动,增进亲子沟通与理解,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家庭关系,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为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打下基础。3.高校构建完整的家校衔接系统。首先,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形成亲子互通桥梁。建立学院制师生家长QQ群,解决因距离远、家长繁忙等原因造成的家校沟通不畅问题,同时方便家长之间互通互助、交流分享。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及时学校动态,保证家长及时准确了解学校新闻动态,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同时,提高高校信息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定期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为广大家长提供权威知识和实用指导。其次,高校设立家庭教育咨询室,并聘请专兼职家庭教育指导师定期为大学生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开放大学生信箱,欢迎广大学生来信咨询,就家庭教育问题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再次,高校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亲子互动活动。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选择适合大学生的线上线下亲子互动活动,寓教于乐,在互动中增进亲子彼此了解,以此开展隐性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家校互动校园环境,为家庭思想交流搭建平台,促进家庭关系的亲密和谐,进而推动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家庭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政府指导下,努力做好大学生家庭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2).

[2]孙培青.中国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80.

[3]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12,(01):6-11.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风家庭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1。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对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政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根基

(一)家风的涵义。家风概括来说是由家庭、家族代代相传的,对家族全体成员的道德品行、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它是家族成员在世代繁衍过程中由生产生活不断积累演变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总和,具体表现在生活经验、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日常生活和行为中。良好的家教是良好家风代代传承的保障。家教是家族成员之间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管束和引导,每个家庭或家族都有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方式,中国尤为特色。中国家庭特别重视家教,因为在中国有全社会共同尊崇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可以说家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家风和家教不但关乎个人的成长进步、家庭美满幸福,更关乎社会和谐发展和国家强盛兴旺。

(二)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根基。第一,内容的相似性。良好家风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倡导的各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相似的、一致的。例如在个人层面,良好家风家教中包含了“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等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部分内容也可以说是从众多良好家风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第二,目标的一致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无数家风的好坏将影响社会风气。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是所有家风价值追求的有机总和。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希望可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整个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一致。第三,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和长期性。从过程来看,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积累和传承的独特气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培育与践行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全民参与,更要拓宽渠道和途径,使良好家风与其统一。

二、良好家风对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第一,自信张扬、讲求个性。00后的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他们自我选择能力很强,从众心理很淡,思维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喜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随着科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00后大学生基本上是网络原住民,相比前代人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传播渠道及更大的信息量,使他们思维活跃、充满自信。第二,逆商较低、抗挫能力较弱。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绝大多数00后没有兄弟姐妹,生活孤独。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得到整个家庭的精心照顾和保护。但正是因为这种照顾和保护也容易过渡溺爱,使孩子没有经历过太大挫折,没有习得处理问题和困难的方法,使他们承受逆境的能力很弱,很容易受到心理伤害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第三,价值观多元化。00后大学生出生和生长的年代正值世纪交替,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世界越来越多元化和不确定的背景下,00后大学生的认知与世界观也随之多元化。这虽然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性和融入性,但他们的价值观也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

(二)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第一,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形。在计划生育政策引导下,00后大学生的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一对夫妇和众多长辈,使得家庭规模更小,人数更少。这样形成的家庭结构肯定与以往多子女的家庭不同,而家庭人际关系也随之变得更加简单明了。对于00后大学生来说,不存在与兄弟姐妹争得父母宠爱的烦恼,因为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在孩子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方面所投入得精力大大增加,但也容易出现父母溺爱孩子的新问题,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第二,学生与家人长期分离。00后大学生远离家庭与父母,亲子双方的长期分离造成父母无法以言传身教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子女产生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逐渐弱化。然而,大学时期处于从学校踏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种长期分离造成的假性独立,使得他们对父母关心的“絮叨”行为越来越反感,导致他们与父母沟通出现了障碍,某种程度上形成“代沟”。家庭教育的问题已然显现,效果并不理想。第三,家庭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一个现象极为普遍,即家长在子女考上大学后,便放松了对子女的管教,认为没有必要继续严格要求孩子。但00后大学生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大多数不充分具备对是非的认知、辨别和自我控制能力,其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也对良好家风的传承产生负面影响。

(三)良好家风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第一,良好家风是好习惯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教育是一名大学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其人生有重要作用。父母通过家庭教育教会孩子如何行走、思考、与人沟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00后大学生更好进入大学生活做铺垫,为其提供更加强大的心理免疫力和集体荣誉感。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性,每个0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特有的家庭出身、性格、爱好[1],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也大不相同,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帮助他们融入新的集体,使他们更有归属感,不再感到孤单和彷徨、迷茫和无措。第二,良好家风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进入大学后,职业发展与规划、人际关系、感情爱情等一系列问题等待00后大学生去处理。他们刚刚成年,心智还不够成熟,处理问题还不够冷静,应对压力的能力还不够强,经常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出于本能,孩子此时一般会求教于父母,希望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方法等。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促使子女身心健康,从而正确解决问题。反之,则会使得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形成错误的人生观,错误的意识和思想衍生,迷失自我,形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第三,良好家风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家长有一种普遍的错误想法,即学生上大学后,所有教育责任都要由学校以及老师承担。孰不知,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共进、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协同育人的作用。作为学校,会定期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有的学生表现优异,在校期间获得奖学金等殊荣;有的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的一员,同时也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而有的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旷课、旷寝、打架、考试作弊等,被学校给予纪律处分。对于优秀的学生,家长应鼓励,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家长应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其尽快扭转,避免学生走上歧途。同时要把学生在家的表现及时和学校沟通,这样才能确保学校顺利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对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家风的建议

(一)提高良好家风对当代大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第一,大学阶段依然离不开良好家风的教育和引导。目前我国中小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保姆式”教育,而是更为宽松的开放式教育。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下,高校及其教师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面面俱到,更多需要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时家庭教育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因为家长对子女的个性特点更熟悉,采取的教育形式也更有针对性,这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取代的。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离开家庭的温室,到大学生活学习,一定程度上讲,高校及其教师也担任家长角色,高校教育也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要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正之风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好的家庭教育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对于学生良好“三观”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密不可分,二者只有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第一,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素质。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家长,也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关注时事热点,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为做好家庭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要修身养性,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第二,更新交流平台,保证家庭教育途径顺畅。家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因为他们对学生的情况掌握较为全面,这样可以对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有及时了解。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不能态度消极地推脱,要耐心与老师沟通,可以结合老师提出情况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家长要学习新的交流手段,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通信工具,主动与学校、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同时,要提高在寒暑假进行家庭教育的利用率。在放假期间要与学生多进行有效交流,多开展家庭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家庭教育。第三,注重心理学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由于00后大学生的种种特点,家庭教育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更加有针对性。对当代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要经常与孩子谈话,与孩子交心,要给予孩子起码的尊重,让孩子反映出真实的心理情况,主动接受家庭教育。

(三)高校要积极创造家校交流平台,促进家校合作。第一,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家庭相对高校小得多,并且相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不规则、不专业,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理论指导。而高校则具备这样的条件,可以对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系统性指导、有方向性的管理,组织协调家校合作,使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如开学、毕业典礼、地区、网络家长会等。第二,积极构建融合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平台。根据00后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科学的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并将家庭教育融合其中,使家长通过该系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发展等信息,还可以对学生在校情况有及时、可靠的掌握。在平台上,还可以举办家风家教论坛,让高校与家长和大学生之间展开交流沟通,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第三,开设良好家风相关的课程及讲座。目前,高校人文课程涉及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并不多,与良好家风相关的更加稀缺。要把良好家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开设关于家风家训的课程和讲座,将良好家风家教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首先,应对高校教职员工展开关于良好家风的讲座,并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其次,根据丰富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培养计划,加入与良好家风相关的课程;最后,以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良好家风家教的科普和培育,让学生积极参与良好家风的形成,并带动各自的家庭参与良好家风的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家风对于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家风家教的建设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新疆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大学生家庭教育是中小学家庭教育的延伸,在其内涵和外延上都不同于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但只要是家庭教育都会对青年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2]新疆尤其是南疆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中不仅现实存在着宗教有神论思想教育,而且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有些家长宗教意识浓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地区,目前新疆的宗教格局是伊斯兰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其中伊斯兰教在新疆大有市场,新疆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约1130万,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10个民族①。而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现有人口2100多万,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对新疆民众的影响面。具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其家庭教育中也必然涉及到宗教有神论思想的教育。尤其是在新疆的南疆四地州,少数民族群众大多居住在此,这种高度聚居的居住格局结合新疆宗教氛围浓厚的现状,使得有些家庭尤其是处于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农牧区家庭宗教意识更加浓厚,在宗教有神论思想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在库尔邦节等重大节日时不难看到很小的孩子都会跟在家长后面到清真寺做礼拜。

(二)经济发展滞后导致教育事业不发达进而导致观念落后新疆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上的诸多因素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较东南沿海明显落后,而且呈现出南北疆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些地区尤其是南疆的有些县市属于经济困难的六类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必然影响教育事业,而教育事业的不发达必然导致人的观念落后。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言,意识形态领域主流思想不去占领时,非主流思想必然会占上风,加之新疆本来宗教氛围浓厚,相当一部分家庭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家庭基本都信仰宗教,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给孩子灌输的宗教有神论思想教育。

(三)传统家庭教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一种重视智育提高的家庭教育方式,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有大幅度的提高,当前社会所需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新疆尤其是南疆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一个少数民族家庭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往往需要一代甚至于两代人的努力,尤其是对于非免费生少数民族家庭来说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寄予了更高的希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在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比汉族家庭或城市同民族家庭更重视对孩子智育方面的培养,从而忽视对孩子其他素质的培养及能力的提高,加之新疆宗教氛围浓厚,家庭很少会或者基本不会对孩子进行科学无神论的教育,一味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其他素质培养的思想,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心理问题使得部分学生寻求另一种精神慰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学习,最大的压力就是就业,目前在全国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同样不容乐观。加之大学生处于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的年龄段,他们对于诸如就业、恋爱等因素引起的心理困惑不能很好的调节,于是一些学生便希望从另一种渠道寻找精神慰藉,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便很容易从宗教中去寻求解脱,寄希望于虚无飘渺的神灵。

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教育有机生态为主体的高校科学无神论教育范式

(一)着力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及其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一个孩子的教育始于家庭,家长的思想认识及家教能力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哪怕是到了大学阶段学习的青年学生,家庭教育依然对其拥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不仅不对孩子传播科学无神论思想,而且要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在新疆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科学施教的重要性。社会和学校要承担起对这些家庭的指导责任,可以以学校为依托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在农村还可以通过广播父母学校和家庭教育辅导站的形式,推广正确的教育方法。社会相关机构还可以拿出专项资金建立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机构,“妇联、电视台、广播电台等部门应当经常组织如家庭教育知识竞赛、优秀父母和儿童评选、家庭夏令营等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活动,向家长介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与主流文化相适应的教育观”。[3]

(二)学校自身着力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并通过学生将教育延伸至家庭高校不仅要重视在校内对学生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更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双向作用,通过学生将科学无神论思想延伸到学生家长。学者杨宝忠认为“广义家庭教育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双向的过程”。[4]在传统思想中,我们普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施加的教育,是单向的,而事实上教育是具有双向性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样孩子也在影响着家长,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高校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教职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方面既要保证课时,也要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不断拓展科学无神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想方设法提高科学无神论教育的效果,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丰富思想,得到实惠。只要学生竖立起科学精神,并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在当今社会对于个人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他们就会自觉抵制宗教的影响并在假期返乡期间,用事实、实例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家长,让家长认识到只有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把一个人的内心充实起来,才能帮助一个人脱贫致富,而不应该寄希望于虚无飘渺的神灵。

(三)社会要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家庭教育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社会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责任,针对不同的问题予以指导。有些家庭教育缺少科学性,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些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纵容;有些家庭家长本身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就不到位,认为孩子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将家庭教育学校化;还有些家庭家长本身存在问题,用错误的思想教育孩子。针对这些情况,社会相关机构要提高认识,逐一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想方设法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一、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责任推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后,上学期间的一切事情都应该由学校来负责。有这种观念的家长不会主动与教师联系,也不会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可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家长还千方百计地推脱责任,找学校的麻烦,这种行为不仅对家长有影响,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要经常主动地与教师联系,要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且要和教师多沟通,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勤交换意见。要知道,学校教育是绝对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的,只有二者互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应对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存在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常常有抵触情绪。为了能更好解决家庭教育缺乏带来的问题,班主任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诸如摸排走访、心理辅导等,同时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起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一)召开“家长会”,构建家校沟通平台家长会是班主任和家长面对面沟通的最好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形成家校教育同步化,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误解。为了使家长会开得更有效果,班主任要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和家长达成共识。

1.吃苦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孩子学会了安逸和享受,有的孩子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困难,采取了逃避和放弃的方法。因此,家长很有必要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体验家长每日为了生活奔波操劳的艰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如让孩子从洗一次碗、刷一次鞋做起,通过这些体力劳动让他们明白漂亮的新衣和可口的饭菜来之不易,明白享受这些并非理所当然,进而学会感激。

2.健康消费。理财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从小培养,换个角度说也就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健康消费。过年时,家长会给孩子的压岁钱,而且平时也会给孩子零用钱,他们如何用好这些钱呢?如果这钱使用不合理,不仅会造成浪费,也会严重影响养成健康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给孩子零用钱一定要有原则,给多少也要合理,或者家长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完成某项家务活来获得一定报酬,最起码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懂得家长挣来的每一分钱都很不容易,这样他才能学会珍惜和节约。

3.赏识与批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经常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作比较,这种比较让孩子非常反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因此家长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要总拿着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要认可和表扬自己的孩子,使他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自信,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当然,家长一味地赏识孩子也不合理,批评手段还是需要的,否则孩子经常处在夸奖语言的糖衣炮弹中,会逐渐丧失自我,这就需要家长学会合理地赏识和批评孩子。

4.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忌拔苗助长。孩子的成长是符合一定教育规律的,家长不应该给孩子选择不适合其年龄的教育。报纸上曾报道,有位女孩5岁就弹钢琴,之后就上舞蹈班、外语班,一年级发表文章,小学四年级写武侠小说,初中时期一个晚上写7000字的言情小说,这种教育正常吗?这是他们这种年龄应接受的教育吗?这种过早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虽然能让家长和孩子得到一时的骄傲、自信,但是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不仅家长会失望,孩子也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将家访做到实处

家访是班主任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样班主任可以深入到学生的成长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为了减少家访的盲目性,提高家访的工作效率,教师必须根据班级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目的地采取相应的家访形式,以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合作。家访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初访、细纺、重访和特访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家访形式,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I型熬过。

(三)以多种形式进行家校联系

除了开家长会、家访,教师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如建立家校QQ群,与家长通过网络聊天,家长也会很乐意把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想法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虽处于主导地位,但家庭教育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协调家长、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少广单位:河北省沙河市册井中学

第二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其成因

独生子女因为成长的环境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成长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性格缺陷:自私自利、娇惯虚荣、脾气暴躁、胆小怕累等等,我们通过走访分析总结出下面几个比较突出的典型性的问题。2.1特殊环境激发特殊优越感一直以来,社会或者家庭把独生子女群体当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这样的“有色眼镜”看待下,独生子女本身也产生了一种特殊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越感。独生子女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特殊一员,他们不愿意干重活累活,不愿意吃亏受委屈,不愿意被别人指责批评,想成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上的优越感,与其他非独生子女产生一种无形的隔离感。

1.我行我素的任性与骄纵

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相信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自己的宝贝都是百依百顺的,甚至是宠爱、溺爱的,孩子们被浓浓的爱包围着反倒感觉不到自己的独立性,久而久之产生一种依赖与任性,他们认为的是怎样就要事情按着他们的意图发展,一旦出现被拒绝或者是被批评,便会大哭大闹,任性不已。这也成为很多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的首要的苦恼。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所有的零食与玩具都是他们自己的,甚至是爸爸妈妈的爱也是独占的,这样他们很容易会“我行我素”,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是我的,我就是要这样!”

2.依赖性强,独立性弱,胆小害怕

独生子女一旦遇上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动脑筋解决,他们更多的是想寻求父母的帮助,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对父母有一种很深的依赖感,一旦遇到问题,他们的父母会在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这种深深的依赖感使他们渐渐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念。在做事时他们也是畏畏缩缩,不敢单独尝试。出了问题他们更愿意躲在父母的身后看父母来替自己收场。不仅如此,父母也进一步满足助长了他们的依赖与畏缩。各种事情都替孩子考虑在前面,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现在很多高分低能儿就是这种依赖感的最好体现。他们不愿意离开父母,因为他们想寻求父母永远的庇护。独生子女各种问题的产生是社会与家庭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父母为工作而忙碌,孩子忙于考试与学业,家庭观念淡薄,父母与孩子缺少必要的沟通。网络的出现,更多的孩子沉湎于电脑,而网络中很多东西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这些负面信息对孩子的性格教育造成了误导。家庭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家长们溺爱孩子,只关心孩子的学业与成绩,与孩子的日常沟通更少,导致独生子女更加孤独落寞。因此,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1.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是模仿性比较强的,因此父母的言谈举止很容易会引发孩子的模仿。作为父母要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智的爱护孩子,注意度的把握,防止溺爱。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则,主动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作为活教材对独生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理解,但是盲目的爱会让爱悄然失色,甚至会成为危害孩子健康发展的一剂毒药。因此,做好家庭教育首先要从家长入手。

2.大胆放手,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孩子就像是手里的沙子,你攥得越紧,沙子流失得就越快,如果把孩子一味的放在自己的身边,那么将来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越深,孩子成长道路上就更加困难重重。很多父母可能会担心,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孩子单独外出可能会不安全,孩子就像在笼子里的小鸟,总是不能被放在蓝天下自由飞翔。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是放手,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去与外界沟通、交流,学会与别人合作、分享。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性格独立的人。

3.舍得让孩子吃苦,今天的教训是明日的经验

作为父母要明白适当地让孩子吃点苦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中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参与到各种公益劳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责任意识,即使在以后遇到困难都不会轻言放弃。

4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之我见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我们要对独生子女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在学会做事前先学会做人。在智力方面,从小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智力教育,培养他们遇事多思考的能力。在劳动方面,我们提到的让他们参与到各项公益劳动中去,学会珍惜,学会吃苦。在美术与体育方面,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审美与身体的锻炼。通过上述五个方面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健康,综合素质强的栋梁之才。

三、结束语

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家庭教育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成长艺术,要想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任何一个家庭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作者:李琴华单位:仪陇县土门镇小学校幼儿园

第三篇:传统的新型家庭教育

一、正确认识孩子行为,避免有色眼镜存在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就是依照孩子是否听大人话为标准来评论孩子。殊不知这正是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得到的结论才会使得孩子记忆深刻,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更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没有真正被开水烫过就不会铭记烫伤的痛楚,一个家长永远不给孩子接触毛笔的文化,就不会培养出孩子对毛笔的兴趣,一个家长永远不让孩子去翻弄玩具,就不会培养出对机械设备的灵性。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像一个探索者,在对与错的边缘游离,这时也是孩子最容易出错和跑偏的时期,也是家长纠错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不能把孩子某些不当行为看作孩子淘气、不听话或者叛逆等行为。家长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行为动向,不能一棒子打死,在纠错的时候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成长。在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指责,或者在朋友他人面前故意提出孩子的不当行为。保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尤为重要。

二、提升家长素质,为孩子树立标尺

由于各个家庭的情况和每位家长的自身素质不同,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也会受到各自条件的限制,有不同的方法和内容。但是有些方法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做到的,区别是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层次不同。在这些方法中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能力,或者说在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家长的自身素质决定孩子素质的高低。孩子天生的模仿力不容任何人忽视,孩子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家长的行为以及思维习惯。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朋友,夫妻两个都很喜欢打麻将,平时邻居或者朋友喜欢去他们家里一起玩麻将,在玩的时候互相说一些不良话语。结果这个朋友的孩子在暑假的时候,失踪了两天,家里着急得要命。后来在孩子同学家里找到了。这个孩子找了几个同学在一起玩麻将,并且还有抽烟等不好行为。通过这件事,我们能进一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三、建立学校家庭双向互动,打造孩子无真空成长

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通过群居找到乐趣,找到彼此依靠的安全感。孩子的群居性相对大人更为强烈,他们在邻居的圈子里,在同学的圈子里都会有自身的群居体系,以此有利于彼此学习,共同成长。但其中也不乏出于好奇参与不良的集体活动。孩子这样的群体会对家长以及学校进行保密,尽力不让家长和老师发现他们这些行踪,这就导致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管理孩子的真空地带。这个神秘的地带对孩子的影响不会亚于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所以,保持这个地带的环境健康对孩子顺利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的主要栖息地,介于两者之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动向,避免孩子自我纠错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家庭必须和校方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多维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造环境。孩子生活学习期间,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或者不正当行为的引导,此时孩子为了避免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罚,会故意伪装以及编织谎言来周旋与家长和老师之间。在这种情况可能性存在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通过密切沟通,尽可能地了解孩子的动向,一旦出现信息不对称,双方要针对问题,迅速找出解决办法,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纠错。家庭和学校双向互动,避免孩子走入歧途。

作者:谢晓霞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第四篇:家庭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分析

在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家庭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古代就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子”等故事和《颜氏家训》《太公家教》等家庭教育文献。中外许多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杜威、鲁迅、陶行知等,在他们的著作中,无不强调家庭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很多家长认为儿童入学后,孩子就可交给学校,他们就可接受学校有目的、有系统的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就可暂告一段落,其实不然。上学这期间,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素质的培养等等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儿童每天在校时间只有七、八个小时,其余时间大多在家里,加之每周有两天在家休息,时间不可谓不多。

儿童和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一方面家长的素质、教养、人格、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都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儿童。俗语说的好:近朱着赤,近墨着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样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记得上届初三,班里有个孩子,名字叫董坤。不说那孩子成绩怎样,就说平时上课,他都很难做到按时到校。很是让我头疼。该说的该教育的都苦口婆心地做到了,但收效甚微。一天,这孩子又没来班上,我就赶紧给其家长打电话,通报了情况。谁知道家长漫不经心地答道:知道了。接着后面几天孩子都没来校,我心想家长知道情况,没必要再去通报该生的情况。谁曾想一星期后,其家长带着孩子怒气冲冲地来到学校教务处,指责说我不让孩子上课,是班主任我赶他出了教室。我气愤难当,当着教务主任、孩子父母面,让孩子自己说明情况。事实摆在了家长面前,但家长仍然纠缠不清。到这时,我才明白董坤这孩子屡教不改的原因。

家长都是如此的素质,孩子能好到哪去?(当然这也是气话!最起码孩子比家长强一点:还没有无中生有,无理取闹)。可见父母的素质潜移默化影响到了孩子。另一方面,儿童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等,在家中表现的最为坦白和自然。家长对儿童的表现又极为关注和敏感。所以有了了解儿童全面、真实情况的条件,并可以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我的女儿今年高三了,因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平时管教也算严格,所以习惯还算好。在老师眼中,她上课听讲认真,会听课。回家作业认真完成,是个不错的孩子。但作为一个孩子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老师在学校是看不到,也管理不到的。这时就需要家长给予纠正指导。记得那年她六年级,有了在家拿硬币买零食的习惯。(其实平时也有给她零花钱,一月十元。)俗语说的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当我发现后,气愤异常。平时家里也没断过她零食,怎么孩子就这样了?狠狠打了她一顿后,开始了耐心的劝导,并告诫她,如果再有这样的事,决不顾及面子,告诉老师同学,看脸面往哪放。事后我偷偷的和老师进行了沟通,希望能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改掉她身上的毛病,并希望老师监督孩子在学校吃零食的情况。一段时间后,老师反映她在校吃零食少了,而在家,我的硬币也没了再少的情况。现在想想,幸亏当时发现问题及时,如果拖到现在,后果可是不堪设想。我们知道,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着主导地位。

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在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其作用不可替代。但那不并不说明家庭教育可有可无,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全面配合,进行广泛的教育,这样,学校教育才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素质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学习、品德、兴趣、爱好、礼貌、交往、卫生、健康、安全、家务、消费等等,如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培养儿童的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如果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在学生这些方面多下工夫,如团结有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礼貌守纪、热爱劳动、简朴节约、按时完成作业、认真细致、善始善终、讲究卫生、坚持锻炼等等,那么对儿童的素质教育培养就会产生连续性的作用。使之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总之,在对童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国家、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儿童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儿童的素质教育才能日臻完善。

作者:张书琴单位:新疆阿克苏

第五篇: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

一、敢于担当

如今在各种溺爱的呵护下,很多孩子在成长中心理发生了扭曲。如重庆的“摔童”事件,当事情发生后大家都会关心被摔孩子会怎样,谴责摔人的女孩品德有问题。却很少会有人沉下心来去探讨一下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导致她的这种行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人分析她的心理有疾病。与其这样说,倒不如说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当事情发生后除了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关键时刻为孩子做出表率外。是不是还要第一时间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还要知道要为错误的行为付出代价。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这样,才能逐渐完善自我。里根的父亲在儿子成长中对他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去学习。有一天8岁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0美元。闯了祸的他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给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当这个男孩成为美国总统后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一件普通的小事却成就了一个伟人高尚的人格。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教育恰恰是我们的教育中忽略的一个方面。没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就没有这种处事的态度。久而久之,孩子就缺乏了一种责任心和爱心。当他们长大后就会变得逃避责任,对他人及社会冷漠。

二、勇于受挫

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让孩子学会坚强。这种能力并非天生具有,这需要适时让孩子受到一定的挫折,在挫折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成长中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这时他们最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鼓励孩子积极的面对问题,不能逃避,更不能气馁。挫折就像生活中的绊脚石,想法把它搬开,前面就是平坦大道。一高中女生因被怀疑她在服装店偷窃,店主将监控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求人肉搜索。很快,她的个人隐私信息曝光后因承受不了别人对其指指点点从桥上跃下身亡。这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的方式。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孩子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让其受到锻炼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尽心尽责,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当孩子在社会中出现问题时,决不会是某一方的教育失职。但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家长来说,对孩子思想行为的教育会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意识,甚至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命运。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对其进行着一种良好的行为培养极为重要。正如哲学家萨克雷所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作为家长在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也要把教育孩子成为一种习惯持之以恒。

作者:魏敏单位: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镇东沙河中学

第六篇:新时期下的大学生家庭教育

一、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

1.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出现日益复杂的现象。主要特点有:第一,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家庭结构的核心,独生子女是大学生家庭结构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第二,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等现象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家庭结构的重要一部分。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单独抚养孩子的家庭。单亲家庭家长由于离婚造成的心理失衡对大学生心理造成消极影响;单亲家庭往往出现父亲或母亲一身兼两职的现象,在教育子女方面,出现精力不足、时间不够、力不从心的现象,家庭教育的总量受到了影响。第三,家庭教育思想方法上容易造成偏差,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智育、轻视德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提高子女的成绩上。

2.网络时代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首先,对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传统的权威关系逐渐消失,被民主交流、平等对话、“朋友式”的亲子交往方式所取代。而这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决定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其次,对家庭教育目标的影响。受传统的功利家庭教育观的影响,重视对子女学业方面,即是一种“外部目标”,而网络时代的教育目标更加强调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积极追求创新成为网络时代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即是一种“内部目标”。最后,教育主体的转变。网络时代的到来可以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大学生借助网络,使得自我发展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养逐渐加强。外在教育只有转变为自我教育,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二、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虽然目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高校、家庭的重视,但家庭教育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一方面,我国高校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长期都实行封闭办学、封闭管理,很少与大学生家庭取得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扩招后,高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增多,但仍有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大学生家庭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完成了升学任务,已经长大成人,就逐渐放松了家庭教育,忽视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

2.高校与家庭沟通不畅、互动不足。目前,高校与大学生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首先,高校与家长联系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与大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可能像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家访、家长会那样,让家长定期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因为高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极为不便,很难实现。其次,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学校较远,家长去学校看望子女的机会较少,即使去学校看望子女,也只是短暂的停留,很难与高校院系领导、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联系。而学校也未能建立一个大学生家长联系机构,不便于大学生家长与高校的沟通。最后,高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等学生出现问题,如违反校纪校规、出现身体或心理问题时,学校才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并不能事先知情,没有能力阻止事情的发生。高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障碍,导致了家长对子女情况了解的片面性,对家庭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

3.大学生自身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顺利考入大学,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不再需要家长的教育,不再愿意接受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家庭,子女就更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另外,由于部分大学生对自由、独立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自己已经成年,摆脱家庭、父母的束缚便是自由和独立的标志,所以对家庭教育盲目排斥。大学生出现的这种盲目排斥家庭教育的态度,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4.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还不成熟。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指导,只有科学、系统的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才能使大学生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方面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

三、新时期强化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1.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新时期,要发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必须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合力。首先,学校应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变目前家庭教育受到弱化的局面。第一,利用新生入学的机会,通过给家长书信或者召开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供做好家庭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建议;第二,学生入学后,通过各种联系手段,建立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与家长长效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第三,学校成立由学生工作处领导的,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协调工作。其次,社会应营造一种积极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氛围。具体措施有:第一,各类新闻媒体应加大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手段等方面做宣传和引导;第二,社区、学校等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大学生家长学校,向大学生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家长的素质;第三,各类科研院所加大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力度,增加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课题项目研究,逐步建立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科学体系。最后,大学生家长要改变过去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互动系统中;主动采取多种途径与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联系,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学习工具,扩充自身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

2.采用多种沟通渠道、建立长效互动沟通。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借助多种远程交流工具,建立长效的沟通渠道,第一,电话沟通。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家庭教育交流手段之一,电话交流快捷、方便,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及时发现子女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迅速地进行指导、沟通和交流。如果家长在电话沟通时发现子女在思想上出现波动,可以立即与学校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进行联系,了解情况。第二,网络沟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沟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如QQ、MSN等实现对话和沟通;家长还可以登录学校的教育网站,了解高校的最新动态,学习最新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第三,书信交流。书信沟通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家庭教育的沟通方式,其优点是便于学生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私密性较强,目的也比较明确;手写书信富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第四,定期或不定期看望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种良好沟通方式。第五,拜托亲友探望子女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种延伸。

3.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生家庭教育只有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联系起来,才是成功的教育。我国的大学生年龄通常在18~24岁之间,这个时期的青年思想基本成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倡一种“互动”式的教育,只有家长与大学生良好互动,才能对大学生家庭教育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第一,在高校中,通过讲座、谈话等形式,指导大学生分析、判断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转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二,针对新时期独生子女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通过设置集体活动,使学生融入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学会谦让、合作等优良品质;第三,针对目前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第四,大学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工作、假期实践等方式,开展自我学习,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