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的解释

财务管理的解释范文精选

财务管理的解释

财务管理的解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信息;解决措施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并且往往存在领导层影响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出现不良行为的问题。而且,企业的会计部门工作从属于管理层(或者说企业所有者),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会受管理者的影响。事实上,现阶段中小企业所有者的管理权力较大,其与财会人员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致使企业所有者可以针对会计工作进行直接管理,一旦其为了获取私利向财会人员施压,就极有可能会出现会计舞弊问题。1.2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科学从财务风险管理来看,通常情况下,企业总额中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比例不当会影响企业收益,进而产生风险。借入成本越大,其产生的资产负债率就会越高,面临的风险性也就越大。许多中小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会增加负债率,部分企业甚至资产负债率超过了七成以上,财务风险不可谓不大,如果后续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极有可能会引爆这些负债“炸弹”。加之许多中小企业依然处于“家族式管理”阶段,企业高层员工多数为董事长家属、亲戚或朋友,企业所有者及家族内部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占据绝对优势,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更不用说建立科学化、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机制。1.3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当前多数中小企业财会部门的工资主要采取岗位工资制,对于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不足,导致其在稳定工作中丧失工作积极性,并且缺乏主动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倾向,导致其从业人员素质降低的问题更加严重。加之内部监督工作的匮乏,其受到领导层影响的程度加深,财务管理制度对于日常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贯彻不足,从而对财会部门的发展形成严重不利影响。人是决定内部控制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一旦企业财务人员无法诚实工作或者不胜任这个工作,那么再好的控制程序也无法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会人员只是盲目的顺从领导安排,并没有保持财会的独立性,致使一部分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影响到本单位财务核算的工作质量。鉴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财会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才能够在工作中保持公正、严谨的态度,与贪污腐败作斗争。1.4监督机制执行乏力一方面,内部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当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并未设立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来监督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仅仅是指定某一财会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工作内容也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中的费用、材料采购的记账、单证、支出凭证等进行审核,目的是为了确保其真实性。另一方面,外部监督效果不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两大行政外部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监督)、社会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监督)。但是监督体系依然十分乏力,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不能形成监督合力。上述的各种监督部门,其功能出现交叉现象,而且不同部门监督标准也存在差异,相互之间互不干涉、分散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出现合力不足的局面。第二,监督弱化问题的严重性。很多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监督部门并没有按照设定目标执行监督,甚至有些监督部门将创收和平衡预算作为监督目标,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

2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2.1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及管理层的认识

事实上,统一财务人员及管理层的认识是实现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关键。企业财务人员及管理层需要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认识。第一,加强信息观念。财务人员工作性质要求了其一定要关注企业一切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确保信息资料的准确性。第二,加强发展观念。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时一霎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于长远性、可持续性。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也要立足长远,追求可持续发展,克服企业财务决策中的短期倾向。第三,加强风险观念。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说明企业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人员必须要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

2.2建立严格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2.2.1制定全面、系统、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含了企业一切的经济行为。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系统、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涵盖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财务管理活动。鉴于中小型企业经营规模、资金财力有限,并不需要像其他大型企业那样构建庞大、复杂的财务控制体系。其应尽可能地规整各个部门的岗位情况,并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职责,而公司只需要设置一个简单化、具体化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在系统完善的过程中探寻一个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的合理结构比例,以严格按照系统设定来调控企业的财务调配。2.2.2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具体来说,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考核人员,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执行情况以及执行后果等进行评估考核,并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对于考核优秀部门及职员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部门或职员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第一,完整的岗位职责。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财务部门设置方面并不完善,甚至人员配置也并不多,这就导致财务部门大多沦为了从属部门,也让财会人员无法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因此,笔者认为这些企业需要针对财务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财会人员素质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以让他们了解到管理者对他们的期望,使其在未来工作中有所侧重。第二,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和晋升制度。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对部门人员进行会计从业资格教育培训、内部控制制度培训、财务岗位职责培训、财务管理制度培训以及各类税收知识培训等多项培训内容,并要针对部门内部不同岗位实行针对性的培训,确保不同岗位财务人员各专所长。除此之外,企业财务人员的晋升空间有限,因此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须抓住财会人员的任职心理,以周期性调整薪资、系统化培训等来激励财会人员。2.4完善财务监督机制一方面,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国家有关部门可以组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督部门,以对中小企业日常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另一方面,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具体来说,企业在内部监督制度建设内容上要符合以下四大要求:第一,相关财会人员(例如经办人员、审批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等)以及经济业务事项的权限需要明确,并要做到彼此制约。第二,财产清查范围、程序以及期限要明确。第三,对会计资源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及办法要予以明确。第四,对于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进行特殊规定。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确保自身财务核算安全,保证资金管理的科学高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完善是企业实现改革的必然要求,其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形势,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积极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不断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视角(中旬),2013(11).

财务管理的解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结合对促进事业单位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分离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作用难以全面发挥,限制了企业长远发展,所以当前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基本概述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是由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部分构成,是事业单位在按照国家法律基本要求下,对事业单位基本财产通过各项制度进行合理有效配置。此外,当前事业单位财产实际应用途径受到国家相关部门进度管理,从而确保财产资源合理应用。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对各个部门预算进行科学化编制,能够全面提升企业财产资源实际利用效率。目前事业单位与社会诸多企业和单位之间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事业单位主要是从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更好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此外,事业单位是重要的公益性和服务性组织,财务来源较为广泛,所以当前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工作对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需要对各个部门基本预算资料进行汇总,结合具体会计要求展开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从长期实践工作中可以看出,此类财务预算形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会导致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各项类目不对应的问题,使得二者具体对接过程出现分离现象,会导致企业预算编制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结合的重要表现就是预算编制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仍旧通过传统预算编制方法开展工作,与现代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无法更好地突出经济运行状态的基本目的。此外,事业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对预算编制缺乏全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导致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无法有效显现[2]。预算审核机制是确保预算编制有效执行的重要桥梁,能够最大程度突出预算编制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预算审核机制科学性、规范性有待提升。此类不足之处使得预算执行工作难度不断扩大,加上缺乏有效管理,使得预算执行难度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在预算审核机制中未能结合单位各个部门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使得预算审核作用未能有效突出,难以实现预算审核基本目标。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措施探析

(一)调整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设置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工作之间从性质方面来看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当前要想更好地将二者进行结合,需要在实际工作科目中进行优化设置,使其能够趋于统一性。比如当前对事业单位某项经济建设活动进行预算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会计科目实际归类,然后拟定预算项目编号,确保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各项内容能够有效对应,从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开展[3]。

(二)完善预算审核制度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快,致使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以及预算管理工作也在全面改革发展。在预算管理改革、原有的事业单位发展基础上,需要设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以及全面的预算审核制度。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在信息技术全面发展背景下朝着电算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较为完整的网络管理体系,借助各项现代化技术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开展,这样能够确保核算工作的稳定运行。

(三)规范预算编制方法

从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诸多使用方法限制,预算编制工作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没有重视会计原则的有效应用。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需要对单位各项资金实际应用情况加强关注,结合单位各项建设活动实际情况拟定有效的预算方法。由于当前预算编制工作实际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的领域较广,所以当前在开展各项活动之前需要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为后期预算编制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在事业单位财务审核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回复,确保预算编制工作合理性有效提升,预算执行具体情况以及执行报告对后期预算编制工作影响较大。相关部门需要全面提升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4]。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当前相关部门需要整合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关制度,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单位各项建设活动资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萱.浅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财经界,2016(26):233-233.

[2]张广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解析[J].财会学习,2017(1):75.

[3]李哲.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国经贸,2017(1):128-128.

财务管理的解释范文第3篇

的经验值得借鉴

长期以来,村级财务管理是诱发群众上访、影响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探索农村财务管理的新路子,章丘市自2003年全面推行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制度,撤销全市908个行政村的会计,在市里设立了“农村集中记账监管中心”,在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了“农村集中记账服务中心”,建设了覆盖全市的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和图像监控系统,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监控网络化、运行规范化”目标,从而根除了困扰农村稳定的财务管理难题。改革两年来,涉及村级财务问题的集体访、越级访下降80%以上;全市撤销村会计减少村干部职数800多个,每年减轻农民负担650多万元,集体非生产性开支下降30%以上,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促进了全市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的缘起

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章丘市于1993年在全国率先推行了“村账乡管”、“会计委派”等制度,对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践证明这些做法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从源头上堵住农村财务管理的漏洞。一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一些地方的“村账乡管”只是改变了记账地点,监督多数流于形式。有些账目虽公开,却不详细、不及时,甚至不真实,群众依然信不过。二是由于村会计任免权及工资发放仍掌握在村主要领导手里,乡村领导调整换届,会计人员多随之变动,造成账目缺乏连续性,管理很不规范。特别是当前分散经营条件下,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日趋复杂,各种矛盾纵横交错。在这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涉及面最广、牵扯群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依然是农村经济和财务管理问题。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章丘市因农村财务问题而诱发的上访占到信访总量的7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原来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还不适应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要求,缺乏全面有效的约束机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章丘市委、市政府认为,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这个难题。为此,他们在试点的基础上,于2003年初开始在全市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908个行政村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村级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

二、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的主要做法

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不是对原有制度的修修补补,而是适应农村发展形势,建立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的新探索。章丘市重点抓了以下四个环节:

1、认真做好清账理财工作。在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前,章丘市首先进行了村级财务的清理审核工作。各乡镇组织专门力量,对村集体的现金、存款、债权债务等进行彻底清理核对,经审计、核对无误的,将村级财务移交记账服务中心。对清理工作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按有关规定进行了妥善处理。

2、抓好人员选聘与技术装备。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选配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章丘市面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招聘,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首批招聘录用83名会计,并颁发了《农村会计任职资格证书》。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章丘市投资600多万元,在市农业局设立了“农村财务集中记账监管中心”,在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服务中心”,统一装修了房屋,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摄像机等现代化设备,通过网络技术对全市农村财务账目及乡镇记账服务中心工作情况进行即时监控,在全国第一家建起了城乡联网的“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创出了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

3、建章立制,规范运作。为确保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统一制订完善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办法》、《农村集中记账中心会计选拔录用标准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指导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统一报账时间。各村报账员必须在每月的25日前将集体资金收入全部缴入记账中心的本村现金专户,记账中心会计每月对各村的集体收入资金进行汇总并制作会计报表。各村支出的原始收据,由当事人、村支部书记签字并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10日前由各村报账员到记账中心集中记账。二是统一财务公开的时间,每月15日各村收支情况要在记账中心和本村的公开栏同时公开,公开内容至少保留15天。三是统一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一村一柜,统一管理村级财务资料。

4、强化监督,确保实效。章丘市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强化三层监督,确保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取得预期效果。一是群众监督。坚持依法保障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由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合法。村民若对本村账目有疑问,可以随时到记账中心通过电脑查询并提出质疑。二是业务监督。乡镇记账中心和会计人员要经常对村财务进行业务审核,谁审核谁负责,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同时,切实加强对记账中心会计人员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报账员的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凡群众来信来访反映财务管理不当,经查证属实的,对负责该村记账的会计予以辞退。

三、实行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的成效与启示

从两年来的实践看,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作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一种新探索、新机制,其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是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减少了村级财务支出。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后,实行农村会计公职化,中心会计由市里直接选聘、管理、考评、支付报酬,不受政府换届、人员变更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改变了过去村干部对农村会计的直接干预和控制,既增强了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又杜绝了村干部乱支乱花现象,使村级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去年以来全市集体非生产性开支减少30%以上。

二是解决了农村“三访”多的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过去村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村务公开存在失真的问题,农村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集中反映在农村财务不清上。实行集中记账管理后,村民可以随时到记账中心查账,鼠标一点,村里各项收支去向一目了然,群众心里亮堂了,疑虑消除了,也就不再写信上访。今年1—4月份,章丘市农村来信来访反映财务管理问题的只占信访总量的2.5%。

三是有效遏止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原来村里想花钱,全凭村支书一句话。村级财务集中管理后,村里的一切财务收支都置于中心会计的监督之下,各村开支必须由村支书、村主任和村民理财小组三方审核会签盖章才能生效,否则记账中心不予受理,村务开支实现了多方监督、公开透明,这就从源头上铲除了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的土壤,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感,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财务管理的解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困境出

财务管理学①作为一门学科究竟产生于何时,理论界的看法不一,但多数的解释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过50多年的努力,财务管理学无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内在有机的方法体系,并成为商科学生必需的主修课程。如同WilliamL.Megginson所指出的,财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而且将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的进一步反馈,肯定还要被修正和更新,但它们绝对不会被完全否定或过时。财务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分析并规划出具体方法,从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中译本,2002)。但是,整体来看,这个学科真的就已经成熟了吗?这个被公认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学体系真的能够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吗?

当人们热衷于去讨论具体的财务管理热点问题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总体上把握财务管理学的特征并用整体主义的思路来思考和审视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时,也许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并重新审视和评估这个学科迄今为止的发展状况。而一旦我们沿着整体主义而不是局部很有意义的现象,那就会发现,这个学科目前仍处于贫困化的状态之中。

一、财务管理学的框架结构及总体特征之把握

财务管理学究竟是研究什么问题的?此问题的表述各异。1994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美商学院12个顶级教授之一的AswathDamodaran(2001)在其《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一书中前后一贯的表述是:公司财务的研究对象是公司所制定的具有财务意义的所有决策。这些决策可分为三大部分:与资源分配有关的决策(投资决策)、与项目筹资有关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与制定再投资或退出经营现金额度有关的决策(股利决策)。Brigham和Ehrhardt(2005)在《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提出,大部分财务管理知识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一个特定公司的股票价值通过什么因素产生;(2)管理者如何选择增加公司价值的决策;(3)管理者如何保证公司在执行这些计划的时候不出现资金匮乏?Ross(2002)等人在《公司理财基础》一书中认为,财务经理必须关注三类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着眼于企业的长期投资(资本预算);第二个问题着眼于企业对支持其长期投资需要的长期筹资的获取和管理方式(资本结构);第三个问题着眼于对客户收款和向供应商付款等日常财务活动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若进一步考察这三本及其他财务管理类教科书的内容安排,就会发现西方学者对财务管理学框架的认识还是大同小异的,即:一个目标函数、四个模块的内容和一个财务管理工具箱组成。其中,一个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四个模块的内容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或资本结构)、股利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财务管理工具箱里有四把工具,即会计报表与比率、现值、风险收益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②。

任何学科都是建构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的。Damodaran教授曾将建构财务管理学的基础性假设归纳为四组,即经理与股东目标函数一致性假设、债权人利益得到完全保护假设、市场有效性假设和社会成本为零假设。尽管Damodaran教授认为这些基本假设还远离“现实世界”并已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严厉批评,也尽管他试图想寻找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和理论体系来解决“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活生生的这样或那样的财务冲突,诸如经理与股东的冲突、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公司与社会的冲突等,但迄今为止仍没有找到完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假设仍是构建现代西方财务管理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基本前提。

进一步地考察发现,以这些基本假设为前提建构的西方财务管理学体系,其所具有和显示的一系列总体特征,也正如它赖以建构的基本假设一样的远离现实世界。这些总体特征包括:

1.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财务学所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几乎都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着眼于解决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股利分派问题。因此,现代财务管理学实际上是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资本市场的财务学”。断言以资本市场为背景的财务管理学缺乏指导和应用价值显然并不合适,而断言这种财务管理学对所有企业具有普遍的使用性也是值得怀疑的。事实上,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财务管理学对非上市公司而言其适用性是很差的,而这些缺乏适用性的非上市公司通常要占到一国公司总数的90%以上。财务管理学的建构显然是关注了重点的少数。其次,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必然使财务管理学所关注的重点集中于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问题,而被企业所实际关注的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问题,尤其是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流程问题,就很难融入财务管理学体系,或者占有它应该占有的位置。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学了财务管理学而仍然不会设计企业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体系的重要原因。

2;以价值为主线展开。财务管理学体系设计的出发点是价值最大化,为使目标与手段相统一,在解决实际的投融资决策问题,所选择的基本方法自然就是能够体现价值最大化的成本与效益比较分析法,诸如资本成本、净现值或现值指数、内部报酬率等,都是这种基本方法的具体体现。以价值标准作为投融资决策的唯一标准,显然是与财务管理学体系在建构时所采用的工具主义方法论或分析范式有关,但问题是,在现实世界里,价值往往并不是公司决策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有企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在国有企业的使命结构中,非价值性的社会责任类目标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构成国有企业决策(包括投融资决策)的重要的出发点。即使是私营企业,非价值类的社会责任目标也是其使命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其次,即使将价值视为公司决策的唯一选择标准,所定义的“价值”概念也是不完全的。对公司或股东价值的过分强调,必然导致对社会价值或成本的忽视。而在现实世界里,公司行为的外部性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诸如环境污染成本等,是公司决策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上,公司的许多决策对增进公司或股东价值是有利的,但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再其次,当我们过分强调以公司或股东价值作为决策的出发点或标准时,势必会把那些活生生的然而对决策有实际影响的人、制度、文化等因素排斥在决策体系之外,事实上也就是排除在财务管理学的体系之外,原本应该活生生的财务管理学因此而变成了“没有血液循环的躯体”。

3.以决策为重心展开。所以如此,可能与西方学者对财务概念的理解有关。在西方学者看来,公司财务通常被狭隘地定义为与公司主管所做决策有关的一些内容(AswathDamodaran,2001)。以决策为展开虽便于定量分析,并使框架结构前后逻辑一贯,但显然易见的问题是,以决策为重心的财务管理学无法反映公司财务管理的全貌。尽管不同财务事项其工作流程会有很大不同,但财务管理的基本流程还是基本一致的,这个基本流程至少包括财务战略与目标、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评价与激励、财务预警等。很显然,以决策为重心的财务管理学还不能涵盖整个财务管理流程,这也是财务管理理论偏离实际的重要原因。

4.强调定量分析:数字财务。当人们把决策问题作为公司财务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并把价值标准作为决策的唯一选择标准时,所有的财务问题实际上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了。检索一下财务管理的教科书和学术杂志,我们便可以看到连篇累牍的复杂的形式推理与经济计量技术,而与公司财务问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可量化的因素,则被作为外生变量而被统统抽象掉了。这样的形式安排虽然易于构建数学模型

,但依据这样的安排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供对许多公司财务现象的令人信服的解释,以及究竟是否能够开出可以明确解决公司财务问题的政策药方,是很值得怀疑的。我赞成Shiller(2001)的见解:过多地依赖这些原始的模型并把它们作为政策讨论的基础是十分冒险的行为,因为这些模型只适用于那些能够用精确的科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果过多地苛求精确,就有可能因过于狭隘而出现离题的危险。

二、财务管理学贫困化之表征

“贫困化”一词是经常见诸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的著作和学术杂志中,那么,同样的概念是否也适用于公司财务学领域呢?我的看法是,虽然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总体看,内核相对确定和稳定的公司财务管理学理论同样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由于财务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及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相隔阂有关,并且其结果事实上已经大大削弱了财务管理学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1.财务管理学的内容安排严重偏离实际。我不否认现有财务管理学所努力解决的问题都是现实世界中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问题是现有财务管理学究竞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问题呢?其次,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现有教科书中提供的方法真的就能解决现实问题吗?姑且不论前文已经阐释的财务管理学在指向上(上市公司)和重心定位上(决策)对解释和解决非上市公司和非决策问题上的软弱能力,仅就上市公司而言,现有的财务管理学内容安排也可能不是它们所期望的。即便是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也不是它们年年、月月、天天、时时所发生和所关注的事项。这些事项,多少总有些“偶发”的性质。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而言,它们时时关注的“经常性事项”是什么呢?根据我在做多家公司的内部控制项目时的实地观察,可能主要是:(1)如何管好用好资产(资产管理)?(2)如何控制好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管理)?(3)如何确保经营和发展所需要的现金(现金流管理)?财务管理学未将这些经常性事项作为其关注的重点,而将重点定位在投融资决策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股利决策等偶发性事项上,是否意味着内容安排错位了呢?!

2.财务管理学与相关学科严重脱节。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同理,财务管理学也是存在于一个学科群或学科域之中。在这个学科群中,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都是其上游学科,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以及公司管理的相关功能学科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是其旁侧学科,财务管理学正是在这种学科的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旁侧效应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财务管理学发生和发展历史深受它的上游学科诸如数学和经济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近一、二十年开始弱化了,可以说,财务管理学的上游学科在近一、二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大部分没有在财务管理学得到应有的响应,财务管理学对它的上游学科变化的反应有些过于迟钝了。比如,经济学领域中的外部性问题,经济学的“绿化”或“生态化”趋势,社会学中的社会成本问题,社会学中的冲突问题,管理学中的战略导向和战略联盟问题,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网络结构问题等,所有这些应该在财务管理学中得到反应的研究,均未在财务管理学领域得到实际的反应。相对于它的上游学科,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说已经严重滞后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将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出现的隔阂视为经济学贫困化的标志③,而类似的特征又何尝不是出现在财务管理学领域?!

3.财务管理学对影响它的环境变化反应滞后。近一、二十年,公司财务管理的环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学者玛格丽特.梅(2001)曾将这些变化归纳为九个方面,即:客户需求模式的改变;客户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降低成本的压力;新基础的冲击;战略联盟的出现;新市场的开拓;经济全球化;政府法规的增多;高度流动的资本市场。此外,对商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关注、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视趋势等,事实上不可避免地对财务职能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管理学甚至会计学都已经做出了积极地回应,然而财务管理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有所改进呢?让我们看看玛格丽特.梅的分析吧:进人新的世纪,我们已经无法忍受这样一个事实:用超过财务部门80%的资源和陈旧的计算机财务系统仅仅从事交易记录和控制工作,而没有使公司的价值显著增加。按照玛格丽特.梅的观点,财务职能必须转型,也就是“从传统的专家控制职能转变为着眼于未来的公司增值职能”。转变后的财务职能将在经营框架的构建和运营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经营框架将卓有成效地将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等内容连接起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很显然,财务管理学还没有对这种事实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财务职能转型有所反应。

我无意全盘否定西方财务管理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本文所说的贫困化,意在指出迄今为止的财务管理学体系在面对相关理论发展和实务变革方面的局限性,也就是说,意在说明财务管理学体系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扩展。

三、再造和扩展财务管理学框架之思考

改造和扩展现有的财务管理学体系,无疑是一个十分迫切但又难度很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涉及到对许多财务管理学基本问题的重新理解。很显然,主要“向内看”的前苏联版财务管理学和主要“向外看”的美国版财务管理学,都无法解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问题及其在中国企业的适用性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努力就是整合,以搭建内外统一、结构完整、视角合理的新型财务管理学体系。围绕财务管理学的扩展问题,本文仅就内容结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三个方面作些概略性的说明。

1.财务管理学内容之扩展。“一个目标、四个模块、四把工具”架构的财务管理学,相对于内容丰富的财务管理实践属于“窄型”财务管理学,并且是主要是“向外看”的财务管理学,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问题的解释和解决能力是相当弱的。扩展财务管理学的内容,需要寻找恰当的路径,我的看法是,可供选择的路径至少有:(1)功能扩展路径。我曾多次论证和强调,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培育、配置和运用财务资源,以实现公司价值创造与增值。实现这一功能,需要财务管理的内容能够涵盖三张基本财务报表,也就是涵盖四个板块的内容:资产管理(资产负债表左边的管理)、权益管理(资产负债表右边的管理)、收益及其分配管理(利润表管理)和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量表管理)。所谓的财务管理,实际上也可以称为财务报表管理。现有框架中的三类决策(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事实上是寓于四个板块的管理体系之中。

(2)主体扩展路径。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显然是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公司企业,但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特征,要求我们要跳出公司企业主体、站在价值链甚至价值网的立场和范围上,思考和探索对公司企业主体的财务管理。当我们研究海尔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时,绝对不能就海尔公司谈海尔公司,需要考虑海尔公司的整个价值创造网络和财务支持网络。仅此而言,财务管理学的内容又可以向财务支持网络管理和价值创造网络管理两项内容扩展。

(3)行为主体扩展路径。当问及“公司财务工作是谁做的”这一问题时,我们的答案显然不能局限于公司的财务部门。事实上,公司财务工作是分层次来展开的。若把公司财务工作分为决策和执行两项权能,则履行决策权能的行为主体显然是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班子(合称“经营者”),履行执行权能的行为主体是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一些中间层次的职能部门,甚至包括营销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如果我们不

是将财务管理局限于现金流管理,而是将财务管理的重心界定为公司价值创造或公司增值的话,则履行执行权能的职能部门就不能再局限于财务部门,所谓公司财务也就不能再定义为“财务经理的财务”。尽管新的商业环境需要我们把财务管理纳入战略和经营框架之中,但财务与经营在公司组织体系中仍分属于不同的层次,相对而言,财务决策的组织层次要高些,这可以从《公司法》对董事会职责和权限的规定中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公司的财务决策实际上是融入于公司的治理框架之中,而经营决策通常在经理层面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这个观点能够成立的话,则公司治理结构应是在构建财务管理学体系时绕不开的话题。

(4)组织扩展路径。如果有人问你“公司财务是怎样组织起来的”,你的解释显然不能局限于财务部门、岗位的设置及职责界定,而应当着眼于从四个层次上展开:一是制定公司及财务战略。战略决定组织架构;二是设计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并进行职责界定;三是设计财务管理流程,甚至包括每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业务的流程;四是搭建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需要将财务与经营有机地整合一体,如ERP系统平台等。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学需要围绕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组织管理、财务流程及其再造、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扩展。

(5)流程扩展路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不同的财务事项显然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流程,但总体看,基本的财务管理流程总是内含战略与目标、预算、执行中的控制、根据信息反馈进行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与激励、前瞻性的财务预测尤其是财务危机预警等。如果预警下来公司出现危机的征兆或特征,公司还需要设计摆脱危机实现反超的战略和策略。在整个财务管理流程中,“风险”是贯彻始终的概念。诸如“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管理”等概念,是整个财务管理体系流程体系所无法回避的。其次,预算管理已经从单项预算管理转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面预算管理阶段。因此,按照流程路径扩展,财务管理学的内容就应当包括财务战略与目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与财务激励、财务危机及其预警、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反超等。

(6)经营方式扩展路径。公司的财务管理战略与策略深受市场结构形态及其转型的影响,短缺市场结构和过剩市场结构的选择总是有所差别。当前我们所面对的市场结构总体看是过剩,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商品经营总体上看是“微利型”的,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角度考虑,企业需要选择新的经营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盈利空间,于是资本经营应运而生并倍受重视,甚至于,越来越多的公司专业地从事资本经营。相对于商品经营来说,资本经营的方式和结构更加复杂,风险也更加大。德隆、科龙、中航油等资本运作的失败,足见资本经营的风险。因此,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应顺应时代变迁,关注资本经营及其风险管理。

总结以上扩展路径,再加上管理所必备的“工具箱”,则扩展后的财务管理学体系大体由五大模块组成:(1)财务管理概览模块。包括公司财务的性质、功能与目标结构、财务管理环境及其演进、财务管理理论及其发展、财务管理体系及其扩展等内容;(2)财务管理工具模块。包括财务会计报表与比率;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3)财务管理组织模块。包括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治理与组织管理、财务流程及其再造、财务信息系统管理等内容;(4)财务管理功能模块。包括资产管理、资本或权益管理、收益及其分配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现金流量管理、资本经营及其风险管理、财,.务支持网络管理、价值及其创造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内容;(5)财务管理流程模块。包括财务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与财务激励、财务危机及其预警、财务反超等内容。

2.财务管理学研究视角之扩展。财务管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视角需要转换,新的观察和分析视角至少包括管理学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战略视角、本土化视角、跨学科整合视角等。关于其中的利益相关者视角,我已在“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李心合,2004)一文中进行了解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四种研究视角。

(1)管理学视角。这涉及到财务管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在西方,财务学的学科归属曾经历从会计学到应用经济学的转型。(Peter.Atrill,2004)由于公司财务学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的,这导致了财务学与金融学的一体化状况。西方的学科划分传统显然不适用于中国。改革前,中国的财务管理学更多地是借鉴前苏联的传统,将财务管理学确立为具有微观性的管理学的分支。中国有将金融学与财务学分而治之的学术传统,我的看法还是继续沿用这个传统,也就是立足于从管理学的立场来研究和设计财务管理学科。

以管理学的视角来研究财务管理学,有两点需要引起关注:一是财务管理学的视野应涵盖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领域,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公司的财务业务,并将公司财务业务与公司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等要素连接起来;二是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而不是从风险最小化的目标出发。后一点对财务管理与控制流程及方法体系的设计很有意义。因为,从目前学界的研究和实务工作来看,对财务管理与控制流程及方法体系的选择通常是从风险最小化的立场选择的,表现为控制程序的烦琐设计上。转换财务管理学的研究视角,需要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等概念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以使风险性与效率性相统一。

(2)战略视角。20世纪管理学的重大变化之一是确立了战略导向,对此财务管理学也应当有所体现,以实现财务管理从战术管理向战略管理、从具体事项管理到整体管理转变。仅以财务分析为例,现有的四个板块(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体系是缺乏应有的战略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确立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体系,需要以财务报表为基本依据,并整合有关的经营资料,将财务分析与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联系在一起,系统考察公司的价值、实力、效率、质量、风险、成长性或失败性以及基于现金流和价值创造的公司战略分析等。

(3)本土化视角。会计是一种国际商业语言,会计的标准也逐渐趋于国际化,这使得会计学的研究可以选择普世主义的或趋同的模式。财务管理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体性的管理活动,深受文化的影响。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证实,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管理方式也会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其中也包括财务管理方式,诸如财权配置模式和运作方式等,在大权距式中华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性还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财务管理的研究应当考虑文化差异性的影响而选择特殊主义的或本土化的模式。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学的构建应当以文化为基石,充分考察和分析文化因子诸如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权力距离、风险意识、宗教、语言等因素的实际影响。在中国,一系列的文化特质诸如集体主义、大权距、政府主导、儒家伦理等及其对财务管理实务的深刻影响,是我们研究财务管理问题时所无法回避的。

本土化模式的财务管理研究,首先是民族主义的,它需要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因素相适应。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关注中国财务管理背景及其财务影响的考察分析;其次,这种研究模式是嵌入式的。也就是要将企业的财务问题嵌入到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中,分析公司财务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零嵌入性的财务立场或研究方式,只能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再次,本土化的研究模式还是制度内生性的,它要求我们将制度

作为公司财务行为的内生性因素而非外生变量来看待,关注正式和非正式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制度结构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实际影响以及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化结构。

(4)跨学科整合视角。综合化和细分化历来是科学发展的两种并存并交叉的趋势,这个趋势越来明显。体现在财务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就是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它的上游学科及旁侧学科(诸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文化学、法学等)的冲击和影响,并借助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避免陷入“就财务论财务”的困境。

3.财务研究领域之扩展。在细分模式的影响下,科学的发展已经显著的多元化了。诸如社会学,有文化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等等。再如经济学,有数理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经济心理学等等。回到财务学领域,不难发现,迄今为止仍沿用单一的发展路径——数理财务学。其实,这应该也是财务管理学贫困化一个表征。问题是,财务管理学还可以寻找到别的发展路径吗?还需要寻找别的发展路径吗?拓展财务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勿容置疑的,因为公司财务行为当属最普遍、最典型的经济行为,明显地具有社会性、伦理性等特征,且制度结构内生于其中。既然以经济行为为对象的经济学可以沿着多条路径发展,那财务管理学又何尝不可呢?我曾在《会计研究》(2003年第7期)上的一篇题为“公司财务学理论及方法论的认识与批判”论文中提出四种新的发展路径和研究领域,即制度财务学、行为财务学、财务社会学和财务伦理学,这些都是可以也值得尝试和研究的新学科。

注释:

①习惯上,财务管理与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与公司理财学或公司财务学是等价的。国内外的相关教科书中,还没有看到将二者加以区分的先例。

②尽管国内学者在搭建财务管理学框架时已经部分地认识到了西方财务管理学体系的局限性,并通过设置高级财务管理学来扩展财务管理学框架,诸如将财务战略与规划、价值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预警、绩效评价等纳入高级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克服西方财务管理学框架所呈现的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就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内容或内核而言,其实并没有实质上的重大突破,并且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财务管理学框架体系的扩展进行很好的论证或说明。换句话说,高级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仍旧是不确定和不成熟的。

③阿马蒂亚.森:“随着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隔阂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经济学与伦理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序言.第13页。

主要参考文献

[美]EugeneF.BrighamMichaelc.Ehrhardt.2005.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

[美]WilliamL.Megginson.2002.公司财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

[美]Aswath:Damodaran.2001.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美]EugeneF.Brigham、Michaelc.Ehrhardt.2005.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

[美]StephenA.Ross、Randolphw.Westerfiel、BradfordD.Jordan.2002.公司理财基础.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

[美]Robert.j.Shiller.2001.非理性繁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财务管理的解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困境出

财务管理学①作为一门学科究竟产生于何时,理论界的看法不一,但多数的解释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过50多年的努力,财务管理学无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内在有机的方法体系,并成为商科学生必需的主修课程。如同WilliamL.Megginson所指出的,财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而且将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的进一步反馈,肯定还要被修正和更新,但它们绝对不会被完全否定或过时。财务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分析并规划出具体方法,从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中译本,2002)。但是,整体来看,这个学科真的就已经成熟了吗?这个被公认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学体系真的能够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吗?

当人们热衷于去讨论具体的财务管理热点问题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总体上把握财务管理学的特征并用整体主义的思路来思考和审视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时,也许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并重新审视和评估这个学科迄今为止的发展状况。而一旦我们沿着整体主义而不是局部很有意义的现象,那就会发现,这个学科目前仍处于贫困化的状态之中。

一、财务管理学的框架结构及总体特征之把握

财务管理学究竟是研究什么问题的?此问题的表述各异。1994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美商学院12个顶级教授之一的AswathDamodaran(2001)在其《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一书中前后一贯的表述是:公司财务的研究对象是公司所制定的具有财务意义的所有决策。这些决策可分为三大部分:与资源分配有关的决策(投资决策)、与项目筹资有关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与制定再投资或退出经营现金额度有关的决策(股利决策)。Brigham和Ehrhardt(2005)在《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提出,大部分财务管理知识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一个特定公司的股票价值通过什么因素产生;(2)管理者如何选择增加公司价值的决策;(3)管理者如何保证公司在执行这些计划的时候不出现资金匮乏?Ross(2002)等人在《公司理财基础》一书中认为,财务经理必须关注三类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着眼于企业的长期投资(资本预算);第二个问题着眼于企业对支持其长期投资需要的长期筹资的获取和管理方式(资本结构);第三个问题着眼于对客户收款和向供应商付款等日常财务活动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若进一步考察这三本及其他财务管理类教科书的内容安排,就会发现西方学者对财务管理学框架的认识还是大同小异的,即:一个目标函数、四个模块的内容和一个财务管理工具箱组成。其中,一个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四个模块的内容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或资本结构)、股利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财务管理工具箱里有四把工具,即会计报表与比率、现值、风险收益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②。

任何学科都是建构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的。Damodaran教授曾将建构财务管理学的基础性假设归纳为四组,即经理与股东目标函数一致性假设、债权人利益得到完全保护假设、市场有效性假设和社会成本为零假设。尽管Damodaran教授认为这些基本假设还远离“现实世界”并已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严厉批评,也尽管他试图想寻找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和理论体系来解决“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活生生的这样或那样的财务冲突,诸如经理与股东的冲突、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公司与社会的冲突等,但迄今为止仍没有找到完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假设仍是构建现代西方财务管理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基本前提。

进一步地考察发现,以这些基本假设为前提建构的西方财务管理学体系,其所具有和显示的一系列总体特征,也正如它赖以建构的基本假设一样的远离现实世界。这些总体特征包括:

1.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财务学所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几乎都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着眼于解决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股利分派问题。因此,现代财务管理学实际上是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资本市场的财务学”。断言以资本市场为背景的财务管理学缺乏指导和应用价值显然并不合适,而断言这种财务管理学对所有企业具有普遍的使用性也是值得怀疑的。事实上,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财务管理学对非上市公司而言其适用性是很差的,而这些缺乏适用性的非上市公司通常要占到一国公司总数的90%以上。财务管理学的建构显然是关注了重点的少数。其次,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必然使财务管理学所关注的重点集中于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问题,而被企业所实际关注的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问题,尤其是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流程问题,就很难融入财务管理学体系,或者占有它应该占有的位置。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学了财务管理学而仍然不会设计企业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体系的重要原因。

2;以价值为主线展开。财务管理学体系设计的出发点是价值最大化,为使目标与手段相统一,在解决实际的投融资决策问题,所选择的基本方法自然就是能够体现价值最大化的成本与效益比较分析法,诸如资本成本、净现值或现值指数、内部报酬率等,都是这种基本方法的具体体现。以价值标准作为投融资决策的唯一标准,显然是与财务管理学体系在建构时所采用的工具主义方法论或分析范式有关,但问题是,在现实世界里,价值往往并不是公司决策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有企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在国有企业的使命结构中,非价值性的社会责任类目标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构成国有企业决策(包括投融资决策)的重要的出发点。即使是私营企业,非价值类的社会责任目标也是其使命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其次,即使将价值视为公司决策的唯一选择标准,所定义的“价值”概念也是不完全的。对公司或股东价值的过分强调,必然导致对社会价值或成本的忽视。而在现实世界里,公司行为的外部性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诸如环境污染成本等,是公司决策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上,公司的许多决策对增进公司或股东价值是有利的,但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再其次,当我们过分强调以公司或股东价值作为决策的出发点或标准时,势必会把那些活生生的然而对决策有实际影响的人、制度、文化等因素排斥在决策体系之外,事实上也就是排除在财务管理学的体系之外,原本应该活生生的财务管理学因此而变成了“没有血液循环的躯体”。

3.以决策为重心展开。所以如此,可能与西方学者对财务概念的理解有关。在西方学者看来,公司财务通常被狭隘地定义为与公司主管所做决策有关的一些内容(AswathDamodaran,2001)。以决策为展开虽便于定量分析,并使框架结构前后逻辑一贯,但显然易见的问题是,以决策为重心的财务管理学无法反映公司财务管理的全貌。尽管不同财务事项其工作流程会有很大不同,但财务管理的基本流程还是基本一致的,这个基本流程至少包括财务战略与目标、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评价与激励、财务预警等。很显然,以决策为重心的财务管理学还不能涵盖整个财务管理流程,这也是财务管理理论偏离实际的重要原因。

4.强调定量分析:数字财务。当人们把决策问题作为公司财务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并把价值标准作为决策的唯一选择标准时,所有的财务问题实际上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了。检索一下财务管理的教科书和学术杂志,我们便可以看到连篇累牍的复杂的形式推理与经济计量技术,而与公司财务问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可量化的因素,则被作为外生变量而被统统抽象掉了。这样的形式安排虽然易于构建数学模型

,但依据这样的安排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供对许多公司财务现象的令人信服的解释,以及究竟是否能够开出可以明确解决公司财务问题的政策药方,是很值得怀疑的。我赞成Shiller(2001)的见解:过多地依赖这些原始的模型并把它们作为政策讨论的基础是十分冒险的行为,因为这些模型只适用于那些能够用精确的科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果过多地苛求精确,就有可能因过于狭隘而出现离题的危险。

二、财务管理学贫困化之表征

“贫困化”一词是经常见诸于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的著作和学术杂志中,那么,同样的概念是否也适用于公司财务学领域呢?我的看法是,虽然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总体看,内核相对确定和稳定的公司财务管理学理论同样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由于财务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及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相隔阂有关,并且其结果事实上已经大大削弱了财务管理学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1.财务管理学的内容安排严重偏离实际。我不否认现有财务管理学所努力解决的问题都是现实世界中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问题是现有财务管理学究竞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问题呢?其次,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现有教科书中提供的方法真的就能解决现实问题吗?姑且不论前文已经阐释的财务管理学在指向上(上市公司)和重心定位上(决策)对解释和解决非上市公司和非决策问题上的软弱能力,仅就上市公司而言,现有的财务管理学内容安排也可能不是它们所期望的。即便是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也不是它们年年、月月、天天、时时所发生和所关注的事项。这些事项,多少总有些“偶发”的性质。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而言,它们时时关注的“经常性事项”是什么呢?根据我在做多家公司的内部控制项目时的实地观察,可能主要是:(1)如何管好用好资产(资产管理)?(2)如何控制好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管理)?(3)如何确保经营和发展所需要的现金(现金流管理)?财务管理学未将这些经常性事项作为其关注的重点,而将重点定位在投融资决策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股利决策等偶发性事项上,是否意味着内容安排错位了呢?!

2.财务管理学与相关学科严重脱节。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同理,财务管理学也是存在于一个学科群或学科域之中。在这个学科群中,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都是其上游学科,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以及公司管理的相关功能学科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是其旁侧学科,财务管理学正是在这种学科的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旁侧效应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财务管理学发生和发展历史深受它的上游学科诸如数学和经济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近一、二十年开始弱化了,可以说,财务管理学的上游学科在近一、二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大部分没有在财务管理学得到应有的响应,财务管理学对它的上游学科变化的反应有些过于迟钝了。比如,经济学领域中的外部性问题,经济学的“绿化”或“生态化”趋势,社会学中的社会成本问题,社会学中的冲突问题,管理学中的战略导向和战略联盟问题,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网络结构问题等,所有这些应该在财务管理学中得到反应的研究,均未在财务管理学领域得到实际的反应。相对于它的上游学科,财务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说已经严重滞后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将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出现的隔阂视为经济学贫困化的标志③,而类似的特征又何尝不是出现在财务管理学领域?!

3.财务管理学对影响它的环境变化反应滞后。近一、二十年,公司财务管理的环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学者玛格丽特.梅(2001)曾将这些变化归纳为九个方面,即:客户需求模式的改变;客户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降低成本的压力;新基础的冲击;战略联盟的出现;新市场的开拓;经济全球化;政府法规的增多;高度流动的资本市场。此外,对商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关注、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视趋势等,事实上不可避免地对财务职能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管理学甚至会计学都已经做出了积极地回应,然而财务管理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有所改进呢?让我们看看玛格丽特.梅的分析吧:进人新的世纪,我们已经无法忍受这样一个事实:用超过财务部门80%的资源和陈旧的计算机财务系统仅仅从事交易记录和控制工作,而没有使公司的价值显著增加。按照玛格丽特.梅的观点,财务职能必须转型,也就是“从传统的专家控制职能转变为着眼于未来的公司增值职能”。转变后的财务职能将在经营框架的构建和运营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经营框架将卓有成效地将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等内容连接起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很显然,财务管理学还没有对这种事实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财务职能转型有所反应。

我无意全盘否定西方财务管理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本文所说的贫困化,意在指出迄今为止的财务管理学体系在面对相关理论发展和实务变革方面的局限性,也就是说,意在说明财务管理学体系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扩展。

三、再造和扩展财务管理学框架之思考

改造和扩展现有的财务管理学体系,无疑是一个十分迫切但又难度很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又涉及到对许多财务管理学基本问题的重新理解。很显然,主要“向内看”的前苏联版财务管理学和主要“向外看”的美国版财务管理学,都无法解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问题及其在中国企业的适用性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努力就是整合,以搭建内外统一、结构完整、视角合理的新型财务管理学体系。围绕财务管理学的扩展问题,本文仅就内容结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三个方面作些概略性的说明。

1.财务管理学内容之扩展。“一个目标、四个模块、四把工具”架构的财务管理学,相对于内容丰富的财务管理实践属于“窄型”财务管理学,并且是主要是“向外看”的财务管理学,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问题的解释和解决能力是相当弱的。扩展财务管理学的内容,需要寻找恰当的路径,我的看法是,可供选择的路径至少有:(1)功能扩展路径。我曾多次论证和强调,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培育、配置和运用财务资源,以实现公司价值创造与增值。实现这一功能,需要财务管理的内容能够涵盖三张基本财务报表,也就是涵盖四个板块的内容:资产管理(资产负债表左边的管理)、权益管理(资产负债表右边的管理)、收益及其分配管理(利润表管理)和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量表管理)。所谓的财务管理,实际上也可以称为财务报表管理。现有框架中的三类决策(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事实上是寓于四个板块的管理体系之中。

(2)主体扩展路径。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显然是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公司企业,但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特征,要求我们要跳出公司企业主体、站在价值链甚至价值网的立场和范围上,思考和探索对公司企业主体的财务管理。当我们研究海尔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时,绝对不能就海尔公司谈海尔公司,需要考虑海尔公司的整个价值创造网络和财务支持网络。仅此而言,财务管理学的内容又可以向财务支持网络管理和价值创造网络管理两项内容扩展。

(3)行为主体扩展路径。当问及“公司财务工作是谁做的”这一问题时,我们的答案显然不能局限于公司的财务部门。事实上,公司财务工作是分层次来展开的。若把公司财务工作分为决策和执行两项权能,则履行决策权能的行为主体显然是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班子(合称“经营者”),履行执行权能的行为主体是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一些中间层次的职能部门,甚至包括营销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如果我们不

是将财务管理局限于现金流管理,而是将财务管理的重心界定为公司价值创造或公司增值的话,则履行执行权能的职能部门就不能再局限于财务部门,所谓公司财务也就不能再定义为“财务经理的财务”。尽管新的商业环境需要我们把财务管理纳入战略和经营框架之中,但财务与经营在公司组织体系中仍分属于不同的层次,相对而言,财务决策的组织层次要高些,这可以从《公司法》对董事会职责和权限的规定中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公司的财务决策实际上是融入于公司的治理框架之中,而经营决策通常在经理层面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这个观点能够成立的话,则公司治理结构应是在构建财务管理学体系时绕不开的话题。

(4)组织扩展路径。如果有人问你“公司财务是怎样组织起来的”,你的解释显然不能局限于财务部门、岗位的设置及职责界定,而应当着眼于从四个层次上展开:一是制定公司及财务战略。战略决定组织架构;二是设计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并进行职责界定;三是设计财务管理流程,甚至包括每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业务的流程;四是搭建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需要将财务与经营有机地整合一体,如ERP系统平台等。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学需要围绕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组织管理、财务流程及其再造、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扩展。

(5)流程扩展路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不同的财务事项显然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流程,但总体看,基本的财务管理流程总是内含战略与目标、预算、执行中的控制、根据信息反馈进行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与激励、前瞻性的财务预测尤其是财务危机预警等。如果预警下来公司出现危机的征兆或特征,公司还需要设计摆脱危机实现反超的战略和策略。在整个财务管理流程中,“风险”是贯彻始终的概念。诸如“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管理”等概念,是整个财务管理体系流程体系所无法回避的。其次,预算管理已经从单项预算管理转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面预算管理阶段。因此,按照流程路径扩展,财务管理学的内容就应当包括财务战略与目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与财务激励、财务危机及其预警、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反超等。

(6)经营方式扩展路径。公司的财务管理战略与策略深受市场结构形态及其转型的影响,短缺市场结构和过剩市场结构的选择总是有所差别。当前我们所面对的市场结构总体看是过剩,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商品经营总体上看是“微利型”的,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角度考虑,企业需要选择新的经营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盈利空间,于是资本经营应运而生并倍受重视,甚至于,越来越多的公司专业地从事资本经营。相对于商品经营来说,资本经营的方式和结构更加复杂,风险也更加大。德隆、科龙、中航油等资本运作的失败,足见资本经营的风险。因此,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应顺应时代变迁,关注资本经营及其风险管理。

总结以上扩展路径,再加上管理所必备的“工具箱”,则扩展后的财务管理学体系大体由五大模块组成:(1)财务管理概览模块。包括公司财务的性质、功能与目标结构、财务管理环境及其演进、财务管理理论及其发展、财务管理体系及其扩展等内容;(2)财务管理工具模块。包括财务会计报表与比率;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3)财务管理组织模块。包括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治理与组织管理、财务流程及其再造、财务信息系统管理等内容;(4)财务管理功能模块。包括资产管理、资本或权益管理、收益及其分配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现金流量管理、资本经营及其风险管理、财,.务支持网络管理、价值及其创造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内容;(5)财务管理流程模块。包括财务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与财务激励、财务危机及其预警、财务反超等内容。

2.财务管理学研究视角之扩展。财务管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视角需要转换,新的观察和分析视角至少包括管理学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战略视角、本土化视角、跨学科整合视角等。关于其中的利益相关者视角,我已在“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李心合,2004)一文中进行了解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四种研究视角。

(1)管理学视角。这涉及到财务管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在西方,财务学的学科归属曾经历从会计学到应用经济学的转型。(Peter.Atrill,2004)由于公司财务学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的,这导致了财务学与金融学的一体化状况。西方的学科划分传统显然不适用于中国。改革前,中国的财务管理学更多地是借鉴前苏联的传统,将财务管理学确立为具有微观性的管理学的分支。中国有将金融学与财务学分而治之的学术传统,我的看法还是继续沿用这个传统,也就是立足于从管理学的立场来研究和设计财务管理学科。

以管理学的视角来研究财务管理学,有两点需要引起关注:一是财务管理学的视野应涵盖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领域,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公司的财务业务,并将公司财务业务与公司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等要素连接起来;二是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而不是从风险最小化的目标出发。后一点对财务管理与控制流程及方法体系的设计很有意义。因为,从目前学界的研究和实务工作来看,对财务管理与控制流程及方法体系的选择通常是从风险最小化的立场选择的,表现为控制程序的烦琐设计上。转换财务管理学的研究视角,需要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等概念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以使风险性与效率性相统一。

(2)战略视角。20世纪管理学的重大变化之一是确立了战略导向,对此财务管理学也应当有所体现,以实现财务管理从战术管理向战略管理、从具体事项管理到整体管理转变。仅以财务分析为例,现有的四个板块(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体系是缺乏应有的战略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确立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体系,需要以财务报表为基本依据,并整合有关的经营资料,将财务分析与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联系在一起,系统考察公司的价值、实力、效率、质量、风险、成长性或失败性以及基于现金流和价值创造的公司战略分析等。

(3)本土化视角。会计是一种国际商业语言,会计的标准也逐渐趋于国际化,这使得会计学的研究可以选择普世主义的或趋同的模式。财务管理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体性的管理活动,深受文化的影响。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证实,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管理方式也会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其中也包括财务管理方式,诸如财权配置模式和运作方式等,在大权距式中华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性还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财务管理的研究应当考虑文化差异性的影响而选择特殊主义的或本土化的模式。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学的构建应当以文化为基石,充分考察和分析文化因子诸如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权力距离、风险意识、宗教、语言等因素的实际影响。在中国,一系列的文化特质诸如集体主义、大权距、政府主导、儒家伦理等及其对财务管理实务的深刻影响,是我们研究财务管理问题时所无法回避的。

本土化模式的财务管理研究,首先是民族主义的,它需要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因素相适应。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关注中国财务管理背景及其财务影响的考察分析;其次,这种研究模式是嵌入式的。也就是要将企业的财务问题嵌入到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中,分析公司财务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零嵌入性的财务立场或研究方式,只能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再次,本土化的研究模式还是制度内生性的,它要求我们将制度

作为公司财务行为的内生性因素而非外生变量来看待,关注正式和非正式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制度结构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实际影响以及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化结构。

(4)跨学科整合视角。综合化和细分化历来是科学发展的两种并存并交叉的趋势,这个趋势越来明显。体现在财务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就是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它的上游学科及旁侧学科(诸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文化学、法学等)的冲击和影响,并借助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避免陷入“就财务论财务”的困境。

3.财务研究领域之扩展。在细分模式的影响下,科学的发展已经显著的多元化了。诸如社会学,有文化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等等。再如经济学,有数理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经济心理学等等。回到财务学领域,不难发现,迄今为止仍沿用单一的发展路径——数理财务学。其实,这应该也是财务管理学贫困化一个表征。问题是,财务管理学还可以寻找到别的发展路径吗?还需要寻找别的发展路径吗?拓展财务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勿容置疑的,因为公司财务行为当属最普遍、最典型的经济行为,明显地具有社会性、伦理性等特征,且制度结构内生于其中。既然以经济行为为对象的经济学可以沿着多条路径发展,那财务管理学又何尝不可呢?我曾在《会计研究》(2003年第7期)上的一篇题为“公司财务学理论及方法论的认识与批判”论文中提出四种新的发展路径和研究领域,即制度财务学、行为财务学、财务社会学和财务伦理学,这些都是可以也值得尝试和研究的新学科。

注释:

①习惯上,财务管理与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与公司理财学或公司财务学是等价的。国内外的相关教科书中,还没有看到将二者加以区分的先例。

②尽管国内学者在搭建财务管理学框架时已经部分地认识到了西方财务管理学体系的局限性,并通过设置高级财务管理学来扩展财务管理学框架,诸如将财务战略与规划、价值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预警、绩效评价等纳入高级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克服西方财务管理学框架所呈现的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就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内容或内核而言,其实并没有实质上的重大突破,并且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财务管理学框架体系的扩展进行很好的论证或说明。换句话说,高级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仍旧是不确定和不成熟的。

③阿马蒂亚.森:“随着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隔阂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经济学与伦理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序言.第13页。

主要参考文献

[美]EugeneF.BrighamMichaelc.Ehrhardt.2005.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

[美]WilliamL.Megginson.2002.公司财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

[美]Aswath:Damodaran.2001.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美]EugeneF.Brigham、Michaelc.Ehrhardt.2005.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

[美]StephenA.Ross、Randolphw.Westerfiel、BradfordD.Jordan.2002.公司理财基础.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

[美]Robert.j.Shiller.2001.非理性繁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