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月度分析

财务月度分析范文精选

财务月度分析

财务月度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资金预算;月度预算

一、资金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资金预算管理意识不强,资金管理过于粗放。J公司在管理过程中资金上划、下拨等一直坚持“日清日结”,但由于缺少资金预算管理相关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仅将资金管理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开展,而未能将现金预算管理中的资金收支计划与投资计划等生产经营决策相融合;未将年度资金预算细化分解成月度资金收支计划,对于往来款项的账龄分析流于形式,对于即将到期的往来款项是否支出或收回并未进行全面监管及跟踪,对费用支出情况的分析较少,因而造成公司没有掌握资金预算的执行进度,导致对报表数据的分析未能真正起到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

(二)财务信息系统缺乏沟通。虽然目前J公司的资金管理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因集团信息有财务系统、采购系统、营销系统、OA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目前尚未全面实现资金管理系统前端与业务系统相关联,后端与财务系统贯通,缺乏对资金预算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共享,未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审批、资金预算,资金结算及财务处理全流程集成化管理,预算管理系统的可操作不强性,造成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反馈不及时,并且浪费大量的人力。

(三)资金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标准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合理的依据或标准。J公司近两年,开始重视建设预算定额标准体系。但由于部分预算指标缺少细化标准,造成企业对预算编制的主观性较强。通常根据往年数据预估当年数据,无法结合企业当年的实际经营情况。由此导致企业预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不高,因缺少有力的控制方法,导致后期资金拨付、预算分析等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四)资金预算管理缺乏合理的管控机制,考核和激励手段缺失。J公司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内控考核评价体系,目前仅停留在对部分资金管理事项进行事后分析,没有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细化,一些考核分析类数据无法整合,内控考核指标量化程度不足,既无考核的标准,也无奖惩的措施。资金预算缺乏系统化的管控机制,预算执行情况未能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以至于部分员工和部门不重视资金预算工作,为了减轻预算执行的压力,一味的争取更多的资金,就出现了资金预算松弛现象,即预算编制时预计的资金需求量超过实际执行时的资金需求量,使得预算体系形同虚设,严重影响预算约束作用的发挥。

二、资金预算的优化方向

要做好资金预算管理首先要落实好各部门的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费用预算等。通过资金预算管理能够明确部门责任和利益,以免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通过对以上资金预算存在问题的分析,J公司资金预算管理主要优化方向就是标准化作业、改进资金预算管理流程、完善考核体系。

(一)构建资金预算定额标准体系。预算定额标准是由行业或企业统一规定的涉及重要管理事项的量、价、金额标准。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以预算定额标准作为关键点,实施预算管理,通过落实各单位部门的管理责任,保证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效果。对可实行定额管理的预算指标,预算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同建立预算定额体系,制定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值。

(二)细化资金预算编制流程和方法,提高资金预测水平。在细化资金预算编制时,以年度资金预算作为基础点,对年度现金预算分解,细化为月度现金预算,合理安排月度资金收支计划,能充分发挥预算“事前管理”的作用。细化资金预算编制也能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掌控。现金流的实时监控,能加强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资金预算的编制流程,不应局限于财务部门,应鼓励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能确保细化预算的编制涉及面广,又能加强工作人员的资金预算意识,确保工作人员能重视资金预算,从而有利于实现预算管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

(三)完善资金预算管理考核体系。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一般通过预算考核进行工作评价与总结。预算考核应包含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的考核,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审核与评价,以此检验预算体系对企业是否适用。在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时,应用考核的方式效果最佳,既能推动预算管理工作的进步,又能增强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为进一步完善资金预算考核体系,将绩效考评制度添加到预算管理中,能加强预算管理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三、资金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年度现金预算的编制主要以全面预算为基础,财务人员采用“现金收支法”编制。月度暂未实行全面预算的编制,因此需确定月度现金预算的编制流程。月度资金预算的编制方式可参照年度现金预算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方式,即根据市场环境和实际经营能力,提出指导性目标下达给直属各公司,直属公司参考公司目标,编制本单位预算,省公司汇总各单位预算,经过上下沟通后确定公司最终总体预算,再分解下达直属各公司落实。1.编制现金预算要业务部门全员参与,这样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首先,由各业务部门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依据预计出次月现金收支情况。然后,经财务人员审核后汇总编制《月度资金计划》。2.J公司预算的最高决策机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简称预算办,负责汇总预算实施方案、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在预算管理委员会授权范围内批准部分预算调整方案等。月度资金预算可由预算办负责审议。省、市公司资金结算员汇总各部门资金需求预算后编制《月度资金计划》,提交预算办审核。重点审核资金收入及现金支出类项目预算的编制依据是否合理、资本性支出的现金预算是否有项目立项批复且付款进度与合同是否一致等。月度资金计划方案应至少包含资金计划明细表、各部门月度资金支出计划等。资金计划明细表中应包含年度预算总数、截至当月已执行数,能直观反映各部门年度现金预算执行进度,便于达到“事中控制”。经省公司预算办审议月度资金计划方案批准后,下发执行。3.月度现金预算的调整要严格依据规定的预算调整程序。在年度现金预算总额内,因其他因素影响比如经济活动发生变动,在调整月度现金预算时,在向省公司提报预算调整申请应按照规定时间,于每月中旬提报,经省公司审核后再进行调整。为应对市场环境、政策变动等对现金预算的影响,月度预算期内各业务部门可以申请一次现金预算调整。

四、资金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处于整个预算管理过程的中间位置,也是比较关键的环节。预算的执行和控制能力决定着企业整个预算能否起到有效的管控作用。

(一)建立覆盖企业经营全过程、全面掌控预算流程的信息化系统。预算系统必须要与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环节相连接,确保每一个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都有预算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J公司通过NC系统平台对整体的财务工作进行处理和信息化管控,应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子系统与财务报销、财务管理分析、资产管理等多个子系统环节的无缝连接,设置预算超额预警,如果提示超预算,将无法保存各子系统推送的基础数据,实现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信息化的预算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更加精准,使预算控制由人工转为系统,更能体现预算控制管理的严肃性,确保预算执行和控制的可运用性。

(二)严格控制月度资金计划的申请及调整。各单位在向资金管理中心申请资金时,要按照单位资金预算情况,将申请资金的项目详细列出,资金管理中心有权拒绝无预算、超预算的申请项目的资金申请。对特殊情况处理时,单位应提交书面现金预算调整申请,对确有需要追加资金的调整说明原因。资金申请应由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审核之后上报,由省公司预算办审批。

五、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是对企业内各责任主体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也是对各预算责任主体的激励和约束。预算考核是对整个预算管理流程的检查和总结,为企业实施奖惩、改进以后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总结经验预算考核。是资金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资金预算考核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分两个级别进行考核。省公司预算办负责对本级各部门及各市公司进行考核,市公司预算办负责对本级各部门和各区(县)公司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分为日常记录和月度考核,日常考核是对各部门在整个预算管理流程中的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包括预算编制完整度和准确度、上报的及时性、预算反馈情况等,为预算考核提供基础数据。月度考核主要以月末重点控制项目的预算执行率对各部门进行考核,主要是从用友NC全面预算管理模块查询资金预算执行情况,重点考核以前年度预算执行率较低的项目执行率。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预算考核指标,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及统一的年度考核标准。将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考核的次月兑现奖惩情况,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预算考核应关注以下要点:第一,要以企业总体目标为基础来考核预算完成情况,避免各部门只顾局部利益忽略企业总体目标的短视行为。第二,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第三,预算考核要以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完善对一般员工的考核和激励。

六、结语

财务月度分析范文第2篇

步骤一:测算经营目标。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生产任务计划,结合上级经营指标测算相关规定和矿井自身的定额、限额,各级经营管控部门测算出实际完全成本和实际利润。步骤二:评估生产经营目标。经营目标测算后,将实际完全成本和内部利润与上级下达的计划对比分析,重新评估,一是分析矿井生产接替和生产组织管理中的潜力,提出年度生产计划的提升空间。二是通过建立节支降耗项目管理,提高材料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的工作力度,降低非生产性支出,确定年度完全成本的降低空间。步骤三:确定生产经营目标。根据评估分析的生产和完全成本的提升空间,制定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目标。

2目标成本费用体系构建

①财务科负责煤炭企业煤炭产品单位完全成本的总体目标管理;负责分解目标成本计划,配合企管科制定目标成本考核办法和考核方案等工作。

②企管科负责制定并下达生产经营计划、基本建设计划及各类专项资金计划。负责新建项目、改扩建及技改项目、续建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论证、绩效考核和企业管理创新等工作。

③技术科负责年度地区接替安排,开拓巷道、生产巷修等切块项目的施工设计、计划审查及验收考核工作。同时,根据采掘平衡关系,合理安排年度煤炭产量计划目标和月度分解指标,指导生产区队提升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生产矿井安全、稳产、高效。

④通防科负责区域瓦斯治理和瓦斯抽采利用考核和费用控制。

⑤地测科负责年度防治水方案的施工设计、组织实施及验收考核工作,负责材料费用中防治水费用总额指标控制。

⑥调度室负责年度煤炭产量和质量考核指标。根据各生产单位的采掘平衡关系,合理组织生产;强化煤质管理,提高煤炭质量。

⑦劳资科负责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目标预算的控制、分配工作。负责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吨煤工效,降低人工成本。

⑧供应科负责吨煤材料费和储备资金的总额控制。负责按照生产过程将材料费在科室和基层单位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负责指导各区队开展大型材料的重复利用和修旧利废,强化材料的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规避跑、冒、滴、漏,降低材料消耗。

⑨机运科负责吨煤电力成本、矿管设备大修费、租赁设备租赁费、机电设备配件的总额控制。负责建立合理的电力消耗定额,优化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做好避峰就谷工作,降低电力成本消耗;负责指导生产区队提升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加强现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维修费用;通过内部租赁市场构建设备调剂平台,加大内部资产的优化调剂,最大限度降低租赁费用支出。

⑩安监科负责监督安全费用的提取、计划执行情况,对安全投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负责安全质量标准化投入的监督和管理。輥輯訛福利科负责地面土建修理费及事物用品费用控制。輰輥訛办公室负责区队、科室电脑耗材、业务招待费的监督、控制。輥輱訛宣传科负责年度报刊、宣传费用和印刷品费用控制。輥輲訛工会负责排版和标语制作费用控制。

3成本费用分解

3.1年度成本指标分解原则确保矿井年度成本总目标的完成;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落实即下级主体分解落实上级主体下达的指标;谁负责谁分解。

3.2年度成本指标分解的依据依据上级成本责任主体下达的年度成本总指标;依据往年的定额、限额及同指标先进水平;依据矿井生产实际,必要时可对定额限额进行修订。

3.3年度成本指标的分解程序

①按照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原则,确定各级责任主体的年度成本总指标。

②各级成本责任主体根据上一级成本主体下达的年度总指标,结合预算年度内各季度的计划生产情况,将年度总指标分解到各季度。

③各级成本主体根据季度内各月份的不同生产情况,分解落实各月份的具体指标。形成年、季、月度指标分解表。

4目标成本的控制

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应对设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及售后等整个过程实施全面控制,而不仅是对直接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控制。严格成本评审,明确相关的签字权限。成本控制目标一旦确定,成本管理部门应及时对成本测算值作进一步拆分。材料采购坚持“三堂会审、货比三家,最低价中标”的原则,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有关新工艺、新材料、积累广泛的市场信息。材料样板提早开始研究、完善。人力资源成本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依据项目规模及发展进度合理制度人员配备方案,预算人力资源成本。财务部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发展计划》、《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合理安排资金计划,发挥集团资金统筹的优势,保证项目资金供求平衡,最大限度降低项目资金成本。

5生产经营目标考核

5.1动态管理与分析建立安全生产经营的动态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安全生产经营信息旬报表报送机制,完善各类信息传递程序。二是建立异动分析机制,将安全生产经营完成情况与月度生产经营计划进行对比分析,与分管单位结合找到异常出现的原因,制定措施并严格执行。三是建立经营快报机制,将安全生产经营旬报表内容和专题分析内容以快报的形式发送相关单位和矿领导。

5.2生产经营目标考核

5.2.1考核分工生产经营目标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考核基础数据,出具月度考核结果报送领导小组上审批;验收部门负责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财务部门负责经营目标的确认。

5.2.2目标成本考核依据月度计划或经过调整的月度计划;上级考核结果;验收部门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情况;财务部门确认的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5.2.3考核表的编制

①安全目标考核表中将年度目标作为计划数,集团公司双基考核和质量标准化考核结果作为对科室考核表的实际数,矿对区队的双基考核和质量标准化考核结果作为对区队考核表的实际数。

②生产目标考核表中将月度计划作为计划数,实际验收数量作为考核表的计划数。③经营目标考核表的内部收入、单位完全成本和内部利润中将月度计划作为计划数,财务科出具的月度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实际数。目标成本考核按照目标成本管控体系中要求执行。

6实施效果

①财务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依靠盈亏平衡点等方法对当年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反复预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成本目标分解和管控,形成以财务预算为终点的经营预测体系。

②财务科根据生产经营计划,通过经营测算编制多种备选方案,为领导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③通过经营预测预算出影响企业经营指标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月度分析范文第3篇

针对上述问题,公司推行如下一系列改进和完善的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统筹安排、全员参与的意识

为了改变各部门预算意识不统一的局面,公司高管亲自抓预算管理工作,成立了预算审核委员会,对全体员工灌输预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公司上下对预算有了新的认识。

(二)结构调整,更加合理化

首先,公司完善了资本性支出预算的编制流程,如采购大金额软软、硬件,需经过竞价程序,择优筛选供应商,形成书面竞价报告,否则不予上报,通过严格、规范资本性支出预算流程,公司资本性支出实现了有序安排,成本有效降低的目的。其次是改进收入预算内容,由原来仅汇总各部门收入到逐步增加对收入构成的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变化以及券商角色演变,券商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经纪业务唱独角戏(2009年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3%)变成目前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投行业务等的多元化,这就要求预算管理及时满足公司管理层对收入板块横、纵向对比数据的需求。然后完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衔接,现有预算管理加大了对各单位利润预算的管理力度,形成倒逼机制,利润完成较好的给予费用支持,较差的则进行开支控制,以此形成多劳多得的良性竞争。通过一系列结构优化,使得预算管理更加适应公司的管理需求,逐步实现了“有序的预算过程将会降低成本,减少人工,使冲突和混乱降到最低水平”。

(三)年度预算与月度预算有机结合

年度预算是提交董事会讨论的总体预算,月度预算是落实年度总预算的重要工具,也是指导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纲领,两者相辅相成。下年度的预算一般在11月底开始归口统计汇总各预算数据,如信息技术中心归口统计并复核全公司的信息设备采购等,12月底前由财务部牵头汇总各项数据,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结合集团对公司的考核任务形成年度预算报告并提交董事会。针对目前实行预算管理的公司中侧重年度预算的偏多,而月度预算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年度预算与月度预算脱节的现象。X证券公司4年来着重细化了月度预算,提高月度预算的准确性,同时严格控制实际执行差异,X证券公司执行的是零基预算,“零基预算要求各个层次上的经理全面参与”,此外,“高层管理者也有机会听取经理们的建议和分析”,避免了前期预算影响,按实际需求预算,大大强化了月度预算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实现了年度预算总体控制、月度预算具体执行的效果。

(四)审计制度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

目前国内大多数券商实行“分权为主,集权为辅”的财务委派制与垂直管理并存的财务管理模式,营业部财务人员既归营业部的管理者领导,又归财务总部领导,在业绩压力面前财务人员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预算管理效果会大打折扣。为此公司加大了预算执行检查力度,“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事后督查作用。

二、结论

财务月度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制度作业长财务人员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助性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我们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下图为成本中心的层次图:

(二)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产品大类十材质十规格)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具体方法为:

1、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即投/产出,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投技术规程制定。

2、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3、对于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则可按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即机时能力)制定,某产品的机时能力指1小时可生产多少吨。这些标准可按其倒数制定。如:某明细产品制造费用标准=(该成本中心平均机时能力

/该产品机时能力)×(该成本中心制造费用总额/该成本中心总产量)。

4、价格标准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是,成本标准不能光由财务部门、生产厂及财务人员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方、生产方、财务方的人员一道参与。

(三)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作业区)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如下表(数据为假设数据):

二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的差异揭示格式与三级成本中心类似。

价格差异由一级成本中心上交至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一定规则分摊。

XX年5月工序差异表

工序名称:XX区

产量:5547.68吨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上表中的石墨粉产生负差,分析其原因,为采用了国产水溶性石墨粉(单价11元/KG),比进口石墨粉(单价45元/KG)便宜。采用国产石墨粉在单耗上不变,而价格下降,因而产生负差,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后以国产石墨粉代替进口石墨粉。再加上表中顶头产生正差,分析其原因,为顶头生产厂产出的顶头质量有所下降,而我方三级成本中心工人实际操作按标准化进行并无不当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要求生产顶头的厂家把质量提高,否则就另择厂家。

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按照前面的介绍,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

感触特别深的是成本核算中在制品的留法。在制品留多少金额一直是成本核算较为头痛的问题,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便于车间、作业区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另一方面,我们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亦即下月的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出来后,配上成本标准,就出来了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领料员、成本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领料,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另外,在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标准成本必须整合化。要提高标准成本的反映速度及效率,应有整合的概念,即标准成本从标准的制定、成本中心的确定。成本项目划分到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直到报表的输出有机地合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散、零落地各自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系统。

以下为标准成本整合图:

二是标准成本必须电算化。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电算化。以下为标准成本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随着成本工作的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业区,特别是宝钢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来,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现在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五年多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一)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

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网络的成员,成为联系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负责制定成本管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分析,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作业长还可以直接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二)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

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

2、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本项目。不同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细成本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包括以下五大类:直接原材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次,标准成本报表主要有工序差异报表、分厂差异报表、在制品报表等,作业长应了解自己所管工序的差异报表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事后分析。

3、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作到核对帐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哪些物料该进什么成本项目,并且月终及时核对领料单,发现错转、漏转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纠正。

另外象轧辊、刀具等生产备件的领用,为了避免成本的大幅波动,先计入待摊费用,作业区耗用这些生产备件时,才计入直接辅料中的生产备件,要求作业区及时与仓库核对生产备件的耗用数。

4、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作业长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得以实现。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长再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并贯彻落实。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作业长应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工,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如精整区结合现场成立试点,在直接辅料、机物料、低耗品三大类可控项目上,进行反浪费要因分析,寻找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方面,并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时刻牢记“成本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收到良好效果。

5、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找出用量大或是单价高或是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重点控制项目,也就是讲抓住大头,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对重点控制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抓科技攻关、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效益。如技术进步可使综合成材率上升,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成材率,可使单位成本及总成本都大幅下降。热轧区针对管坯切割长度精度低,造成浪费等现象,组成一个质量攻关小组,经过努力,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切割长度超标由以往的4次降低到1次,成材率也由此提高。

6、应该下大力气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调动作业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为了使全员具有成本意识,作业长进行成本指标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的同时,应根据指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嘉奖,对完不成的扣奖,使全员有一种责任感,对“降成本、增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业长应使班组长了解标准成本,从管理思路上引导作业长带动员工来降低工序成本。如作业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钢管分公司97年、98年开展“查找身边浪费点”的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立足岗位做有心人,经过308个班组的认真查找,共收到800余条关于降低成本的好建议、好措施,同时将好的建议和措施在分公司内进行广泛推广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三)怎样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1、要增强作业长的成本意识。要使作业长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首先必须使作业长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作业长才能增强作业区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带动现场人员去挖潜力、降消耗。

2、要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如果作业长没有足够的成本知识,降低成本就没有方向,而且也分析不清成本升降原因,更不用谈提出改进措施了。

3、要创造条件适当放权,如对班组、个人的考核权、奖金分配权。责任要与权利挂钩,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有些事情就难以往下推进,因而我们把考核权、奖金分配权下放到了作业长手中。

4、要对作业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设置重点指标推进奖、成本管理奖,以调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宝钢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来,成本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区,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随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组织者的角色,具体做法是:

(一)组织起高效的成本网络

财务人员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推进网络,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公司经理担任小组组长,各工序兼职成本员、统计员、领料员等为网络主要成员,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组织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

1、财务人员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1)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杜绝“无人管的费用”发生。如直接原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由公司领导主管的各分厂、车间控制,具体指标年初下发至各工序。制造费用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各月,同时确定控制者及主管领导。

(2)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即根据每月的生产计划制定出月工序成本计划及各项消耗定额,进行成本的月控制,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

2、财务人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网络的作用,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1)通过作业长控制现场成本:年初作业区把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有动力,使成本压力由作业长层层传递到班组、岗位。各作业区由作业长为责任人提出2~3项各自工序的重点控制项目,定出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公司单独拿出奖金进行奖励(按节约额的5%提奖),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2)由作业长责令班组长控制班组成本: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月度作业区对直接材料、机物料、低耗品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3)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以月度成本计划为基础,领料员上报计划,作业长签字确认;领料员作好物资的验收工作,及时登记台帐,并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作业长控制物料的耗用。

3、财务人员组织好成本的事后分析。

建立成本分析例会制度,由财务科牵头召开成本分析,作业区内作业长牵头召开作业区班组长成本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分析,产量、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直接材料,成材率、废钢回收量产生的影响;直接辅料,产生差异较大项目产生的影响;直接燃动力,综合能耗与目标值相比产生的影响;可控制造费用,分析总费用、各单项超支原因;与预算相比,对成本上升或下降进行分析;单位成本比较,量差、价差分析;总结本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财务人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由经理与财务人员、作业长面对面地进行差异分析。一些数据也直接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差错,并研讨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每年进行两次成本工作研讨会,使作业长除了关心本工序成本外,还注意横向协调配合,避免造成成本“此消彼长”的情况,便于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成本目标。

(三)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实行成本核算的细化管理,把成本算准算细是关键。在产品方面,成本预算、标准、核算的对象是所有明细规格品种;在工序方面,要对应产品所经过的所有工序。只有算细、算准了,财务人员编制的成本报表才有说服力,才能以此为考核工序降低成本的实绩。

(四)指导编制成本管理程序文件,为制定现场消耗指标打下基础

程序性文件内容包括各工序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分解到岗位的成本指标、资材管理规定、工具管理规定及为了控制成本而规定的作业标准等。文件由作业长编制,分厂厂长审核、财务室审定。文件中对各工序的消耗指标要有确定的责任人,在原来的作业标准上增加一些降低成本所需的作业标准,例如规定乳化液必须如何配比等。而且这些文件发至每个班组,使岗位操作人员熟知标准和责任。要经常进行对照,作业长和财务人员还要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程序性文件成为行为准则。每年1月份财务人员还要组织作业长根据确定的年度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对文件作定期修订。平时若市场情况、生产工艺或作业标准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

(五)量化故障成本,对现场起警示作用

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造成停机、产生废品等,会造成很大损失,引起成本上升,所以财务人员每次对在早调会上通报的故障,要进行故障损失统计测算。把算出的结果在下次调度会上通报,并记入该作业区的成本实绩,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促使大家更加谨慎地操作,减少故障发生。

财务月度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制度作业长财务人员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助性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我们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下图为成本中心的层次图:

(二)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产品大类十材质十规格)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具体方法为:

1、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即投/产出,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投技术规程制定。

2、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3、对于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则可按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即机时能力)制定,某产品的机时能力指1小时可生产多少吨。这些标准可按其倒数制定。如:某明细产品制造费用标准=(该成本中心平均机时能力

/该产品机时能力)×(该成本中心制造费用总额/该成本中心总产量)。

4、价格标准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是,成本标准不能光由财务部门、生产厂及财务人员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方、生产方、财务方的人员一道参与。

(三)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作业区)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如下表(数据为假设数据):

二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的差异揭示格式与三级成本中心类似。

价格差异由一级成本中心上交至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一定规则分摊。

XX年5月工序差异表

工序名称:XX区

产量:5547.68吨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上表中的石墨粉产生负差,分析其原因,为采用了国产水溶性石墨粉(单价11元/KG),比进口石墨粉(单价45元/KG)便宜。采用国产石墨粉在单耗上不变,而价格下降,因而产生负差,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后以国产石墨粉代替进口石墨粉。再加上表中顶头产生正差,分析其原因,为顶头生产厂产出的顶头质量有所下降,而我方三级成本中心工人实际操作按标准化进行并无不当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要求生产顶头的厂家把质量提高,否则就另择厂家。

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按照前面的介绍,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

感触特别深的是成本核算中在制品的留法。在制品留多少金额一直是成本核算较为头痛的问题,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便于车间、作业区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另一方面,我们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亦即下月的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出来后,配上成本标准,就出来了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领料员、成本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领料,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另外,在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标准成本必须整合化。要提高标准成本的反映速度及效率,应有整合的概念,即标准成本从标准的制定、成本中心的确定。成本项目划分到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直到报表的输出有机地合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散、零落地各自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系统。

以下为标准成本整合图:

二是标准成本必须电算化。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电算化。以下为标准成本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随着成本工作的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业区,特别是宝钢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来,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现在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五年多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一)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网络的成员,成为联系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负责制定成本管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分析,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作业长还可以直接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二)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

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

2、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本项目。不同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细成本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包括以下五大类:直接原材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次,标准成本报表主要有工序差异报表、分厂差异报表、在制品报表等,作业长应了解自己所管工序的差异报表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事后分析。

3、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作到核对帐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哪些物料该进什么成本项目,并且月终及时核对领料单,发现错转、漏转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纠正。

另外象轧辊、刀具等生产备件的领用,为了避免成本的大幅波动,先计入待摊费用,作业区耗用这些生产备件时,才计入直接辅料中的生产备件,要求作业区及时与仓库核对生产备件的耗用数。

4、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作业长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得以实现。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长再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并贯彻落实。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作业长应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工,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如精整区结合现场成立试点,在直接辅料、机物料、低耗品三大类可控项目上,进行反浪费要因分析,寻找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方面,并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时刻牢记“成本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收到良好效果。

5、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找出用量大或是单价高或是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重点控制项目,也就是讲抓住大头,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对重点控制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抓科技攻关、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效益。如技术进步可使综合成材率上升,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成材率,可使单位成本及总成本都大幅下降。热轧区针对管坯切割长度精度低,造成浪费等现象,组成一个质量攻关小组,经过努力,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切割长度超标由以往的4次降低到1次,成材率也由此提高。

6、应该下大力气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调动作业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为了使全员具有成本意识,作业长进行成本指标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的同时,应根据指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嘉奖,对完不成的扣奖,使全员有一种责任感,对“降成本、增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业长应使班组长了解标准成本,从管理思路上引导作业长带动员工来降低工序成本。如作业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钢管分公司97年、98年开展“查找身边浪费点”的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立足岗位做有心人,经过308个班组的认真查找,共收到800余条关于降低成本的好建议、好措施,同时将好的建议和措施在分公司内进行广泛推广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三)怎样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1、要增强作业长的成本意识。要使作业长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首先必须使作业长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作业长才能增强作业区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带动现场人员去挖潜力、降消耗。

2、要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如果作业长没有足够的成本知识,降低成本就没有方向,而且也分析不清成本升降原因,更不用谈提出改进措施了。

3、要创造条件适当放权,如对班组、个人的考核权、奖金分配权。责任要与权利挂钩,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有些事情就难以往下推进,因而我们把考核权、奖金分配权下放到了作业长手中。

4、要对作业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设置重点指标推进奖、成本管理奖,以调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宝钢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来,成本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区,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随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组织者的角色,具体做法是:

(一)组织起高效的成本网络

财务人员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推进网络,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公司经理担任小组组长,各工序兼职成本员、统计员、领料员等为网络主要成员,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组织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

1、财务人员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1)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杜绝“无人管的费用”发生。如直接原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由公司领导主管的各分厂、车间控制,具体指标年初下发至各工序。制造费用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各月,同时确定控制者及主管领导。

(2)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即根据每月的生产计划制定出月工序成本计划及各项消耗定额,进行成本的月控制,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

2、财务人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网络的作用,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1)通过作业长控制现场成本:年初作业区把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有动力,使成本压力由作业长层层传递到班组、岗位。各作业区由作业长为责任人提出2~3项各自工序的重点控制项目,定出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公司单独拿出奖金进行奖励(按节约额的5%提奖),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2)由作业长责令班组长控制班组成本: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月度作业区对直接材料、机物料、低耗品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3)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以月度成本计划为基础,领料员上报计划,作业长签字确认;领料员作好物资的验收工作,及时登记台帐,并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作业长控制物料的耗用。

3、财务人员组织好成本的事后分析。

建立成本分析例会制度,由财务科牵头召开成本分析,作业区内作业长牵头召开作业区班组长成本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分析,产量、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直接材料,成材率、废钢回收量产生的影响;直接辅料,产生差异较大项目产生的影响;直接燃动力,综合能耗与目标值相比产生的影响;可控制造费用,分析总费用、各单项超支原因;与预算相比,对成本上升或下降进行分析;单位成本比较,量差、价差分析;总结本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财务人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由经理与财务人员、作业长面对面地进行差异分析。一些数据也直接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差错,并研讨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每年进行两次成本工作研讨会,使作业长除了关心本工序成本外,还注意横向协调配合,避免造成成本“此消彼长”的情况,便于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成本目标。

(三)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实行成本核算的细化管理,把成本算准算细是关键。在产品方面,成本预算、标准、核算的对象是所有明细规格品种;在工序方面,要对应产品所经过的所有工序。只有算细、算准了,财务人员编制的成本报表才有说服力,才能以此为考核工序降低成本的实绩。

(四)指导编制成本管理程序文件,为制定现场消耗指标打下基础

程序性文件内容包括各工序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分解到岗位的成本指标、资材管理规定、工具管理规定及为了控制成本而规定的作业标准等。文件由作业长编制,分厂厂长审核、财务室审定。文件中对各工序的消耗指标要有确定的责任人,在原来的作业标准上增加一些降低成本所需的作业标准,例如规定乳化液必须如何配比等。而且这些文件发至每个班组,使岗位操作人员熟知标准和责任。要经常进行对照,作业长和财务人员还要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程序性文件成为行为准则。每年1月份财务人员还要组织作业长根据确定的年度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对文件作定期修订。平时若市场情况、生产工艺或作业标准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

(五)量化故障成本,对现场起警示作用

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造成停机、产生废品等,会造成很大损失,引起成本上升,所以财务人员每次对在早调会上通报的故障,要进行故障损失统计测算。把算出的结果在下次调度会上通报,并记入该作业区的成本实绩,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促使大家更加谨慎地操作,减少故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