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一、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不浓。由于当前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有关部门没有切实把职业教育当作一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未得到落实;部分教育主管部门也存在着“重普轻职”的观念,对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大大少于普通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监管,指导也不够到位。

2、管理体制不健全。职业教育缺乏统筹、多头管理。从主体看,存在着教育、劳动等多个行政部门管理。从层次看,主管职业教育的市级部门,县(区)级部门,责任不清,相互掣肘,出现问题难以解决,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未能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以地方政府为主,全面统筹、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没有确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创办的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监管,存在着无序竞争状况,既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3、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从区属的4所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数量看,区高级职业中学有学生980名,秦岭中等职业学校360名,振华学院2800名,春玲学校260名,这些学校布局相对分散,在专业设置上也存在互相重复的问题。二是公、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从区的情况来看,目前辖区内共有社会力量办学20多所,其中公办职业学校仅有1所,只占到职业学校总数的5%左右。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农业技术的培训发展仍很落后,远远满足不了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农村毕业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的需要。

4、办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水平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一是部分学校专业设置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而是为了迎合社会上一些片面的择业观念,一拥而上地设置了一些短线专业,导致专业教研与格次都难以提高,如计算机、财会专业等,造成市场需求饱和,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二是实训设备缺乏,被形象地比喻为“黑板上开机器”,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许多用人单位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已招收的职校毕业生进行再培训。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我市现有职业学校教师多数来自普通中学,“双师型”教师缺乏,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同时也难以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及分析

1、职业教育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家、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经过几年的高校扩招以后,我国将稳步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任务,必须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解决其余85%的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职业教育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逐步转移到职业教育上来。

2、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不少地区,乃至我市很多企业技工出现“断层”,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偏少,使得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高新区内大型企业的入驻以及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我市的用工量在近几年将会增长更大。而且,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城市下岗职工需要培训转岗就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队伍也呈逐渐增长的趋势,这部分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可以转化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满足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着力扩大劳务输出和人力资源开发,才能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优势,缓解就业压力。

3、职业教育对社会就业具有灵活直接的特点。职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专业设置等多方面具有普通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是最能适应社会劳动力多层次需求的教育形式,容易与市场紧密结合,向产业化发展。在浙江宁波、山东平度等职业教育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可以借鉴成熟的经验,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

三、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市经济发展、大城市建设、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社会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人才战略、抓产业素质、抓发展后劲。要利用大众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宣传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建立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我市地处西北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列入规划,打破地域、行业限制,积极联系和引介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境外的机构来我市投资办学。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公办学校引入民办机制,可试行“国有民办”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同时不减少对学校的政府性投入。通过创新机制、优化政策,为民办学校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做到四个“一视同仁”,即:在学校规划建设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在学校评估、考核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在教师人事管理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在招生、学生待遇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其它类型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运行机制。

(三)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根据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统一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整合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建议筹建市职业技术学校产业圆区,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做大做强我市职业教育产业。一是整合弱势资源,创办一批股份制学校。对一些办学资源分散、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的职业学校,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些学校进行整合,不改变其办学主管部门的所属关系,以各部门拥有办学资源的多少确定相应的股份,组建股份制职业学校。二是利用闲置资源,创办一批职业学校。对那些条件较差,生源匮乏而处于闲置状态的学校,协调主管部门通过租赁、合作等形式交给有办学积极性的公民个人或社团组织去办职业学校。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创办职业学校。支持看好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同时又有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创办职业学校。四是利用财政经费,创办一批民办公助学校,对那些既有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又有热情,只是因为经费不足的办学公民或社会组织,从每年职教专项经费中划拨出创办职业学校的启动资金,扶持这些学校尽快地办成投入使用。在资金,政策上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基础设施较好的职业学校和“技工”“陈仓大嫂”这些知名品牌,支持其不断提升,创建国家、省级示范职业学校,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重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农村职业培训是我市职业培训的薄弱环节,要结合农村的农科教工作、“绿色证书”培训和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尽可能的争取国家、省扶助政策及资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扶贫项目基地”,重点建设好县区的职业教育中心。特别要协调好县(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与职业学校的联合与协作关系,使农村培训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专业化,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办好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中学,实现农业综合服务资源共享,建立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以县乡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幅射点,以村和农户为幅射面,以信息网络服务站为纽带,在县、乡、村、户之间构建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网络体系。开展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职业培训。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和倡导城乡联合办学,鼓励市区职业中学和培训机构面向农村招生,为农村培养技术人才。要结合扶贫工作,设立农村助学基金和助学贷款,扶助农村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政府要从支农资金中,列出专项培训经费用,增加智力支农投入。注重培训效益和培训后服务,建立招生、培训、就业一体化的培训服务模式,认真做好就业指导、职业中介、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五)切实加强领导,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协调发展。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全国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也已在我市眉县召开,我们抢抓机遇,进一步明确我市“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检查,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