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资源利用与发展工作意见

教育资源利用与发展工作意见

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尤其自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人民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统筹考虑,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了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区、“双高普九”教育区及省级教育强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义务、高中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资源丰富。一方面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县(区)”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区现有幼儿园39所,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高达85%,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100%,明显高于09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50.9%,学前一年教育74%的入园率;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全区52所中小学,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78%,17周岁初中生毕业率达到99.68%;高中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高中教育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目前已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3所,市级标准化高中3所。

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一是区财政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强灾后重建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其中,投入6967.72万元实施了20个项目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入1445万元加强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实验内部设施设备,体、音、美实验等完备的学校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用于教育教学,全区中小学基本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建成电子备课室55个,校园网14个,学校网站32个,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通了教育网,率先在全省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100%,为我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成效。一是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等形式吸纳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和专业人才254名充实到教师队伍。二是深入开展校长、教师各种培训,坚持开展教研教改和赛教活动,开展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全区教育战线涌现出了市级以上优秀校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10名,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居于全省前列。

四、大力实施学生教育资助“工程”,切实保障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切实落实了国家义务教育段“两免一补”的普惠政策,农村义务段学生全面实现了免费教育,城区学生免除了杂费,实施了农村义务段学生早餐免费配送“蛋奶工程”;落实了城乡低保户、家庭困难户子女就学的各项资助和扶持政策;成立了区教育资助中心,积极争取社会多方力量捐资助学,开展经常性的助学活动,确保了全区困难家庭子女的入学受教育权利,体现了教育公益性质,也凸显了社会的公平。

五、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特长发展,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德育为首,大力开展了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近3年,全区有2300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科技创新、电脑制作、体育、书法、书画竞赛活动中获奖,1名学生获得“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少年”荣誉;高度重视教学教研,推行“区、乡、校”三级教研机制,实施教研成果激励机制,催生了一大批优秀教研成果,全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今年高考我区一、二、三本上线率均为全市第一名。

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区教育事业仍存在一些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与问题,集中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尚不完全合理,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大,城区学校就学压力大,“择校热”现象依然难以缓解等方面:

一、区域校点布局仍不合理。一方面城区移交过来的企办学校众多,但布局过于集中,尤以姜谭、清姜路企办学校分布更是密集。有些学校还是九年制或十二年制办学模式,教育资源亟需整合;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数量多,规模小,教学分散,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少,校点布局撤并整合工作任务艰巨。

二、城乡间教育发展有差距。目前,我区部分农村学校教学实施设备不完善,微机、实验仪器、体育器材、图书配备数量、质量不完全达标,教师缺额,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经验不尽如人意,办学理念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课程改革不够深入,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落后于城区学校,生源呈逐年减少趋势(年我区城乡生源情况汇总,城区初中11442,12107、12806,农村初中4258、4007、3771;城区小学18725、19538、19724;农村小学9275、9403、8697)。城区生源压力大,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三、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而我区学前教育不足有:1、学前教育办学投资结构不均衡。目前我区幼儿园39所,其中企办类16所,民办类23所,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对幼儿教育建设,区上没有任何投资和相关扶持政策。2、城乡幼儿教育发展有差距。调查组随机走访了育苗、长岭两所城区幼儿园,一所神农镇中心幼儿园――萌芽幼儿园,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设施投入、卫生膳食条件等各方面对比,农村幼儿园均明显滞后于城区。我区现有城区幼儿园32所,其中省级示范园4所,市级一类园9所,农村幼儿园只有7所,仅属于县级2、3类标准,无固定场所、无固定教师、无稳定生源。差距显而易见。3、幼师待遇普遍低下,优秀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目前我区幼教工资大都在700-1000元之间,工资待遇偏低,大多数没有办理“三金”。4、幼教教师职称评定不规范,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四、师资力量配备有差别。二元结构经济体制下,城乡师资力量配备不均衡。一方面城乡师资力量有差距(小学阶段城区9所学校学生人数8679,教师是821人,农村小学阶段45所学校学生人数17112,教师874人),农村学校位置偏远,条件较差,无法吸引优质师资到农村学校任教,无法留住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校际之间师资力量有差距,相比而言,各类级别的示范学校在师资配备方面更具优势,对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更具有吸引力。三是城区学校校际之间教学效果有差距,校际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

五、现行的学校招生体制不公平和基教评估体制方面不完善。高考指挥棒与中考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制约了群众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成果的评价。

意见与建议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涉及每个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教育公平,体现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关系我区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应高度重视,建议如下:

一、科学规划,以校点布局调整为核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加快实施学校校点布局调整,是实现我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有关方面要以实施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宝市政函59号)为契机,深入研究,科学编制我区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制定好我区校点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要按照“改薄、创优”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理念,统筹城乡校点布局调整,切实做好区域校点的资源整合、优化配置。2、要切实落实好有关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用地工作,落实好教育用地划拨、转让有关优惠政策,为教育发展和学校布局创造良好条件。3、因地制宜,调整校点。联系区情,建议城区在校点布局调整上,注重企办学校的撤并整合,尤其是清姜路、姜谭路、宝光路,打破城乡界限,尽快取消原部分企办学校九年制、十二年制办学模式,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办成几所有规模、有特色的中、小学,使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丰富。4、做强做好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使其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为城内学校分流。兼顾部分路段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生就学不便的实际,应扩容改建峪泉村、党家村、陈家村、姜城村、孔家庄小学等农村小学,使其成为优质教学资源。另外农村学校校点布局调整,要与城镇化建设和后山区开发步调一致,根据生源逐年减少的实际,逐步取消后山村农村初小和个别教学点。

二、加强扶持,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差距大是造成我区城区教育资源紧张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的真实反映,随着城乡教育二元化管理体制的打破,我区必须从各方面给农村教育以倾斜,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一体化发展格局。1、经费倾斜。要逐步增加区级教育事业经费农村教育的比例,政府教育事业基础投入、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要向农村教育倾斜,不断完善我区农村基教投入保障机制,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功能实施。2、机制激励。如: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建立城市教师农村工作工资浮动、职称评定、评优树模优先等激励制度。3、制度保障。建立校长轮岗、交流、挂职制度。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锻炼,强化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4、公平流动。建议学习借鉴沈阳市实行区域内5年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经验,探索这一制度在我区实行的可行性,以有效解决区域内优秀师资的公平配置问题,抑制“择校热”。5、强弱联盟,拉手结对,名校孵化。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学校联盟结对;同片区同课头的教师联手结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6、配强农村学校校长。实现教育均衡不光是教育资源软硬件的均衡,更是献身教育事业精神的普及,薄弱学校不能光等、靠、要,更重要的是自身努力。7、大力做好做强已建成的15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使其具有吸引力。

三、强化主体,切实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年普及学前教育目标,这预示着学前教育将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和普惠性,也明确了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责无旁贷,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我区学前教育工作,加强领导,定期研究。区教育发展规划与校点布局调整实施方案中,要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1、加强投入。要切实保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区财政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我区教育经费,并与之同步增加。2、改建扩容。要通过新建、接收、公办民助或事业编制企业运作等多种形式,建成一批高规模、高质量的公办幼儿园,引导和平抑入园价格,降低家庭幼教成本。要集中力量抓好街道、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争取每所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3、加强幼师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吸纳一批幼师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解决编制,落实工资待遇,为我区带来更多的,优质的幼教资源。另外加大对现有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使其逐步规范运作。4、重视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工作。配备专业幼师执教,改变当前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提高农村学前一年教育质量。5、改善投资机制。引入社会资金,创办农村幼儿园,以弥补政府投入农村幼儿教育资金不足。此外,还要制定落实学前教育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做大做强,进一步健全我区以公为主导,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

四、抓队伍,抓特色,以内涵式发展为突破口,缩小校际差距。目前我区基础教育的整体现状是,硬件提升较快,软件建设稍缓,以提高每位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走内涵式发展是当务之急。1、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质量是立校之本,师资是强校之基。结合实际,实施“名师”工程,引导教师人人争当“名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教师上“精品”课,使每个学生学“精品”内容,千方百计增强学生课内掌握知识的能力。2、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工作,不仅是一门职业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追求,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端正广大教师的教学态度,鼓励教师深入研究业务,积极探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的光荣感,努力形成我区教师队伍敬业奉献、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良好氛围,切实用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来引导和教育学生。3、抓特色,抓管理。各学校结合自己实际,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和管理特色。4、抓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养校之魂。各学校要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用足用活校内图书室、体、音、美、电教等功能室,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书香氛围,争创各级文明校园,积淀校园文化。努力使我区每所学校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达到我区教育整体向均衡化发展的目标。

五、深化改革,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方面要立足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促均衡,着力构建基础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运行机制。1、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建议每年对全区所有中小学进行一次综合督导评估。重点对各学校端正办学方向,转变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创建学校特色等方面进行引导,督促学校和教师走出“纯应试教育”误区。2、改革招生制度。试行高中段招生与各初中综合办学水平相挂钩,高中段招生名额按各初中办学水平高低等要素全部分配到校,避免学校生源之间的太大差距。实行初中生素质特长加分和技能选项加试等招生办法的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和综合素质提高。3、规范招生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近入学的原则,一律划片招生,不搞任何选拔性考试,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不违规招生,不到规定的区域外招生。4、校内均衡配置。在全区初中阶段,不设重点班,坚持均衡编班;在中小学校逐步实行小班额。5、引进民营资本,投资薄弱学校,改变办学条件。

此外,要强化理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切实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积极向市上有关部门呼吁,取消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搞选拔教育的做法(如宝一中的存在);市级部门在规划教育用地、划拨闲置校产时,要考虑主城区―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现状,向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