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预算执行汇报材料

财政预算执行汇报材料

一、2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财政形势一度面临异乎寻常的压力,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增收节支保平衡,减轻企业负担保发展,扩大财政投资保增长,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不但实现全市财政总收入超千亿的历史性跨越,而且确保了全年各项财政收支目标的圆满完成。

全市财政总收入1019.4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继续保持在全省“一高一领先”。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0.79亿元,增长14.4%,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1.1%。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90.39亿元,增长16.8%。预计全市各区、县(市)均能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由于已经实行了“市级企业下划、收入在地统计”的财政管理体制,原市级企业税收已按属地原则统计到各区,经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市本级不再编制财政收入预算,报告口径为市区收入数和市本级支出数。20**年市人大批准的市区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432.25亿元;市本级支出年初预算为116亿元,调整预算为123.3亿元。

预算内财政收支执行结果:市区地方财政收入453.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4.9%,增长14.2%(收入项目详见附表一)。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净返还、省各项补助和转移支付补助区、县(市)及区净上交,预计可用资金129.51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129.51亿元(含省转移支付资金6.21亿元,其中养路费改革资金3.9亿元),剔除养路费改革不可比因素完成调整预算的101.9%,增长18.8%。另地方政府债券支出7.79亿元(支出项目详见附表二)。预计预算内当年收支平衡,累计净结余4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执行结果:收入454.37亿元,完成计划的145.6%。其中,土地出让金429.04亿元,完成计划的143%。支出464.81亿元,完成计划的148.9%。其中,土地出让金436.67亿元,完成计划的145.6%,土地出让金按现行体制结算,市本级可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资金113.35亿元。政府性基金累计结余5.95亿元(收支项目详见附表三)。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执行结果:收入143.25亿元,完成计划的120.6%,增长11.8%。实际支出120.31亿元,完成计划的107%,增长24.4%。当年结余22.94亿元,累计结余170.29亿元(收支项目详见附表四)。

汇总以上市本级预算内、政府性基金可用资金268.19亿元,相应支出共268.19亿元。

上述预算执行数有待省财政决算批复,可能还会有些变化。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均完成年度收支预算(收支项目详见附表五、六)。

20**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主要情况如下:

(一)坚持增收节支保平衡

面对金融危机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减收增支压力,一年来我市财政部门扎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是强化征管抓增收。财政收入自6月份止跌回升以来,回升的基础与态势逐月巩固。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019.43亿元,增收108.8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中央四税完成498.64亿元,增收43.44亿元,同比增长9.5%,增收的主要因素一是免抵调增,自营出口企业增值税免抵调同比增收25.34亿元;二是政策增收,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增值税从全免改为先征后退(退70%)净增加增值税5亿元、烟酒产品消费税税率提高以及卷烟批发行业加征5%从价消费税等政策增加消费税12.6亿元、燃油税费改革增加消费税3亿元。我市对中央的税收贡献力度在金融危机下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0.79亿元,增收65.44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营业税、契税增幅较高主要得益于房产新政的实施及土地招拍挂价格的上升,个人所得税增幅较高则主要由二手房交易活跃及加强股权交易税收征管所致。

二是厉行节约抓节支。市本级严格控制行政成本,部门预算“零增长”项目执行良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费用同比减少9460万元,下降23.5%。加大财政性投资项目工程评审力度,全年财政审核项目543个,净核减项目资金6.55亿元,平均核减率为9.7%,为财政节约了大量可用资金。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全年清理“小金库”5个,上缴财政资金265.73万元。实施经济危机时期收支平衡预案,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运行安全。

(二)减轻企业负担保发展

企业是财源之基。一年来,我市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一方面落实各项涉企税费优惠政策减免税费101.75亿元,另一方面投入工业发展专项、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和科技发展专项财政资金仅市本级达30.37亿元,税费优惠与财政扶持政策合力帮助企业减负解困保发展。

一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减负担。全市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共办理出口退税171.76亿元,比上年增加29.74亿元;落实增值税转型优惠政策减征15.36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减免20.83亿元;扶持残疾人就业减免4.56亿元;减征小排量汽车购置税3.19亿元;落实地方税费减免政策共减免7.76亿元,其中:389户企业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7983万元,547户企业享受房产税减免2.38亿元,3423户企业享受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免3.87亿元;落实养老保险优惠政策,降低和临时性适当下浮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共减轻企业用工负担20.77亿元;落实今年1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征收和降低标准的清费减负政策共减轻企业负担2502万元。

二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促转型。整合工业发展专项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市本级除了主要以转移性消费券形式兑现企业扶持资金5.38亿元外,还投入扶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1.2亿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4088万元。坚持将服务业经济打造成“首位经济”,市本级旅游发展与旅游西进投入2.4亿元,重点支持“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与旅行社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投入2.05亿元,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行业建设、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和举办第五届动漫节;历史文化名城投入1.5亿元,启动、推进南宋皇城遗址保护等29个文保项目,挖掘城市历史内涵;服务外包和外贸发展投入7600万元,商贸服务业投入8720万元,金融服务业投入1153万元,大力支持开放经济、总部(楼宇)经济、空港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市本级发放五类消费券11.57亿元,财政兑现消费券7.91亿元,提振消费信心拓市场;整合各类财政扶持企业资金1.5亿元,通过展会补贴、品牌建设补助、出口融资补贴等方式,帮助工业企业拓市场;投入电子商务进企业专项资金3472万元,推动(12012家企业积极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市场;落实住房交易税费减免优惠政策9.1亿元和兑现房产新政税收补贴9.9亿元开拓住房消费市场;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和实施第一批公车改革开拓汽车消费市场。

四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融资金。市本级继续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2亿元,吸引社会创投资本5.25亿元,投资项目26个;建立工业债权基金5000万元和“满陇桂雨”文化创意产业信托债权基金5000万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天使担保基金”2500万元,增资科技担保公司注册资本4500万元,筹组**市信用担保联盟,兑现21家担保机构财政补偿资金1378万元,带动有关贷款日均余额达到24亿元;落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兑现金融机构考核奖励1153万元;鼓励“网络银行”和“科技银行”发展,与阿里巴巴、建行共建“网络银行”信贷风险池投入2000万元。

(三)扩大财政投资保增长

一年来,我市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市本级财政投资共投入138.9亿元,重点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和水利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城市维护建设专项投入105.2亿元,其中新建续建7条城市快速路、“十纵十横”等87条城市主、次干道和开工建设50条支小路等投入55.99亿元;实施庭院改善、背街小巷改善、截污纳管、城市亮灯、公厕提升改造等城市改善工程及长效管理投入15.82亿元;推进“公交一体化”、发展免费单车和“8+5”品质大公交体系建设投入13.4亿元,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支付4.6亿元。此外,财政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铁路建设7.79亿元。

二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投资。地方财力基本建设专项投入7.2亿元,开工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市第十人民医院、市第三福利院、市科技馆和市妇女活动中心等项目;社会事业发展专项投入2.61亿元,新建滨江医院和下沙医院,推进医院布局调整。

三是推进保障性住房投资。城市住房专项资金投入10.79亿元,主要是投入廉租房购置(建设)4.34亿元惠及2500户居民、投入危旧房改善3亿元惠及住户2万多户和物业管理改善1亿元惠及住户3.25万户。

四是推进水利设施投资。水利建设专项投入2.8亿元,其中:闲林水库、三堡排涝、东苕溪西险大塘防洪项目等重点工程投入1.45亿元;除险加固4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221座山塘、51公里堤防和实施9条小流域整治投入5450万元。

五是推进综合保护项目投资。西湖综合保护专项投入2.6亿元,大力推进西湖申遗整治等项目,第八次推出“新西湖”。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专项投入3.1亿元,中山路?南宋御街精彩亮相。

(四)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

20**年市本级预算内民生支出89.93亿元,增长20.5%,支出增量占新增财力76.8%,为兑现“确保**人和新**人生活品质在国际金融危机困境中仍有新提高”承诺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市本级支农专项投入3.76亿元,增长36.7%。推进“一绕四线”高速公路沿线整治、加快村镇及生态建设投入1.37亿元;推进科技兴农和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投入7305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深化“联乡结村”等共建活动,推进农村帮扶工程投入6841万元;实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投入5013万元;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都市农业投入4820万元。

二是促进民生事业取得新发展。一是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社会事业预算内投入38.83亿元,增长24.7%,政府性基金等投入18.34亿元。主要用于取消“新**人”子女在杭就学借读费,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延伸拓展,建设杭十四中、**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与支持杭师大创一流;支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企业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孵化器等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加快市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推进名院集团化管理试点与防控甲型H1N1流感;支持主城区数字电视平移、第17届市运会举办和群众性文体项目开展。二是社会保障和就业预算内投入19.93亿元,增长25.8%,政府性基金等投入9.81亿元。

其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和节日慰问金标准发放6.48亿元;扩大农转非人员覆盖范围发放社保及生活补贴3.92亿元;离休干部“两费”保障金发放3.41亿元;补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9671万元;补充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补贴支出1.21亿元,在杭53所普通全日制高校41.51万名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三是绿化环保预算内投入2.81亿元,增长16.1%,政府性基金等投入4.9亿元。主要用于城北体育公园、城西休闲公园建设和实施半山、上塘**岸环境综合整治;进行高污染机动车提前更新补偿和加快热电企业脱硫改造,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保护。四是城乡社区事务投入预算内投入13.59亿元,增长10.8%,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五是公共安全投预算内投入11.21亿元,增长11.2%,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三是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全年市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44.04亿元。就业新政保障投入5.31亿元,打造充分就业城市。第九次“春风行动”政府引导投入1.76亿元,推进“春风行动”进农村和向“新**人”延伸。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5.35亿元,缓解住房难。完善公交服务投入18亿元,缓解行路难。改善空气质量投入1.16亿元,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食品质量安全投入2134万元,提高加工食品合格率。庭院改善和背街小巷整治投入6.71亿元,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市区河道与支小路整治投入4.81亿元,改善城市路网水网。村庄环境整治投入3874.5万元,优化乡村环境。健康城市投入3357.35万元,推进健康生活进千村万户。

20**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顺利推进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应对危机所付出的共同努力与辛勤汗水。但是,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经济与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还需增强,财源结构优化任务还十分艰巨,财政收支运行中一些不合理因素依然存在,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因此,在财政收入“千亿时代”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更加保持清醒头脑、更加着眼统筹当下与长远、更加讲究稳健与沉着、更加注重调控与均衡、扎实做好较长时期内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不断巩固和发展企稳回升的向好势头,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应对危机、科学发展”的满意答卷。

二、2010年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决定我市经济复苏势头能否保持的关键一年。面对并不稳固的经济复苏基础和可能存在的困难,我们必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履行好财政职能,巩固经济上行的势头。据此,2010年我市财政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追求品质;始终坚持率先发展,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始终坚持优化结构,勤俭节约防范风险;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科学精细管理。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编制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市区地方财政收入503.6亿元,增长11%(收入项目详见附表七)。

市本级可用财力测算为138亿元,动用历年结余3亿元,参照上年安排省补资金6.2亿元,据此安排财政支出预算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支出项目详见附表八)。

支出预算安排中,用于民生的支出10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6%,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为79.2%;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和支农支出等法定支出安排均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01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792.86亿元,增长74.5%;其中,土地出让金755亿元,增长76%。支出计划792.86亿元,增长70.6%;其中,土地出让金755亿元,增长72.9%(收支项目详见附表九)。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计划147.9亿元,增长3.2%;支出计划142.43亿元,增长18.4%(收支项目详见附表十)。

今年在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市本级预算草案的同时,还附上市级112个部门预算草案,请各位代表审阅。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也一并提交大会审议(收支项目详见附表十一、十二)。

三、2010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紧围绕处理“七大关系”,发展“七大经济”的思路,坚持以民为本、科学发展、优化结构、改革创新,推进全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调整结构促进转型

我市20**年财政收入实现较高的总额和增幅主要有赖于政策性增收和房地产增收等特殊因素,实体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正确处理“七大关系”,大力发展“七大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涵养可持续财源。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安排预算内资金3.1亿元、政府性基金等5.08亿元共计8.18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和城区绿化,比上年增加4700万元。其中热电及非热电企业脱硫改造1.2亿元,大气污染整治及复合污染物综合监测分析2200万元,上塘**岸、城西休闲公园、高架悬垂绿化等各类绿化项目3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安排2.6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金融、商贸、物流、中介等服务业发展,比上年增加1.3亿元。其中金融服务业除继续实行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与政策兑现外,新建立省补金融资金专项1.05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文创经济。安排2.8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对优势文创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文化园区建设、数字电视建设等的扶持,比上年增加7700万元。

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0.52亿元支持各类民营企业发展。其中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专项4.6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5000万元,大企业大集团奖励5000万元,并对医药、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丝绸与女装等国家、省、市鼓励发展的行业实行专项补助。

五是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新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楼宇经济考核奖励、部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建设,并在工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各个行业专项中安排对总部经济的考核奖励。

六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安排1.29亿元支持外贸、招商和服务外包,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其中服务外包产业专项6000万元,外贸发展支出2500万元,招商引资2000万元。

七是大力发展郊区经济。安排支农专项和水利建设专项8.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比上年增加1.94亿元,加大郊区农村投入,提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其中:村镇及生态建设2.3亿元(含风情小镇建设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建设9900万元,都市农业建设4200万元,农业企业发展扶持2300万元,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100万元。

(二)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追求品质

民生问题作为社会的核心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财力保障的重点。2010年市本级安排民生支出103.94亿元,比上年增加14.01亿元,继续确保三分之二以上新增财力用于民生。

一是充分重视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需求,安排预算内资金24亿元、政府性基金等12.35亿元,合计比上年增加6.61亿元,增长22.2%。其中促进就业专项资金2.3亿元,加上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促进就业的经费7.16亿元,合计9.46亿元着力保障就业长效机制的实施;农转非人员社保及生(活补贴4.6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节日慰问金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600元安排4.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3.94亿元、基本生活品价格补贴9500万元;离休干部“两费”保障3.45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补贴903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686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3000万元;政府引导投入补助“春风行动”资金2500万元。

二是充分重视社会事业发展资金需求,安排预算内资金45.4亿元,增长16.9%,政府性基金等6.6亿元。其中预算内资金安排文化体育5.46亿元,增长12.1%,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教育17.29亿元,增长13.8%,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科学技术9.63亿元,增长15.3%,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医疗卫生13.02亿元,增长2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是充分重视城乡社区事务资金需求,安排预算内资金14.56亿元,增长7.1%;转移支付社区管理经费3.65亿元,增长15.1%,确保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增长水平不低于我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并在现阶段对社区工作经费在原有基础上按每两年增加15%的标准进行安排。

四是充分重视住房保障资金需求,安排政府性基金15.9亿元,比上年增加5.11亿元,增长47.4%。其中廉租房购置(建设)、廉租房租金补贴等9.98亿元,放宽准入标准,保障廉租房家庭6000户;危旧房改善1.81亿元,保障4.9万平方米危旧房重建改善;物业管理工程1亿元,保障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

(三)始终坚持率先发展,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坚持率先谋划、率先发展理念,2010年通过预算内资金和政府性基金安排基本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等专项资金178.4亿元,比上年增加39.5亿元,着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安排城市建设支出86.69亿元,比上年增加3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基本建设专项7.2亿元,加快第十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城建项目还本付息8.01亿元;专项项目费3.56亿元,推进阳光屋顶工程建设、落实出租车补贴;安排新建道路桥梁、河道、给排水项目2.51亿元,打通德胜快速路西延工程等8条“断头路”;安排续建项目43.94亿元,继续保障“三桥三隧三路一线”及七条快速通道共20个城市快速路项目,5个打通“断头路”项目,12类配套道路、42个城市主、次干道路提升改造项目、10个污水管网和处理厂等排水项目,以及垃圾填埋场、消防等设施建设。

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安排城市管理支出46.05亿元,比上年增加18.36亿元。其中设施改善与提高安排11.88亿元,保障100个背街小巷改善工程、300个截污纳管工程、1200幢庭院改善工程的实施,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和收集车辆,支持钱江两岸、运河两岸、西湖景区等地亮灯工程建设;长效管理安排7.17亿元,加强道路保洁、垃圾处置、广告整治和标识标牌整治;公共交通专项安排18.88亿元,另安排政府购买公交一体化服务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6.19亿元,新建扩建公交停车保养基地13个,新建公交中心站36个,建设快速公交线路4条,大力倡导公交出行,积极营造低碳环境。

三是加大综保工程投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安排各类综合保护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工程资金39.47亿元。其中南宋皇城遗址综合工程和中山路保护工程22.37亿元,挖掘城市历史内涵;社会事业发展项目10亿元,继续推进滨江医院、下沙医院等医疗设施建设;西湖综合保护、西湖引水、旅游发展、旅游西进等项目7.1亿元,逐年改善提升城市旅游环境。

(四)始终坚持优化结构,勤俭节约防范风险

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然预计力争增长11%,但预计财政支出增幅却将超过收入增幅,财政收支将面临更大的平衡压力,因此必须坚持优化支出结构,节约行政运行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保障调结构、促转型、保民生支出,控制政府性债务增长,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一是继续实行四个“零增长”。即会议、接待、用车、出国经费“零增长”;严格控制购车,稳步推进车改;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不得超过20**年压缩后的规模。二是继续坚持压缩定额。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标准不作调整,并维持压缩两个5%。三是继续严格执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标准,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四是继续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增长,确保债务指标不超过省政府要求的警戒线标准。

(五)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科学精细管理

财政管理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政府各项决策的落实程度。我们将以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为目标,持续推进各项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推进预算管理精细化。除企业化管理和管理费开支的事业单位外一律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继续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范本编制预算;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定额标准;项目支出预算细化到经济科目,“其他”类项目不得超过项目总额的5%。二是推进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设置、计划编制、下达、执行、绩效评价等全过各管理。三是推进资产管理预算化。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清理统筹超标准配置资产,资产购置、处置实行预算管理。四是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