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考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再造一个三门峡,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的奋斗目标,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三门峡市农业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结合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工作,就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做如下回顾及思考:

以果品产业为龙头,着力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山区,国土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54.8%,丘陵面积占36%,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总人口223万,其中农业人口156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果品业已成为我市最大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现有果树面积*万亩,其中苹果120万亩,占60%。全市果品总产量12亿公斤,果品产值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左右。近年来,果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原则,拉长产业链条,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一)综合利用再循环发展

每年在果品半成熟、成熟期还有大量的落果,为了变废为宝,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现在的落果已全部由果汁加工企业收购,生产浓缩果汁及饮料。目前,全市各种规模的果品加工企业12家,每年消化落果达15亿公斤以上。果汁加工过程产生的果渣,再由饲料加工厂生产成颗粒饲料,用于畜牧养殖;生畜排出的粪便,再还田育园壮树,部分生产沼气。全市新建果渣饲料生产企业2家,每年可再循环利用果渣16万吨,产饲料4万余吨。仅此可获经济效益8000万元。同时,果园更新、修剪,品种改良过程中,每年生产出大量的果树树干和树枝。据统计,*万亩果园中每年可产生大约有60万吨的果树枝。以前都做为废料烧掉,现在这些枝杈又有了新用途,直径10公分以上每年约40万吨可加工成高、中密度纤维板和木地板16万立方米;有10万吨较细的树枝粉碎后,用来发展食用菌生产,年产袋料香菇、杏鲍菇、灵芝、金针菇等4000万袋,仅此一项资源再循环利用每年可创经济效益达6亿多元。三门峡市继果品业之后,特别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由果树枝杈生产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及食用菌生产又成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又一支柱产业。特别是灵宝*0年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利用大量苹果更换品种生产食用菌,从当年750万袋发展到现在的3000万袋,产值由发展之初的*0多万元,到现在年产值已达1.5亿元。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我市果品生产由单一的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型农业转变;实现了由资源消耗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型农业转变。

(二)以畜牧、沼气为依托的循环模式

循环经济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和产业链的有机延伸,是把“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单环式”的线性经济,改造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多向多环式相结合的反馈经济及循环经济综合模式。在大农业生产领域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必将促使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的融合,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上连养殖、种植业,下接运销加工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资源循环利用的纽带和桥梁。三门峡市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以畜、沼为核心的两种循环经济发展形式。

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在节能降耗上,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推广“一池三改”,将沼气发展与果品、畜牧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沼气为纽带,构建新的产业链,形成了生态农业模式。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入池,产出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渣还田或用于栽培、养花、种菜,清洁了环境,又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截止目前,全市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2万户,仅此一项为群众增收节支达上1.2亿元。实现了“生产发展,村容整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畜沼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由“产业链”向“产业网”的目标迈进,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产业多元化,由农业产业链构成产业网,以保证能流、物质流稳定,动态循环流转。三门责市以果品业为龙头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为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三门峡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传统农业向产业链条方面延伸与发展,形成产业发展链条,步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轨道,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自*0年以来,三门峡市农业局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了“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网站、村有信息员”的四级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推进了农业信息化建设,“黄河农网”开通后,又在全国率先建立的“三电一厅”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通过信息网络、电视媒体、热线电话和全市64个乡镇服务大厅,及时向广大农民及全国各地客商提供供求信息,使科技服务信息进村入户,使全市农民进入了“网上淘金”时代,提升和改造了传统农业,助推了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7年上半年,通过信息化我市网上销售农产品总额达10亿多元。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农业信息化给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目前,全市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46个,带动农户26.8万人,仅以浓缩果汁为主的果品加工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46万吨,产值达12亿元。依托农业信息化,全市每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99个,仅市级20强龙头企业年实现产值达6.58亿元,利税1亿元左右,年出口创汇供港肉牛、生猪1.8万头。出口果品3750万公斤,出口浓缩果汁6万多吨,去年年底,农产品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1.5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三门峡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了农业信息化的强力支撑,已经形成了“服务网络化、产业标准化、销售信息化”发展模式。农业信息化在当地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对三门峡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定位与思考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能有效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从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三门峡市以果品业为龙头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已将种、养、加工等环节有机的联结起来,拉长了我市农业产业链,深化了农产品加工,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后劲。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发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是实现“十七”报告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三门峡市循环经济发展来看,还是在积极探索过程中,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只是实现了由果品业为龙头的产业小循环,尚未真正形成由农业到工业、再由工业到农业的大循环,所以说,三门峡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应该定位在初始阶段。要想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支撑,并应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兼顾,促使各产业部门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农业网,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我们应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做强做大农业循环经济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