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思考

农业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思考

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以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以转变为农服务方式为保证,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应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现代农业理念引领农民增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就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现代农业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从小农经济和小富即安、小满即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由靠数量扩张增产增收向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增收转变,由安于现状向创业兴业增收快致富转变。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民收入的增长源,用现代农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结构布局,指导生产经营,引领农民增收。

二、突出特色抓调整,构筑现代种植结构富农增收。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生产,加快食用瓜、加工型番茄、中药材、孜然等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要进一步压缩棉花种植高风险区东片四乡镇的种植面积。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办法,促进“一乡一品”或“数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乡村,如锁阳城镇的肉羊、布隆吉乡的肉牛、西湖乡的蔬菜、蜜瓜,河东乡的加工型番茄、甘草等。

三、发展舍饲养殖,建立现代生产方式促农增收。抢抓畜产品价格上扬的市场机遇,用工业化的理念统领畜牧业发展,以发展肉羊、肉牛为重点,以正在实施的退牧还草项目为依托,转变养殖观念,实行禁牧、休牧,积极发展舍饲和半饲养殖,建设标准化设施养殖小区,继续巩固提高“1881”示范户的生产经营水平,推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发展肉羊、肉牛短期育肥。大力推广“五良”配套技术,缩短周期、加快周转、活跃流通,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肉羊、肉牛。建立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

四、依靠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农增收。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我们必须立足县情,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强化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的科技支撑。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逐步构建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技推广、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农民素质的大提高,促进生产方式的大转变,坚持从农业科技、转移就业和创业性培训三个层次上推进农民培训,加强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三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植业围绕“西片乡镇建设万元田,东、南片乡镇建设双千元田”的目标,加大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示范力度。大力推广有机无土栽培,粮、棉、特色作物优良品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棉花超高产栽培等技术,畜牧业以推广“五良”配套技术为重点,引进肉用种公羊,采取人工授精改良与本交改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加快肉羊、肉牛改良步伐,大力推广微贮秸杆、配合饲喂、短期育肥技术;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认真抓好河东乡瓜类、甘草,西湖乡蔬菜、蜜瓜,锁阳城镇羊肉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生产监管工作。

五、推进产业化经营,用现代经营形式带农增收。产业化经营是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资本与品牌的运作,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及市场开发等产业化项目建设,新建番茄加工厂和食用瓜、中药材及调味品流通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对现有的棉花加工企业突破所有制界限,以股份制进行重组,建立棉花加工企业集团,发展纺纱、制布等精深加工,引导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规模经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完善农户和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各类协会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作,使其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兴一个企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力量。

六、转变作风抓落实,用现代农业服务方式帮农增收。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努力抓以下服务,一是充分利用已建的农村信息网,搞好政策、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保证做到每天有农业时事新闻播报,每周有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每月有阶段性工作重点专版,有效指导农业生产;二是转变技术服务方式,实行农业科技承包,以专业协会的产业拓展及技术水平提高和重点科技项目为承包内容,将任务完成情况与行政技术人员的奖惩职称评聘挂钩,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为政府指导农牧业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注重调查工作的超前性和实效性,确保调查提出建议的切实可行和操作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