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意见

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意见

**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的重要一年。根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现就**年我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巩固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市实现全部免征农业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巨鹿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为全市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积累经验;明确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完善财政分级投入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探索农户间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方式。研究制定征地补偿费用在农村集体经济内部的分配办法。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多种就业渠道,研究制定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积极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发展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棉花质量体系改革,加快检验能力建设。

稳步推进涉农体制改革。深化全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林业分类体制改革,抓好改革试点。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抓好改革后续工作。加大供销社集体企业改革的力度。落实我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市供销合作社直属17家未改制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实行统一规划,用1--2年的时间完成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的改革任务。

二、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投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完善和规范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制,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抓好扩权县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对扩权强县工作的跟踪调研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研究筛选一批中心镇,参照扩权强县(市)的改革措施,扩大中心镇的的经济管理权限,加快中心镇的发展。

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已取消、调整和保留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工作,防止取消和调整清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出现反弹。对取消审批后还需要继续监管的事项,明确责任,理顺关系,防止管理脱节。新增设立的行政许可项目要通过法制机构依法审查,严格把关。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完善我市已建立的“两个中心”和“两条热线”(即:“**市优化环境指挥协调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长热线、书记热线”)的功能。推进网上审批等便捷方式,完善操作程序,规范审批行为。逐步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继续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探索促进行业协会改革。编制《**市行业协会发展规划》。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服务,逐步将行业评估论证、资质考核、行业调查统计等职能转移或委托行业协会承担。积极探索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有效机制。

三、深化国有经济改革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尽快研究提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方案,制定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加快依法破产的步伐。继续推进企业的调整和重组,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改一个做大一个,改一个搞活一个,改一个稳定一个的目标,及时研究、协调、解决企业改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多方筹措改革专项资金,做到责任体系明确、落实机制顺畅、政策体系健全、改制决策民主、操作程序规范,公开公正、监督到位,**年市属8家未改制国有企业实现改制,已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基本上完成扫尾工作。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积极稳妥地建立国有资本统计及国有企业财务快报工作体系,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和授权经营管理制度,探索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工作,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积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稳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电力、金融、烟草、盐业、出版等行业改革,破除不合理的行政性垄断。加快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放开市政公用事业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允许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投资和经营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强力优化发展环境。抓好国家和省关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贯彻落实,消除影响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体制障碍,创造良好环境。

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市、县(市、区)两级担保机构建设,扩大规模,防范风险,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筹集担保资金,全市担保资金力争达到3.5亿元。

逐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类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创业辅导基地,催生、孵化一批中小企业,建立完善以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息和信用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对诚实守信企业在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失信企业给予惩处。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加快“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及时向企业和社会产业政策、市场行情、人才供求、技术交易、项目招商等信息,为企业搞好信息服务。

改善政府监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五、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市对县、县对乡的财政体制,调动县乡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继续规范市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的支持力度。调整专项转移支付结构,专项转移主要用于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困难地区交通等方面。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财政监督机制改革,形成适应市场机制和公共财政要求的资源安全高效配置机制。

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加快县级联社的组建工作。对已列入省试点的组建以县(市)为统一法人的7家农村信用社,争取年内完成组建工作。对我市保留两级法人的11家农村信用社,尽快改组为统一法人联社。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六、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简化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程序,建立外商企业投资审批责任追究制和行政公示。加强与世界500强的合作,鼓励其在我市建立装备基地和研发中心。积极探索引入基金投资、风险投资等利用外资方式,不断开拓扩大外商投资的新途径。

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外贸行政审批,逐步实行外贸经营登记制度。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扩大商品出口,提高机电、高技术等产品出口比重,限制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深入研究贸易摩擦增多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建立走出去的促进机制,鼓励有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国内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获取国内短缺的能源材料资源以及先进技术,提高我市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七、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完善商品市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思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造提升供销系统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棉花和食盐等骨干商品经营网络。进一步推进我市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建设。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积极培育后备上市资源,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工作,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规范土地市场,全面推行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市投资2600万元刚建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为我市失业人员、城市务工农民再就业和创业提供方便,逐步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发展矿产等资源市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国有产权有序、公开流转,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拓展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和水平,制定和完善发展连锁经营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到城市社区、县镇农村设立连锁网点。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发展一批大型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搞好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试点。

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加快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认真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进以节能为导向的电价改革;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加大水价管理办法实施力度;整顿规范价格秩序,对医疗、教育、涉农、住房、电信等领域价格或收费秩序进行重点治理。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记录。按照指标体系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类监管的行政管理措施。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以食品药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商业欺诈和以农资市场、建材市场为重点的市场整顿和规范,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巩固整治成果。

八、继续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做好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安置人员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比上年增长5.5%。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梳理研究我市现行就业政策,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健全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继续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加强用工管理,促进用工规范。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建立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2万人,比上年增长2.0%;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5万人,比上年增长0.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31.5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22.7万人,比上年增长1.1%。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启动并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同步推进养老金计发办法和提高统筹层次的配套改革。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研究探索适合农民双向流动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障政策。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将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城镇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继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做好城镇低保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加快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年底前在全市基本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加强五保供养和敬老院管理。

九、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

强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管理的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抓好转制科研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研究、推进与中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作用,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集成能力,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续健全和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7%。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应用技能教育。**年要完成中职招生4.8万人,完成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万人次,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万人次。加强高等学校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确保新升格院校如期通过教育部复查验收。加大政府投入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相结合,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弱势群体的就学问题。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策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结合事业单位清理整顿,调整文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同时,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电影公司为试点,逐步实行文化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坚持政府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专业艺术演出团体要坚持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坚持市场主导、创新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市场生存竞争能力。

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城市医疗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扩大社区卫生街道覆盖率,力争再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街道为单位,使覆盖面累计达到75%。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对宁晋、**县两个试点县的指导。完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的监管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今年每个县市区都要选择1-2所乡镇卫生院进行试点。加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体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十、加快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

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坚持节约优先,突出做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节能。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战略研究,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加强对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加快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研究提出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

强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抓好城市大气质量改善和重点流域治理两个重点。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系,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立和落实各级权责一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安全生产的联合执法机制,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和处置重特大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