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业投入提升发展水平意见

工业投入提升发展水平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业投资工作,切实加快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通知》(浙政发〔*〕4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工业投资工作,着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提质升级、优化结构、集约发展、持续增长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着力推进产业高级化;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推进产业、产品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着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能力,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体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我市工业投入的质量与水平;加强政府引导与扶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既要保护和引导好企业投入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要克服和避免投入上的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

2、存量提升与增量优化相结合。既要立足现实,通过存量调整,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又要着眼未来,加大增量投入力度,以增量带动、激活、提升存量,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不断强化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整体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3、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技术改造与技术研发、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的有机结合,推动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与互动发展,以技术创新为工业投入提供技术支撑和项目源,以工业投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原创技术开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加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大投入与产业集聚相结合。以块状经济为重要依托,抓住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完善专业化分工的关键点,通过加大投入强度和提高投入质量,引导块状经济向园区产业集群提升,延伸产业、产品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居全国前列的制造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基地。

二、工作目标

*?年,全市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投入对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到2007年底非纺产业占整个工业经济比重达到55%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骨干企业全部建立起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发中心;主要行业的生产技术15%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85%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重要突破;50%以上的重点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技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主要行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主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口设备装备率达到50%以上;工业企业关键装备的信息技术应用面达到50%以上。

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努力形成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中领先的龙头企业。

三、对策举措

(一)强化产业政策导向,优化工业投资结构

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省产业导向目录,研究制订我市鼓励、限制、禁止和综合平衡类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投向,积极推进工业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明确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淘汰工艺和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能力和产品。

(二)抓好重大项目实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增强发展后劲,每年抓好一批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技术水平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重大工业项目,以高质量、高强度的工业投入,推动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制订规划,明确重点,大力推进纺织化纤、机械装备、轻工食品等行业的系列化升级改造和电子信息、新型医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领域重大项目的建设,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三)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工业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密切结合,把发展的着力点真正转移到依靠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来。着力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深化现有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引导和扶持,经过3-5年的努力,在我市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创新成效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以及能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立足本企业,服务和辐射行业(或区域)的技术中心建设示范企业。每年选择若干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进行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实施一批技术升级项目,着力攻关,破解技术瓶颈制约;实施一批创新技术与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实施一批技术扩散项目,面向行业或区域,积极为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

进一步加大产学研联合工作力度,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人才和信息集聚等优势,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企业产品前瞻性开发研究,提升企业技术开发层次,推动产业升级。

(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投资集约水平

按照盘活存量、提高质量、规范运作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设立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土地专项指标,每年在土地计划指标中统筹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指标,重点安排对工业结构调整、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有着重大影响的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和老企业搬迁改造项目用地,并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落实省“戴帽”土地指标。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依法收回、缴纳闲置费、调剂、转让、租赁等办法,提高闲置和存量土地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实施厂房加层、翻建改造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积极探索与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单位土地产出挂钩的土地价格机制,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水平。

(五)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多元投入体系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沟通与协调,通过银企协调会等形式推荐项目,及时沟通项目动态信息,更好地发挥市内各商业银行在工业投入信贷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市重点工业项目资金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统筹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问题。积极吸引外地股份制银行来绍开展广泛的信贷业务,积极开展项目推介、银企对接洽谈活动,拓宽项目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上市融资力度,切实抓好一批优势企业的上市工作,发挥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积极争取上市企业配股和增发新股,努力提高股票募集资金用于工业项目投入的比重。积极推进资本运作,把项目投资与企业改革、资产重组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支持企业相互投资参股,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更大范围运营资产,以存量盘活支持增量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债券等方式筹集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更大范围地、更多地吸纳境内外资金参与我市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中的直接融资比重。

(六)加强资源节约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按照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和企业生产清洁化的要求,重点扶持企业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着力培育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企业。重点推进建材、热电、医药、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产业循环链的培育,抓好一批典型示范企业,抓好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和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改造项目,推动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清洁生产型为特征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七)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推进工业投资发展

各县(市、区)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帮助、指导和支持企业充分用好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工业投资水平。抓住机遇、把握投向,充分运用国家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以及采用国内先进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企业内涵发展。进一步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各类重点专项计划。

(八)加强领导优化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工业投入发展的良好氛围,把加强工业投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率先发展,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有效地推进工业投入发展。深化和完善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机关效能建设,按照“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切实为企业投入发展提供优良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全市工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