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事局领导劳动保障会讲话

人事局领导劳动保障会讲话

同志们:

正值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开放崛起大讨论”之际,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高度重视。刚才,*同志对去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开启加快发展劳动保障事业的新思维

解放思想是干事、谋事的逻辑起点,也是加快发展劳动保障事业的前提。当前影响加快发展劳动保障事业的思想障碍较多,主要是克服三种思想倾向。一要克服自满思想,增强忧患意识。虽然荆门的劳动保障工作在全省的位次比较靠前,但我们不能自满自足。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我们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劳动保障加快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偏窄、扩面征缴难度加大,社保基金支撑能力仍然偏弱;劳动者权益维护还存在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解决。二要克服畏难思想,增强拼搏意识。实事求是地讲,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荆襄公司的就业脱困、屈家岭的社会保障等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们应该相信有国家的惠民政策、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我们劳动保障部门的团结拼搏,是能够做好的。三要克服守旧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劳动保障是推进经济社会深层次变革的重要保证,既要克服固步自封的思想,更要克服因循守旧的陋习。我市是国家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市,还是全国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城市、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重点联系城市、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这都要求我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既要出成绩,又要出经验。所以要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仍然是解放思想,必须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大发展。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荆门崛起要求加快发展劳动保障事业。当前,发展不快、发展不够仍是荆门最基本的市情,解放思想、加快崛起就是荆门最首要的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安全网”作用。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的加速转移,我市正在迎来新一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热潮,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强,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出现缺工现象。劳动保障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从加大劳动力资源储备、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引导规范企业用工等方面做好工作,积极应对用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随着农业强市战略的稳步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正日益增多。如何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相协调,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课题。要从加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等方面做好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协调发展。随着创业环境的逐步改善,全民创业的热情将进一步释放。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一方面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创业服务,鼓励引导广大劳动者自主创业;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及时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险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改善民生要求加快发展劳动保障事业。党的*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同时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任务”,其中五项与劳动保障工作息息相关。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连续颁布《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劳动保障重要法律,这是保障民生之法,促进和谐之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权益维护、民生保障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怀。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市政府今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中就有两件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这些新任务、新期盼,既为劳动保障工作开辟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严峻考验,劳动保障工作责任重大。

(三)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要求加快发展劳动保障事业。最近中央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劳动保障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承担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维护等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加快发展劳动保障事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群众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生活需要,能为全民创业提供必要的后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基础;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开发人力资源,保障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工需求,能为加快荆门崛起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进一步健全工资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能为加快荆门崛起提供内在动力;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能为加快荆门崛起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当前,我市正处于改革发展新的起点新的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我们的工作要求逐渐提高,我们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扎实做好劳动保障工作。

二、明确任务,真抓实干,奋力推动*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发展

今年,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劳动保障工作向政策更完善、制度更健全、群众受惠更多转变的重要一年。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健全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服务体系。一是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统筹协调,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制订和实施有利于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扩大“对日研修生”、“楚天豆腐郎”、“荆楚家政妹”等劳务品牌的影响,带动更多的农民转移就业。二是要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就业。今年市政府把帮助城乡1000人成功创业,带动4000人就业纳入办实事内容。我们要以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突破口,市、县(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创业指导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重点探索大学生创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训模式,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表彰活动,增强全民创业意识,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据调查,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中,小老板有3200多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3300多人,这都是加快我市开放崛起的重要资源,我们一定要给回乡创业人员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鼓励和引导有一定资金、技术基础的务工人员回荆门创业发展,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市政府近期将组织相关部门及创业人员座谈会、考察学习外地扶持创业的先进经验,出台鼓励创业的具体政策。三是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重点抓好税费减免及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进一步发挥就业专项资金扶持就业的作用,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让群众能直接受益。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逐步统一工作流程、服务标准、信息资源和管理规范,努力为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保障、法律咨询等综合系列、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强化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就业服务功能,街道、社区要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建立并完善就业帮扶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二)竭力保障民安,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一是强化扩面征缴。近年来,我市扩面征缴取得显著成效,但非公有制企业参保率不高、缴费基数不实、困难企业欠费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各地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健全扩面征缴长效机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扩面征缴合力。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情况通报、督办检查、服务联系和社保登记、缴费基数及人数核定。地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不断提高征缴率。劳动保障、地税部门要会同工商、民政、人事等部门,定期交流用人单位、企业年检登记信息,及时督促未参保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各地要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对本地用人单位参保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分类整改。二是健全社保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紧密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出台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政策和办法;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参保率达到80%。三是加强基金监管。要完善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监督检查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和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要进一步健全岗位之间、业务流程之间、内外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征缴、管理、使用和营运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禁挤占挪用,一经发现,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三)大力开发民智,不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是创建市场化的培训机制。职业技能培训要始终坚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巩固培训基地,壮大实训基地,优化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积极鼓励引导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发挥各自的师资、教材、设备、人才、经验等优势,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委托培训、合作办学,为我市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数量充足、技术熟练的劳动者。二是完善科学化的评价机制。要适应需要,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建立科学、合理、实在的评价标准。坚持专业技能与工作业绩相统一、岗位要求与国家标准相衔接、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一致原则,不断提升鉴定的技术水平。要加强鉴定管理,规范考评程序,严肃鉴定纪律,提高职业鉴定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权威性、含金量。三是实施系列化的激励机制。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既靠培养,也要激励。要通过完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健全以企业职业薪酬制度为主要形式、政府奖励表彰为重要手段、待遇与业绩贡献挂钩、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难题攻关等方面的作用。在今年适当时候,市政府将召开全市高技能人才表彰会议,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激励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四是健全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企业投入,鼓励社会投入,建立稳步增长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技工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比例,建立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确保30%以上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高技能人才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全力维护民权,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一是落实新颁法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今年已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即将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依法推动就业和协调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各地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全面把握法律规定,并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不断加强就业和劳动关系管理、协调。二是完善多种机制,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加快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建立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资产增值、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动态决定管理机制。要加快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克扣职工工资行为。要全面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建立薪酬调查和制度,不断完善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为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及其增长幅度提供依据和参考。三是畅通维权渠道,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以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劳动条件、参保缴费、职业中介等为重点,加强专项检查,强化日常巡查,规范举报专查,完善书面审查,加强执法监督。要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力度,积极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加快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高仲裁办案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注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和报告制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加快发展劳动保障事业的新活力

劳动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务求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各级政府要把劳动保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形成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加强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和服务联系,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制,加强对就业、社保、维权等重大工作落实和主要指标的考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年终结硬帐,确保市政府与各级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落实到位。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基本保障机制。虽然目前我市财政“蛋糕”还不大,资金还不太宽裕,但我们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为民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各地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对劳动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将社保、再就业各项配套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按时拔付。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加大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力度,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台帐,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政策宣传、信息收集、快捷服务等作用。

(三)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严肃性、统一性。劳动保障部门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完善业务流程,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做到劳动保障政策、标准、内容及办事程序、办理结果公开、透明。要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完成“金保工程”首期建设,努力为劳动保障高效管理、优质服务提供技术支撑。要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和综合能力考评,强化公仆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满腔热忱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评议,以优良的作风、过硬的素质、精湛的业务,确保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

同志们,劳动保障工作惠及民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各部门要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奋发有为,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荆门崛起和构建和谐荆门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