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钢铁及有色金属基地建设意见

钢铁及有色金属基地建设意见

一、县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工业发展现状

矿产冶金是县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实现产值24.05亿元。全县有铁矿及有色金属采选加工规模以上15家。无论企业数量还是实现工业产值都占到全县规模工业的70%以上。矿产冶金工业发展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支撑作用基本形成。年。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企业共有8家,1产业发展迅速。全县规模企业中。当年完成总产值2.13亿元,尚无一家产值过亿的企业。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增至15家,全年完成产值24.05亿元,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80.17%其中大西沟矿业公司、盘龙制药公司、金正矿业公司、三星公司、金正球团矿、博隆井巷公司、宝盛公司等7家企业产值过亿元。成为支撑县域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期间。先后实施了大西沟矿业公司50万吨磁铁改造、三星矿业公司年60万吨磁铁改造、大西沟2个90万吨菱铁采选、金正矿业公司60万吨球团矿、金鑫矿业公司日处理60万吨银铜采选、泰和铜业公司30万吨铜矿扩改、环宇矿业公司30万吨铜铁采选、博隆矿业公司日处理60万吨铜铁采选等项目,2项目带动力强。县矿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使全县铁精矿年产量达到130万吨、球团年产量达到80万吨、铜精粉年产量达到3万吨。项目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产能,使我县铁精矿年产量占到全省的65%以上,成为全省钢铁工业原料供应第一大县。

社会效益显著增强。年底。占到全部工业税收的86.1%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3财政贡献额大。全县铁矿及有色金属采选企业累计实现税金1.71亿元。纳税额是年的8.14倍,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份额比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全行业安置就业职工5760余人,年工资收入1.26亿元,带动周边汽车运输及相关服务业发展,年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配合工业发展实施项目区及周边移民243户、1000余人,完成了移民集中区道路硬化、绿化、供排水、用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了小岭、下梁等区域的城镇化进程。

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小岭工业区入园投产企业由年的8家增至年的19家。银、铜、铅和钒材料生产加工企业5家,4园区集聚度高。其中铁矿采选加工企业10家。这15家企业占到入园企业总数的79%占全县矿产企业总数的近50%园区内11家规模以上企业,均为铁矿及有色金属材料采选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6.54亿元,为年的7.52倍,实现税金1.67亿元,为年的7.9倍,其产值和税金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的57.8%和83.5%小岭工业区集中了全县绝大部分矿产业,成为承载县域工业化的重大载体。

二、影响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相对优势

1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黑色、有色、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目前全县已查明各类矿产37种。黑色金属矿石储量3.5亿吨,县是省“山柞镇旬”四大成矿远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2处、矿点36处、矿化点158处。有色金属矿石储量2700万吨。非金属矿石储量5.84亿吨,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1万亿元以上。

2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境内西康铁路、包茂高速和省道102线、307线纵贯其间。并为大西沟铁矿的大规模开发预留接口。电力供应充足,交通运输条件良好。正在建设的西康铁路二线将对火车货运站进行扩容。县内有33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和多座35千伏变电站,其中330千伏线路为双电源,电力供应稳定。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的乾佑、社川和金钱河年河水流量稳定,均径流量6.4亿立方米,为发展矿产冶金提供了充足的用水条件。

3发展条件基本成熟。县委、县政府把矿产冶金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完善园区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近年来。以小岭工业区为发展平台。配套制定支持鼓励产业发展多项优惠政策,目前,小岭工业区已聚集了全县80%以上的规模矿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铁矿和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随着大西沟800万吨菱铁采选、金正矿业智达200万吨钒钛磁铁矿、龙钢同兴公司40万吨中板厂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县已成为全省最具投资潜力的矿产业发展大县之一。

4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倾斜,首先。国家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给我县以矿业经济为特色的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次,县纳入了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将会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有利于我县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县被列为全省扩权试点县,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上,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四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于今年9月29日挂牌成立,打造1000万吨钢铁产业的目标已经制定。大西沟菱铁的规模开发,属国家鼓励开发的低品位难选矿种,选矿工艺技术基本解决,已被纳入《省钢铁产业调整及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同意800万吨菱铁开发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短期内有望启动建设。

二)制约因素

1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生产的初级产品居多,附加值不高。县现有的铁矿及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企业多属资源开采型。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矿产资源中伴生矿、难选矿比重大。生产成本较高。县的铁矿资源储量很大。选冶难度大,但基本为菱铁、钒钛磁铁等难选或共生矿。投资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3企业生产不规范。资源利用率较低。多数矿山企业重开采、轻治理。仅限于正常生产,能耗高、污染大。企业技术人才缺乏、设备工艺落后。无力投入科技研发。相当一部分企业围绕一个矿山,各自开采,规模较小,且在实际采矿中有互相重叠现象,存在产权纠纷和安全隐患。

4土地供应紧张。发展空间受限。县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土石山区。河谷狭窄,山大沟深。土地资源稀缺,发展工业的空间受到限制。

5管理方式落后。后续发展能力欠佳。因受生活环境、工资水平等条件影响。实行家族式管理,县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难度较大。加上多数企业为民营经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环境相对不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壮大。

6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产能严重过剩。对我县发展钢铁冶炼产业不利。同时,国钢铁总体态势是产大于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新增钢铁产能的政策措施。秦岭保护条例的出台和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使我以矿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提高新上项目的规模和水平。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做大做强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产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和深度上下功夫。提高新上项目的规模和水平。一是要扭住重大项目不放松。强力推进大西沟800万吨菱铁采选项目,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二是要注重在钢的深加工上做文章,加快推进矿钢一体化进程。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利用资源条件在钢的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新上金正矿业智达200万吨钒钛磁铁矿、龙钢同兴公司40万吨中板厂等项目建设步伐,适时启动200万吨特钢,包装完善一批钢构件、五金配件等新项目。三是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铜、钼、钛和钒材料为重点,发展铜冶炼、钼酸铵、海绵钛和钒触媒等现代材料产业项目。

2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按照“科学、环保、安全、有序”发展思路。扶优扶强”方针,坚持“限小治乱。对生产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资金不足、矿体相连的小型矿山企业进行整合,把资源配置给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保障矿产业的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地质找矿,积极争取国家地勘投入,加强和地质勘探单位的协作,调动我县现有的51家探矿企业,择优选点,加快对我县铁、铜、钼、金等四大优势潜在矿种的勘探进度,力争提交更多的地质储量,确保矿产业的后续发展资源供给。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矿产业发展后劲。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做好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项目的近、中、远期规划。按照“储备一批、筹划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思路,依据我县的资源条件。积极论证、筛选、包装好产业发展项目,建立完备的产业项目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引进中国500强企业、国内上市公司和沿海地区企业集团上取得新突破,力争每年都有一批新的招商项目落户上马,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增长潜力。

4积极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托小岭循环经济工业区。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以优势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努力提高金属回收率和矿产综合利用率。重视和加强对尾矿的开发利用,加大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在综合回收伴生金属、建筑材料应用和固体废弃物研发利用上实现突破。大力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减少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以废弃资源或企业的成品、半成品为纽带,园区建立资源循环利用链条,促进传统工业向企业集群化、产品系列化、绿色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5注重优化发展环境。构筑产业发展高地。加大硬环境建设。着力提高产业发展中的交通、用电、供排水等基础条件,增加对小岭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项目聚集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县上下重视、支持服务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强化税收政策、财政扶持资金和金融服务对产业发展的倾斜和引导。建立企地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帮助和化解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当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扩大用工容量,增加就业机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免费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发展服务业、进厂务工和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合理引导矿区富余劳动力向二产、三产转移,提高收入水平。

6完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支持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实行产业发展联系协调会议、各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项目制度。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级部门和镇,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产业发展目标考核责任制。年终统一对项目(企业)包扶和企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进一步调动各方支持工业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全县上下共同关注和支持工业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