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

[摘要]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大家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学好、用好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本研究基于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普通话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等诸多问题,阐明在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加强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职院校应提高对普通话教学的重视程度,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院校全面健康发展、高职学生职业特点及就业导向需要等方面入手,建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普通话教学训练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教学目标要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细化教学手段,逐步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提升策略

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绘中华。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是其最优秀的文化。普通话是不同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间人们的通用语言,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和精神气质,关系到国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不能把普通话看作是一门简单的口耳之学,应该正视目前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强弱项、补短板。要充分认识到,说好普通话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未来技能型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

一、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广和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走进城市。从农村到城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语言问题,说好普通话就是必备的生活技能。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学好、说好、用好普通话,是检验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也是其顺利就业,建功新时代的客观需要。

(二)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语言文字是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知识的载体,是个人素质的构成基础。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提高,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及其素质的考察,而普通话水平就是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地方方言很重,新学期的校园里处处是“乡音”,学着用普通话交流沟通成为许多学生在入学初期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将学校作为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是营造规范校园语言文字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务实之策。在高职院校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提倡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人际交流基础。

(三)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对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有明确的要求。顺应市场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出高度契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对标对表,量身打造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将促使高职院校把提升普通话水平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高职院校必须顺应时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及时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各开设专业的就业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能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注入活力。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现状

只有找到薄弱环节,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精准发力,彻底解决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主要存在重视不够、学生对普通话教学认识有偏差、普通话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要求不明晰、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普通话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培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理论知识教学等方面,忽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近年来,在加强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逐渐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转变,但是力度仍然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通话推广体系尚不完善,缺少有针对性的推广活动,普通话教学师资薄弱、课时量偏少,加上缺少正确的引导,直接制约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对普通话教学认识有偏差

高职学生入学前的普通话水平,大多源自于小学、中学阶段接受的语文教育。[1]许多学生觉得自己从小就讲中国话,抱着“能交流,对方能听得懂就可以”的态度,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主观弱化了。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动机,在部分场合,说普通话甚至还可能会遭到别人的嘲讽,普通话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些情况下被轻易地淡化。殊不知,“会说”和“用好”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和态度上的忽视,使得部分学生对普通话课程学习欲望不高,主动性不强,以“不挂科”为主要目标。同样,对于普通话等级测试,也只是临时抱抱佛脚,背背题,只要考试合格能拿到证书就行。

(三)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音。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因为学生自身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等不同,普通话水平也差别很大。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很高,普通话基础比较好;来自农村的学生,普通话基础比较差,日常生活大都用方言交流,很少说普通话。人们常说“乡音难改”,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学生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家乡话的影响,而家乡话对普通话往往具有“负迁移”作用。母语方言强大的“惯性”,使学生找不到可以确切对应家乡话意思的普通话词汇和表达法,直接影响其口语表达。[2]面对一个普通话水平差距较大的班集体,千篇一律用“同一套备课方案、同一种模式”来教学,改掉根深蒂固的“方言顽疾”,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普通话课程的任教教师必须区分学生普通话水平与层次,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四)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班额大,课时量少。面对来自不同地方、多种方言夹杂、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在较短的授课时间里,教师的教学设计只能针对“大多数学生”,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大部分的教学也只停留在基本语音知识的认识上,学生普通话水平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设的相关课程为《演讲与口才》,涉及全校所有专业,一周两节,开设时长为一学期。在短短一学期共30节课的时间里,老师既要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会说普通话,还要指导普通话较好的学生发挥特长,在演讲方面有所提升。这往往给任课教师造成较大的授课难度,也往往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五)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和设施相对滞后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普通话教学投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普通话课程教学任务大多由大学语文教师兼任,[3]专业性、针对性不强。缺少专职授课教师,缺乏合理的考核标准,急需补充新鲜血液,授课团队的梯队建设亟待加强。同时,普通话是一门语言训练课程,实践性较强。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专门用于普通话教学的语音教室和教学软件,对于学生实际交流中容易犯的错误很难及时发现和纠正,达不到提升学生实际语言应用水平的目的。普通话教学与现阶段的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和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措施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教学现状,应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进行有益探索,力求在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上大胆尝试,取得突破性成效。

(一)突出职业导向,重视普通话教学

高职院校首先要从学校层面认识到重视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意义,将普通话教学提升到立德树人,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综合素养的高度来认识,不断加强对普通话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普通话教学课程的学习态度。要结合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特点,瞄准职场需求,突出职业导向,将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设定、求职行动等环节与普通话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找到职业与普通话教学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参与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普通话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有目标、有动力、有实效。[4]要利用普通话宣传周时间,通过学校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掌握普通话的必要性、重要性,为学生学好普通话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学生层面讲,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标准。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处理问题的手段也更加方便快捷,人机对话、口语机译等会广泛运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个人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会讲普通话,还必须讲得标准、流利。在此,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普通话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环境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脱离不开环境的支持,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同样取决于语言环境的创设。[5]高职院校应该将普通话教学放在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学生创造形式灵活、生动有趣的普通话学习环境。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理论知识,并通过朗读训练等手段,在“实操中”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普通话学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课下,要尽量多地组织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话剧表演、演讲比赛、讲故事、辩论赛、模拟求职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在“实战中”锻炼学生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胆量,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校园设立类似“普通话角”这样的场所,以即兴表演、学讲故事、演绎电影经典台词、播诵新闻作品、合演情景剧等方式,创设对话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周等活动契机,组织排练演出一些经典话剧,比如《茶馆》《骆驼祥子》等,让学生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在角色扮演、剧务统筹等各环节的参与中,寓教于乐,以练促学,提升和锻炼发音、语速、语感、情感体验等语言表达能力。当然,除了专门的普通话教学课外,学校还应将普通话教学潜移默化地延伸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选取传统教学的任意一个环节作为普通话互动教学的切口,在提问、回答、补充等课堂交流中发现学生语音、词汇、语法、表述等多方面的问题,随时随地进行指导和纠正,在课堂营造良好的学说普通话氛围。同时,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提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用普通话交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普通话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三)明确细化普通话课程教学目标

要提高普通话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普通话口语作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基本技能,纳入实践课程,并与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挂钩,制定切实可行的普通话素养目标和能力培养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教学设计方面,应采用分级、分班教学,适度增加课时,确保学生有足量的时间学习消化相关知识,提升教学效果;要通过普通话训练课程,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6]要鼓励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掌握日常生活和未来岗位所需的基础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培养沟通交流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岗位要求和就业需求夯实语言基础。教学设施方面,要利用好现有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普通话教学软件,探索教学新模式,提升普通话训练效果。培养目标方面,将普通话测试列为毕业考核的“必考项”,对部分专业实行普通话口语水平等级证书制度,推动学生重视普通话学习和使用。[7]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衡量普通话使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只是一种评价的标准,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只是一种促进教学的手段,要摒弃以往“—切为了过级而教,一切为了过级而学”的功利性,让学生明白学好普通话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四)优化普通话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目前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在教法上普遍存在理论灌输多,课堂实训少的情况,相对应,学生也是听得多练得少。严格地讲,普通话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有很多相似性,都需要理论和“实操”相结合。优化普通话课程教学方法,首先就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简单的应试教学观念,要通过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经典散文的诵读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8]真正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普通话这门课程。其次,要从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传授普通话专业知识,打牢坚实的理论基础,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最后,教师要给学生预留开口练习的机会,不能“课上讲理论”,将练习普通话的任务交给学生课下自行完成。普通话是有韵律美的,经典诵读时的情绪酝酿、抑扬顿挫、音色美感在“大庭广众”之下才会产生特有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语言之美”,并通过自己与他人口语发音的对比,从美化音色、美化仪态、美化表达等方面找到不足,取长补短,学有所获。

(五)根据个体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根据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划分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方式。针对各高职院校目前普通话课教学课时较少的现实,开展分层教学、分层指导,是更为可行也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分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语音面貌、兴趣、认知水平、学习需要等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各组“组长”实行轮换制,增加所有学生口语表达锻炼的机会,将普通话学习渗透到类似“沙龙”“辩论”“面试”这样的情境式教学中。教师设定一个具体的情境,如经典诵读,由学生轮流做评委,大家依次诵读经典诗文,通过打分、点评等过程中的交流,教师可以对不同学习小组,从语音语法到语言运用的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9]同时,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既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感染了学生,也同步提升了大家的社交能力。要区分学生自身需求开展教学,对普通话水平较高,有自我表现欲望的学生群体,应多传授演讲技巧,推荐和提供上台表演、节目主持等展示机会;对一些方言较重的学生,要纠正其个别难点音的发音缺陷,从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教会他们先“学会”使用普通话,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众多的自媒体平台,比如“抖音”“快手”“喜马拉雅”“趣配音”等,大胆展示自己的“视听”作品,既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也提升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六)利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手段融入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是常态,但是专门供普通话教学使用的课程资源库建设比较滞后,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面临的困境之一。很多学校的普通话资源数据库只是单纯录入了专业教材的“音视频”,缺少诵读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和词汇音频数据信息资料。此外,学校开展微课或是慕课的数据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在日常教学中作用发挥非常有限。基于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普通话课程资源库建设和多种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并不断更新相关软件,丰富存储数据资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广泛应用,使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普通话口语训练以及人机对话练习,有条件的还可以录制并进行回放、评议,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实现普通话教学的听、说、练一体化。[10]基于信息化技术平台,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同时,由于基础、学习习惯、方言影响程度、智力、情感、意志等差异,学生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的接受快慢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用信息化技术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度的自学时间,这样,学生遇到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就可以及时弥补,特别是在课后利用音视频课件,学生可以反复模仿练习,直至掌握。[11]总之,要让整个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可用性、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及自我针对性大大提高,进而使普通话教学与数字化信息建设的融合更为紧密。

(七)加强普通话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在课堂上、学校里学习普通话,模仿的对象就是教师。各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对学生的课业以及普通话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影响。[12]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也是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必考项目之一。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普通话语音教师普通话水平考核不低于一级。高职院校在配备师资时,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在日常教学中,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将“说话课”上得生动有趣,要借助于“教师口语”课程来使学生的普通话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13]要提高任课教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增强教师说普通话的自觉性。要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级以及教师业务考核的条件之一,促使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师不断提升普通话水平以及普通话课程教学能力。同时,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通过积极参加培训,积累实践经验,打造一支优秀的普通话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高度重视和提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水平,[14]才能保障高职学生学好、用好普通话。

四、结语

和一般理论课的学习不同,普通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达到能用清晰、流利的普通话与人进行交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对多元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毕业生语言表达能力广受关注。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已经成为衡量高职学生素质高低的指标之一。在此背景下,重视普通话教学,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顺应时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普通话课程,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推广普通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实际以及其将来可能从事行业的能力特征,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提早将普通话教学实践与未来职业需求有机融合。进而,要客观分析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视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创新方式方法,将普通话作为一门技能贯穿于所有课程当中。通过明确细化普通话课程教学目标,开展分层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有效路径,真正培养专业能力更扎实、综合素质更高、就业竞争能力更强,更符合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新兰.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2]马小萍,陈燕.甘肃高校“推普”刍议——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起[J].甘肃高师学报,2018,(01).

[3]黄翠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普通话口语技能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2,(04).

[4]陈飞.职业院校职业导向的普通话教学实践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05).

[5]王冠颖.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J].劳动保障世界,2013,(10).

[6]陈振兴.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

[7]李新宇.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3,(06).

[8]纪娜.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

[9]文玉婷.浅谈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

[10]廖俐.信息化手段在高职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课外语文(下),2021,(01).

作者:陈静媛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与交通运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