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基于终身教育的社会热潮,继续教育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这对于人们更好地开展学习与工作,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高职继续教育的两大开展主体是企业与高职院校,抓住继续教育的时代契机,以校企合作的深化实现优质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是继续教育的使命。对于高职教学来说,也应基于继续教育深化理念着手深化校企合作,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落地,让学生继续教育实践在校企合作的支持下取得理想预期。

关键词:高职;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希望基于市场人才需求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因而在育人中必须重视校企合作,积极推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以实现教学与市场的对接,实现学生的积极就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也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的深化路径,以校企之间的友好合作开创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局面,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统筹整合,让继续教育在校企合作的助力下真正发挥育人价值。

一、校企合作视域下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继续教育备受关注,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一种方式。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关注继续教育问题,必须自觉以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为育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在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下让继续教育真正取得实效。继续教育可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效益回报〔1〕,主要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加强优秀人才的储备,以提升人才竞争力,高职院校和社会则利用校企合作巩固继续教育的成果,提升教育实效。继续教育也需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特别是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继续教育实现了企业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弥补彼此教育资源的先天不足,避免教育资源应用的低效化与低层次化,更追求资源的整合利用和高效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作为继续教育的落地保障,与高职院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一致〔2〕。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手段落后、实训基地匮乏等多重问题,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态,了解市场用人需求。因此,基于校企合作视域,深化继续教育改革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支持的继续教育新型育人模式。

二、继续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概述

继续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的优势和继续教育深化的趋势,针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教育形式,有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周期较长的育人过程,其也涉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评价方式等内容〔3〕。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应关注校企协同下的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拟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商议,做好校企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制度、评价方式等的洽谈。高职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而这也对现在的高职继续教育提出了多重要求。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继续教育深化路径

(一)明确校企协同专业课程设置

继续教育要想走校企协同发展之路,要求人才培养对应的各主体应真正在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价值,承担自身责任,共同就专业课程设置达成一致意见,在专业设置方面不应该单纯考虑学校方面的要求,也应跳出教育思维的限制,考虑社会人才需求,关注企业、行业发展形态〔4〕,以此为指导和参考进行专业制定。这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协定专业课程体系,在协议沟通后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申报、备案。

(二)共同制定协同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应以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真正发挥目标协同价值,以强化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应不同的利益导向,需要政府为引导带动两者的沟通。通过政府部门责任的履行让学校与企业共同就人才培养达成一致意见,指向当前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借助校企合作带来改革的深化,带来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5〕。而企业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契机,储备人才,引进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理论,带来企业的创新发展,获得更理想的效益回报。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制定中必须就人才培养的特征、方向、培养规格等一一明确。目前来说,专业技术型人才逐渐被认可,其既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深化展开息息相关,又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密切结合,同时关注行业未来发展形势,属于契合时代的人才培养导向。而针对校企合作中双方遇冷的局面,高职院校和企业应通过对理念的引导真正实现僵化关系的破冰,以增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企业层面应转变理念,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价值,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树立长远发展规划,以校企合作获取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支持。企业也应引导企业人员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可以从薪资、福利待遇、职位晋升、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共同商议人才培养规格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借助校企合作进行高质量人才的培育,也应就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商议。学校与企业听取对方的意见诉求〔6〕,基于已经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完成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规格商议。继续教育对人才能力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其自身的教育形式以及学员本身特征增加了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殊性,因此在制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实现对学员知识储备情况、工作岗位倾向的统筹关注,增强规格建设的针对性,真正带来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双提升。对高职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来说,必须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策略上进行改革。例如:外语专业继续教育中,以市场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完善师资力量,针对翻译型、商务型、教学型人才的不同职业定位实现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做到人才市场供需平衡,让学生毕业后积极就业。对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来说,也可以基于外语专业特色,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在经贸、会计、旅游等方面给予资源支持,开发出经贸、会计、旅游等特色课程,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提升学生口语表达技能。

(四)商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中校企合作的落地需以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保障。协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建设到位的情况下进行,主要涉及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资源筛选等内容。在教学计划层面,要着力解决工学矛盾问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合作时间,合理避开企业的生产经营黄金期,确保教学实效〔7〕。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要重点关注学员的知识学习诉求,强调学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真正让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教学要有实践导向,更强调学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授课资源的筛选要充分使用企业的真实生产案例,以增加教学的鲜活性,有效补充教学内容。高职教师在继续教育开展中要借助校企平台,深入企业调研,善于发现并总结问题,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素材,以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摆脱课本学习的局限,真正能做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应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让其辅助汇总、整理案例,以真正选择具有真实性的、代表性的、实用性强的案例。

(五)明确人才培养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中要想深化校企合作,达成理想的育人目标,也应就人才培养途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重点是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要摒弃固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创新的教学理念,以此带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特别是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互动平台实现学员的自主学习,同时借助合作平台加强学员与教师互动,教师及时地答疑解惑,增强教学针对性。继续保留线下教学优势,采取专题探讨的方式,组织学生就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弱化教师的课堂主导角色〔8〕,真正以学生为中心,避免课堂教学“满堂灌”,真正能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探讨,让学生针对企业运营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升其解决问题能力。在高职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中,积极推行双师型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部分教师为学校理论教师,另一部分教师为企业人员,两者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方案的编写、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资料的编写由两部分教师共同参与,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此外,也可以基于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推行网络教学,以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双方搭建线上网络公开课平台,将优秀教学视频上传至平台云端,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借助教学平台组织学生与企业人员沟通互动,企业人员为学生就业实习答疑解惑,或组织学生进行实习问题的专题探讨,让校企合作开展更灵活,效果更佳。

(六)调整协作育人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也对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变革要求,要积极发挥教育评价对教学的指导和激励作用,而前提是制定科学完善的育人评价体系,有明确的育人评价标准〔9〕,以此分析教学实施是否达到了理想预期,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指导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完善。为切实增加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需要调动各主体的能动性,共同就评价标准的拟定建言献策。基于校企沟通交流,在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划分上应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维度,校企合作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知识层面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专业知识运用情况。能力层面的评价强调学员能力的培养,关注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的培养,其中学习能力对应的是新知识获取的能力,关系到学员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实践能力是学员在了解企业运行实际、专业岗位人才诉求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学以致用〔10〕。素质层面的评价强调学员基本素质的评价,主要涉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择业观、社会责任感、团队配合能力等。例如,传统的高职继续教育更强调学生外语读写能力、考试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应用能力,也导致“哑巴”外语、“聋子”外语等现象。因此,在外语评价体系改革中应加强对学生口语能力考核的比重,关注学生实习中的表现,通过演讲、口头作文、情景对话、岗位角色体验等方式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加大学生在实习中的主观考核。培养应用型的外语人才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创新评价的方法,如察言观色法、单元性评价法、学生档案袋评价法、问卷调查评价法等。察言观色评价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当讲述到某一知识点时可以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分析学生是否存在学习上的疑惑,了解学生教材理解情况、理论知识运用情况,获取直观的教与学信息,及时记录下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作为重要的教学反馈。单元性评价法是在讲授完一章一节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的内容后,通过单元性检测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一种典型的阶段性评价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划分单元内容,开展单元性检测评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实现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新挑战。高职院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一大实施主体,也应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大量的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强化与深化具有积极作用,也通过校企的友好合作,达成教育的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协同人才培养目标,让继续教育得以深化,也让企业获益。因此,基于当前终身教育热潮及知识经济的时展趋势,继续教育的深化开展应以校企合作为支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各主体的积极配合和自觉的责任践行。在人才培养中以各要素的统筹,实现人才培养课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人才培养规格建设、培养方案优化、培养途径明确等多方面的调整优化,以真正达成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育人的理想目标。

作者:范冬妮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