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建设与教师转型路径浅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院校建设与教师转型路径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院校建设与教师转型路径浅议

摘要:高职院校向创业型院校转型过程中教师转型是关键。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对国家教育体系,特别是教师的角色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师在今天已经具有新的特征。如何转变教师角色以缓解身份危机,使其更好地适应创业型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和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有必要改变就业标准,建立学校层面的成就转化平台。

关键词:创业型高职院校;平台思维;教师转型

一、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综述

自20世纪末“创业型大学”的概念被引入以来,特别是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界对创业型院校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高教部也在当年下文,指示所有高校都应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应该指出的是,在创业型院校的建设中,“组成人员”的参与和参与的重要性将是在建设创业型院校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中国不同类型的大学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路径[1]。在高职院校转型的系统工程中,教师的转型和学校的转型是相互依存的。教师转型的成败决定着学校转型的成败。创新性教师已成为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兴起是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有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明确地提出了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但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务界还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掀起创新创业型大学的研究和改革的热潮。虽然国内外已有学者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和个人行为模式方面对其进行界定。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创业型高等院校的本土化建设应该结合现有模式,打造出一支以实践为基础、又高于实践的创业型教师队伍。“角色”一词的原意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的特定角色。那些高举创业型院校旗帜的大学在从传统院校向创业型院校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困难让一些大学悄悄地改变了战略定位,创业型高职院校淡出了师生和管理层的视线。在特定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对于处于不同地位的人应该如何行为,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共识。对于普通高职院校来说,他们更注重从绩效角度来激励教师获得科研成果。因此,研究教师转型过程的影响因素、机制和规律,对创业型院校的建设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相比之下,创业型院校不仅仅是一种大学类型或大学范式,它的内涵可以延伸到大学的概念、精神、职能和制度发展等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大多从教师招聘和在职培训入手,注重教师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教师在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大学使命和组织目标的承担者。组织能力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它有三大核心问题: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和员工治理体系。什么类型的大学教师决定了什么类型的学校。教师转型的影响因素和转化机制仍然是暗箱,没有揭示出来。所以教师转型的效果决定了大学的转型的成败。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以往大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生产和传承,缺少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意识和能力。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此类问题,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事实上,角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套行为模式,与其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相一致,是社会所期望的。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学校应该引导教师改变他们以往的方向,因为传统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转型。在传统教师向创业型教师转化的诸多障碍中,创业型大学建设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创业型教师评价标准,二是学校层面的成果转化平台。这个概念后来被广泛用于分析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演变方面。我们的教师群体是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核心。我们只有界定了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和外延,理顺创业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才能把握创业型大学教师转型的方向。或者说,在系统资料的基础上,从抽象和概念上进行仔细的思考和认真分析,从而找出反映事物现象的本质与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和方法。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的逻辑起点。同时,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建设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发展机会。与中小学教师相比,他们的角色行为和角色期望既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创业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以培养为出发点,以创新创业为核心,提高和完善教师的“学术创业”或专创融合意识和能力。

三、创业型高职院校教师转型路径分析

(一)教学模式上,以教为主向师生合作、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型

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来自教师。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关系是说教、灌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能否拥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能否理清市场技术需求,是否有科技成果转化意愿,都直接影响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知识或文化的权威性确保教师在学术过程中的地位。传统教师掌握着知识的制高点。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线性、静态知识的转移过程。所以,教师转型的方向包括培养创新人才和学术成果转化两个方面。教师转型是创业型大学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推动创业型高职院校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切入点。培养创业型大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应该立足国情,也必须放眼世界。通过分析传统教师向创业型教师转化的障碍,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职业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化的最大障碍。这样就能进一步理顺推进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的基本环节[2]。

(二)被动接受资源和主动获取资源决定科研的市场定位转型

被动接受资源和主动获取资源决定科研的市场定位。资源依赖理论指出:所有组织或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必然依赖于资源的获得,完全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只有当大学教师能够生产出可转化的科研成果、当大学教师具有学术创业的意识和热情,传统大学转化为创业型大学才有希望[3]。当组织或公司与市场环境进行交流时,它就持续地攫取它所赖以生存的资源,而生存的关键在于它持续获取资源的能力。创建衍生企业的过程是艰难的。因为它要求企业家必须熟悉科研成果,懂得市场规则以及渠道建设和具有相关管理能力。所以有什么类型的教师,就有什么类型的学校[4]。创业型大学在欧美国家中更为常见。这使他们的教师更积极地了解社会,懂得市场,从市场中找到痛点、争取资源和科研课题。高校管理层应该具有平台思维,使高校成为师生科研创新的平台。鼓励创业型教师深入工厂和社区,促使他们增强市场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开展创业型大学研究以及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过程中,教师转型一定是关键节点。

(三)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转型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利用微信、微博等进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宣传与交流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介,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获取方便”“形式多样”的特点,得以让教师打破时空的束缚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能够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可以提高信息分享的速度和扩大覆盖面,还可以为学校极大缩减各项工作的成本,解决了纸张浪费、音视频分享难等问题。新媒体的应用是时下各企业争夺顾客的主要手段,信息分享的时效与体验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这也是教师转型过程中塑造个性的契机,传统教学学生作为受众只能是被动接受。而运用新媒体技术却可以做到细分化,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制自己需要的内容,在个性化的同时也增强了选择性。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创业型教师不仅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利用多方位一体的文字、音频、视频记录传播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检索,更需要在创业过程中及时高效地利用宣传手段,尤其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市场化运作的及时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抢占技术蓝海的速度,也是吸引投资的基本操作。

(四)红旗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教师培养体系转型

高职院校教师对于培养建设中国制造业强国所需的高技能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高职院校提出红旗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培养体系中,更加说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培养体系中融入红旗工匠精神变得尤为重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在民族工业品牌中重点提出红旗工匠精神。红旗工匠精神有着民族的精神,带着时代的嘱托,体现了时代对于当下高技能技术人才的要求,所以作为高职院校技能培养的专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思考如何将红旗工匠精神融入教师培养体系中,使红旗工匠精神进入到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去,让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5]。红旗工匠精神培育对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高技术技能学生在精神层面及职业规划层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一个有着红旗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在民族汽车工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高等院校要重视红旗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从而培养他们成为为社会作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创业型高职院校教师创业课程教学转型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为契机,引领和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已经成为各个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职院校校情,针对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职业院校学生,既能调动专业课教师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又能有助于构建促进学生创业或就业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落地,鼓励创新创业,强调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不同于本科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辟新途径,有效地使每一个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并为每一个参与的高职学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岗位。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这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期待是一致的,但是现有的职业教育虽然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创业技能,在教授学术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才应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多注重技能培养,就业类课程也独立于专业课之外进行,不能有效地结合学生课堂上所学的技能,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思路也多浮于表面,多为繁杂的服务类项目,存活能力低且不利于提炼共性。因此,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组队,鼓励学生利用自身能力使科研成果变现,挖掘市场价值,并亲身体验创业过程的方方面面,即便项目之外不能独立创业,但是对于企业经营的了解也对自身就业大有裨益,这也是本研究在产教融合方面的一种尝试。

四、结束语

应该指出的是,不是所有教师都必须转变为创业型教师。在创业型高职院校中,有些教师仍然可以坚持传统学术标准,坚持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6]。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具有突出的身份危机。教师的创业意愿与学科、经历和年龄都有关系。创新创业研究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它是社会发展或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要[7]。拓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视野,积累教师转型经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给相关主管部门及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构建课程教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三者良性互动的高职院校教育新体系[8]。在高职院校市场化进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从封闭到开放[9]。在现阶段,我们要顺应大学组织变革的大潮和趋势,倡导和发展创业型大学,使那些坚持学术创业方向(专创融合)的大学能够成为创业型大学。当今,大学组织变革的浪潮是教师实现教学职能的主要力量,被打上了多重角色的烙印。要实现向创业型高职院校转型[10],学校必须以教师转型为突破口,从办学理念、体制和文化层面带动学校的整体变革,让传统高校换发新的活力。

作者:赵诗若 梅石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