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企合作下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浅析

校企合作下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浅析

摘要:伴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显著上升。职业院校为了适应企业用人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尝试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整合学校与企业的教学资源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围绕电气自动化专业探讨发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希望借助校企协同创新来推动职业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校企合作;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优化对策

1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开始升级以及转型,现代化制造业对于高素质技术工科类人才的需求显著提升。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情况分析,可以发现该专业存在着吸引力不强、认可度比较低、实践教学硬件条件不足、社会服务职能不强等多样化问题。这些问题都说明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电气自动化行业的现代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联合政府、企业一同为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道路。

2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教育需求与社会需求脱节

从企业视角来分析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以及能力。在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规范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熟练使用电气仪器仪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与维修。在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领域,技术人员需要了解电气施工规范标准,可以熟练的读图绘图,熟练掌握各种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伺服电动机等生产线上的电机设置与调试。在电气系统开发与设计领域,技术人员要熟练操作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组态与软件调试;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其程序调试方法,参数调整,将单片机的硬件组态、软件、调试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对于工业类企业而言,企业更偏向于接收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因此刚走出校园的实习生往往得不到重视。而目前职业院校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实践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跟不上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当学生们毕业之后会发现,学校中学到的一些知识已经被企业所淘汰,因此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就产生了脱节。

2.2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短板

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实践教学体系应占据十分重要的比重,但是因为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以及资金的短缺,导致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很难达到既定的效果。例如,在《配电柜安装与常见故障检修》项目实践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认识刀开关、DWIC空气自动开关等,让他们可以正确安装刀开关、DWIC空气开关、电工仪表、互感器、配电柜等设备,从而掌握配电柜元件的配套安装与使用方法。但是因为学生的人数比较多,而实训设备相对较少,以致于学生不能全部上手操作。目前,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更新,但未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笔者所在单位专业实践教学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在校进行学生实习指导,然而企业专家工作繁重,只能兼职指导学生或开展单纯的企业宣讲课程。同时,不同企业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思路也有差异,导致学生难以适应。

2.3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信息化能力比较薄弱

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理论研究能力比较强,但是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实践能力普遍比较弱。例如在某电气设备厂实际生产中,涉及到静电除尘器所采用高压整流变压器的生产流水线,包括低压绕组绕制,高压绕组绕制,铁芯压制,绕组组装,变压器组装,变压器油净化以及变压器的性能检测等不同的操作技能。如果教师们没有真正地参与到生产中,那么他们只是对生产流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但是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使用的设备模糊不清,很难为学生们提出具体的指导建议,这对于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以及工作经验积累来讲非常不利。当然,除了实践能力以外,信息化能力也是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电气类专业来讲,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们了解不同机器的内部结构,从而为后续的安装、维修教学奠定基础。笔者在讲解“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时候,利用教室多媒体将异步电动机拆解演示过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在拆解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异步电动机是由定子、转子组成。定子又可以细分为定子铁心、定子绕组、机座等结构。转子可以细分成为转子铁心、转子绕组、转轴等。其中转子绕组又可以划分成为绕线型和鼠笼型。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详细、全面地了解异步电动机。如果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比较弱,就无法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因此,强化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也是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2.4企业实践与课程配合度存在一定偏差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专业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专业技能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熟悉驱动技术、总线控制技术及电气技术的相关国家标准与工艺规范,掌握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可编程控制、组态控制等基本知识,具备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运作与管理能力。学校配备了与专业课程配套的实训教室,以锻炼学生的专项实践操作能力。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主要培训学生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能力,“电机拖动与运动控制实训室”锻炼学生电气控制、PLC等操作能力,目的是培养从事自动化设备及系统安装、调试、维护、设计及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当学生真正步入工作岗位,学校中所学到的实训技能与企业岗位配备的专业仪器有一定差别,学生在校内使用的仅仅是通用仪器仪表,面对企业复杂的仪器设备需要进行进一步学习。例如在与学校长期合作的公司“国电龙华热电有限公司”,企业以火力发电为主,配备的两台210MW机组是吉林省“十一五”期间“上大压小”重点建设项目。该机组线路复杂,配备有数字电液调节系统,高低压旁路控制系统,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和部分辅机控制系统等,这种大型设备的实践操作机会学校单位是无法提供的,学生在校实习中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的认知。

3校企合作视域下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3.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院校以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为主,为企业提供一线的管理、生产以及服务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学校需要把握好行业的“宽窄口径”问题,一方面,如果行业的口径过宽,那么意味着学生的就业岗位缺乏针对性,学生的上手速度比较慢。如果行业的口径过窄,意味着学生知识面不宽,难以适应除此之外的岗位,缺乏岗位迁移能力。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专业就业口径以及工作岗位针对性的问题,将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笔者所在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究。原来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生产、维护于一体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具有宽口径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工作岗位针对性的特征。在校企协作的理念下,我院充分利用当地的企业资源优势开展合作教学,与延吉卷烟厂、百威(延吉)啤酒厂、国电龙华延吉热电有限公司和延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邀请企业人员参与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所适应的岗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包括: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生产技术、设计技术以及维修技术等,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控制系统安装及接线、电气元件布置、故障检测与维修、设计图纸与编程等技术能力。针对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可以有效缓解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以及企业岗前培训的双重压力。

3.2校企协同共建、共管实训场所

职业院校与本科教育的区别除教育的目标存在着差异以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在教学方法上,本科教育主要是以课堂作为主要阵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考核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能力和素质为辅助内容。职业教育将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起点,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来为学生设置课程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这是职业教育特有的教学方式。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这种发展特点,需要实训室来支持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构建实训室的时候,学校可以参考企业的工作车间或者实际工作场所,模拟企业工作岗位的生产设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在与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将电工企业生产车间使用的亚龙YL-210-Ⅰ型电气装配实训台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中。该型工作台主要用于电气控制线路模拟以及电子线路模拟。亚龙YL-210-I型电气装配实训台结构复杂,但是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其结构由多功能安装板以及电源模块构成。多功能安装板是由钢板和网孔板组成,方便拆卸。在进行不同模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多种电气元器件来完成实训项目。亚龙Y-210-I型电气装配实训台操作简单、拆装方便,可支持教学所需的大多数的电工电气实训项目,例如:照明电路安装、电动机的点动与连续运行的电路连接、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启动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按钮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等。在该工作台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掌握电气控制课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实用性技术。这种实用性、先进性的装置一方面可以支持学生就课程中的实践项目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需要考取电工上岗操作证的学生们提供便利。在初级电工技能考核中,该设备能够训练学生如何安装并且维修电气设备,进而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帮助他们掌握更多有关于电气设备安装以及电工设备维修的知识。

3.3校企协作完善师资队伍

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在于青年人才的培养,而高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能否打造一支“双师型”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型教师主要是从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阐述的。在教学能力上,教师需要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进一步努力。目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手段。学校可以邀请信息化教学方面专家、学者、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来解疑答惑,以此来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在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上,学校可以指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工作实习,了解岗位工作的流程、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甚至还可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研发项目中,为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入校挂职实训教师,主要负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及实训项目的开展,以此来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学校与电气自动化相关设备应用企业进行合作,将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员工组织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讨。期间从“电气控制柜制作”、“计算机接口板制作”到“工控程序开发”、“PLC控制与组态监控技术”,再到专家讲座和综合实训联调,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教学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是在电气控制柜制作中,教师对于绘制电气布置图有进一步认识。电气布置图是根据电器元件的外形轮廓绘制的,即以其轴线为准,标出各元件的间距尺寸。每个电器元件的安装尺寸及其公差范围,应按产品说明书的标准标注,以保证安装板的加工质量和各电子元器件的顺利安装。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3.4校企协同共建资源库

无论是专业改革还是人才培养,最终的成效还需要落实到课程上。构建专业的过程就是将一系列课程科学合理组建到一起的过程。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学生们想要获得更深一步的发展,除了需要掌握课程、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涉及到课外一些相关知识。比如对于准备电工技能证书的学生而言,需要了解电工、电路等控制程序,了解具体的电工设备、电路设备的形状、特点、常见的维修问题、解决方法等。但是这些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是不可能全部涉及到的,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课外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全方位了解电工、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知识,学校可以联合企业,将书本之中没有涉及到,但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设备、元器、元件、工艺流程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构建一个电气自动化专业资料库。当学生们需要查询的时候,输入数据库的账号、密码,在检索页面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找到课内课外的相关资料,相当便捷。同时学生在准备考取相关资格证的时候,需要查找与“数控机床电机与控制系统检查”的资料,并登入注册的账号,挑选出自己最终需要的资料。在数控机床电机检查之前,可以尝试通过“问看听摸”四个步骤来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异常情况。问主要是指向操作人员询问电路以及设备发生故障前后出现了何种变化,这种故障是否经常发生,且是否具有明显的现象。看,则是指在发生故障以后,电路及其设备是否出现明显的外观变化,比如与烧黑、熔断、跳闸等等。听则是指在不损坏设备的前提下,可尝试通电试车,听电动机以及继电器等声音是否正常。摸则是指在切断电源后,对故障电器进行触摸检查,看看是否存在过热现象。

3.5构建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

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可以尝试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强学生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机会。首先,学校可以与企业一同构建校企合作教学网络平台。在该平台上,加强企业以及高校的信息化宣传。然后以该校企合作网络平台为基础,来拓展学校专业宣传、企业发展情况介绍、企业招聘平台、学校招生平台等。最后,地区高校可以在企业以及政府的牵引下,定期开展区域职业技能竞赛、校企联谊活动等,提升学校与地区企业的知名度,让企业与学校可以获得双赢。同时,为了加深这种活动程度,企业与高校负责人可以与政府进行沟通,希望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宣传力度,进而为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注入全新的动力。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对于职业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背景下,学校的实训资源、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程体系、资源库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为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的合作尚且处于较为浅层的状态,如何进一步加深二者的合作,共建互惠互利体系,共同为我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是校企双方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艳.基于校企“四融合”育人模式的自动化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06):29-32.

[2]赵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的实践与探索——以苏州市职业大学集散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室为例[J].科技视界,2021(26):76-78.

[3]陈银学,李慧军.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电气自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1):69-72.

作者:翟国军 单位:延边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