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共享理念下政府管理创新路径

共享理念下政府管理创新路径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理念这一个新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十三五”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关键词:共享;政府管理;创新;唯物史观

一共享理念的哲学基础

(一)共享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一个基本理论即社会有机体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1]其义是指社会的构成是有机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提出,社会这一有机体在劳动的基础上不断地再生和更新,形成了社会机体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本质上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群体性、有机性。社会系统的生成和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共享性。这一理论是共享理念的重要哲学基础。反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世举目的成就,我们多少年来,GDP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我们摆脱了温饱正全面奔向小康。但我们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十八届五中全会之所以提出共享理念,也就是要解决多年来我们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首先,从经济发展形态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形态发展极不平衡。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同时并存。以长江流域为例,长江上游还有原始社会的痕迹。比如,西双版纳的摩梭人今天仍以“刀耕火种”的原始人的生产工具生产。长江中游还不少地方仍处在农业社会。长江下游大部分省份进入了工业社会,长江入海口,上海浦东则出现了知识经济的萌芽。其次,从社会发展来看,城乡二元结构、贫富差距日益凸显。到2014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达34%以上。挣扎在贫困线的人口达747万余。一方面富人们花钱任性,某娱乐明星一场婚礼花费2亿人民币。另一方面,穷人们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比如,四川凉山州,不少家庭一年的饭桌上只有三次猪肉。这种状况长期以往,社会的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再次,从文化发展来看,大部分文化基础设施,如博物馆、电影院、图书馆等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则黄、赌、毒盛行。因此,从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就意识到共享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从十六大以来,党的许多重要文献都提到了共享的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3年在海南调研时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体现了中央的共享理念越来越清晰。

(二)共享理念彰显了“和”的哲学思想

“和”的哲学思想是儒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享理念同时也彰显了“和”的哲学思想。“和”就是要解决社会各阶层如何协调、如何共享。纵观我们的传统哲学,最早提出“和”的理念始于《易经》。《易经》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2]。这就是说,人正是从变化着的天道那里秉受了刚柔之性和贵贱之命,因此必须保持“和”的状态。《易经》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人类为什么要树立“和”的理念。“和”是秉受了天地之道,自然重要,如何做到“和”?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明确地论述了“和”的做法:“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在这里,史伯提出“和”的重要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怎样做到和?他认为,要“以他平他”,就是把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或元素相配合,求得不同方面的均衡和统一、“和”就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其后,《中庸》又提“中和”,将和的理念又进一步推向前。《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并提出要“致中和”。“中和”的提出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论,一个统治者要想治理好社会,必须要懂得“致中和”。此后,孔子另辟蹊径,从道德方面论述了“和”的范畴。他极力主张“和为贵”,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人格是儒家孜孜以求的完美的人格,儒家学派认为,只有君子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因此,孔子在这里提“和”为君子之人格,实质是提“和”的治国理念。总之,“和”是儒家的治国理念,通过“和”的治国理念,儒学提出“以民为本”、“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治国理想。凸显了儒家的共享思想。

(三)共享理念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在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这种制度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理论是人类思想史家们孜孜以求的完美的社会制度。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家们追求的《乌托邦》,再到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追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被人类先进的知识分子所信仰,因为社会主义从本质来说,从基本精神来说或从核心价值来说是追求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理论不管其形式有什么变化,它的基本精神是一贯的,即实现人类平等。这一点无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在莫尔的《乌托邦》都有体现。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者尤其做了详尽的论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是大家共同劳动,劳动成果供绝大多数人享受,机器和其他技术的应用不应为了少数人发财,而让千百万人受穷。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看,其核心要求是公平、平等。这一点与资本主义社会有质的区别。这种公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应该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首先,从政治层面看,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政治应该要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权力是与资本相绑架的,没有真正的平等。其次,从经济层面看,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劳动能力实现同等化。这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而人的劳动能力的同等化,则首先取决于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化。再次,从文化层面看,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实现,则取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共享。文化资源不能全部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则黄、赌、毒盛行。最后,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实现,则取决于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这里包括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社会的共享等等。目前,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人民群众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不均等的状况,最根本的表现是:由于行业、地区差别、机会的不均等而导致的贫富分化的日益扩大。

二共享理念的本质要求

(一)社会发展要协调、平衡

共享理念的提出首先是要解决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我国当前从发展阶段看,还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发展不平衡的程度早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这种发展模式长此以往是难以为继的。因为事物的发展只有协同共享才能均衡,也才能可持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反复证明,发展一定要协调,才能持续、健康。

(二)人民群众要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理念的提出同时是要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习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共享理念的核心。实现这一思想,从当前来看,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让所有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都能参与分配、参与发展。共享不是平均,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人民群众参与发展的机会均等。

三贯穿共享理念,创新政府管理

(一)理念创新

切实贯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执政的方方面面。比如从机关作风看,能不能切实改变老百姓办事求人的问题。这是能否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核心。上世纪90年代,我们说行政体制改革要切实改进机关作风,要改变老百姓来办事脸难看、门难进的问题。现在,老百姓来办事脸好看了,门好进了,但事还是办不了。再比如,我们当下讨论得最多的中国式过马路,为什么为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老百姓的文明素质以外,道路的建设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一些城市的斑马线,要穿过几个天桥才找得到。等等。再比如,当前,关于中国的经济问题,我们今天都在讨论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我们有没有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公共服务建设欠账太多。从医疗来看,存在着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从教育来看,存在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这些都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偏差造成的。再一个就是政府的效率也非常关键。当前我们全国上下都在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实现中央这一精神,政府要激活民间资本,非常关键。如何激活民间资本?效率非常关键。不能够一个证办八、九个月等等。这都是政府行政理念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制度创新

切实实施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具体而言,主要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政府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一定要出台权力清单,要管住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一个政府是否公平、正义决定着社会是否公平、正义,是否和谐。正如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指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3]

(三)方法和手段创新

善于调动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来进行社会管理。目前,最典型的政府管理创新模式就是苏南模式。在苏南模式中,政府管理实现村企合一。村委会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与企业的主要领导,合二为一。这一种管理模式最大的优越性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共享理念的提出切实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切实体现了我党提出的政治文明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各级政府政务管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0.

[2]彭会资.中国文论大辞典[Z].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495.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6-37.

作者:杨在峰 单位:梅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