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教改论文

英语教改论文范文精选

英语教改论文

英语教改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成人医学继续学历教育。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是成人高等教育本科(非外语专业)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考试结果是能否授予成人本科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北京市自1991年实施此项考试以来,此项考试对学生申请学位,保证学位质量,促进成人高等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成人高等学校师生的普遍重视。考生人数逐年递增,为适应形势需要,北京市教委组织有关专家对考试大纲进行重新修订,增加了新的题型。同时决定此项考试由以前的一年一次改为一年两次,鉴于此,高校成人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成人学生学习的特点

从年龄上他们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发音辨音都不如少儿灵敏,成人英语学习也不具备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他们工作繁忙、上课学习、回家复习的时间很有限、英语基础薄弱、方法不得当等等都阻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进程。成人英语教学面对的一个问题,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目标也不一样,其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仅仅获得毕业文凭即可;第二类学生希望努力学习,通过英语三级考试,获得本科学位证书;第三类学生希望在得到本科学位证书后,在医学专业上继续深造提升水平。为了更好地满足成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需求,更好的提升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首都医科大学应用语言学系对所承担的医学成人本科英语课程在原有教学大纲、教学性质与任务、学时数目、考核性质等均不改变的前提下,对英语课程进行分层次性的教学,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考核过程及考核结果、教材及材料等进行改革,把现代技术的高科技充分运用到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我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而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3英语课程教学层次的划分

我系按照学生的不同专业设置(包括临床、药学、护理等专业),以及学生不同需求为目标,推行英语课程教学分层次进行:基准课程教学层次、学位英语教学层次、专业英语教学层次。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自主选择任一层次的课程学习。

3.1基准课程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成人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其课程属于基本阶段英语课程。3.2学位英语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医学成人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在达到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应试能力,顺利通过成人学位英语三级考试,并尽可能取得良好成绩。其课程属于提高阶段英语课程。

3.3专业英语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今后从事医学领域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学生所学英语知识将有利于其实际工作,也为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或攻读硕士研究生打下基础。该课程属于拓展阶段英语课程。

4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医学成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英汉互译能力和初步的听力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为此,成人学位英语三级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是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熟练程度。这里重点讨论学位英语教学层次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实行传统的面授教学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即在校的面授课程和计算机上的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面授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学时,面授课程应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内容,综合语言功能,把讲解词句、结构难点以及英语三级学位辅导内容等语言形式放在面授课程的重要位置上,并把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渗透在每次在学校里面授课的内容当中,以便让学生能够抓住并掌握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动因素,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分析,从他们的思想及语言表达中抓住信息反馈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薄弱点并做进一步的加强。在课堂上无论从课文的朗读到词语的讲解,尽量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锻炼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尽快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和水平。网络学习内容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操练,也是面授课堂学习的进一步延伸。每学期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网络课程训练,其英语学习任务占英语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学时。网络学习内容对应教学大纲中的单元内容和三级水平考试内容,学生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认真完成网上布置的单元作业,并且在网络上完成每一单元的测试题目,最终完成规定的网络学习任务。

5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

5.1医学成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并制作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大学英语完整课件,包括大学英语1~4册每课授课要点、语法结构、词汇用法、难句分析及精彩、优美、实用的句式等。以确保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即使授课教师发生改变,但授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及学生的运用仍能得到不间断的贯彻落实和执行。针对推行的医学成人专升本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对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进行调整。保留已选定的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以及郭杰克主编的《大学英语快速阅读》。

5.2扩充学生学习资料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资源进行网络学习,对教材及学位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语法要点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并配合以相关支撑的大量配套练习题目,如:词汇(介、副词,词组的固定搭配,三级必备词汇)选择、完形填空、挑错、阅读理解、翻译(中、英互译)。收集汇总了近十年的英语三级学位考试真题,并配有相关分析讲解及参考答案,自行组卷整套三级题目或模拟试卷供学生学习练习使用。

5.3配套的三级考试辅导教材为了满足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参加英语三级学位考试的需求,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三级英语学位考试,应用语言学系增加了校内教材,即《北京地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辅导用书》,作为配套的英语三级考试辅导教材。书中涵盖了三级考试中所要求掌握的全部语法点并配有大量的对应练习题目,供学生复习时参考使用。其中包括名词与主谓一致;常用时态;被动语态;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虚拟语气;强调句;倒装句;附加疑问句;情态动词;各种从句(主、宾、表、定、状、同位语从句);介词搭配等。此教材先在学校课堂面授教学中进行使用,待使用成熟后再正式出版发行。

6结束语

英语教改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学综合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化语境对文化和科技交流的要求。我国培养出的大学生,应当适应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尽可能熟练而得体地运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相对自如地应对国际间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及各种涉外业务活动的挑战。然而事实是,由于长期的应试及灌输式教育,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虽然能够使学生正确而快速地解答听力、阅读及词汇等英语习题,却不能得体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换句话说,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而语用能力却很薄弱。所以对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总体素质和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更应当为适应需求而进行改革。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综合英语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很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英语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者、评价者。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者,培养适应2l世纪的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入学习

设置情境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的一种手段。“情境教育更关注学习者本身在教育、学习情境中所扮演、担当和确立的角色。学生角色扮演,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从而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习者学习并建立起“主动角色”,使学生从传统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积极主动投人,参与教学教育过程。具体在日常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参与、操练口语、感知语言运用、陶冶情操,如组织英语辩论赛、课堂英语游戏、舞台表演、英语演讲、英语小品等语境活动。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如讲授上外出版社出版、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Thesportsmeeting这一课时,作为英语教师,可以身穿运动服、手持扩音器,带着口哨走进教室。告诉学生将要举办SportsMeeting,利用教室通道做小型跑道举办Relayrace,利用讲台进行Longjump等,配上录音机里的运动员进行曲,整堂课有着浓郁的运动会氛围,接近一种真实的语境。学生始终怀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从随后学生的课后作文中了解到,实际上学生也乐意用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实践证明,只要英语教师善于组织和引导,情境活动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而且是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做得到的。

(二)指导学生协作学习,营造民主和谐气氛

在综合英语学习过程中,协作学习是始终发生的,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协作,与同学的协作等。每当教师启发时,学生应当积极与教师协作,自发通过教师作为中介来获取知识,如围绕教师所提问题,全神贯注思考,认真对待,积极回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要讲授哪些、强调哪些知识。教师在导人英语文化时,设计的任务应当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如发现了哪些文化间的差异,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以社会性的互助,促进学生学习。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习既是个体性的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性的、团队中介的知识合作建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学习群体,这就是一个知识合作建构过程。以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Unit6Goodmanners为例。在老师指导下,预先让五个组长带领各自团队,将教材Warmingup中素材里的四幅画,组织自己的小组设法改串成整个对话,为表演做好准备。学生分别在团队小组中,共同学习其中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等,然后进行讨论改写,协作学习。接着在老师组织下,开展小组问竞赛,相互提问,相互辩论,如“Inourdailylife,welikepeoplewithgoodmanners.Wedon’tlikepeoplewithbadmanners.Whataregoodmannersorbadmanners’?.Whetherweshouldpunishthepersonswithbadmanners9.WhatarehtediferencesbetweenChinaandtheWesterncountries?”辩论胜出的团队在班级内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在原来分组基础上对各个角色的Manners进行辨别,哪些是Goodmannesr,哪些是Badmannesr,并协作写作,总结该团队最后的意见,提交老师。教师总结后,给予鼓励,希望其他同学下次继续努力。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可以相互扩大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三)组织会话交流活动,促进英语学习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者如果能充分把握这一点,那么对英语的听说以及对知识的温故知新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组织会话学习小组,让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组织会话的过程就是促进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都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在课上教师经常按角色分组,好差生搭配,上台表演,选出最佳组合、最佳表演者。笔者有时还故意安排不同组的同学相互检查近期的学习效果,要求临桌几位同学相互交流怎样学习英语单词,如何加深单词记忆等,并从交流中体会不同学生的单词学习方法,从中感悟适合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这样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不但促进了学习,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意义建构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这反映在英语知识结构学习上,便是要充分理解所学新课文的篇章结构、语言点、句子结构、正确语法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而后将其纳人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如:笔者利用一节课时间,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篇章,使之能复述课文,并且归纳本文的教学目标,写出心得,综合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第二节课整体处理学生不了解的重点词语、句型,利用测验检查其具体的字、词和语法等是否能灵活运用,然后发一份与本单元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设计几个问题,要求学生5分钟之内完成,可以口头完成也可以写下答案;第三节课做一套同步训练题,包括单项填空、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两篇。学生能自我检测是否掌握了该单元的重点。教师在综合英语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帮助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而不要求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的内容。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听说能力的提高

根据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模式,语言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那么如何创设语言情景呢?可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投影图片、挂图、录像、声音模拟等)。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之中,在教师启发下,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疑问。其中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遇到的各种障碍,或者是由学生自己创设的、由感而知的、与主题有关的感受及设想。由此与主题相关的诸多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学生也应尽可能全面地用语言倾诉出来。这时,程度好的学生应尽情表现(提问、回答、描述情景等),其他的学生注意听、学习、模仿。在教师适当引导下,程度好的学生应该进一步挖掘出问题。这部分学生表现完了以后,中等学生的自信心会大增,也会积极地发表意见。经过这两轮演示,程度差的学生此时也基本上能掌握一些词语了,也可以进行基本的语言操作了。这时,教师或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提问,相对较差的学生回答。这样,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较好的同学主动带领下,可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个协作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全体学生都应该踊跃参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口语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语言和自己不会表达的语言做到心中有数了以后,在教师创设的情景的帮助下,能够清楚而自然地听出并能说出新的语言。接着教师迅速检查,以确保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同时,学生应认真思索,给出暗示,以便教师知道是否继续深入讲解。

(二)读写能力的完善

新的语言点介绍完毕,教师安排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对话或文章,由教师给出设计好的问题,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回答,以便教师检查其阅读的速度及质量。下一步由学生提出难点,教师解答;而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此时对重点、难点作一些解释,必要时运用汉语帮助解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目的。同时,根据文章的题材类型、学生的读后感言,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如短文、信函、故事及调查报告等。其实写作教学更应当重视过程教学。新的写作教学并不是只给学生一个写作题目,学生完成后上交,而是更注重写作的过程步骤。整个教学步骤包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头脑风暴了解学生的观点,学生计划和组织观点,然后起草写作,最后进行反馈教学等。在这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写作,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主题,通过简短的分组讨论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文章,而后在小组中分别读出自己的文章并相互给出改进意见,此时应重视文章的中心内容。接着学生分别完善各自文章,然后互换修改文章的组织和语言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倾听并相应地给出参考意见,最后作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建构意义教学,学生语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将共同得到提高,达到多赢目的。

教师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当新课文的阅读理解已经没有了疑难后,教师便顺应变成了“乐队的指挥”,先集体后分组,或按集体——女生——男生等形式进行听说写教学组织工作。先人多后人少最后到每个人都会说能写(用时约1O至15分钟)。练习阶段,学生尽可能用所学语言表达实际意义,这需要做许多实际性的练习。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学生应开始试着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也可先把要说的内容大致写下来再表达。在操练过程中巩固学过的词汇、语句、语法等。超级秘书网:

一堂课可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景——学生

2.置身于情景中——学生

3.介绍语言点——教师

4.操作——学生

5.练习——学生

从以上五大步骤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改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密切关注和直接领导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虽然在诸多的方面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改革过程始终坚持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思想,使得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改革能够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实际需要。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诸多工作中,核心环节和内容就是转变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摆脱本科压缩性的学科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实用英语的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高职高专教育和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不一样的,前者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社会,能够立刻胜任社会工做;而后者是培养的人才面向科研,要求学生能够对进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所以前者的学习时间短,而后者则受制于学制的限制。所以在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的教学改革中,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与本科教育均有区别,高职高专要逐步从本科压缩性教学模式中脱身出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实用”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2.在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看重学生在技术、服务、管理、生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公共课,还是基础课,都要达到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工作积累经验的目的。

3.高职高专实用英语课程改革要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使用能力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尤其是使用能力,更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必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实用英语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要贯穿于听、说、读、写、译等教学内容之中。

二、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调查实践

为了能够掌握高职高专实用英语课程改革的第一手资料,作者针对高职高专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记录,通过各种问题,来真实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经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

1.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普遍没有信心。在参与调查的200名同学中,只有3%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达到了优秀,23%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差。

2.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不足。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取向不使用英语,所以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

3.很多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起来。61%的同学认为学习英语最大的难点就是记忆单词,词汇量的多少决定着英语水平的多少,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找到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对于英语的学习还停留在记忆单词这个简单的层面上,他们无法从英语学习中发现乐趣,也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意义,更加意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4.对于自己英语水平不高的原因,有67%的学生认为应该归咎于教师的讲课方式,还有一部分学生归咎于考试制度上,认为学校现有的英语考试方法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水平,压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和认识

当前,高职高专实用英语课程改革涉及多诸多的方面,但是核心内容就是转变思想观念,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现状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文章对于高职高专使用英语课程改革提出如下的建议。

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坚持“实用”、“应用”的大方向,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坚持选择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内容,发挥语言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培养出了大量的英语人才,他们在国际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语也成为我国人民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交际性语言。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不能够再局限于一门获得学分的课程,而应该是一种可以给创业、就业、经商、贸易、生活等带来便利的重要媒介。无论是院校领导还是英语教师,都要充分意识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职业需求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用而不仅仅是考试。此外,英语教学还要结合学生以后可能的就业趋向,分析学生将来使用英语的场合和所需要的英语水平,有的放矢地组织英语学习和英语训练。

2.加强实用英语课程建设力度,明确“实用为主”的教学目标。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此来确定课程设置。英语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可能使用英语的场合、环境和工作性质。例如有志于外贸交易工作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学会用英语来写发商业函电,能够外文报纸、刊物、电视节目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能够运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能够在会议和工作的时候进行中英文转换等,这些信息的分析对于课程设置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对于课程设置进行规划的同时,还应该充分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即学生喜欢学习什么、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缺少什么等等,学生所渴望的、需要的、欠缺的正是课程设置所必须要考虑的。在掌握学生的目标需求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出现的情况等。高职高专的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面向社会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社会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提出了一定的目标,学生在毕业后要想顺利找到工作,就必须尽可能地达到或接近这个目标。改革开放以后,应用型的英语人才成为需求的主流,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还要尊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愿望。

3.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高职高专英语学习是以实用性为主,所以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学生以后能够运用的。教材的选用要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相结合,并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内容大概分为两部分,一是学习哪方面的英语知识,例如商业贸易、旅游、生物等等;二是学习什么样的英语知识,例如语言技巧、语法、词汇等等。所以在选择英语教材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两部分的内容。在英语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往的做题、讲题、考高分的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听、说、写、译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朗诵、表演、情境模拟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大胆说的能力和勇气。

英语教改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汽车专业英语的培养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为目标,对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发生了变化。因此通过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才可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汽车服务人才。这也是应用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总原则,总方向,是学院开展教学的一种依据。

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非常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针对汽车专业英语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近些年来我们一直不断开发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改革,以满足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具体包含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课和校外实践课三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中着重分析学生的心理,确定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机,消除胆怯心理和不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

(二)对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手段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例如: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PPT汇报的形式、经典案例分析的形式和模拟讲解训练的形式。

(三)合理处理英语中听说写与阅读翻译之间的关系保证所有语言能力共同发展,注重汽车专业英语使用能力的培养。

三、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的改革模式

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是科学技术竞争和全民素质竞争的时代,其竞争的实质是能力、教育的竞争。教育改革的结果显示,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与科学技术的支持与影响息息相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教学手段的应用逐渐被引入教学过程,并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应用技术。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多媒体工程,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探索建构多媒体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缺乏直观性,如果要把本来非常简单的操作描述清楚,则需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可谓是得不偿失。虽然多媒体教学对操作性和互动性要求较高,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改革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何做呢?网络教学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所具有的屏幕模拟信号的传输功能,把教师机(外带一个控制台)和多台学生机连成一个封闭的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广播教师机或某一学生机的屏幕、声音等信息,也可以单独与某个学生(组)对话。还可以监视、控制学生机的用机状况,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设备请求与教师对话。其次是利用局域网具有的传输数字信号的功能,使教师机和学生机、学生机和学生机之间共享网上硬软件资源。这两种意义下网络的综合,特别适合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适用于以操作为主的课程的教学活动。与联机大屏幕投影教室相比,更能有效地实现师生交互,边讲边练,充分展现出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英语教改论文范文第5篇

(一)现状

英语教育(学前方向)作为培养学前英语师资的主要力量,一直都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双语幼儿园的异军突起,社会对学前英语教师的需求量更是大大增加。但是目前英语教师队伍出现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学历层次、师资来源多样化等局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此纲要为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纲领性意见,描绘了一张十年发展宏图。它既是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学前儿童入学率的提高,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量必然增加。这里的增加既指数量方面也指质量方面,是对学前教育教师数量以及质量的双重要求。

(二)教师高素质的要求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建立了包分配的、较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师资。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体系逐渐暴露出弊端。如师范性院校口径较窄,缺乏综合性;就业的定向性,国家的调控程度较高,使得培养目标和规格僵化,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等。这些都表明原有的师资培养体系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文明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出台,都对学前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教育改革的现状对现存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三)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化的要求

在师资培养体系建立的初期,国家限定了师范院校是输送教师的基地和摇篮,是唯一的师资来源渠道。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直到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的唯一渠道的格局被彻底打破。而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更将师范院校的优势削弱。所有有意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无论来自师范类专业与否,都可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这就意味着,师范类毕业生非但没拥有非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还需与非师范生争同一杯羹。从教师资格制度开放形势可以预见,更多有志于教学工作的优秀人员将进入到幼儿园教学工作领域。这无疑对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造成巨大的冲击,不进则退。

(四)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自从国家文件确立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之后,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的观点勿庸质疑。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所谓的专业知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含多个方面,如专业道德,即师德、专业发展、专业智能和专业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即是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等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对专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掌握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知识等。从该标准来看,英语教育(学前方向)的改革要培养学生形成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达到学前教师的任职标准。

二、改革的思路

(一)观念先行,制度跟上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从观念开始。观念的主体分为两块,一是培养人才的教师,二是培养人才的行政管理者。整个培养人才的机构从上到下要齐心协力,认清改革的形势,消除原有的优越感,积极面对挑战,构建新的师范教育观,改变原有的教学和管理行为。认识和把握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观念转型的基本和关键。作为培养学前英语教师师资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走教师专业化道路,认识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能力。而行政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过程中,应处处渗透专业发展的观念,制定专业发展取向的措施,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开放、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上严格鉴定教师教育的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等。总而言之,学校层面要尽可能的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英语教师培养工作中,一直存在学科知识优先还是专业知识优先的疑虑。要肯定的是,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一定要走出伪能力的误区。杜绝将师范生单纯操练技术当成训练能力的现象,忽视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养成。目前,我们普遍采取的是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的培养方式。在进行课时分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英语教育(学前专业)培养的是专科层次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规定,亦即是掌握胜任学前英语教学的学科知识的,具有专业教学技能和能力的专门人才。首先要打破学科体系,分析和归纳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能力。其次,注重专业能力养成的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和重建,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课程的实用性。在课程考核方面,渗透能力本位的思想,改变固有的学科知识检验的考核体系,以学科知识和职业知识相融合、学做并重作为考核体系建立的导向。

(三)注重专业设置的综合性

作为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一般是该类学校的龙头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先进专业建设理念。在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能利用起学前教育专业的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势必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乃至全校的专业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学前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相互融合、渗透是必然的趋势。从英语教育专业(学前方向)的角度来看,要冲破学科与专业的限制,培养胜任学前段儿童英语教学的师资。开设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是高专学校适应职业化导向师资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另外,还应进一步整合学校非师范类专业的优质资源,拓宽师范生的就业口径,避免出现师范生培养规格单一,封闭等不足的问题。

(四)打破课堂界限,引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

一个学校的资源,无论多雄厚,多丰富,那都是有极限的。在这个知识网络共享化的信息时代,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可以大大减少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却能得到大回报。学生在完成所有必修课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网络开放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甚至方式,可以接受他校教师、专家的指导,也可与身处异地的同学进行学习探讨。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站在一个开放的、更大的教学平台上,挣脱学校层次、学历水平的束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结合师范生需同时发展学科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特点,还应开设实习前训练课,对教学岗位上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和提炼,形成刚需的专业能力图谱。最终形成入门阶段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分解图,确定各能力对应的知识,设置实习训练课的目标和内容。邀请幼儿园教学专家和骨干教师担任本类课程的实施者,切实结合学前英语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技能和学习专业素养。

(五)建设实习双导师队伍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生将教学理论落实到行动和实践中的一座桥梁。有效的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参悟教学理念,具有初级的反思能力。尽管职业教育一直呼吁双师素质教师,教育部也提出要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还不尽人意,这既有教师主观的原因,也有国家和学校投入经费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双师素质教师资源不足,使得一些教育技能类课程师资力量不强,不得不以理论讲授为主。另一方面,教育实习阶段,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也显得力不从心。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实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师资力量,形成学校指导教师加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实习模式,形成理论素质与实践经验的合力模型。这种做法可谓双赢合作,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相互交流,互补长短。不仅使得学校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缩短与双师素质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可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传播到一线工作岗位,促进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后教育发展,加快其职业能力成熟进程。

三、展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