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员管理论文

人员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人员管理论文

人员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实行绩效工资的原则

在医院绩效管理中,根据各科室工作性质和医院发展方向,科学的确定分配方式,形成多级阶梯式分配结构,从而体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以及一流报酬,并将技术、管理以及责任等要素纳入分配因素中,以此更好的确定绩效工资。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遵循量效挂钩、激励和约束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1、实行年薪制原则医院可以根据科室年工作量和个人工资级别设立年薪,平时按照实际数进行比例发放,对各项考核成绩达标及优秀的人员实行一次性提成奖励,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科室进行调整。

2、绩效工资归集要求医院可以将医生作为医生组的基本核算单位,将护士作为护理单位的基本单位,对两者分开核算、独立分配。护理单位必须优先满足本协作区医生组收治病人的要求,根据所收治病人的工作量按照医生和护士各自的标准进行业绩统计和核算。

3、考核方式在医院医护人员绩效工资核算分配中,医院应根据医生、护士、行管以及后勤等在同系列的不同岗位上设立质控目标考核指标,逐月进行考核统计。根据质控考核指标,逐级上报,将医疗服务质量与量效直接挂钩,并将每个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二、绩效管理在医院中的作用

(一)激励作用

医院传统薪资分配局限于反映不同岗位的劳动差别,难以真实体现出不同效率员工在同一岗位上的劳动差别,无法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基于绩效的薪资分配制度,能将不同个体在岗位上的表现很好的反映出来,有利于医院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每一位工作人员,从而使得绩效薪资起到正确衡量工作人员实际贡献的作用。往往绩效工资将员工的个人业绩、科室业绩以及医院整体业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提高绩效管理的激励性。

(二)规范作用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综合反映着医院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医德医风等。因此医院必须重点提高医疗质量,对医院及员工绩效进行严格管理,使医院绩效管理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行为,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护水平,促进医院和谐、长效的发展。

(三)导向作用

通过医院绩效管理能打造良好的医院文化,营造一个服务意识强、团结合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帮助医院工作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强医院凝聚力,使医护人员感受到医院的归属感,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医院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绩效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

(一)准确设定岗位系数

为更好的实施岗位系数工资制,就必须对医院各个岗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按照不同岗位技术、劳动以及服务的复杂性,责任及工作量的大小,采取因事设岗和能设置二级科室绝不设一级科室的原则,将功能雷同、职能相近的科室进行合并,以确保岗位系数工资制能顺利的实施。另外,医院应引入基本的竞争机制,遵循“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原则,选拨出技术硬、水平高的专业医护人才,以促进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科学的制定绩效

工资制医院需要对所有科室往年的收入、成本、工作数量及质量、效率指标以及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工作人员的岗位风险、工作责任、实现绩效以及医德医风直接挂钩,与保健、行政、后勤等科室拉开距离,同时将相同科室中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人员拉开距离,从而使绩效工资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与实施。

(三)提取足够的医院发展

基医院在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应该从大局出发,对医院成本进行综合控制与评价,在发放绩效工资的同时,抽取一定医院未来事业的发展基,为医院长期、健康、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建立完善的工作业绩

考评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医护人员工作行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医院必须制定一套统一、完善的考评制度,并全面贯彻落实到个人,使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并将其作为医疗服务质量、工作量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

(五)加大医疗风险赔偿

储备医院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医院绩效管理的经验,医院直接为医护人员投保,使患者得到应有的、合理的赔偿,减轻患者和院方的经济压力。同时医院应加强绩效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技术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尽可能减少差错和过失。

四、结束语

人员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该信息管理评估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并搭建网络数据库平台,该平台基于C#开发语言,并且采用灵活的C/S(用户/服务器)模式搭建体系结构,强化使用权限的等级管理,遵循业务流程设计的数据信息交互,将强制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状况及评估管理工作融入到信息化管理评估系统中,是戒毒信息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强制戒毒人员的戒毒效果评估、问题反馈等工作真正匹配适合实际工作业务流,为戒毒所的管理工作实现决策支持,在提高强制戒毒人员的康复率方面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与重要意义。Figure2TheBlockDiagramofthesyste戒毒诊断评估不是一种单项的评估,而是一种综合性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评估前要全面收集资料,将多种评估、评判的联合使用(如观察法、医学检查法、会谈法等),以严谨的态度和客观的事实分析评价所得到的资料,期望达到有效的、客观公允的评估结果。本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七大模块。

(1)系统登录模块:根据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及授权用户名及密码登录戒毒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需求对戒毒人员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操作。

(2)评估管理模块:本系统根据国家颁布的《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办法》中的戒毒人员评估标准,将评估系统设置为“三步”流程。第一,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行为表现评估、社会环境与适应能力评估;第二,对其进行生理脱毒评估、身心康复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合格”、“不合格”的评估结果;第三,由专业的“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结果给出专业的评估意见,并将其上报给相关指导部门。

(3)信息管理模块:对戒毒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在戒毒所内的信息进行管理,并根据戒毒人员的消费权限对其消费情况做出统计等。

(4)权限设置模块:根据强制戒毒人员在戒毒中心的情况对其消费权限、亲情号码拨打权限、会见家人等权限进行相关设置。

(5)会见管理模块:根据戒毒人员的个人情况对其与家人会见的次数进行管理,并统计会见亲人的详细信息。

(6)报表管理模块:根据强制戒毒人员的表现分阶段对其进行奖金奖励及家人为其日常生活充值,统计充值的时间、充值的金额、账户余额等详细信息;并汇总戒毒人员各项消费、充值及余额、评估等情况的详细信息,按查询条件打印出所需报表。信息管理评估系统可迅速、及时的查询到戒毒人员的相关信息,提高了管理各种信息的准确度,并加强了戒毒所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戒毒所的工作效率,也减免了因手工处理相关事情的繁琐与误差。通过评估模块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定期评估,并由专业评估小组分析评估状况,有助于通过评估结果分析戒毒中心强制戒毒人员的整体状况,为针对戒毒所的各项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及有利的依据。

2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文主要阐述了戒毒所工作人员管理戒毒患者信息部分的功能设计,具备对戒毒人员信息保密性的要求,同时实现戒毒所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规范化及系统化。

2.1功能模块的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的描述,对系统进行设计并实现了所有功能,本系统界面简单、易懂。该系统的整体布局不变,根据操作人员的选择,改变布局的工作区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界面,管理者可根据需要注册登记新入所成员的信息,根据管理者权限的不同可实现查询、修改、注销所内戒毒人员的信息。登记新成员时可通过图像的采集生成戒毒人员的头像信息、通过指纹采集生成指纹模板信息并将其上传至个人基本信息数据表中,在本系统中可以分别采集十个手指的指纹模板信息,头像及指纹模板信息都通过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在以后的消费过程中将通过指纹确认其消费情况。本系统可根据管理人员权限的不同对戒毒人员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查看并统计出规律,根据不同的曲线图可以得出相应的数据并对其做出分析,为将来的戒毒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评估功能主要作用是可根据戒毒人员各项指标做出评估,该模块含有若干条量化标准,系统每月将所有评估内容进行量化后评分,最终到处数据,根据系统量化的标准,由评估小组对戒毒人员进行的评估结果进行查核并给出相应的意见。

2.2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设计的面向群体是戒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必须对其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根据这一设计的需求,本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本着戒毒人员信息的完整性及保密性原则建立了一个AllInformation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了各个管理人员的信息、戒毒人员的基本信息、消费的信息及评估评判详情等),并根据戒毒人员信息的保密级及重要程度进行相应的分类,设置不同的权限,依据各个管理人员的级别。根据数据库的加密原则,本系统设计时对数据库进行了三级加密,数据库级、表级、字段级,这样的多级加密形式以确保强制戒毒人员的信息保密性。同时为防止数据库中数据由于外界的原因丢失,本系统设计时使用了SQLServer中的作业,将数据库定时的进行自动备份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总结与展望

人员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公路是国家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也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一般来说,公路建设的投资金额大、面积大、路况复杂、难以管理是当前公路管理的基本特点,因此现阶段大部分公路兼有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也不是纯粹的公共管理部门,发源于企业界的绩效管理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创新探索阶段。目前,大部分公路实行的是较为简单和单一的绩效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主要是对岗位工作的单向考核,这种半企半政的单位性质正面临迫切的管理转型期。

2.公路实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公路作为国家不可或缺的交通基础设施,牵扯到居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要求公路管理单位必须同时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公路实行人员和绩效管理,实现公路管理科学化、高效化、有序化、合理化已经成为当前的当务之急。第一,人员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单位管理层面负责人通过人员配备及绩效管理及时在单位的路政方面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调研究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绩效目标的实现;第二,人员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通过对公路管理单位的管理组织结构和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公路管理单位的管理效率,在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3.人员配备及岗位目标实现

3.1人员配备一般来讲,公路管理单位是根据岗位来进行人员配备的,而岗位效果与效率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岗位上的员工创造的。因此,要剖析岗位效果与绩效的差异,就必须了解单位中人员配备的整个流程,从流程的角度来研究这种差别。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实施既定的战略,就必然会进行人员配备,来充实各个岗位,以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由此,不难看出,公路管理单位中的人员配备,就是对单位中现有的岗位挑选合适的人员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员工与岗位的有协调统一,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调解,进而实现岗位目标。公路管理单位根据制定发展目标,设计相应的组织结构,然后,根据这种结构安排,进行岗位设计,确立组织的岗位构架。在这个过程中,公路管理单位要对各个岗位进行职务分析,界定各岗位的人员任职要求,以及需实现的目标和要达到的绩效。其次,在公路管理单位对人员的甄选。岗位设计之后,公路管理单位要根据各岗位人员任职条件,甄选合适的人员来充实这些职位,这个过程包括招聘、培训等环节。公路管理单位希望以此来获得合适的岗位候选员工,为人员的合理配备和岗位绩效的产生提供必需的技能。在公路管理单位招聘、培训等环节之后,员工基本具备了工作要求的技能和要求,在这一阶段,员工通过履行工作职责,创造岗位绩效,实现岗位目标。在员工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将工作的绩效和效果等情况反馈给单位。在此阶段中,单位根据对员工情况及内外环境变化的分析,对岗位进行重新设计,或对人员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由此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3.2岗位目标实现在实际的运营中,公路管理单位往往希望通过岗位目标的设置来使员工的日常工作与单位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而在员工看来,他们则主要通过岗位绩效来间接实现单位的岗位目标。岗位目标的实现情况是由岗位绩效来保证的,那么,一个岗位达不到预期目标,也必然是由其岗位绩效造成的。由此,要实现岗位目标,就必须考察岗位绩效,分析岗位绩效的差异来源。由于岗位绩效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分析这种差异,就必须考虑各种关系在工作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偏差。首先是岗位设计偏差。公路管理单位在进行岗位设计时,或由于公路管理单位目标不清晰、战略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完整,导致岗位构架的不适宜;其次是在适宜的岗位构架下,对岗位的分析和任职人员的要求有所误导,从而造成了岗位设计的偏差。在人员甄选误差方面。公路管理单位在甄选岗位候选员工时,除了一般甄选中的常见误区外,还较易遇到标准缺失的情况,凭感觉办事;或对员工的工作技能有着不适当的要求。在人员与岗位匹配的矛盾方面。公路管理单位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工作岗位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技能水平的不足和一些自身因素等情况,从而表现出岗位绩效低下和岗位目标的难以实现。在工作环境的影响方面,主要指公路管理单位内部环境。公路管理单位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协同效应。由于单位员工都或多或少与其他职位发生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路管理单位的路政作业员工或路面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或该岗位效果受其他岗位影响大,就会很容易让员工收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从而丧失信心,无法达到应有的绩效和效果。

4.岗位绩效的提升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分析与阐述,不难看出,岗位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良好的岗位绩效来保证。总的来说,公路管理单位岗位绩效的改进,必须依托于环境的支持。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利于良好绩效的产生。这些因素可能涉及到激励措施、晋升机制、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内部因素及产业结构等外部因素。最佳实践是指最佳的员工在岗位上工作时为达到每一项绩效效果实际所做的事。这些实践可以通过基准评价或审阅文献资料确定或对绩效较高的员工进行观察和访谈获得。所谓最佳实践,其目的是要使员工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使员工在日常的路政等管理工作更加切实有效。学习与创新是影响岗位绩效的另一大因素。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关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科技的进步,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获得提高岗位绩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更有效地实现岗位目标,保证其行为的高效性。由于学习与创新属于员工的行为,与员工的主动性联系紧密,因此,公路管理单位应积极引导员工进行学习与创新,不断地营造和优化学习氛围,逐渐创建良好的、循环的创新平台,使公路管理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中的积极性和效率不断提高。

5.结语

人员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其主要内容有:一方面,患者入院后即将院方规章制度、护理收费情况、抽血检查的注意事项、医德医风承诺书以及病房环境、检查时间等告知患者,同时将以上内容的常规健康教育便签发放给患者,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以减少因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紧张心理。另一方面,住院过程中医患者治疗为安排依据,责任护士可通过口述的形式将住院期间的饮食、手术前后的配合、支具固定的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对于功能锻炼方法可进行动作示范;第三方面,出院指导,出院当天可将指导便签发给患者。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所掌握的锻炼方法进行了解,以评估情况为依据进行指导。护士长及质控员每周实施一次效果评价。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由主管护士进行护理,当主管护士上夜班或休息时,由代管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掌握患者的训练方法,再以评估情况为依据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这时在主管护士上班时可向代管责任护士询问患者情况,从而进行下一环节的功能训练指导。每周由护士长及质量控制员对其进行效果评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健康教育管理单,责任护士每天都要和患者交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情况、护理重点、功能锻炼要求等落实到纸面上,自制成健康教育管理单,其主要内容有:患者姓名、住院号、住院日期、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患者皮肤情况、诊断既往病史、阳性指标等;入院须知、手术前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功能锻炼要求及护理要点等;护士长每周一次评价;出院日期、复查时间以及随访时间等。

1.2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相关主管人员在看到健康教育管理单后能够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并由此为依据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的护理疗效做出切实的评估。同时,质量控制主管可以周围单位对患者护理康复的效果进行评价,在以评估结果对教育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防止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失误。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骨折患者都希望在出院后得到具体的康复训练指导。这时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管理单作为回访依据,同时制定后期康复计划,避免了患者在家中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如此一来,健康教育就会融入到入院、出院、康复,形成有机的整体,确保了康复工作的全面性及持续性。健康管理单的应用,不仅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遗漏点,也是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骨折患者在出院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责任护士就可利用健康教育管理单上的对应信息进行回访,再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该指导主要以居家锻炼为主,如果患者存在问题,护理人员也可依据健康教育管理单进行指导回复。在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责任护士需将患者病情评估情况真实的记录在管理单上,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患者实施指导,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传统方法中,责任护士需将锻炼内容及方法告知夜班代管护士,再由代班护士对患者进行指导,大量的重复工作,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使得工作更加繁琐杂乱;而本文中责任护士只需负责8个左右患者,囊括护理、教育、观察病情等,在责任护士夜班或休息时只需一个护士代为负责即可。此外,很多刚入行的年轻护士由于刚入行,缺乏经验、技巧和相关知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遗漏了患者病情或造成工作上的失误。资历较浅的护士在工作中就要仔细阅读健康教育管理单,对患者日常行为、饮食、训练情况及皮肤等进行观察,严格按照管理单的内容操作,从而实现全面无误的指导患者。部分调查显示,当骨折患者常与护理人员交谈、沟通,会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当患者与护理人员交谈很少时,就会降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采取健康教育管理单,护士每天都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增加了两者的沟通时间,也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拉的更近、更紧密。本文研究显示,采取健康教育管理单护理的观察者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总结

人员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引言

人事档案是个人身份,工作、学历、人事关系等最真、最直接的记载,是社会和用人单位了解人、使用人的重要载体和依据,直接关系到人事安全和人才利益。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20年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人才合理的配置和有序的流动做出得很大的贡献,但传统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而基于网格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网格的相关理论

(一)网格的含义

网格(grid)是科学家针对当今的一些科学难题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尚无精确定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网格是一个一致、开放、标准的计算环境的信息基础设施,它作为虚拟的整体而使在地理上分散的异构计算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等目的。

(二)网格的特征

1、集成性与异构性。网格把地理位置上分布的各种资源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资源使用者。

2、共享性和协商性。网格中的任何资源都能够被共享协商使用,资源请求者和提供者通过协商可以得到不同的服务,满足不同的需要。

3、自治性与统一性。网格资源的拥有者对该资源具有最高管理权限,网格允许资源拥有者对它的资源有自主的管理能力,同时它又需要接受网格统一管理。

(三)网格的系统结构

常见的网格体系结构主要有五种,但目前较为重要的是五层沙漏结构和在五层沙漏的基础上结合WebService提出的开放网格服务结构。五层沙漏体系结构是一种以“协议”为中心的结构,它从底层开始分别为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聚层和应用层。开放网格服务结构与五层沙漏体系结构一致,但是它符合标准的WebService框架,是强调以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结构”。

三、网格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一)网格技术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上的可行性。网格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如今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国际上涌现了大批网格研究项目,许多IT企业也积极行动参与相关的技术研究,推出相关支持网格的软、硬件产品。网格标准、网格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以及网格操作平台的出现证明网格的应用在技术上已经成为可能。

2、实践上的可行性。网格计算在全球有了许多应用的案例,尤其是企业网格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我国网格技术也已经在生物医药、铁路运输、电子政务、资源勘探以及农、林、水利、航空、金融等行业得到应用。另外,目前我国的人才机构大部分已经拥有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施,其原有的内部技术为网格的应用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

3、经济效应上的可行性。目前,我国各地的人才机构虽都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与标准,造成重复建设严重,许多资源无法合理的运用,而网格技术能把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有效、高效地使用现有资源,提高服务性能,这在经济效益上为网格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二)网格技术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分析

1、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网格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各个部门的应用软件系统在平台、数据库、网络、接口等各方面千差万别,相对孤立的应用软件体系无法适应需整体协作的管理运作体系,隔离的档案网络形成了档案资源流通的障碍,造成个管理部门档案资源开发分散、综合利用共享程度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而网格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新的管理模式与发展趋势需要网格技术。传统人事档案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其本质所体现的是个人对国家机关、企业单位的依赖关系,而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正逐步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个人诚信体系的建立也将是大势所趋,而相对的人事档案需要整合的资源、服务的种类和需要处理的数据也会急剧增加,由于各机构地理分布广泛,管理域不同,管理策略和安全需求的不同,这就需要一种技术能很好的协调和解决这些问题而网格技术是其最好的选择,它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趋势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技术基础和标准平台。

(三)网格技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1、引发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深层次的变革。传统经济的人事档案是以手工与纸介质管理为主的,档案的更新、传递、查阅都很不方便,而网格环境下档案管理是协作的、开放的,能够方便单位、个人对档案进行及时更新、查阅、适用流动人员的发展趋势,而这必将引发管理模式更深层次地变革。

2、有利于档案资源共享,实现“一点受理,多点服务”。目前由于管理政策不统一、平台系统不统一和数据库结构不统一等造成档案资源难以共享,而网格的共享性、异构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流动人员的档案委托中心或工作站保管,并可以就近地在任何分中心或工作站开展相关档案的后续服务。

3、有利于管理部门、单位、个人的协作互动、促进人事档案的更新。动态的业绩更新是人事档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档案价值的所在,网格技术能够使地理位置不同区域的管理部门、单位、个人拥有不同的权限通过不同的入口对档案进行查阅、及时更新等。

4、有利于档案的利用和开发及个人诚信体系的建立。利用网格技术可实现流动人才的人事服务的跟踪和辐射,拓展档案部门与社会其他部门(如公安、银行等)的信息交换,实现个人诚信档案的建立与更新

四、基于网格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实现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网格的整体模式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网格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拥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然后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人事档案信息应用服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网格的建设可以与流动人员区域性人事档案建设的结构相同,如图1所示。

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以行政区域为主,辅以地理区域相结合。但从整体上看,它存在一种层级递进的关系,县级联入市级,市级联入省级,最后构成部级。各级之间以及各隶属关系之间的资源是共享的,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网格建设可以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试点示范工作逐渐铺开。

通过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网格,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基础,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灵活的、富有弹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复投资。

(二)分层的一体化网格信息平台结构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网格建设是一个广域、长时的动态建设过程,它需要将不同地域、形式各异的资源进行整合,需要兼容各种产品的更新换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是这一建设中最基础的部分,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事档案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协同操作,实现任何操作系统平台上的数据交换和程序连接,进而集成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这种基于网格技术的分层一体化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由六个部分组成:

1、数据网格与计算网格。它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平台的基础组成部分。数据网格集成多种异构、分布的数据源,进而为海量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与融合提供基础框架。计算网格由多个服务器集群构成,通过集群技术将各企业的服务器融合成为一台透明的、强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用于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2、信息资源网格。该层基于数据网格和计算网格构建,对来自数据网格和计算网格的数据与结果进行处理形成信息资源并将信息资源提供给服务网格层。

3、服务网格。提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所支持的各种服务,同时对于各人才机构的应用系统提供支持,这种服务支持包括信息服务、计算服务和智能信息服务等。

4、系统建模与应用模板。根据来自应用系统和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的不同要求,相应地生成专有的系统模型和应用模板。服务网格根据其生成的系统模型和应用模板,向应用系统或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

5、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针对各企业和个人的不同应用要求,人事档案各个应用系统通过该接口可以很好地与人事档案信息平台进行交互,进而获取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是信息平台通用性、交互性、实用性的重要表现部分。

6、开发规范与控制平台。它是信息服务平台的中央控制中单元,通过该平台的集中统一控制,使得新建的服务网格、信息资源网格、数据网格和计算网格等各个子系统符合统一规范。利用实现系统的互通、互联相互操作,进而在管理控制平台的统一控制、协调下发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最大优势。超级秘书网

五、结束语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正逐步走向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网格技术作为一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化、开放化、标准化,并逐步进入实际生产应用阶段。将网格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它不但能弥补由因特网的不足而带来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档案的查阅、异地更新以及单位、部门间的互动,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环境和广阔的前景,为其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对促成新的管理模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闰静.网格技术应用于档案工作的设想[J].湖北档案,2005(2).

2、陶碧云.档案异构数据库与网格技术[J].档案与建设,2006(9).

3、裴友泉,马仁杰.运用网格技术解决电子档案关联利用问题的构想[J].档案学通讯,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