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问题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范文精选

心理问题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学高校秘书心理失衡

高校秘书工作是从属于学校领导的辅助性工作,以“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会务”为宗旨,因而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劳动,其严要求、快节奏、高压力等都对秘书人员的心理品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秘书人员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就易产生心理失衡,这直接关系到高校领导决策的贯彻执行,影响到高校领导机关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研究高校秘书人员的心理失衡问题,对于高等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秘书心理失衡的原因。

心理失衡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心理失去和谐而处于理念、情感、行为倾向的冲突状态。分析导致高校秘书人员心理失衡的原因,既要考虑秘书人员自身的主观原因,又不能忽略高校秘书工作的特质、外部环境等客观原因。

(一)高校秘书心理失衡产生的主观视域。

动机决定了人们的反应和行为。分析高校秘书人员出现心理失衡的主观原因,应从动机入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即成就动机: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动机;权力动机: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亲和动机: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动机。以此为理论支点,就高校秘书人员而言,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种。

1.权力动机的失衡:渴望得到尊重与自卑心理的冲突。

高校秘书处于高校权力机关的辅助地位,对他们来说,要全方位地为领导提供服务,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工作责任也很重大,因而他们十分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但是由于高校秘书没有一般党政机关秘书具有显要的地位和身份,加之高校内部对秘书存在的偏见,如“天才搞科研、人才搞教学、庸才搞行政”的说法等容易使高校秘书产生自卑心理。

2.成就动机的失衡:自身抱负与取得成就可能性的冲突。

高校秘书作为高等院校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其工作环境和学历水平决定了他们经常与一些颇有成就的高端人士接触,自己也具有比较优秀的能力,因而不仅具有一定的获得成就的心理要求,而且制定的成就目标比较高远。事实上,烦琐的工作挤占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导致他们很少有时间学习,很少有时间顾及自己的科研和专业,在事务性工作贯穿始终的岗位上,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就显得比较艰难。因此,就必然产生成就期待与现实的脱节,导致心理冲突的产生。

3.亲和动机的失衡:渴望融洽相处和现实的冲突。

高校秘书的工作特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的关系,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等等。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高校秘书通常从内心十分渴望与所有的同事相处融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并非每一位秘书都有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这就产生了亲和动机的失衡。

(二)高校秘书心理失衡产生的客观视域。

除了以上主观层面原因之外,客观层面的因素也会影响高校秘书的心理平衡。

1.领导的因素导致心理失衡。

高校领导是高校秘书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的言行和情绪对于秘书人员有着重要的影响。领导的赞许和表扬及其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或者职务晋升的关心,会使他们精神振奋,工作热情提高。相反,如果领导人员对其进行批评或者忽视其工作重要性,则容易导致他们悲观和消沉心理的出现,从而导致心理失衡的产生。

2.周围工作环境因素导致心理失衡。

首先,如果学校内部本身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和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可能会导致高校秘书人员心理失衡的产生。其次,高校秘书主要是服务于高校领导的工作性质,常常会引起一部分思想素质不高的同事产生嫉妒心理,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高校秘书常会受到周围同事的各种方式的攻击,从而导致心理失衡的产生。

二、应对措施。

高校秘书心理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秘书工作的顺利展开,而且会影响高校领导决策的贯彻执行乃至高教管理的发展。因而如何处理高校秘书的心理失衡问题就成为高校秘书和管理者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有以下应对措施。

(一)塑造积极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高校秘书除了要具有普通秘书应该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外,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冷静、达观的态度对待事态的发展,并学会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不仅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而且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高校秘书要善于塑造愉悦、乐观、富有生气、沉着冷静的积极心境,并培养“处之泰然,安之若素”的襟怀,以宽广的心胸来接纳别人的成绩,并以此策励自己不断努力向前。

(二)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高校秘书除了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沉稳内敛的个性等传统标准之外,还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同时,高校秘书更应具有制定管理工作计划的能力,以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要有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和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学校形象;用对师生的爱心和对事物的大度的心态去积极地开展工作。总之,高校秘书要高效顺利地开展工作,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努力为秘书人员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科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繁忙的工作、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成绩、荣誉、待遇等方面的因素,都可能给高校秘书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产生压抑感。

首先,领导要正确对待秘书工作。如果领导把秘书单纯地作为服务人员而忽视其参谋、助手作用,秘书就会处于纷繁零碎的琐事之中,天长日久难免产生心理失衡。如果领导重视、关心、支持秘书工作,明确秘书是落实领导各项决策的助手,是协调各方关系的桥梁,从而从政治上关心他们,从工作上支持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心灵上理解他们,就能够充分调动秘书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超级秘书网

其次,建立起有效的机制,从制度上给予秘书应有的保障。如加大对秘书的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提高机会,使他们不封闭保守,及时接触到新的业务信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优秀秘书评选制度,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秘书要培养使用,对不能胜任工作的也要及时调整;加强对秘书的工作指导,经常了解秘书的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等等。通过这些举措,秘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就会对学习有兴趣、工作有目标、奉献有回报,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尽管高校秘书心理失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心理失衡的调整关键还在于秘书本身,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高校秘书始终要以积极开朗、乐观向上、稳健自信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秘书工作本身这种特殊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最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中利。现代秘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陶琳娜。高校秘书人员消极情绪管理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下旬刊。

心理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精神科工作的74例在岗护理人员,向其发放调查问卷74份,其中男21例,女53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3.1±4.21)岁;护龄1~24年,平均护龄(7.21±2.14)年;文化程度:24例中专,30例大专,20例本科;婚姻状况:26例未婚,41例已婚,7例离婚;所选的护理人员均未见有不良嗜好,无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者躯体疾病。

1.2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症状自评量表具体包括90条项目,9个因子,具体是指强迫症状、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状、人际关系方面、敌对症状、焦虑症状、精神性症状、偏执症状等;运用0~4分的记分制度,0分表示没有症状,4分表示极严重。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护理人员进行分析,其中19例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占25.7%;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理人员在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抑郁以及偏执等方面均比国内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敌对、强迫、精神病、恐怖等4项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出现心理问题与其婚姻状况、护龄等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与学历无明显相关性(P>0.05)。

3讨论

心理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沟通技巧

几年来乳腺癌病人逐年增加,病人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癌症患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心理特点和需求,根据他们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她们人格、情绪、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反应各有不同,下面从缝隙对象与方法入手,考察结果进行分析、简要进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乳腺癌患者30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22岁,一般介于40-60年龄段。都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表现也各有不同。

1.2方法

有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病人处境、心态;调查只需回答有、无、程度

2结果

2.1

2.2乳腺癌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其年龄、性格特征、经济状况、社会及亲人支持、疾病状态等因素有关系。其表现不同:年轻人担心1、2、3比较多;中年人担心3、7比较多;老年人担心4、6、11、12比较多。意志力强、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会有3、6、7的心里。脆弱的人会有4、10、11、12的心里。早期乳腺癌的病人相对心理问题会少一些。

3讨论

乳腺癌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反应不同,一旦确诊为乳腺癌后,患者会出现怀疑、高度恐惧、内疚、焦躁不安等心理反应。另外,这个时期患者出现明显的信息需求,特别是晚期乳腺癌或手术效果不良的患者术后临床不良症状较多,而且身体机能状态也较差,很多患者出现严重抑郁、绝望、甚至有自伤的可能。恢复期主要是角色改变的不适应,应付复发的恐惧、社会交往障碍等。随着乳腺癌病人逐年增多,每一个病人都影响着一个家庭,而且乳腺癌病人都是女性,女性对于家庭、孩子影响巨大。同时她们也受着社会与环境的影响。由于大多乳腺癌患者多是中年人,对于中年人也分逆反型、恐惧型、暴躁型等。

3.1逆反型病人往往怕拖累家人拒绝治疗这类病人需要开导她。你可能无所谓,但是你必须为家庭着想,他们需要你。唤起良知,打消顾虑。恐惧型病人要耐心仔细与病人交谈,把病情诚恳地讲给他听并以其身边癌症患者的积极状态为例,让其看到真实病人康复状况。把紧张情绪影响疾病康复,心情舒畅、豁达开朗对疾病的康复的正面意义认真耐心将给他听,消除恐惧心理。

3.2恐惧型的病人得知患病后,会感到害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受他人的照顾,这样的现状让患者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自卑。护士应多关心,多与其交谈,告诉其乳腺癌并不是她所想的那么可怕、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是理想的,一样可以再次投入社会工作中,一样能取得成绩,护士必须用语言去打开患者的心扉,使其摆脱恐惧。另外,护士在照顾患者的同时,对表示充分的尊重,从而保持患者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是做好家属工作,通过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与支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3对待暴躁型病人,我们不能以硬碰硬,要语言温柔,以诚相待,通过关怀逐渐感化。之后以柔克刚,慢慢渗透,指出发怒、生气对身体疾病的害处,鼓励他多到室外活动。多聊天等找一些使自己高兴的事做。对于爱美的乳腺癌患者要使其认识到利害关系,孰轻孰重。生命的重要与美好。

3.4对于固执的人,不做活检的、不手术的、不治疗的。了解她们的担心,一方面以具体事例做诱导,另一方面让其他患者现身说法,告诉她们这是必须的。面对现实,增强信心。尤其晚期病人,我们要极其重视其心理护理。如术后应告知患者手术目的已经达到,详细说明手术后注意事项,如鼓励并指导患者练习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以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讲解有关知识并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锻炼等,使之了解相关知识,消除负面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超级秘书网

3.5我们护士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具有同情心,也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言语技巧以及自控能力,对不同疾病、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体态姿势、语言等去引导,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在工作中要想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关键是要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适当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争取用最佳的服务面对这些乳腺癌患者,有的放矢做好病人的心里护理,并延长她们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贾卫平,李平平,李静.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护理.当代护士,2004,9:59.

心理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心理心理障碍写作兴趣作文教学

写作过程是一个完整有序而又交错复杂的写作心理流程。张蕾主编的《写作心理学》中指出:“写作活动包括着双重的流动过程,一方面是从积累生活、拟写提纲、文字表达到美饰修改的外部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从心理积累、心理萌动、心理孕育、心理物化到心理完善的心理活动过程。当外部流程由一个步骤走向另一个步骤时,内在心理流程也由相应的环节推向另一个环节。”在探究中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时,我们把写作过程分成五个阶段。

(一)写作的心理储备——积累阶段:惰性让学生的题材库“长期亏空”。

积累阶段的惰性心理主要表现在观察惰性和思维惰性两个方面。许多中学生由于害怕观察的艰辛和浪费时间,不愿意付出劳动,或者是长期性的无意识观察身边的世界,于是便形成一种观察的惰性心理。调查表明,有56%的学生认为生活面太窄,学校和家庭构成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使自已提起笔来,便感觉“无话可说”。虽然这是一部分的客观原因,但事实上中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生活在一种“题材环境”中,日常琐事是写作的题材,小巷轶事是作文的源泉,甚至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信息等都遍布写作的材料,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只是因为观察惰性的作祟才使学生有“没啥写”的处境。另外,有些学生虽然通过观察收集到一些感性材料,但又受到思维惰性的影响,不愿去动脑筋,努力思考,分析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内涵、价值和规律。只是随便把客观事物与现象往脑子里一装了事,缺乏一个理性的积累,散乱的材料很快便成过眼烟云。结果在需要写作材料时,便会出现捉襟见肘的难堪局面。

(二)写作的心理萌动——审题阶段:不安和模糊混乱使学生无法找到写作的切入口。

审题阶段既包括对感性材料的满怀情感的进一步认识、筛选和过滤,也包括对感性材料所作的心理完形。审题过程是包括在老师布置作文题和要求到构思前的一段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不安和模糊混乱的心理。

在老师布置作文题和要求时,学生立即接收到一个写作信号的刺激。一旦老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好恶发生矛盾时,学生接收的刺激就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比如老师要求写作的文体不合学生“胃口”,或是在字数上相差甚远,或是要求的文题对学生来说很陌生的话,学生必定会产生不安,感到无从下手。同时,学生在筛选、过滤材料的心理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审题的技巧掌握不够或理解能力不足,令其无法人繁杂的生活材料中筛选适合的材料,使学生产生模糊混乱的心理,影响了写作材料的选定和以后的几个写作阶段的心理状况,乃至写作成品的质量。

(三)写作的心理孕育——构思阶段:焦虑和压抑使学生无法在脑子里谋篇布局,形成成品的骨架。

构思阶段是写作心理流程的中心环节。构思是思维最活跃和心理变化频繁的过程,在这心理的孕育中存在不少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和压抑最为明显。调查表明,有22。7%的学生在构思过程中有焦虑的心理。

高焦虑和低焦虑导致学生思维认识和思维创造的闭合,甚至导致厌恶作文的心理情绪;对学生的写作构思有着消极的影响,包括思想不集中,反应迟钝,少有“灵感”出现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这样,在焦虑中的学生不可能将作文的“框架”搭好,更不可能打好腹稿。

压抑是构思阶段的另一种心理障碍。调查表明,有压抑感的学生约占27%。这里的压抑是指由于外界的干扰而造成学生写作构思上的压抑。外界的干扰比较常见的是社会、家庭和教师对学生的过分要求,而使学生形成写作心理上的压抑。调查表明,有50%的学生认为写作的目的在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对付升学考试。由于外界的干扰,写作对于学生来说便是“要我写”而非“我要写”,是被动地写而不是主动地写了。

(四)写作的心理物化——传达阶段:各种心理障碍积重难返使成品粗制滥造。

传达阶段也叫表现,即把内在构思用文学符号表现出来。在传达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最为复杂,而存在的心理障碍也是最多的。如果在审题阶段产生的不安和模糊混乱并未消除,在构思阶段产生的焦虑和压抑未得到缓解,那么这些心理障碍可能被激化,使学生积重难返,使学生在进行艰苦的表达劳动的同时,还要受到多种心理障碍的缠绕,从而产生烦躁、厌恶等严重影响表达和写作效果的心理。致使学生在未审好题、立好意、选好材、构好思的基础上慌忙下笔,要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开不了头,或将有关题目的素材“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写成的成品必然存在文不对题,详略不当等毛病。

(五)写作的心理完善——修改阶段:自卑感使学生无法完善成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仍然产生、存在自卑等障碍。调查表明在修改阶段中有自卑感的学生占很大比例(约53%)。由于学生在传达阶段未能够很好地生产“初成产品”,与自已所期望的相差甚远。于是,他(她)在传达后的自我修改更会受到自卑感的侵袭;或是在老师批改后,他(她)无法接受批评,回想起自已很少或没有过写作成功的实践体会和获得成功的心理快慰,留下的只有老师的冷遇或同学的白眼,于是,他感到“技不如人”,在参照意见修改时便无法摆脱自卑阴影的笼罩。这样,他就不可能按自己的期望和老师的意见对文章进行美饰和完美,最后的成品还是低层次的产品。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卑感就会越来越强烈,对写作也失去了兴趣。

在以上的五个阶段中存在有一些不利于写作顺利进行的心理障碍,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指出的每个阶段的学生心理障碍并非只发生在那个阶段,比如惰性,不少学生在整个写作阶段都或多或少存在,他们不仅懒于积累,而且审题、构思、传达、修改也敷衍了事。反过来说,某个阶段产生的心理障碍也不只限于文中所指,往往是多种心理障碍的缠绕,只是在某个阶段都有所侧重罢了。而且,各个阶段的心理障碍是相互影响的。

另外,还有一种心理障碍却是始终存在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它在五个阶段中都会以不同程度出现,而且它的存在还会导致其它心理障碍的产生,它就是写作挫折感。调查表明60%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写作中都有过挫折的心理体验,其中又有一部分学生(约占13。3%),经常有这种感受,而不能自拔。学生写作挫折感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教师造成的,有些教师评分过严,学生在写作中期待不到什么成绩,花费了心血而看不到成功。长期性的屡战屡败,屡写屡挫的“感知”无疑向许许多多自尊心理异常强烈而且又很脆弱的学生的心理投下难以驱散的阴影。如果这种挫折“感知”没有得到适时的迁移和补换,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便在写作中出现“梗塞”,不安、自卑、焦虑和压抑等心理障碍也随之而来,并愈演愈烈。

消除中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建议——写作氛围:靠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营造;写作指导;靠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写作主体:靠中学生优化心态,用行动实现目的,在满足中获取写作快感,以克服写作障碍。超级秘书网

总之,变畏惧作文为喜欢作文。也就是说要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认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为解决学生“没啥可写”的普遍问题,我们在具体写作训练中,第一,要指导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紧紧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特征,以自己最熟悉的人或事。以自己最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为基本内容,来命题立意。形成一个熟悉、宽松能够激发情趣、引起联想的写作氛围,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和要求。第二,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实际上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粗劣到精严的发展过程。比如,在“命题作文”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具体、固定、一下子把题定死的做法。命题范围要宽泛,先是宏观把握。可以是某一类人,某一类事,某一类议论,某一类思想。题目松了绑,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有一定的自主权。然后,让学生在老师指定的目标范围之内,结合自己熟悉的题材去具体命题、写作。这样做,缩小了老师具体命题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差距,缓解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感觉到写作不是可怕的事情,自己也能够写作。再如,写作的初始阶段,对语言驾驭能力,遣词造句,推敲锤炼,也不可苛刻要求,赶鸭子上架,要循序渐进,逐步地加工提炼,精益求精,逐步地向高标准迈进。第三,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训练目标,方法要切合实际,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大而空、漫无边际的目标、方法,只会让学生如坠五里云雾之中,把学生拒之门外。在这方面,实践证明,让学生从课文里边学作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中学语文教材是专家选编的名家作品,估且不论。作为教材,有老师讲解,有学生阅读,有思考、有作业,因此,从标题到立意,从语言到段落,它毕竟是学生最熟悉的作品。结合语文教学,我们在作文指导时,让学生从课文里边学标题,学开头结尾,学构思立意,学遣词造句,学细节描写。这样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看得见摸得着的写作训练,学生在写作时自然会产生相对轻松之感。不仅如此,语文教学与作文指导紧密结合,相辅相承,学以致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是有力的促进。

参考资料:

[1]刘建祥郑建伟《全程写作训练论》《写作》2002年10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杨颖《论作文的定势与创新》

[4]篮秋燕《试谈中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5]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心理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成长环境对一个人思想和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深刻的作用。人的思想和心理品质一旦形成便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惯性,影响人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如果人的成长环境没有较大变化,那么人的思想和心理与成长环境就会形成自然的相互适应、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相互谐调的状态。如果人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那么人的思想和心理就会与新环境发生较大冲突从而产生各种思想矛盾和心理问题。农村籍大学生因为求学而不得不离开他所熟悉的乡村,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城市。面对城市生活,他们会感到一种与原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产生很多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矛盾,从而影响他们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因此,了解和掌握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是高校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农村籍大学生的若干心理特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约占在校学生的70%左右。近年来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广大农村仍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艰苦、文化落后。虽然在农村,大学生是同龄人的佼佼者,是大家夸赞和羡慕的对象,但是,来到城市,他们便失去了原有的光环。与城市人相比,农村籍大学生会觉得自己形象土气、见识肤浅、技艺缺乏、生活拮据。面对眼花缭乱的城市生活他们一时无所适从。城市文明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构成巨大的冲击,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激烈的震荡。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他们必须调整和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生活。这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他们要进行很多的思考和选择,要面对很多考验和诱惑,要经历长时间的痛苦与煎熬。在这个调整适应的过程中,农村籍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以下特征。

l、生活方面,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但易产生自卑感。农村生活大都是清贫的、艰苦的。贫苦中长大的孩子能体会出父母的辛劳和生活的不易。他们看惯了父母的劳作,也曾尽可能地帮父母劳作过。面对城市生活,他们不会很快地改变自己早已形成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他们对大学校园环境是满意的,为能来到大城市求学而兴奋,但是,看到周围一些吃不愁、穿不愁的城市同学,他们又会感到非常无奈,甚至自卑。有自卑感的同学不愿与同学交往,自尊心特别容易受到伤害,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2、在学习生活方面,他们聪明好学、刻苦认真,但对大学学习生活适应期较长。农村的教育资源比较缺乏,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很低。能够上了高中又考上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是聪明好学的学生。他们想通过考学改变自身命运和超越父辈的愿望特别强烈,所以从小就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品质。到了大学,只要学习目标明确,一般来讲,农村籍学生的学习潜力会很大。然而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每个学生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农村籍学生要比城市籍大学生的适应期要长一些。因为,在中学时农村籍学生比城市学生较少接触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学习活动相对单一,有的学生甚至从来没见过电脑,很少练习外语听力和口语,所以,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他们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一些。另一方面,大学生都有一种高考后想放松的心理,大学里强调学习自主,重视目标管理的教育方式,又给学生一种非常自由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籍学生惊奇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问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学习上的差距也因为不像中学那样能得到多次作业与考试的检验,而浑然不知。所以在大学里,农村籍大学生比城市籍学生更放松,更缺乏警觉性。有的学生甚至等到挂了几门课之后才会猛然惊醒。

3、人际交往中,他们真诚、善良、重情义,但交往不主动,交往面窄,交往障碍多。渴望交往是年青人的特点,农村籍大学生也不例外。受农村家族、亲戚、邻舍间普遍存在的互帮互助、合作友好的社交风气的深刻影响,农村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普遍表现出真诚、善良、重情义的特点,喜欢将人际往纳入某种组织形式加以开展,如:成立老乡会、校友会等。另一方面,因为农村生活相对单调,学校活动较少,社交活动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所以,农村籍大学生又表现出讷言、呆板和群体性的内向性格。再者,因为与城市籍大学生在经济上的差距,使农村籍大学生负担不起聚餐、旅游、联欢、体育活动等高消费,正常人际交往受到很大限制。农村籍大学生虽然渴望交往,但没有主动性,不懂的交往方法,与异性交往更是害羞,不好意思。在有限的交往活动中,农村籍大学生具有普遍的真诚、善良、重情义的品质,较少圆滑和复杂的特点。

4、在集体生活与社会活动方面,他们表现出热爱集体、自尊自强、吃苦肯干的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因才艺缺乏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热爱集体是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农村籍大学生在这一点上毫不逊色。农村籍大学生从小生活艰苦,经受过不少劳动磨练,所以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不怕困难、热爱劳动、踏实肯干的品质相对突出。在大学里,社团林立,文艺、体育、演讲、辩论等活动不断,集体生活丰富多彩。在落后教育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农村籍大学生大都无一技之长,与普遍有一定业余特长的城市籍大学生相比,他们会觉得自己在风度仪表、人格魅力等方面处处不如人,从而产生孤独、嫉妒和自卑心理。他们努力想改变自己,但又不能很快实现这种改变,所以,他们在集体生活中注定要扮演一种被动的角色。这种自尊自强、热爱集体的主观愿望,与现实生活中孤独、自卑的心理体验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必然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5.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他们积极追求时尚,但不走极端;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容易感染不良习惯。接受新事物是青年人的天性,所以,当农村籍大学生面对全新的城市文明时,大都会采取一种调整自我,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他们会以极大热情学习接受新事物从而提高自己,缩小与城市籍同学问的差距。半年大学生活之后,城乡大学生从穿着打扮上已没有太大的差别,从言语中,农村籍大学生已可以和城市同学一起畅谈影视明星、体坛风云、网络世界等时尚内容了。在这个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能在城乡文化冲突中找到合理的结合点和发展空间。一般来说,农村籍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不走极端,但也有一部分农村籍大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会迷失自我,失去判断能力,受不良的风气感染,经不起考验从而走向坠落。如出现网络成瘾、游戏无度等现象。

二、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籍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健康成长

1、引导他们客观分析自身,克服自卑心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城乡差别的存在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种城乡差别不仅表现在物质上,更重要地表现在文化上。农村籍大学生的一些缺陷是客观条件和文化差异共同造成的,这不是他们自身的过错。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农村大学生将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生活环境的磨练,要比城市学生阅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他们可以在以后的城市生活中适应城市生活的一切,而城市学生将很难有在农村接受磨练的机会。从这一点上讲,农村籍大学生应当感到自豪,而不是自卑。

2、平等对待,发挥所长,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农村籍大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刚入校后必然有较大的区别,很多情况下,农村籍大学生表现得要土气、内向,愚讷,但这是暂时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对学生亲疏不一,而是要以平等、公正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大学生。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工作者更要注意工作方法,有意识地发挥农村籍学生真诚善良、认真踏实、自强上进等优点,信任他们,重用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农村籍大学生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做好他们的工作是做好整体工作的关键。

3、关心他们的生活来到一个新环境,农村籍大学生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如:学习不适应、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等。作为学生工作者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首先,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其次,设法从多方面给予他们以帮助,使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爱校建校的意识。超级秘书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