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与情绪的关系

心理与情绪的关系

心理与情绪的关系

心理与情绪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存在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6-01

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高峰期和变革期,在大学生人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时期学生的情绪也最为敏感多变,一旦负面情绪积累在心中又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久而久之就会爆发出来,甚至酿成悲剧,所以说必要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对象:笔者在某市随机抽取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同消费水平和性别的学生等,总而言之,就是要确保所选取的样品具有充分的随机性,只有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

2.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其一,笔者主要设置了一些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关的问题,如“当发现好友可能欺骗你时,你会非常生气,并且不注意场合的大声质问他。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有时符合D.不太符合E.基本不符合”以此来测试被调查者相关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等。其二,笔者还设计了一份心理状况的调查表,以此来调查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首先笔者将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症状问卷各因子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然后再应用数学工具,通过建模、取平均数、求极值、方差等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最后则通过表格和回归方程的图像对结果进行处理,使其清晰而又一目了然。

4.问卷调查的结论及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具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等心理特征的受测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普遍较为低下。回归图像也显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情绪管理能力越低,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弱。

大学生若是不能理智的控制和疏导不良的消极情绪,任由其发展与其肆意发泄,就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社会评价降低,从而进一步受到消极情绪的暗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就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不出,与此同时,各类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各种心理症状也就会逐渐显露加深。

二、强化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建议

1.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业、恋爱、经济和交往等各种方面的影响,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并不可怕。但是许多大学生都做不到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结果不是郁积在心中,越想越伤心难过;就是不顾场合和他人感受的肆意宣泄,在不经意中伤害他人。这两种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又会引起新的不良结果,进一步引发我们的消极情绪。所以,大学生在产生消极情绪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被消极情绪所左右。可以采用主动回避和克制的个体冲突情绪的“情绪转移法”进行处理,一方面尽力做到不去回想和接受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投入到丰富的文体活动或是工作中,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成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更要兼顾他人,切记将他人当出气筒,即使是恋人也最好不要,要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2.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与情绪认知能力:这一点是针对心理老师和大学生双方而言的,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负面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的前提下,心理老师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如对于自我情绪控制差的同学,则加强对其的关注,并且采取相应的途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工作;而对于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则要进行相关的辅导或是心理干预治疗,从而帮助其解决自身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所产生的问题,提高其情绪认知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学生也只有在其前提下,才能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从而不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进而加强自己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拥抱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3.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管是心理辅导还是治疗,最终的目的还是助人自助,若是自己都放弃自己,那么再好的治疗方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即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做到这点,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全面地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这也是自我调控的前提。其次,则是要利用情绪情感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并努力丰富、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收到正反馈,从而使自己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情绪冲突和危机时,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积极地求助于外界帮助,如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得以宣泄或求助专业咨询机构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增强自己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走向人格上的成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必要时求助外界的帮助,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心理与情绪的关系范文第2篇

(1.中央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4所体育院系的55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2种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表达抑制策略上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情况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使用水平比其他大学生更低。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地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

关键词: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1-0072-04

Emotion Adjustment Strateg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Relation

of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MA Qiang1,2, YIN Hengchan2, LIN Xiaoqun2, YAN Zhihui1

(1. Sport Dept., Central Nationality Univ., Beijing 100081, China;

2. Sport Dept., Beijing Normal Univ.,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two types of emotion adjustment strategy, expression restrict and cognitive reapprais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550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four sports institutes in Beijing. The paper reveals that female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use less expression restrict strategy than the male students. The level of the expression restrict of the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lower than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xpression restrict and cognitive reappraisal are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Sports item and sports time influence the application of expression restrict of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gnitive reappraisal; expression restrict;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ER)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与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心理健康、适应性等方面相联系。关于情绪调节概念界定及其含义,过去几十年的情绪研究历史中不同研究者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十几年来著名学者Gross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Gross(1998)提出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影响自己将要产生何种情绪、什么时候出现情绪、同时情绪体验到什么和如何去表达情绪的整个过程”。Gross提出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理论观点认为,在情绪出现的过程里每个人会应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的策略。研究发现,最有价值和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认知重评是认知改变的一种形式,它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策略的一种,是指个体在情绪产生之前改变对引起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解释,通过改变情绪事件对于自己的意义和影响尤其是合理化情绪事件来调节情绪。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形式,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策略,是对于要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进行抑制。已有部分国内外研究发现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其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较高,抑郁水平较低。而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会对心理适应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已有研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研究很少,尤其是实证研究更少,本研究将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为体育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4所高校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其中有效问卷550份。研究样本中男生373名,女生177名,大一学生321人,大二学生164人,大三学生65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情绪调节量表(ERQ),由王力等人(2006)在J.J Gross(2003)的量表基础上修订,共10道题目,每个题目采用likert7点评价:1是完全不同意,2是很不同意,3是有点不同意,4是中性,5是有点同意,6是很同意,7是完全同意,其中1,3,5,7,8,10题为认知重评,2,4,6,9题为表达抑制。认知重评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2和0?85,表达抑制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9和0?77。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是为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1993年,由樊富珉、王建中主持“全国UPI应用课题研究”,对UPI的有关条目、筛选标准、实施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目前,国内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常备并每年使用。

1.2.2数理统计法

采集到的全部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平均分为4.84±1.02,表达抑制的平均分为3.78±1.04, ERQ问卷采用likert7点记分,每个题项中值是4分,因此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而较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进一步分析,以4分中值为标准,高于4分为高使用组,低于4分为低使用组,统计发现,高认知重评使用人数占83.4%,其中男生309人,女生149人,低使用策略占16.6%,其中男64人,女27人。高表达抑制使用人数占46%,其中,男生190人,女生63人;低表达抑制组占54%,其中男生183人,女生114人(见表1)。 可见在被调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人数最多,而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的人数少于总样本的一半。

2.2体育专业大学生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均值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认知重评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表达抑制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表达抑制均值非常显著高于女生(P<0?01)(见表2),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使用表达抑制策略频率更高。

2.3不同专项和不同运动年限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运动年限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可能存在某种影响。考虑到运动形式的特点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可能影响相同或相似,本研究将运动项目分成两大类,集体项目(本文指足球、篮球和排球)和个人项目(本文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田径和武术)。在运动训练年限方面,考虑到短期的运动经历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可能不太显著,因此本文以受训6年为分界,运动经历6年以下为一组,6年以上为一组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发现,认知重评策略在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限上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表达抑制在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限上交互作用显著,主效应不显著(见表3)。

2.4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2.4.1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本研究将调查所得数据按照问卷评分标准,将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能有心理问题者,第二类是应引起关注者,第三类是心理健康者。结果显示,可能有心理问题者为130人,占总人数的24%;应引起关注者144人,占总人数的26.6%;心理健康者267人,占总人数的49.4%(见表4)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个分组赋值为:可能有心理问题者为1分,应引起关注者2分,心理健康者3分,将心理健康的三个水平分值视为连续变量。

2.4.2两种策略不同使用组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对不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使用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策略高使用组的心理健康非常显著地高于低使用组(P<0.01),表达抑制的高使用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地低于低使用组(P<0.05)(见表5、表6)。

2.5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5.1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相关性

对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得分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进行皮尔逊相关检验,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表达抑制策略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见表7)。

2.5.2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两种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都能比较有效地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3讨论

3.1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讨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高使用群体占了绝大多数,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繁;而表达抑制策略高使用组低于总体的一半,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表达抑制的策略频率较低。与叶盈(2012)的研究对某学院200名学生的调查相比,认知重评均分4.72相近,但是与表达抑制均分4.09相差较大,本研究的均分是3.87低于中值4分,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其他群体大学生更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在性别上没有差异,表达抑制策略男生的使用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显示男生在处理情绪时,更多的是压抑情绪,这与以往对其他群体研究结果相似。产生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父母普遍从小教育男孩要会控制情绪,人们普遍期望男孩能够很好地管理情绪,成年男性的情绪表达经常被看做是不够成熟或是缺乏男子气概,人们普遍认同女性的情绪表达。

研究显示运动年限和运动项目对情绪表达抑制策略具有交互作用,并且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表达抑制均分低于其他群体大学生,也低于均值,说明体育运动,尤其是不同项目和运动时间等因素对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有影响,这提示我们,体育运动,尤其是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可能是干预情绪调节策略的一种方法。

3.2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关系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表达抑制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与以往对不同群体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地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示我们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亦可以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加以预测和干预。

4结论与建议

体育专业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没有性别差异,与其他大学生的使用水平相近;在性别上表达抑制策略使用存在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使用水平比其他大学生更低。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都能够有效地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尤其是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二者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能够使表达抑制策略使用水平降低。

建议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从而降低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尽量多使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尤其是对于男生,他们的表达抑制策略使用更频繁,应给他们关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的更多指导。

参考文献:

[1] 许远理,熊承清.情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0-141.

[2] James.J.Gross &Oliver P.Joh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Implications for Affect,Relationships,and Well-Being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2):348-362.

[3]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1-212.

[4]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述评[J].心理研究.2008(2):42-46.

[5] 王力,柳恒超,李中权,等.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6):503-505.

[6]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346-351.

[7] 吴汉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34-237.

[8] 殷恒婵,卢敏,王新利.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5):41-46.

[9] Gross JJ.Emotion regulation:past,present,future[J].Cognition and Emotion,1999(5):551-573

[10] Masters.J.C,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of emotion[M].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82-207.

[11] Gross,JJ& Thompson,RA.Emotion regulation:conceptual foundations.In JJ.Gross(Ed.),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7.

[12] 詹姆斯·格罗斯.情绪调节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7-13

[13] 程利,袁加锦,何媛媛,等.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4):730-735

[14] Paul Lucian Szasz a,Aurora Szentagotai,Stefan G.Hofmann.The effect of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on anger[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11(49):114-119.

[15] 李雯,张大均,雷昌雄.焦虑调节:接受策略与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策略之比较[J].心理学探新,2011(4):372-376.

[16] 雷文斌.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偏好——表达抑制还是认知重评[J].价值工程,2011(23):239-240.

[17] 金芳,张珊珊,门淑云.艺术类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人格、自动思维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5):85-90.

[1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发展趋势[J].应用心理学,2001(2):17-22.

[19] 谷玉冰,金秀舫.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3):11-13.

[20]李春生.体育对大学生巡礼健康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17-19.

[21]李东蕾.师范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21-23.

心理与情绪的关系范文第3篇

一、情绪调节的理论模型

日前国外对于情绪调节的动态过程以及相应调节策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其中主要有Gross 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和Bonanno情绪自我调节顺序模型。同时关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也是相当受关注的,不少研究者为此呕心沥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价值不容小觑。

1. Gross 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Gross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据此,他提出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在该模型中,Gross把情绪的发生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相应的情绪调节,即: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反应调整。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前进行,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后进行,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

2. Bonanno情绪自我调节顺序模型

Bonanno认为有机体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过程的组织, 要不断调整自己使其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不仅生理系统是这样,心理系统(认知系统与情绪系统)也是如此。要保持心理系统的动态平衡就需要不断调节自己内部的认知与情绪过程,这种调节是一种渐进式的展开过程,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包括控制调节、预期调节和探索调节三个阶段。

二、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以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切入口,对情绪调节理论分别进行阐述。早期精神分析理论,把情绪调节看作被动防御机制,情绪调节困难导致心理问题;情境观则把情绪调节看作为应对情绪情境即时的心理反应,策略使用情况与心理健康相关;而过程观则认为情绪调节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相关,后又把调节过程扩展到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所持续时间,时间与心理健康相关;同时结构观认为情绪调节结构的差异影响心理健康。

Gross(1998)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良好的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相关的情感体验,从而减轻如焦虑等的负性情绪对个体的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它有利于身心健康。而 Cynthia A. Stifter等(2002)研究发现,过度哭的婴儿显示出高水平的消极活动,他们表现出更低水平的自我情绪调节。因此,可以看到,只有适当的情绪调节才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内的研究也表明,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积极的情绪调节能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的情绪调节会降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魏义梅等(2007)以 Gross的观点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 (忧郁、焦虑 )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三、情绪调节研究存在的不足

1. 情绪调节概念的界定问题

对于什么是情绪调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界定方式。情绪调节的研究仅仅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也再所难免。但是, 由于概念界定不清楚,容易让人对情绪调节产生误解,甚至出现一些人把情绪调节等同于情绪管理、 情绪控制的情况。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不利于情绪调节相关研究的发展。在以后的理论研究中,找到一个能被学术界都接受的定义是很重要的,有利于情绪调节的研究在一个统一有序的环境中向前发展,并得到各个学者在各个领域的证实和支持,形成属于中国本土化的情绪调节的理论体系。

2. 情绪调节的实证性及应用性

国外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大多是实证性质的,而且是从多方面 (如饮食、 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 )对情绪调节进行研究。而国内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大多都是理论方面的,如探讨情绪调节的各种策略理论、对国外的情绪调节模型进行解析等,而实证的研究还比较少,这算是一个缺口,以后的研究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研究者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 (如 ERP等)来进行研究,以丰富情绪调节的研究并推动这个领域从单一的学术性向应用和学术性双向互动协调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心理与情绪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公务员;情绪管理;调适

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简单来讲,情绪就是个体受到刺激所产生的激动状况。这种激动状况个体可以自我觉察,且对生理、心理具有干扰作用。人类的情绪表现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我国的心理学家则把情绪分为18类。即: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愁、忿急、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嫉妒、傲慢、惭愧、耻辱。事实上,人类情绪的种类是很难穷尽的,但从其对人产生的影响效果来看,基本上可以将情绪划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类。其中,正面情绪指爱、感激、希望等;负面情绪指恐惧、仇恨、抑郁和脾气暴躁愤怒等,负面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所从事的工作均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正面情绪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克服人际冲突、克制人生贪欲,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坦然地面对人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之中。

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中坚力量。特殊的工作性质与所处环境,对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个性修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他们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阻力时,更容易产生痛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实际上,当前我国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有调查数据表明,公务员私下里常有诸如“清贫”、“有想法实现不了”、“没劲”、“想应酬,又烦应酬”等抱怨,折射出我国公务员队伍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心理问题。公务员不良情绪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公务员个人的身体健康和政治进步,也会影响到政府管理的效率和社会公共管理的公正性,影响到整个政府系统的工作效能和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认真探究公务员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帮助公务员增强对心理疾病的免疫与调试能力,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务员情绪对其个人及工作的影响

公务员的情绪对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与政府管理工作的效能,其影响作用表现如下:

(一)情绪对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现代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及情绪调节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情绪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振奋、心态平静舒畅、身体机能协调。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消极的情绪则容易引起心身疾患,尤其是长期的紧张焦虑会导致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结肠炎、偏头痛等严重的生理疾病,以及焦虑症、情感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因此,公务员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略、促进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二)情绪对公务员具有激励调控作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地说,积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对心理活动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在同样的工作中,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公务员提高工作效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一个公务员如对社会公共事务及政府内部事物的管理抱有满腔热情,就能在工作中克服困难,做好本职工作,从而提升政府的绩效;消极的情绪则起干扰作用,当公务员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中,有时会不冷静的思考,容易做出不成熟的事。很多资料证明,公务员的情绪不同。作出决策的效果是不同的。

(三)情绪对公务员协调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情绪在人际关系中起着信号、表达和感染作用,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亲疏与稳定。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控,对他人情绪的觉察和把握,有助于公务员处理好人际交往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表现如下:

1、交流沟通作用。情绪的人际交流功能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包括手势表情)和语调表情来实现的,这些表情动作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互了解、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

2、感染传递作用,公务员的情绪会对同事及领导的情绪产生影响,感染传递给同事与领导,引起他们情绪的相应反应。

二、公务员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公共组织是人才荟萃之地,身处这个特定环境之中的公务员,由于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人际关系、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比其他行业的同岗位者更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情绪不稳定,有时气愤、消沉、冷漠,有时自负、自卑,有时烦恼、忧愁、多疑、忌妒等。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客观环境的作用与个体自身方面的影响。

(一)客观环境因素。

1、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是工作的单调性、重复性以及超负荷性等。我国相当一部分公务员由于工作本身缺乏挑战性、变异性、自主性与有意义,再加上工作过于重复,而且超负荷加班等。而无法在工作中肯定自我,形成挫折感或厌烦感,最后发生情绪退缩以及生理异常症状等现象;二是工作竞争上的压力。随着公务员改革的深入,竞争上岗、选任制和聘任制、问责制等措施的实施加大了公务员的竞争,并对公务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公务员队伍呈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职位越少,不少公务员都担心自己的前途,这种晋升的压力使公务员长期处于焦虑中。三是国家公务员相对其他行业来讲,综合素质比较高,其心理活动也要比一般人员更加丰富和复杂。特别是处于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对自己的要求要比一般人更高,同时也受到社会更高的期望,而他们又往往难以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负性情绪难以排解。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悲观、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消极情绪及行为紊乱等。

心理与情绪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志病证发病因素;病历资料

情绪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尤其是负性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报道显示:全世界约5%的人罹患情感障碍性疾患,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情绪异常刺激(情志内伤)是导致该类疾患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转型过程中情绪尤其是负性情绪对人们身心健康及社会和谐产生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显得格外重大。为进一步研究负性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我们从三级甲等中、西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省中医院)住院病历资料入手进行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山东省中医、山东省立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4年7月-2007年7月近3年14~65岁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患者住院病历。

1.2住院病历纳入排除标准病历纳入标准:现病史中明确记载发病与情绪〔包括模糊情绪(情志/绪相关、情绪激动等)和具体情绪(喜、怒、悲伤等)或情绪相关的事件(如争吵、亲人去世等)〕相关的记述;疾病诊断明确;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齐备;发病年龄在16岁以上,65岁以下,上述四项标准均具备者方可纳入。排除标准:现病史中没有因情绪致病的记述(包括模糊情绪、具体情绪),也无任何与情绪相关的事件(如争吵、亲人去世)引起发病的记述;病、证诊断不完备;发病年龄小于16岁或大于65岁。共抽取54703份病历,符合纳入标准者506例。

1.3调查内容及方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婚况等);既往情志病史及过敏史;情志病诊断;脏腑定位;致病情志及伴随情志及相应的生活事件等。

调查方法:对阳性病历由调查员填写自编的《有关情志病证住院病历调查表》。

1.4病历筛选及质量控制对抽样的病历进行筛选,病历一旦被排除将不再录用,因此,如果病历提供的信息不全面而不能确定,或者有疑问、有分歧者应先纳入。浏览全文,主要阅读现病史及病程记录,根据病历选择标准,筛选出因情绪致病的住院病历,对多次住院患者,根据住院号,取首诊病历为纳入病例。根据以上评价标准,由两人分别独立对纳入的所有病历进行质量评价,各自完成后交叉核对,遇有分歧,协商判定。

调查员根据病历所提供的的信息逐项、如实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致病情志种类、所致何种疾病。

2结果

共调查住院病历54703份,阳性病历506份占总病历数的0.92%。具体结果如下。

致病情绪共出现情绪激动、情绪不畅、情绪波动、情绪因素、情绪相关、情绪不稳、怒、忧等描述,出现较多的为情绪激动、情绪不畅、情绪波动、怒等。

结果表明:阳性病历占总病历数0.92%,在阳性病历中,情绪激动与疾病关系密切,明确的单一致病情绪“怒”阳性率最高,说明怒是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3讨论

祖国医学已认识到情志因素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如《素问》中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使人体气机逆乱,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是造成内伤杂病的致病因素之一[1]。

3.1情志病历中疾病分布情况我们在3家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山东省中医院、省立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同时展开调查,共调查近3年住院病历54703份,筛选出情志病历(阳性病历)506份,占总病历数的0.92%。我们的调查发现心内科、神经内科疾病与负性情绪因素关系较大,心内科疾病占总阳性病历的62.05%,神经内科疾病占到总阳性病历的12.06%,其次是消化科为7.11%,妇科为3.56%。提示负性情绪与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关系密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最为密切。中医文献和现代研究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疼痛、癌症、反应性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及等与负性情绪关系密切,与我们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加速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内在损伤的进程,过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血小板反复被激活,释放多种促凝物质及强烈的血管收缩物质,形成血栓或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促使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2,3];严重的抑郁反应可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4]。提示负性情绪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的紊乱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

3.2情志病历中致病情绪分布情况调查发现在506例情志病历中致病情绪共出现情绪激动、情绪不畅、情绪波动、情绪因素、情绪相关、情绪不稳、怒、忧等描述,出现较多的为情绪激动、情绪不畅、情绪波动、怒等。其中情绪激动与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在明确的致病情绪中,怒与疾病的相关性较大,目前国内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尚未见到怒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专门研究,某地在食道癌普查工作中发现,患者中55.6%的人素有忧虑、急躁的情绪状态,另一统计提示性情急躁者占69%,还有资料表明72%的癌症患者发病前有过情绪危机[5]。一项对年轻男性长达36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愤怒情绪使早期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3倍[6]。WoodsNF等将40岁以上PMS患者和低压力症状模式女性在压力觉察和反应的生理指标、压力觉察激素、紧张的生活环境、生气、自我和社会的控制力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0岁以上PMS患者经历了更多的社会负性事件,更容易愤怒、更关心自我和社会的控制等。她们在皮肤电和肌肉紧张度等生理指标和升高去甲肾上腺素方面高于对照组。我们调研结果显示情志病证患者中,怒是比较重要的负性情绪,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

3.3情志病历中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调查发现在506例情志病历中,显示女性情志病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笔者观察显示女性情绪障碍的发生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周围环境敏感性高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35岁以下情志病历占总情志病历的13.64%,36~45岁情志病历数占19.92%,46~55岁情志病历占34.06%,56~65岁情志病历占34.78%,年龄与情志病证发生率呈正相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9]。考虑与调查的情志病历多为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多发有关。

3.4进行临床情志致病研究意义重大负性情绪与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有关。Kwachi等[10]发现,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发生致命性冠心病事件和猝死的危险增高,其危险度随焦虑程度的增高而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宣称,每个人的健康长寿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因素,60%取决于自己。而在这60%当中有35%是取决于个人的情绪因素。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化,21世纪疾病的重点不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是由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引起的心理生理性疾病。研究表明[11],在心理障碍患者中,约60%~70%是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主诉而就诊于内科各种专科或普通内科门诊。据统计,在我国内科各种疾病中1/4至1/3为心身疾病;在冠心病、糖尿病、风湿和类风湿病、关节炎和恶性肿瘤中分别有40%、33%和42%的病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对于上述患者,单纯针对躯体症状治疗无效,而抗焦虑治疗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心理及中药干预不仅能有效地缓解负性情绪,而且通过认知的改变,减轻负性情绪对躯体状态的影响,抑制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住院病历中只有0.92%的病历与情志因素有关,与以上结果差距较大,提示当今临床医师对情志因素致病重视程度及识别率低,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14个国家15所综合医院各种心理障碍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上海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师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仅15.9%,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48.9%。我们的结果与以上较为一致。因此,研究负性情绪怒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意义重大,揭示情志病证的发病机制,找到有效干预途径和方法,促进病人全面康复,以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8

〔2〕张作记,王长谦,崔立谦,等.负性情绪干预对冠心病绞痛疗效及冠脉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1999,8(3):189

〔3〕张丽华.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关系的配对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38-2539

〔4〕陈建平,顾卫平,卢尔滨,等.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3

〔5〕王宗柱.浅议情志与癌的关系〔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1,14(2):11-12

〔6〕ChangPP,FordDE,MeoniLA,etal.Angerinyoungmenandsubse2quentprematurecardiovasculardisease:theprecursorsstudy〔J〕.ArchInternMed,2002,162(8):901-906

〔7〕PollakSD,CicchettiD,HornungK,etal.Recognizingemo2tioninfaces:developmentaleffectsofchildabuseandneg2lect1DevPsychol,2000,36:679-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