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物流论文

现代物流论文范文精选

现代物流论文

现代物流论文范文第1篇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物品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直接到达购买者手中,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

在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中,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而且还包括物流。

1.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时至今日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在这里,我们总结各种电子商务的定义,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的定义如下:①IBM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②康柏在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是这样定义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就是引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业务操作的流程联接”。③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④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有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就注意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原始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过程的第二类电子商务概念:①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②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③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④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1.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以上的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1.3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3.1物流保障生产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

1.3.2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定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1.3.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而忽视物流电子化”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2.1电子商务流关系的演变与发展①“以物易物”阶段;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③物流和资金流开始分离,多种交易方式的产生与发展;④电子商务阶段。

2.2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

2.2.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2.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2.2.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

2.2.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

2.2.5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2.2.6集成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运作模式向社会化、共同化的方向发展,在数据与功能、技术与设备、人员和组织等各个层次上都在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行业需要成为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1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3.2现代物流企业的追求目标:一流的服务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公务员之家

3.3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3.4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全球化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物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4结束语

现代物流论文范文第2篇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物品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直接到达购买者手中,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

在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中,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而且还包括物流。

1.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时至今日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在这里,我们总结各种电子商务的定义,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的定义如下:①IBM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②康柏在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是这样定义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就是引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业务操作的流程联接”。③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④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有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就注意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原始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过程的第二类电子商务概念:①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②电子商务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③电子商务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④电子商务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1.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的基本要素电子商务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电子商务活动的一般抽象描述,它由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和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基本要素构成。

在电子商务概念模型中,电子商务实体是指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客观对象,它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等。电子市场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它由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参与者,利用各种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以上的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1.3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3.1物流保障生产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

1.3.2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定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1.3.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而忽视物流电子化”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2.1电子商务流关系的演变与发展①“以物易物”阶段;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③物流和资金流开始分离,多种交易方式的产生与发展;④电子商务阶段。

2.2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

2.2.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2.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2.2.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

2.2.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

2.2.5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2.2.6集成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运作模式向社会化、共同化的方向发展,在数据与功能、技术与设备、人员和组织等各个层次上都在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行业需要成为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1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多功能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3.2现代物流企业的追求目标:一流的服务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应该看到,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它送到客户手中。

3.3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3.4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全球化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物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

4结束语

现代物流论文范文第3篇

(一)加快企业管理以智能管理转变成流程管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活动的整体管理,一定要跨职能部门以及领域,对物流活动采取统一管理,只有如此,才可以加快物流的纵深发展。当前,我们的优秀企业也意识到物流对企业管理引发的影响。只有提升企业管理,才可以顺应当前的需求及发展。

(二)加快企业管理以利润管理转向绩效管理。传统的利润观念非常重视边际利润,而现代物流管理人员一定要意识到资源、财务运用的有效管理和相应的成本控制才是促进物流的重点。

(三)加快企业管理由产品管理变成顾客管理。因为不论是生产过程还是市场营销过程,都是通过物流过程引发的,因此,它间接决定了物质产品和营销活动的效率。在企业管理上一定会更加关注对顾客的管理,特别是顾客信息的管理,所以它会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引起较大的影响力。

(四)加快企业相互间交易性管理转向关系性管理。物流的发展需要企业相互间透过一种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协商的物流管理系统,只有企业相互间建立伙伴关系,才可以在物流系统中实现统一,而且实现综合式管理。

(五)加快企业存货管理转向信息管理。物流纵深发展的条件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企业管理人员要把握整体信息,才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各类物流活动并进行管理控制,从而减少存货量,降低经营是的不确定因素及风险。

二、企业物流发展现状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物流观念落后。通过制约企业发展的物流方面研究,企业管理人员的物流观念落后,无法意识到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重要性。企业对于生产过程里的物流管理较为忽略,对于做好物流管理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欠缺认知。管理人员将主要经济放在确保按时交货以及产品质量方面,针对物料的耗费、占用等形成的生产成本提高等现象,欠缺合理的规划与把控,对管理过于忽视。其次,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因为人才、资金的束缚,并且大部分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市场中欠缺符合中小企业初期的信息系统,大部分开发商并不认为物流信息系统市场的低端研发具有价值,所以基础信息以及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过于迟缓,及时是在当前的IT行业中,中小企业依旧无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再次,企业欠缺合作竞争理念。对于迅速多变的市场竞争而言,企业只通过自身的资源进行速度的调整,较难顺应市场的变化速度,企业还没有把有限资源集合在核心业务方面,加强自身的核心功能,没有把自身欠缺的核心业务通过合同的方式进行外包。最后,企业欠缺物流管理人才。由于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意识到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专业物流人才的欠缺已经变成束缚中小企业物流迅速发展的障碍,并且,现代物流属于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所以,针对教育体系改革的需求也逐渐明显,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创建公平信息平台创建企业物流信息平台,能够通过最短的时间集合到源自不同渠道的物流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展现企业信息相互间的资源互换,进而提升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降低物流运转成本。创建灵活度较高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与反馈的平台,因为被市场环境所束缚,使得物流产品成本产生变化,市场信息的快速获取,可以直接有效的评估物流产品变现价值以及销售情况。通过市场行情进行选择,企业必须考量信息市场的完全性,获取完善的信息,要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创办公平信息平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销售情况以及价格变动趋势给予监督和评估,在最高效率上将市场风险降低。

(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企业物流的综合专业管理人才,是影响目前物流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强化对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只是透过社会方式,还应当通过企业内部进行培养。通过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对物流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激励和支持员工多多参与到物流培训课程当中,将培养高级物流技术管理人才为目标。成为了物流人才管理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度,培育公司物流技术的核心力量,构成具备创新实力的物流管理人才,提高公司物流人员总体物流技术能力水准。

(三)完善企业物流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创建从整体上符合企业本身的物流绩效审核制度。创建企业物流行业的会计制度,将会计项目进行入账处理。

(四)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建设通过现代化物流高科技技术转变传统物流采取的管理方式,转变物流运行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束缚。创建物流信息共享知识,提升物流管理观念。

现代物流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漉;景气指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引言

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14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3.5%,增速比2005年上升0.6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比2005年下降O.2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比率相比,我国物流效益整体水平较低,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很大.计算表明,如果我国物流成本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即降低约8.3个百分点),则可节约物流成本17423亿元,这一数字约为当年新增GDP的82%,数量相当可观。

现代物流业有别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它是由服务分销业、运输业、装卸业、仓储业、邮政业、流通加工业、物流信息业、货运业、包装业组成的复合型产业,对国民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尚处于初步成长阶段,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我国物流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发展的景气程度如何、企业家信心如何、影响其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景气情况如图l所示。

可以看出,除2003年“非典”(SARS)出现和2006年物流产业赖以生存的能源价格上升导致我国物流景气指数有两次大幅跌落外,其他时期,我国物流业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一直保持较好的运行状态。但通过对我国30个省(市、区~2007年物流景气指数报告和‘中国物流发展研究报告》(2002—2007各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地区物流景气程度差异明显对不同地区物流景气指数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已形成阶梯型。东部在市场规模、交通条件等方面已形成良性环境;中部由于东部经济的辐射作用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也逐渐开始和西部拉开了距离;西部由于市场规模、消费需求等对物流的限制,物流业并没有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加速发展,其最好的运行状态也只是与东、中部保持同幅度增长。由于基数上的差距,东西部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大中小型物流企业景气指数差异明显对不同规模物流企业景气指数的比较分析表明,大型物流企业运行状态良好,其景气指数平均值高达150以上,而中小物流企业景气指数差距不大。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消费者对物流运输的需求将向规模化、精细化、个性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中小企业在不能获得规模效应、也不能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其生存将越来越困难。更何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几年保护期已过,国外物流业巨头相继进入,给我国物流业带来了强大的冲击。这也说明企业规模是企业景气程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其他企业物流景气指数差异明显对不同所有制物流企业景气指数的比较分析表明,股份制企业的运行状态普遍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次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景气程度较差。这也说明所有制是企业发展和效率的影响因素之一,并可能成为产业景气程度的影响因素之一.灾害事故对物流指数影响明显图l显示,2003年发生的“非典”对我国物流业运行状态影响非常大,无论是企业景气指数,还是企业家信心都受到了强烈的打击,几乎下降了60点;2006年能源价格的快速上升对物流业景气指数也有明显影响,但企业家信心指数变化不大。可见,这两个事件给物流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建立物流业灾害应急处理系统也成为经济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区差异、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和灾害事故等因素对物流行业运行状态具有显著影响。在分析我国物流业景气程度的影响因素时应关注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三、产业景气与物流业景气分析文献回顾

企业家创新对产业景气程度的影响熊彼特认为,由利润动机引发的企业家创新精神为产业良性运行提供了最大可能,这点在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的实践中得到了认同。ll】如2001年3月2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七条对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上海为在2010年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并成为亚太物流中心之一,而在不断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实施物流人才先行措施,大量引进各类物流人才。

市场环境对产业景气程度的影响布罗代尔批评了熊彼特将企业家奉若神明的理论,认为首先是资本主义为企业家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而后才是企业家的个性特征及其表现。?孙早、刘庆岩通过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才能只有在合适的市场环境下才能得以发挥,产业是否景气受市场环境制约。?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规模决定分工程度并进而决定企业规模:14J单纯加强法治对产业景气程度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大政府和非生产性政府对产业景气程度会产生阻碍作用。

因此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时要考虑这些市场环境变量。高铁梅等利用合成指数方法构建了我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指出指数指标具有先行、一致和滞后三种。

通过对比,我国物流产业景气指标虽然没有钢铁工业那么明显,但也具有这三种类型,在分析物流业景气指数的影响因素时应对相关变量作滞后处理。

产业景气指数在物流业分析中的运用魏众等针对物流运输的宏观调控问题,首先选取了能够客观反映物流运输景气程度的四类统计指标,然后定义了物流运输扩散指数和物流运输综合指数,最后基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物流运输扩散指数和物流运输综合指数,17l进而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把握物流运输市场运行的景气程度,以指数的形式反映物流运输景气程度的发展态势。杜潇潇等通过选取物流景气指标来构建物流市场景气预警系统。?二者都为我们准确把握物流业景气程度及其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思路。但物流业这一支撑国民经济系统高效运转的核心产业,影响其景气指数的核心因素有哪些,在对其景气指数进行监控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也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

四、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物流业景气程度或运行状态的好坏最终要归结为物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分析物流业景气程度的影响因素其实也是分析物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其影响因素除地区差异、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和灾害事故四个方面外,熊彼特对企业家创新制胜的推崇表明了人力资源对效率的影响,单纯加强法治可能给产业发展带来负面效用,对物流业景气指数产生影响的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就是投资。我们也注意到,服务质量、品牌等都有可能对企业运行状态产生影响,但这些变量对产业景气程度的影响作用有限,而且无法准确度量,同时代表资产规模的变量、人力资源方面的变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品牌等方面对产业景气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没有将这些变量纳入回归模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影响现代物流业景气程度关键因素的重要假设:

假设l:持续投资带来持续的产业景气。投资尤其是政府对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进行的引导性投资,将带给企业家信心并转化为该产业良好的运行状态。

假设2:市场规模影响产业景气程度。居民最终消费规模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的赢利机会,在较大的市场中,企业能够享受到规模收益递增的好处;反之,企业的投资活动将维持在低水平。根据经典的斯密分工理论,市场规模决定分工程度,进而决定企业的规模。钱德勒关于美国现代工业企业成长史的开拓性研究就一再强调,现代大企业之所以在美国最早出现并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拥有一个偏好相对一致、规模巨大的市场。

假设3:大企业比小企业更为景气。因为前者具有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大企业更值得信赖,在物流业中,规模非常重要,因为可靠性和信誉与规模成正比。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小企业提供的服务可能比大企业便宜,但它们更容易破产,预见性和收益可靠性都较差,因此,多数客户还不愿意使用。

假设4:外资、私营、合资物流企业景气程度高于国有企业。这是基于非物流行业研究得出的结论,姚树洁、冯根福和姜春霞的研究结论是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绩效高%。【9】一些早期的研究也发现,工业部门的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绩效要好。然而,也要认识到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中国国有物流企业仍然可以具有较高的效率。原因有二:一是国有企业规模大,并且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它们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具有为客户提供长期服务的历史。尽管非国有企业可能效率更高,但它们还没有建立起国有企业那样的信誉和可靠性。二是中国物流业市场的竞争仍不完善。事实上,国有物流企业享有非国有物流企业所不具有的许多政策和机构优势。所有制形式的净影响是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以非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另一种是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特殊的市场地位,而把这两种优势都结合起来的物流上市公司具有最高的景气程度。

假设5:单纯加强法治对物流业的景气程度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假设6:增强人力资本可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并提高企业景气程度。物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十分重要,运输工具的操纵、保管等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业务联系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假设7:灾害事故影响物流业景气程度。基于近几年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假设,但并不是所有的灾害事故都会影响物流业景气程度,如水灾事故造成极大的损失,但对物流业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至少从物流业景气程度的变化上看不出来,甚至有可能由于这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反而扩大了对物流的需求,从而提高了物流业景气指数也未可知,灾害事故对物流业运行状态的影响取决于物流需求的变化。

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本文选取我国除台湾、香港、澳门、西藏外的30个省(市、区)2003~2006年的物流景气指数作为因变量,选取各省(市、区)物流业投资增长率、2003年期初人均cDP(QGDP)、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利润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BENTP)、国有物流企业资产变化比率即国有物流企业利润增长率与所在地区物流利润增长率的比率(sTATE)、各省(市、区)公检法支出占财政预算内支出的比重(L~w)、当地物流企业职工中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抽样调查总人数的比例(EDuC)、当地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重(ACCID)7个自变量(见表1)来建立回归模型,并对以上假设进行分析检验。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反映的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连续4年共120个观测点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讧)=ocq+pIFINVES近一—l+B4STATEn—I+B5LAW矗一l+B6EDUCA—因变量LB00M。表示i省在第t年的物流景气指数,模型包含了前文定义的所有解释变量,下标卜1表示取滞后一年的移动平均值,、Bi(i-l,2,?7)是待估计的参数,代表误差项。将数据带入模型,回归检验结果见表2。

检验结果中,除了表示所有制的亚变量不显著外,其他变量都有预期的符号,大部分假设得到验证。各因素具体影响如下:投资对物流业景气程度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投资活跃程度提高lO%,物流业景气程度将提高15%左右。这意味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加大物流设施、设备、员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力度。

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还没有办法与国外的大物流巨头竞争,但物流规模经济效应非常明显,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迅速扩大物流企业规模,增强和国外物流企业竞争的能力。人力资本投入对物流业景气程度的影响也比较明显。现代物流业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不断提高,物流业要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单纯加强法治对物流业景气程度的负面影响较大,在我国经济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已有的部分法律法规尤其是地方性法规由于适应性较差,加强这方面的法治反而会影响作为交易活动支撑环节的物流的发展。另外,灾害事故在10%的水平上也比较显著,因此,建立物流灾害应急措施相当必要,同时要利用保险等功能加强物流业风险分担。

代表所有制结构的亚变量表现不是很明显,这说明国有企业目前所享有的规模、政策和机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有物流企业资产比重的上升并没有对物流业景气指数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

现代物流论文范文第5篇

1现代物流经济的产业特征

在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现代物流经济的产业特征,就需要立足物流的“新兴服务性”,从其自身内涵和职能以产业经济学视角进行深入研讨。现代物流是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进步而出现和发展的,并为适应和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而存在,以此种观点分析:

(1)从产业发展特征看,现代物流产业是传统工商企业物流和传统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结果;

(2)从产业技术特征看,现代物流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组织技术支撑的新型产业;

(3)从产业深化特征看,现代物流也是产业专业化分工深化后从传统产业剥离出来的独立产业。

2物流产业的战略定位

就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自身产业特征而言,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对物流产业的需求,物流产业在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如下战略意义:

(1)物流产业需承担推进和纽带作用,加快商品、人员、物资等社会资源的流动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借此联接国民经济各产业和部门,使之同步和联动发展;

(2)物流产业需承担产业整合作用,通过全面覆盖和整体联结国民经济各产业使之得以整合优化、优胜劣汰和结构升级,改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

(3)物流产业需承担降低社会经济成本作用,物流作为服务性的“第三利润源”,其本身并不创造利润,但却可以通过自身的高效运作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和资源浪费,减少社会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时效,使社会资源能够在更广的空间做出最优选择。

二现代物流经济的公共政策需求

现代物流业不仅在促进国民经济水平上发挥巨大推动、整合和联结协同作用,同时也肩负公共职能,对改善社会民生、提升民众幸福感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而作为新兴服务产业,物流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决策的大力支持。

1公共政策的本质内涵

公共政策属于现代政治经济学范畴,具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在法律赋予的权责范围内按照一定程序而做出的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决定,就政府决策的经济职能而言,公共政策则是政府针对经济发展目标而做出的评价、规划、选择和行动。通过上述概念界定可知,政府决策具有以下特性:政府主体性;实施合规性;决策目标性;政策公共性。就政府决策的本质内涵而言,其可以看作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极具影响性的变量因素,通过此变量输出可以及时调节和解决整个社会系统协同发展中出现的某些公共问题。

2物流经济对公共政策的需求

新兴产业在其发展初期通常具有不完全的市场特征以及相对弱势的市场主体结构,此时就需要国家给予相应产业政策,对整个产业进行有效支撑、规范和引导,使整个产业在资本积累、规模导入、市场竞争力、产业绩效等方面逐步强化和发展,顺利度过产业导入期和培育期而向成长期和成熟期过渡,之后将产业交给市场。反之,对于新兴产业不能给予必要的公共政策扶持,则反映出政府职能缺失,既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视角下公共政策理论的本质要求。具体到现代物流产业,其对公共政策需求尤其迫切,表现如下:

(1)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还更多地停留在“学”的阶段,主要向欧美及日本等先进国家学习和模仿其物流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而随着我国物流市场对全世界开放,国际大型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抢占市场。面对这一挑战,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必然要发展自主物流,以确保整个国民经济命脉的自主和高效。此时,引入国家公共政策扶持,有利于我国物流产业增强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缩小同国际先进企业间的差距。

(2)物流产业作为联通纽带性服务产业

其发展壮大必然伴随着跨产业、跨空间、跨地域性的增强,尤其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物流时代,物流产业已经突破了单一企业和单一行业的限制而成为一种全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并如前所述,承担着对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优化整合的职能,而这一过程涉及到利益分配和产业、地域分割的制约,不突破此种分割和制约,物流的结构整合功能也就无从谈起,物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而这一背景下公共政策的适时介入尤显必要。

(3)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性产业

不仅在推动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上具有战略性意义,同时也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撑性产业。物流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传统经济和生活模式的发展,也使传统经济和生活模式越来越呈现出现代性和先进性,如以物流为依托和保障的电子商务、零库存管理、农超对接等,如果没有高效的物流产业能力,此种极具现代意义的经济和生活模式也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扶持物流产业发展是国计民生发展的必然需求。

3物流公共政策决策存在的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受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行政观影响,现代公共政策决策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时代流弊,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替代市场导向的现实需求做出政府决策的方式屡见不鲜。政府制定物流相关公共决策时,往往缺乏细致全面的市场调研,而仅凭领导片面的了解、掌握更多发言权的大型企业意见或专家组报告而做出政策决策,此种政策更多地倾向少数物流企业利益,而无法体现整个物流经济产业发展的整体利益。

(2)从我国物流产业相关政府部门看,继我国政府机构精简撤销物资部后,国内贸易部和国内贸易局也相继撤销,相应地却没有新的部门机构填补这些空缺。目前,整个物流行业管理职能分散于交通、商务、信息等部门之内,机构职能割裂,这也使得物流产业政策制定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物流牵涉环节和层面众多,如没有统一的主管机构和政策决策机制,其政策制定也同样面临着主观割裂和诸多制约,往往表现为耗时长、成本高、时效差。

(3)物流经济相关公共政策是在物流产生发展之后而产生的,因同属于新兴事物,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其在政策实践和理论上掌握知识相对较少,案例和决策能力匮乏,这同样成为我国物流经济公共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没有成熟和可借鉴的经验就没有决策的效率和先进性,也同样没有决策的勇气和胆识,为此我国物流产业相关政策同汽车、电子等其他新兴产业相比,数量和幅度都明显不足。

三物流公共政策体系及构建策略

以上基于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综合考量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对我国物流产业作出了“新兴服务产业”的战略定位。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尤其对物流产业而言,其发展本身对基础设施要求高,且跨空间、跨地域性强,这样的产业特点无疑更加迫切地需要国家政策的整体筹划和协调统一。我国政府部门应以战略性眼光为出发点,积极布局、组织和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具有体系性和前瞻性的公共政策,无疑会对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整体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物流经济公共政策体系构建

简言之,公共政策运营机制就是公共政策主体为某一目标经过利益博弈而对公共政策工具做出选择。通常公共政策体系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公共政策目标、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利益博弈、公共政策选择以及公共政策工具。

(1)物流公共政策目标。从物流经济公共政策目标分析,其目标设定应明确、简捷、易于表达,并最大限度符合多方利益。在现代物流经济背景及物流产业发展趋势之下,物流公共政策目标应定位为“泛在性”,即无所不在,表现出突破地域和产业限制的高覆盖率和高渗透率,着力全面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效率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而在具体实施层面,其发展目标则应体现为依托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技术的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三流协同联动。

(2)物流公共政策主体。物流经济公共政策主体即是政府决策所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人,具体涵盖了物流链条的整个环节以及相互关联影响的政府机构、供方和需方三大主体的总和,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运营方、物流信息运营方、金融投资者、储运配送企业、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政府机构及社会公众等,这些利益主体都应反映在公共政策制定体系之内。

(3)物流公共政策利益博弈。在物流经济活动和物流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都存在各自的“自利”特征,而如何协调这些“自利”行为并最大限度引导自利行为、兼顾利他性,则是物流公共政策利益博弈的实施方向和重点。其具体实践方法可采用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进行利益调节,同时以公共政策变量输出规范和调节,此种市场调节机制可促成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物流产业利益格局,即由利益诉求到市场下的利益博弈,再到随后的政策选择和补充。

(4)物流公共政策选择。物流公共政策选择是前述利益博弈的延续和必要补充,这一环节的核心要求应体现出“公平性”,避免政策选择的主观倾向性,应以多数民主和多数一致的原则作为公共政策选择的标准,力求使更多的利益主体受益。另外,必须强调的是,对于少部分未受益甚至因为政策而受损的利益主体,也应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考虑和补偿,由此将全部主体纳入到产业发展规划中来,并减少政策推行阻力。

(5)物流公共政策工具。物流公共政策工具主要采用财政政策等工具并通过行政手段强化推行,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公共政策工具及其所承载的政策体系:①投资重大物流工程;②物流基础设施收费;③物流财税调节;④物流服务定价;⑤物流用地征地;⑥物流环境及配套设施构建;⑦物流人资政策;⑧交通运输规范;⑨货物验放。

2物流经济公共政策构建策略

物流公共政策体系实际上展示了物流经济政府公共政策决策的整个机制,这一机制以公共性和公平性为原则,以社会经济和福利为目标,以利益博弈为过程,以政策工具为内容,以政策决策为结果,以此彰显决策的逻辑性、完整性和现实性。而本节则以不可绕过的政治视角继续深入讨论这一决策机制的可操作性,即物流公共政策决策也应体现民主政治活动程序。在这一民主政治程序框架下,应具体采取以下策略以达成强化决策机制和流程的目的:

(1)建立和强化政府相关部门跨部门沟通机制,同时以现有的物流采购联合会为行业协会,加强同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反映和争取利益诉求;

(2)引入和强化物流信息汇总和数据统计机制,以数据为支撑,确保利益诉求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能性;

(3)引入科学的政策分析模型及演示机制,强化政策的实用性;

(4)建立畅通高效的政府、供方与需方三者间的双向互通渠道,以及意见征求和政策草案意见反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