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质量论文

食品质量论文范文精选

食品质量论文

食品质量论文范文第1篇

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产品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食物必须无毒、无公害才算的上是安全食品,我国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农产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农产品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农产品投入不合理,收获不科学,市场监督不善,农产品餐桌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市场上流通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可引发中毒事件,危害公众健康。有学者指出,农产品的化学投入数量较多,每年应用的农药中,有30%的农药含有有机磷。有机磷农药对消费者健康影响重大,应合理控制其应用比例。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8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在环境因素中,因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占8%,农药引起的食物污染可直接增加疾病发生率,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增高,并出现了诸多怪病、奇病。

1.2化学添加剂滥用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可增加食品种植时间。为促使瓜果蔬菜早日上市,多数农民不顾农产品质量滥用化学剂、激素、催生剂,以上举动不但降低了农产品的食用口感,还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有研究显示,每年卫生部均会接受大量因农药污染引发的中毒报告。此外,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性要求、营养性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农业有着集约化发展趋势,集约化农业环境下,一旦发生病虫灾害,就会导致大片农业面积受损。为应付病虫灾害,种植者必然会大面积施肥,大量应用农药产品,而农产品的大量应用不但会增加种植者种植成本,还会降低农产品安全性。

1.3食品污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燃烧煤中的氟,重金属铅、砷、农药等有害物质污染可长期在机体体内蓄积,严重时可引起急性中毒,影响机体生命健康。具体而言,铅中毒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氟污染食物可导致氟骨症;有机汞污染可引发肝、肾器脏损伤,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

2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关键点分析

2.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控制点

2.1.1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

新的科技技术能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政府应加强地区科技建设,鼓励农民选用良种播种,合理控制农产品栽培密度,做好农作物保护工作,此外,政府还应适当进行资金投入加强农产品科技建设,不断引入高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进行支持、鼓励。农户应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比如农业航化作业技术、大农业机械化栽培技术、抗寒良种繁育技术等,不断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2.1.2改造低产农田

部分农业生产地块因低洼、干旱、交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发生病虫灾害,致使农作物不能健康成长,单产水平较低。为提高农作物生产量,应对低洼、干旱、交通不畅地块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产量。

2.2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点

2.2.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若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应向农产品种植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可借助电视媒体、村委会讲座、农产品安全生产传单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应用趣味性语言,并通过实例分析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2.2.2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

为保证农产品安全,促使我国农业朝着高效、高质量、国际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并严格执法,提高公众对农业安全生产法规的关注度,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2.3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准备,建立农产品质量专家评审体系、质检机构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对知名农产品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适当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安全监测和管理。

3结语

食品质量论文范文第2篇

1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基本状况

1.1市场食品安全在流通领域的状况(参考了2008年数据)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行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地)挂钩等准入制度,市场食品安全把关作用得到加强。调查显示,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45%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类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7.11%设立了无公害产品专区,16.31%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区,6.14%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区,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础建设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环境因素的占59%,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达91%,把食品安全指标量化并作为考核依据的达86%。2004年,全国32.9万家食品经销企业中,有15.1万家建立了进货验收制度,14.5万家建立了购销台账制度,11.9万家建立了销售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1.2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市场实行监管作业

批发市场普遍实行了自检制度,实施检测的零售店铺数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务部门定点检测机构已覆盖了较大的范围,并形成了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受托检测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三道“防线”。据调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2.6%设立了检测室,55.1%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其中最多配备了62人;连锁超市中,73%配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立了目标责任体系,21%向其所属门店派出卫生质量巡查专员。

2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及防范

2.1食品经营者自律

1)食品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经营的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

2)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食品质量查验责任,设立食品质量监督员。严格执行食品质量查验,查验食品质量的真实性,严防有毒有害、污染、变质、不合格食品、冒牌食品进入经营场所,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食品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所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

4)食品经营者经销的食品质量必须合格、价格合理、计量准确,不经销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或者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日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5)食品经营者销售食品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相关质量合格证明,出具销售发票等购物凭证。

6)食品经营者对消费者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或者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或者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确认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假冒伪劣食品,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予以退换,并依法予以赔偿。

7)食品经营者应当积极负责的维护消

费者权益。对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进行清理、登记、向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质量检验检疫、卫生行政等部门报告。

2.2经营者自律是根除违法经营行为的关键。

近年来,尽管各地农村工商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治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销售超过保质期、“三无”、变质等食品和未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的违法行为,但这些违法行为在农村尤其偏远农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重要一点在于农村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未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严格做到自律经营。

1)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

农村工商所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让每个农村食品经营者知晓该法,并入心入脑,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宣传时,农村工商所一定要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食品经营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笔者所在的农村工商所,就在该法颁布之前,向辖区内的所有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发放了“食品安全温馨提示书”,把农村食品经营者最常见的6种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和相应付出的违法成本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举在提示书上,并在提示书中提醒他们如何去做才能降低食品经营成本,食品经营者一看提示书就明白自己该如何自律,很容易接受工商部门的善意提醒。

2)加大市场检查的频率和查处的力度

农村工商所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市场巡查频率,认真、细致地查找经营者店堂和仓库中的食品,检查其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情况。发现其有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刚开始时务必要考虑到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实际状况和心理接受能力,建议推行行政指导和柔性执法,保护绝大多数农村食品经营者守法的积极性,相信他们会自觉行动起来,担负起社会责任,改正违法行为,做到自律经营,绝不能粗暴执法,一罚了事。但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要坚决依法予以重罚,直至其关门倒闭,以此警示其他食品经营者,促使其自律经营。

3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有以下问题(以农村为例)

3.1集市散裸装食品的“两防”设施不够完善,农村集市食品近60%为散装、裸装,虽然有的业户添置了网罩,解决了防蝇问题,但防尘效果不理想。食品店的散裸装食品标示不清晰,调查发现,农村商店所售的散装食品多数无原料说明,无加工日期,无保质期,消费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3.2农村杂货店食品混放严重。农村杂货店规模较小,卫生状况较差,商品类别较杂,洗化用品与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隐患。

3.3销售三无产品、超期食品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经营业户销售本应淘汰的过期商品,少数业户为牟取利润违规销售三无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4部分食品质量堪忧。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冻、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标现象。部分饮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简易勾兑而成,未经杀菌处理,便进入市场流通。

3.5部分食品外包装质量低劣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进行食品外包装,有些企业使用未经充分消毒杀菌的二次包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6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部分生产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质食品供应链。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价战略向农村倾销;部分批发商贪图利润,批量采购低价劣质产品;一些零售商只顾“适销对路”,对食品质量置若罔闻,销售低价“三无”商品。很多劣质食品和“三无”食品,正是通过这一供应链条流入农村市场。2)农村消费能力偏低,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农民购买能力不强,质量过硬的名优食品难以占领市场。很多农民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时,多数农民辨伪能力不强,在消费时没有查验证照和索要发票的习惯,给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农村埋下了隐患。3)农村市场存在监管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现出“跨区域流通、多部门交织”的特点,多数劣质食品由外地加工窝点制造并向本地输出,打掉这些加工黑窝点,需要区域合作、部门配合,存在一定难度。农村食品销售网点多、分布散、流动大,难以实现集中监管。

4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见建议

4.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

要有效整合监管资源,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履盖和经常化。

4.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状况,还要继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鼓励其积极举报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4.3强化食品源头监管

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建设,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的产品实行动态监管。要继续加强对外来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确保食品源头安全.

4.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监管

要大力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要切实落实经销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

4.5加大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对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对餐饮单位食品、餐具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机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要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卫生不合格现象,规范其经营行为,保证食品清洁卫生。

4.6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

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4.7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制定、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诚信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形成自律机制,从而作为支撑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会组织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食品质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色骨干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郑州轻工业

大学202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立项郑州轻工业大学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特色骨干学科(群)。本学科始终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以国家和地方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肉品、速冻、果蔬加工等河南省优势食品产业和烟草行业发展重大需求,以解决行业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牵引,汇聚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和团队,突破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产出标志性成果,培养学科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端实用人才,助力河南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培养大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它始终应与学校及学科特色优势相结合,发挥学科优势资源,培养行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性且系统化的工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顺利运转需要大量反复的研究和改革。本文主要以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着重探讨近年来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措施和成果。

1以特色骨干学科为核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三全育人”方针,课程思政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骨干学科群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教学成果,建设了一批集本科与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和实践平台,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国际视野宽和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一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得学科的人才培养迈入了一条康庄大道,2021年8月实现了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突破。未来通过博士层次的培养,本学科将会成为河南省食品领域拔尖创新的培养基地,为河南省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贯彻落实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综合学科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各自特点,制定了详细可行的“三全育人”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基于OBE导向的双闭环人才培养模式[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三次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并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获河南省第二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拟近期提交工程认证申请。

3以一流课程建设为载体,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3.1专业课题思政改革

强化专业课程思政深度进课堂,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和服务作用。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学科专业全覆盖,形成了“价值引领、情感认同、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2-4]。近年来,6人获省级三好学生,100余人获优秀研究生、科研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以学生为主体的“食为天”志愿服务队参与志愿者6500余人次,开展活动近400次,受众达6万余人,被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广泛报道。

3.2地方特色课程改革

食品产业是河南省两个超万亿产业之一,学科以速冻、果蔬、肉品等河南食品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构建了以“速冻与肉品加工专题”“果蔬加工专题”“食品安全与检测专题”等为特色的课程体系[5]。

3.3学科交叉课程改革

强化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交叉融合,加大交叉学科专业课程比例,增设“工程学导论”“高等有机化学”“大型仪器设备操作技能”等专业选修课程;认可研究生选修相关交叉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如“胶体与界面化学”“高等分离工程”等专业课程。

3.4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材建设以及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在精品资源共享课与规划教建设方面确保建设投入,特别是在资源共享方面,保证良好的网络软硬件环境,保证精品共享资源课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建设,根据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近年来,“食品加工工艺”获部级一流课程,“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食以安为先”获河南省一流课程,“高级微生物学”入选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获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立项3部。

4以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4.1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创新实践平台,遴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素养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构建校企协同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运行机制。培养内容包括: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对学科前沿动态的把握;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科技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精神的培养[6]。组织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对一定比例的优秀硕士生进行专项资助;设立“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专项资助”计划,资助研究生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专利申报。通过《基于产业需求的食品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河南省研究生教改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科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与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食品龙头企业共建了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等高水平创新实践平台,食品工程获河南省特色品牌专业授权点。研究生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创新项目200余项;5篇毕业论文获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2篇毕业论文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42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5件;获高水平科技奖励10项。

4.2工程实践能力提升

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资源,激励学生参与国家、行业举办的各种实践技能培训,参加“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应有的硬件条件和资金保障,并且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同时聘请高水平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企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企业工程实践或相关研究。近年来,学科共聘任企业兼职研究生导师30余人,兼职本科生指导教师60余人。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工艺食品创新制作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等国家和省级专业竞赛共有200多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举办“中秋月饼大赛”“冬至饺子大赛”等传统饮食文化竞赛9项,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育人工程”项目获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5以对外学术交流为抓手,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充分利用学科“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鼓励和资助在校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海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拓宽国际视野。在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期间,所学学分实质等效互认,可授予双学位。将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为学生培养的必修环节,全面提升学科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近年来,学科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和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等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10余名;与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30余人。

6结语

总之,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近年来密切围绕特色骨干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进行重点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拓展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有效支撑了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紧跟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同向同行。未来,学科将继续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手段,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力争成为国家一流学科。

参考文献

[1]白艳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60-64.

[2]冀晓龙,侯春彦,杨留枝,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食品化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轻工科技,2020,36(6):161-162.

[3]李昌文,白艳红,刘骁,等.《食品添加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轻工科技,2021,37(2):132-133.

[4]葛珍珍,常志娟,纵伟,等.课程思政视角下“食品安全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农产品加工,2021(13):105-107.

[5]岳晓月,栗俊广,李波,等.基于食品产业需求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农产品加工,2021(10):90-92.

食品质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应用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涉及食品安全、食品化学、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能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把握学科发展动态[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些院校对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4]。在我校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英语》在本科教学的第五学期开设,共32学时。从学情来看,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食品专业必修课,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在英语水平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英语基础较好。然而,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不同,属于科技英语,具有以下特点:(1)专业性,包含大量专业术语;(2)客观性,客观阐述事实,鲜少主观情感因素;(3)准确性,对专业术语的准确表达[5]。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食品专业英语词汇量,能够阅读相关英文期刊,以胜任未来工作的需要。针对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不够。

目前国内食品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面较小,更新速度比较慢,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反映飞速发展的食品科学技术现状,缺乏前沿性和应用性。并且,现有教材过分强调阅读和翻译能力,对学生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的训练不够,基本属于“哑巴”式英语教学。事实上,食品专业英语作为一个交流学科先进信息的工具,对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

在现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中,多数课堂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即由教师朗读、讲解、翻译词汇和句子或找学生翻译,教师再指正[6]。这种教学形式单调、乏味,学生往往被动学习,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找学生进行课文翻译的环节,那些没有被抽到的学生觉得事不关己,而不少被抽到的学生往往又毫无准备,翻译一句话需要很长时间。于是,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找学生翻译的环节变得越来越少,“一言堂”更加严重。

3.课程有难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食品专业英语涉及学科较多,专业词汇量大,词形长,复合词多。对词汇的理解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背景。这些因素加大了课程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尽管可以根据构词法[7]记忆专业词汇提高学习效率,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种教法和学法还是需要以学生大量背诵为基础。加之,传统教材内容抽象、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改革实践

1.补充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内容既具备专业权威性,又具有学科前沿性,在现有教材基础上,一方面,选择近三年发表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中的文献和部分国外食品科学基础课程原版教材中的部分章节,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常规框架和常用句型,了解食品专业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动态,更深入地领会专业英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分别安排学生观看耶鲁和哈佛大学食品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视频以及BBC关于食品科学的纪录片各1次。观看国外教学视频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国外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专业英语的听力水平。而对于BBC纪录片,在学生观看之后,教师根据专业内容进行提问,考查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能力。

2.用英语思维方式教授专业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是食品专业英语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摈弃简单的英文单词对应中文意思的教学方法,而主要根据牛津英语百科词典采用英文单词对应其英文解释,再让学生翻译成汉语的教法。尤其是那些新产生的专业词汇,这些英文单词往往没有对应的中文,或仅仅是音译的中文,如果能够根据文献原文的英文定义进行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专业词汇的专业意义,培养英语思维方式和语感,真正提高英文水平。从教学情况看,这种词汇教学法得到了学生认可。因为,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很多专业词汇一看英文解释就能快速、准确地说出对应的中文单词。这种现象很好地体现了专业英语专业性的课程特点,在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小组学习,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将班级学生根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情况合理搭配,每6~8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主题,由学生课后查阅文献资料后,整理、制作成PPT,做一个15~20分钟以英语介绍为主的汇报。要求在PPT中标注相关专业词汇和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后者将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从实践结果来看,小组学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各小组学生准备积极。除了个别小组由一个同学代表发言外,绝大多数小组的成员们都逐一做了汇报。在汇报结束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并补充或更正相关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为深刻,并且获得了英语口语锻炼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个人课堂展示,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展示和锻炼专业英语口语的机会,在每次课后布置1个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小话题,例如介绍一种特色食品、西方饮食文化、某种食品的制作等。然后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准备相关内容,进行课堂发言。要求尽可能使用英语,时间3~5分钟。从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参与个人课堂展示的学生并非只有那些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英语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很多只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们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有时候还互相补充知识内容。他们在一次次锻炼中,运用专业英语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良好的学习氛围也逐渐形成起来。

三、教学评价

考核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仅仅靠一张试卷是无法完全体现的。传统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模式反倒鼓励了不少学生临时抱佛脚,导致平时学习不扎实,没有真正具备知识应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加重了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共占总评成绩的4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回答问题、小组报告、平时作业四个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培养学生注重对知识点滴积累的学习习惯,使总评成绩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在期末考试形式上,不再拘束于让学生翻译几段英语段落和专业词汇的英汉互译,而是选择几个与食品科学有关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形成一篇英语小论文,然后再进行翻译,并在文末附上相关文献。这样一来,学生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量和良好的食品专业英语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莎娜.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180,182.

[2]杨吉霞,杜木英,贺稚非.《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8):164-169.

[3]胡晓苹,李从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J].热带工业工程,2014,38(5):28-30.

[4]刘洋,马先红,隋新.自主式教学方法在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12):91-94.

[5]吴梦徽.不同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152-154.

[6]刘永光,朱靖.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76-177.

食品质量论文范文第5篇

(一)重大事件考验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年,质监系统发生的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在重大事件面前,全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全力以赴,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考验,夺取了奥运安保、抗震救灾、三鹿奶粉事件等专项工作的全面胜利。

全力做好奥运安全保障工作。按照省局奥运安全保障工作部署和要求,专门成立保障奥运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按照“点面结合”的方式,对全市食品生产和特种设备制造、安装单位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不出任何问题。以供奥食品企业为“点”,以全市食品企业和小作坊为“面”,对于供应7个奥运城市的食品生产企业,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狠抓食品企业发证及证后管理,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巡查,初步建立起了全过程、无缝隙、动态化的监管网络。以泰山旅游核心区的敏感特种设备为“点”,以全市特种设备为“面”,深入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安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全面排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肥城市局荣获“全省质监系统奥运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质监系统组织人员深入一线督促活动板房、帐篷等救灾急需物资生产企业把好原料进货关、工艺流程关和出厂检验关。9月19日,山东泰鹏家居用品实业公司生产的抗震救灾物资顺利通过抗震救灾物资名牌产品的验收。对抗震救灾物资开辟“绿色通道”,进行免费检验,并从质量、标准、计量、特种设备等方面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号召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全市质监系统累计捐款30余万元,捐衣被500余件。

及时妥善应对三鹿奶粉突发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紧而又紧、实而又实、稳而又稳地做好乳制品监管工作,向省局和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截至目前,泰安市乳制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首先,对乳制品企业零距离监控。利用区域监管信息系统,迅速摸清全市11家乳制品企业的情况。在国家质检总局部署驻厂监管之前,各区域监管人员第一时间赶到11家乳制品企业,对原材料进货、生产过程、产品出厂等关键环节严格监控,要求产品不经检验及检验结果不合格,不得出厂。同时,按照省局部署,迅速对所有正常生产企业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企业生产现场关键控制点进行全天候视频监控。第二,加快检验能力建设。按照省局和市政府领导指示,迅速投资200余万元(其中市政府财政支持100万元),新购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检测设备,并积极购置、贮备检验所需的标准物质和检验仪器,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对三聚氰胺的检测能力,使泰安市成为全省第一批具备检测能力的市之一。第三,尽快建立消费者消费信心。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公证检验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及时通报我市乳制品质量检验情况,使消费者树立了消费牛奶的信心。泰安市委书记杨鲁豫、市长李洪峰、副市长闫新建专门听取了该局关于全市乳制品监管情况的汇报,对该局工作给予高度赞扬。

(二)基础工作实现高标准、严要求、重效果。把握“质量建设年”活动主题,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决策,科学部署,扎实推进名牌、质量、计量、标准、科技创新等各项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

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稳步推进。*年,全市共有5个产品申报争创中国名牌。在省局已公示的山东名牌和服务名牌名单中,泰安新增山东名牌13个,服务名牌6家。

不断强化两个安全监管。把日常监管与奥运安全保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发证工作质量。目前,全市402家食品生产企业获证率100%。二是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工作。将日常巡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突出重点,对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环节加大监管力度。针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速冻面米食品、食用植物油、越南产工业木薯淀粉、小麦粉等食品,亚硝酸盐等食品添加剂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三是加强小作坊监管。将食品小作坊列入年度审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范围,及时掌握其生产状况和产品质量水平。在进一步巩固完善食品小作坊监管机制的同时,积极帮扶有条件的小作坊通过整改提高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年,全市有26家小作坊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以完善动态监管为主线,以落实安全责任为抓手,在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安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一是落实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责任。在全省率先规范实施监察机构全面检查、检验机构“三确认”制度,规定检验机构在检验同时,要确认设备使用单位设备数量和状态与金质系统是否一致,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等问题。二是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实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责任告知制度,主动告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责任义务,帮助企业加强在用设备的日常监督管理。三是落实县市区局安全监管责任。实行《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指令整改制度》,对于市局工作中发现和接收的事故隐患,指令县市区局负责督促、监督设备使用单位对隐患进行整改。在加强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的同时,注重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成立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配备配齐应急救援器材,多次组织开展泰山索道应急救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等活动。

标准化工作成绩突出。“扁桃质量等级”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26项标准被省质监局实施。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电力管道工程公司分别参与起草的两项标准荣登*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拟奖励项目名单。东平花生和宁阳苗木花卉通过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房村番茄”、“徂徕山大樱桃”列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和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通过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12家单位列入首批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工作经验编入全国服务标准化案例教材,新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将安全生产管理上升到标准层次,14项安全标准被确定为山东省地方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计量技术基础工作扎实有效。提高县级计量技术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在5个县市区局分别建立两项计量标准;在新泰市成立泰安市煤矿安全仪器检定检测中心。积极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对中国水电集团承包的总长18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第三标段使用的千余件计量器具进行计量检定。扎实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在对全市集贸市场、医疗卫生单位、眼镜店、社区的8503台(件)计量器具免费检定的同时,着力构建计量长效监管机制。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帮助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帮助13家企业建立能源计量档案。开展能效标识和《节约能源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打击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

执法打假工作深入开展。在执法中,把追求起点公开、基点公平、终点公正作为执法理念,监督与服务并举,执法工作纳入了规范化、文明化的轨道。推行说理式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向行政当事人做到“三个说清”:说清其违法事实和社会危害性,说清处罚依据,说清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方法,使企业深刻认识自身错误,并使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推行阳光审案。推行视频案审模式和“网上办案系统”,实现行政执法工作各个环节的程序化运作、网络化管理,保证案审笔录客观真实具体。实行首错不罚制度。对于首次非故意违法,并且违法行为后果不严重的企业,采取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的方式,不予经济处罚,并帮助企业分析问题,加强质量管理,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科技创新热情高、成果多、后劲足。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最好水平。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数量历年最多。有6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其中“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五种食品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研究”通过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桑蚕茧自动缫丝测试仪检定规程》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科技成果鉴定,并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3个项目通过泰安市科技成果鉴定(高新区分局2项,岱岳分局1项)。另外,4项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专利申请,目前已通过审查正在公示。10篇学术论文获得泰安市科学技术优秀论文奖,《小麦醇溶蛋白等位基因研究进展》一文获一等奖。市级以上科技立项项目数量历年最多。13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是泰安市局建局以来科研项目立项最多的一年;累计争取到系统外科研经费支持27万元,也是历年来争取到系统外经费补助数额最多的一次。“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升级改造及技术开发项目”列入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非金属高温换热器系列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等3个项目列为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4个项目列入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立项项目数量在泰安各市直部门名列前茅;5个项目列入山东省质监系统第一批科研项目,立项项目数量居全省各市局首位。科技成果水平与层次历年最高。除有3个项目通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外,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磷石膏》通过了审查、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桑蚕茧自动缫丝测试仪检定规程》通过了审定并正式实施,实现了该局主持制定国家标准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两个零的突破。该局还首次将技术标准列为全市科技发展专项计划。年底,拿出50万元,对8项科技创新成果的承担单位和完成人给予奖励。

(四)质监队伍实现勤政、廉政又优政。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丰富活动为载体,加强行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开拓创新、优政、勤政、廉政的坚强集体,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