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

通信与信息工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通信与信息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信与信息工程

通信与信息工程范文第1篇

1传输技术分析

1.1传输技术

传输技术有效整合了若干个信息传输路径,同时提升了传输线路的利用效率,以功能完善的传输渠道,最大化保障通信传输的平稳性与高效性。与此同时,传输技术在信道特征、传输介质等方面,表现出差别性特点,能够保证频率浮动幅度的标准性,同时将信源信号频谱控制在预期给出的频率区间内,借助调节功能,达成高效完成信息传输的目标。

1.2传输技术要点

(1)异步传输在通信工程中,异步传输技术作为关键性技术,极具技术融合的基础性。借助“沟通信息元”,以期增强工程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异步传输技术的处理方式包括信息交互、信息备份等形式。同时,“沟通信息元”信息结构完整时,能够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平稳性,继而积极应对远程距离信息传输存在的多种问题。比如,在进行一次信号传输时,异步传输技术给予了一定辅助,在信号传输路径中,涵盖着多于0个音频字符数,同时在信息传输时,音频字符均能够准确锁定信息点位置。再结合信号核心区对应地给出的音频特点,合理排列音频字符,以此构建具有互动性的网络交互平台,切实增强了通信传输性能。此外,在信息传输期间,是以核心音频为信息输出起点。在核心音频获得传输的基础上,再逐一传送边缘信号,以有效控制异常问题。(2)GPRS传输RTKGPS传输技术使用时间较长,在技术升级与改造期间,以有效抵抗各类干扰因素,高效完成远程通信传输任务,能够顺应通信信息传输的各项要求。在传输技术研发期间,GPRS应运而生,在无线传输业务中极具技术应用价值。GPRS技术,成功弥补了传统通信技术的应用问题,提升了系统通信传输信道的优化性。在GPRS技术应用期间,为其增设的操作设备,能够匹配于技术应用需求。在GPRS技术与操作设备共同运行时,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信息传输能效。以传输更高效、传递更平稳、操作流程更便捷的通信传输形式,保障信息传输质量,合理控制企业通信成本,对企业降本增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GPRS传输技术的功能在于“技术沟通”,在GPS技术的辅助作用下,能够最大化保证信息传输质量。与此同时,在明确信息传输需求的基础上,GPRS技术能够合理设定频率变化区间,以增强通信传输平稳性。比如,在进行信号传输时,所需传输的信号包,数据包大小为GB。在实践信号传输时,使用GPRS技术逐一精准获取信息发出方、信息获取方具体位置。同时结合传输文件大小与类型,完成对应传输信号通道的虚拟化建设。在虚拟化传输信道形成后,对传输包给予压缩处理措施,再依据压缩后的传输信号包大小,高效完成信号传送。在信息传输完成时,对于信息传送状态给予反馈,比如“传送成功”、“传送失败”,便于信息传出方与接收方获取传输任务的完成情况。如若在传输期间,发生传输异常问题,需及时进行传输信道调整,有效回避通信传输问题。(3)远程传输远程传输技术应用较为关键,此传输技术在光纤技术的辅助下,在信息传输速度、传输平稳性等方面均有所增强。与此同时,远程传输技术在实践应用时,以信息传输的基础形式为依托,创设出全新的光纤网络信息交流体系,以有效回避传输异常问题,比如传输不畅、传输中断等。由此可见:远程传输技术是以更稳定的通信传输形式,高效完成了远距离信息传输任务,能够有效增强通信工程传输能力。(4)WDM传输技术WDM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获得了有效应用。WDM传输技术的构成,融合了复用技术。实践应用时创设“全光网”于系统内层,是光通信传输工程发展的典型代表。在WDM传输技术应用时,对各类差异性用户进行的端点连接处理,或成为后期技术研发的主要方向。此技术在实际应用时,能够在复用器中整合不少于两种类型信号,继而启动复用器集中处理多种信号,借助耦合作用完成光纤线路的有效输送。在接收端收取信息时,运行复用器拆分处理信号,以获取初始传输信息。WDM传输技术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传输速度有两种表现,一是2.5Gbit/s,二是Gbit/s。同时WDM传输技术的内部拥有的传输通路个数,取值为[4,8]个。在传输任务积累的情况下,信息传输速度会大于300Gbit/s。由此发现:传输技术具有大容量的传输优势。相比单波传输技术,每组SDH系统运行需采取光纤组对的形式,增加了光纤资源的消耗。而WDM传输技术在运行时,其传输程序中含有多组SDH系统,仅需进行一次光纤发热组配置即可,以此有效减少了光纤资源浪费。此外,WDM传输技术的通信优势在于:其通信协议、传输速度并不需要建立相互关系,即可高效完成信息传输。换言之在此技术中,一个传输信道上在进行多组数据传输时,每组传输速度可单独设定,便于人们自行设定数据传输速度,具有用网资源使用的个性化与便利性。

2接入网技术分析

2.1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是借助核心网络与用户平台进行信息传输的设施,创设信息传输网络,网络接入长度不具有均等性,小至几百米,大至几公里。与此同时,接入网技术在通信交互时,以光纤结构为主要应用,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提升信息传输平稳性。接入网技术的应用类型,是以技术接入形式为划分标准,接入形式较多,包括铜线、光纤等。同时,在光接入位置同样具有差异性,接入方式具体有FTTH、FTTO等类型。在选用接入网技术时,需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接入方式选择。在选定接入方式后,需规范进行技术连接,以此保障通信传输效果。

2.2接入网技术要点

(1)业务端在接入网技术中,业务端使用较为关键,用于保证传输信息的平稳性。在一般网络窗口程序中,添加业务端后,能够完成通信渠道虚拟构建,以此增强业务开发的针对性,成功回避信息传输可能受到的客观干扰问题。与此同时,在密码、接入网等技术辅助下,对传输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密处理,以提升各项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减少信息丢失可能性。另外,业务端在传输信息时,需要结合通信工程的具体传输属性,创设较高精度传输性能的通信体系,保障业务端通信交互的高效性。(2)服务端在服务端中含有多种通信服务端口,在现有网络技术支持下,创设了信息接入窗口的虚拟接入端,以保证通信传输的服务性。服务端的使用,用以完成光纤、双绞线各项技术的连接,以此提升通信工程交互性。与此同时,在无线链路信息体系创设时,确保信息交互效果,同时有效整合单一接入网程序,形成功能完善、系统性较强的信息交互程序,以提升信号传输的高效性。(3)光纤传输光纤传输技术是围绕光纤技术,创设出接入网传输路径,在路径中以传输信号频段,进行光纤传输,结合传输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数据传输。与此同时,对接入网联动性需进行改造:在首位与末位两个传输信号之间,创建关联关系,以减少信息受到干扰,保障通信传输平稳性。

2.3接入网的技术发展优势

(1)功能复杂接入网技术在实际使用时,表现出技术复杂性特点。产生此种技术特点的根源在于:国内广泛使用的电话线,以用户环路、FTTB+LAN等技术形式为主;与此同时,在有线电视通信技术发展期间,相应引起了各通信行业竞相发展,接入网技术在各行业中获得了延伸发展,对于各行业的技术新功能,并未进行系统性整合。(2)标准化接入网技术表现出较高的标准性,以顺应市场通信的基本需求。此种技术特点的形成原因为:众多接入网技术的使用人员,期望在技术操作期间获取高效便捷的信息传输体验。为此,技术人员可采取增强宽带接口通用性的方法,间接提升接入网技术使用的标准性。比如移动终端品牌多元化,充电接口具有通用性。借助移动手机充电端口较强的适用性,完善接入网技术的使用标准,同时控制生产与用户交流成本。(3)应用广泛性接入网技术作为通信技术优势资源,将会获得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单位网络在进行宽带功能拓展时,可采取集线器、复用器等接入网技术的方式,以扩大网络使用规模。

3结语

通信与信息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铁工程车;智能安全监控系统;联锁信息;系统接口

0 引言

在我国大多数大城市,地铁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且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也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6月,上海地铁全网已开通运营线路共19条(含磁浮线),运营里程达722km(含磁浮线29km)。与之配套的不仅有众多的维修基地以及停车库;还有相当数量的工程车,其主要用于车辆段场调车作业、线路施工和养护、正线突发事故救援等工作。为了改变地铁工程车主要依靠乘务员经验、目视信号等操控现状,实现对冒进信号、异物侵限、挤岔脱轨、冲撞车挡及列车冲突等安全事故的智能化防护,地铁工程车智能安全监控系统(intelligentsafetymonitoringsystem,ISM)[1-4]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ISM系统与信号系统接口方案,从中通过接口匹配来获取联锁信息[2-3],以提高系统智能化程度,这已成为整个系统设计的重点及难点之一。

1 ISM系统与信号系统接口方案研究

1.1 接口方案分析

ISM系统获得信号系统数据共有3种方案,分别是段场联锁接口方案、各线路线路侧运行控制中心-列车自动监控系统(operationcontrolcenter-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OCC-ATS)接口方案以及数据中心大楼(3C大楼)3C-COCC(centerofoperationcontrolcenter)-ATS方案。综合比较来看,3C-ATS方案从成本和可实施性上最具优势;但是由于基础数据传输路径较长,延时时间能否满足本系统的要求尚未可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试点验证,并同时考虑后备方案。以下将3C-ATS接口方案统称为“网络侧信号接口方案”,而联锁及OCC-ATS接口方案统称为“线路侧信号接口方案”。

1.2 接口设备需求

为了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无线传输将采用安全通信机制,其能识别由于硬件故障、电磁干扰等原因导致的通信错误,对接口设备的主要要求包括:

(1)数据的发送端应具备安全检验数据代码的功能。

(2)数据的接收端应具备数据传输错误检测功能。接收端一旦检测到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实时性方面的错误后,应能进行相应的安全防护处理。

(3)每帧传输数据必须能够被唯一地识别。传输数据的识别采用识别码(ID)方式进行,每帧传输数据的识别码应至少包括数据类型(安全/非安全)、数据发送设备与部件的编号、数据编号等。满足以上要求,则可以尽可能准确地获取联锁系统中表示站场设备、设施状态的信息,包括列车信号机状态、调车灯信号状态、道岔开放方向、轨道区段占用和出清状态等。

2 网络侧信号接口方案

2.1 接口方案介绍

3C大楼信号系统数据消息队列路径,其主要包含

(1)线路侧的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

(2)位于生产网侧的中央前端处理器CFEP(centerfrontendprocessor),用于收集汇总ATS数据;

(3)用于隔离生产网与管理网的摆渡系统及用于管理网的CFEP。线路ATS与生产网CFEP间、生产网CFEP与单向摆渡系统间、单向摆渡系统与管理网CFEP间的接口通信方式和协议均相同,都是接口双方建立一个TCP连接,信息提供者为Server,信息接收者为Client。即每一个节点,若为上游节点,则被设置为Client;若为下游节点,则被设置为Server,并采用TCP/IP协议。单向摆渡系统之间为万兆单向网闸,使用UDP协议,并配置了一个反向的串口通信,用于实现单向摆渡系统之间的双向通信。对于单向摆渡系统来说,单线每秒约有200包左右的数据量,而万兆单向网闸每秒最多提供10000包的数据传输,因此该系统原则上能够满足30条线同时摆渡的需求。ISM系统服务器定位于管理网段,因此ISM系统与3C的接口也必须位于生产辅助网侧。接口设计时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信息的接入源,其既可来自生产辅助网单向摆渡系统,也可来自生产辅助网CFEP,甚至可以来自数据中心;二是接口数据可以经过现有系统解析再传送给ISM系统,或直接从信息源传送给ISM系统的FEP。基于此,有以下5种接口方案:

(1)方案一

ISM系统与单向摆渡系统接口,增加工程车专用CFEP进行解析,再传送给工程车ISM系统。

(2)方案二

ISM系统与管理网CFEP接口,通过3C-CFEP将数据交由工程车专用CFEP进行解析,再传送给ISM系统。以上两个方案中新增的工程车专用CFEP都需要集成ISM-FEP的功能,该功能可实现对单独线路联锁信息的解析、翻译及筛选。

(3)方案三ISM

系统与单向摆渡系统接口,不经3C-CFEP解析,直接给ISM-FEP(ISM-frontendprocessor),再传送给ISM系统服务器。

(4)方案四

ISM系统与管理网CFEP接口,3C-CFEP转发所有收到的信息直接给ISM-FEP,或集成了过滤功能后只转发所有需要的数据给ISM-FEP,再给ISM系统服务器。

(5)方案五

ISM系统与“申通数据中心”接口,3C-CFEP将数据送给“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将数据送给“申通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对外接口

。2.2 接口方案对比

可以看出,方案一将导致生产网侧单向摆渡系统压力翻倍。方案二虽然略增加了3C-CFEP的处理压力,但集成管理可保证3C不受影响。方案三和方案四中如果ISM周期性地向生产网侧CFEP请求设备全量状态数据,将造成严重的网络负载,因此要求ISM必须严格遵守客户端在本连接建立有效期内,只发送一次全量数据的要求,且这两种方案并不能有效减少网络延时,因为虽然节省了3C-CFEP的解析和转发,但仍需要有ISM-FEP的存在,网络总体延时基本一致。方案五由于数据中心原有数据不包含ISM系统所需信号系统数据,若需使系统数据满足ISM系统的要求,对3C-COCC数采系统和申通数据中心的协议改动量较大,且与数据中心的定位不符,因此该方案存在不可行性,在此不予考虑。ISM系统通过新增工程车专用CFEP服务器,接收由管理网侧的CFEP服务器发送的实时数据。受原单向网闸冗余策略的影响,主、备3C-CFEP不同时向ISM-CFEPA和ISM-CFEPB发送数据,但单个3C-CFEP需同时向ISM-CFEPA和ISM-CFEPB发送数据。这样处理一是可保证系统的冗余性,以防单台ISM-CFEP出错时系统瘫痪;二是因原有系统结构导致只有一台3C-CFEP可以发送数据,因此采用该种方案。

3 线路侧信号接口方案

为适应上海地铁不同线路线路侧设备不统一的情况,研究确定了4种设备部署及网络接口方案

。3.1 方案一

通过串口接口与段场的联锁MMI(manmachineinterface)进行通信。信号供应商的主要工作量为(1)开发通信协议;(2)联锁MMI存在多个版本,需要多次开发定制产品。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和4号线可采用该方案。12号线、13号线、16号线、17号线、15号线和18号线采用直连架构,不再配置联锁MMI,因此需要采用其他方案。

3.2 方案二

通过串口接口与段场的联锁维护台进行通信。信号供应商的主要工作量为

(1)开发通信协议;

(2)段场联锁SDM(systemdiagnosismaintenancesystem)软件存在多个版本,需要多次开发定制产品。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12号线、13号线、16号线和17号线可采用方案二。15号线和18号线已经采用集中监测CMSS(centralizedmaintenancesupportsystem)的架构,不再配置联锁SDM,因此需要考虑采用其他方案。

3.3 方案三

通过网络接口与线路ATS进行通信。信号供应商的主要工作量为

(1)开发通信协议;

(2)通过OCC-FEP与ISM系统通信;

(3)各线ATS版本不一致,需要多次开发定制产品。上海地铁还有几条既有线路,包括1号线、3号线和4号线,因设备老旧,目前的系统架构不能支持该接口方案。

3.4 方案四

通过网络接口与段场或单独线路的OCC的监测系统进行通信。信号供应商的主要工作量为

(1)开发通信协议;

(2)部分地铁既有线路的监测终端需要升级为最新系统以适配新监测软件,6号线、7号线和4号线蒲汇塘停车场已经改造完成;12号线、13号线和16号线正在进行平台改造;其他未进行改造线路目前不支持该接口方案。综合比较,线路方案四可行性较高、覆盖范围较大;然而如果采用方案四亦需新增前置服务器,且与网络侧信号3C接口方案相似性较高。鉴于此,信号接口方案采用方案二进行试点。

4 结语

本文针对ISM系统与信号系统接口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5种网络侧方案及4种线路侧方案。通过上述方案的对比研究,网络侧信号接口方案推荐采用ISM系统与管理网CFEP接口方案,在略增加了现有管理网侧3C-CFEP的处理压力情况下,可实现全网联锁信息与ISM系统的接口,并对现有的系统不会造成影响。而线路侧信号接口方案网络延迟明显优于网络侧信号接口方案,但由于其要求在各个段场增加设备,因此整体费用会明显高于网络侧方案,且因基地及OCC地理位置分散导致系统维护难度相应提升。因此,ISM系统与信号系统接口推荐采用网络侧信号接口方案。后续将针对网络侧信号接口方案的网络延迟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全网络的联锁信息进行统一采集与分析,在实现ISM系统对工程车冒进信号、挤岔脱轨、冲撞车挡、列车冲突等事故的防护功能的同时,对全网工程车进行灵活调配,实现平峰时与地铁列车混跑,积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梁红梅.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2(6):176-178.

[2]雍松坪.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简介[J].价值工程,2018,37(27):242-243.

[3]解熙,金碧筠.地铁工程车智能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J].铁道技术监督,2021,49(2):48-54.

[4]杨志刚.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5]王奇.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J].机车电传动,2001(5):26-29.

[6]陈晓君.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4):22.

[7]曹桂均,程君.适用于正线机车的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试验[J].中国铁道科学,2012,33(4):91-98.

通信与信息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本科生;工科领域;通信工程学;教育改革

一引言

本科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配置资源,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能力强的本科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本科教育质量攻坚战已经打响,要让学生掌握本领,适应社会多元化的格局。国务院提出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本科生通信工程专业着手,探讨科学教育改革方法和学术素质培养。工科是通过判断推理,将数学和技术应用于实践设计操作的学科,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1]通信工程学是一门对数据进行传输和接收的工程学科,是为了能够在信号处理和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安全可靠传输的一系列工程原则。在大数据的时代,数据庞大和复杂,亟需对数据进行处理。通信工程学是数据分析的基础课程,理论和实践技术是进行教育课题的核心。通信工程学涉及范围广泛,专业知识点比较深奥,跨越度比较大,且相互融合切合高,知识范围广,使得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在大量知识下接纳速度慢。在进行课程教育时,能够利用的实验设备覆盖面不广,这就导致学生们从课堂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以致失去了基本教育的意义[2]。另外,学生们的兴趣各不相同,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会认真学习,对那些不感兴趣的课程则采取能过就好的态度。有些学生存在学术不端正的态度,无视规矩,存在划水现象。这种情形就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难度系数。把育人放在首位,保证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始终能有收获,加以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和学术素质的培养,建设优良学风。在党中央公布的“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中,南京邮电大学位居其中,这就凸显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教改的目标

(一)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教育的核心阶段,课程教学是对知识的梳理,让学生们能对知识点清晰明了。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对通信领域中的传输原理、信号处理和使用技能理论加强理解,并给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按照工科性质设置教学课程,根据是否适合通信工程学的内容,商议是否开展教学。对于那些比较偏的课程,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判断,使课程内容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和生活。但是课程教学上的改革不是那么显著,主要原因如下。本科生脱离高考制度,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反复复习来加强理解。要学好知识,就要求学生有足够高的自主学习性,能够在老师的教学下通过知识点的延伸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然而,本科生在通过高考后,存在要在老师的管制下学习的情况,自主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依赖于老师的指导,导致了学生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课程教学对象学习进度不能一致。编程能力比较薄弱,创新型不强。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通常是通过工具来进行分析,就需要基本的编程来对数据展示,从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一门编程语言,要根据语言的特点,来进行编程。对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编程能力弱的学生就比较困难。由于通信工程学的领域范围广,涉及到的工具有很多,工具支持的语言会有所不同。对开展的通过编程的实验项目来说,就需要学生们自己研究实施,完成课题。虽然语言大多数是相通的,但也需要学生对语言熟悉,根据问题的要求会自行编写有关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模式

根据学科的特点设置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导向,注重学科方面的交叉,以实践为主,对学生全方面的培养。对课程基础上进行拓展,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通信与生活息息相关,基站对信号传输速率的影响、一个共享网络能承载多个用户,信号在发射接收中的损耗等。以理论学习为主,根据学科来合理安排实验,使学生的思维跟上实际,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普遍以注入式法来进行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思维创新能力,并与多媒体相结合,力求学生从学习向学会的转变[3]。但在模式上多样化的程度不够,主要以课程为主展开教学,而开展实验没有与新时代接轨,没有结合时代科技的进步而开展一些实验,让学生跟进时代的步伐[4]。在通信工程中对模块的处理分析,了解单片机控制处理,以及利用软件来对平台环境进行仿真等实验,让学生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大多数学生在对实验上只产生宏观的认识,没有对其中的原理产生微观的认识。只是熟悉了某个实验步骤,没有与所利用的知识与课本原理相结合。像如今热门的人工智能方面,对学生的指导比较少,缺少人才培养力度。人工智能应与技术专业协同发展,构成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发展空间潜力很大。工科实验不像文科实验那么枯燥,也没有理科实验那么繁琐,是可根据模型进行变化的。然而学生没有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寻另外的突破点,发现新的现象。

三教改的内容

(一)课程创新

结合课程设计,对课程性质进行调研,围绕实际来对课程创新。同时根据通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有交叉领域的特点,合理开展有效的课程。吸取国外的教育方式,对开展的选课模式进行丰富处理,针对一些专业,可以通过一些有趣而有意义的课程,来激发同学的学习激情[5]。开展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来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设计出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项目,项目中的实践是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的有效方法,达到学有所用,积累经验。

(二)改进教学模式

学校要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将学习和研究结合,带领学生拓宽视野,进入软件或电力企业公司针对性地学习,再结合实践来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通过课外时间,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丰富交际活动能力,增强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开发中,促进学生的技术进步,逐渐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操作的能力[6]。让学生们喜爱学科,要教有所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达到授课内容的可控性。

(三)加强师生素质培养

课程的改革和教学上的改革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通过师生的合作,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要求全方面的培养,就要求鼓励师生进行课外培训教学,达到对知识点的扩充,能够丰富视野。在课堂上教师教导学生,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也能够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实力[6]。能够全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结合实事特点,能够不局限专业观点,从中进行各方面的讨论。

四教改的手段

结合课程性质,对课时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增减,教学过程中要涉及技能教学环节,以通过讲授知识、实例分析、合作学习等方法,借助校企合作资源、多媒体等在线学习来组织教学[7]。将通信课程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在课后开展合理趣味活动,如检修电器活动来进一步触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课前任务

结合专业的性质,通信工程学涉及的概念比较多,需要通过一些课外的资料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概念。通过备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案。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请教,充实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简单明了的解释来代替书本上的专业术语,对教学工具PPT制作有要求,能够简单清晰地覆盖知识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筛选书本上的精炼句子和题目,额外补充经典题型,让学生能够通过题例来理解知识概念。精讲精教,而不是通过长篇论谈,娓娓道来,通过实例来力求深刻。

(二)课堂设计

教师经过课堂提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请部分学生来讲解自己对题目的解析,或者对实验思路,并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8]。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能够深刻对理论基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互相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心思考,同时也鼓励优生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成果,适当设置评分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验项目,来进行小组合作,学生们相互配合,共同对项目部分进行功能划分,学生自愿选择完成项目的哪部分进行配合,根据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过程中建立荣誉感和使命感。适当通过播放视频进行教学,使用视频来详细讲解信号的传输原理,如何对信号进行加密和解码和如何通过对信号进行截获等生动形象化处理,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视频的方式能够直观表示。再结合课本的知识点讲,就能把比较复杂难懂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从书本上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化,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后任务

课后是对课堂上知识的总结,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专注学习,还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辅导作用。课堂是知识的概述,课后是知识的横纵概述,要求学生对学生内容思考、提问、解答都是通过课后的活动来进行的,工科上在课后时间上花费的时间比课堂上的时间更多。由于课时方面的要求,不能对某个概念进行仔细讲解,只能通过简单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概念[9,10]。1.根据实验课程教学,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评价。2.组织学生及时对不懂的知识概念进行反馈,由教师进行深入讲解。也可以通过匿名对教师的评价,说出教师教学的不足之处和优点。3.及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结合上一次课堂上的内容,把知识点进行梳理。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总结,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多补充说明。5.针对学生批改作业的情况,来对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进行教学。

五课程教学总结

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束后,力求促使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老师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总结,进行课后反思,来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在课程结束后询问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改正,为以后的教学增加经验。根据学生的进展程度,例如学生的实践学习操作,是否将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尽量多地创造教学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来发现兴趣,去接收、质疑、挖掘。同时也要把握课堂秩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融入情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六课程教学反思

通信与信息工程范文第4篇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经验和施工经验不足,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在通信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各个运营商注重的是工程的规模和速度,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项目管理方法,使得我国的通信行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整体不高。同时,随着通信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4G等新技术的应用给通信行业的运营商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就目前情况而言,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合同监管不到位

合同监管既是通信工程项目的基础,也是整个通信工程的核心。合同监管不仅仅是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依法管理的依据,还是处理在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出现的各种纠纷的法律条令。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对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明确规定项目管理过程中双方的责权效益,对合同的监管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2)项目风险管理不周全

尽管社会在快速发展,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一直在走实践的道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存在着多方面的管理问题,其中以风险管理问题尤为突出。通信工程项目对风险的管理直接影响了企业通信业务的应用和运行,从而影响了用户对通信项目的信任。与风险意识较强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通信企业对风险的管理意识不够明确,只是一味地依靠以往的工作经验对通信项目进行管理。有些企业只是停留在制定出风险管理计划的层面,却没有真正的实施风险管理方案,有些企业甚至都没有考虑对风险的管理。究其原因,还是通信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企业遇到问题时没有办法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损失了企业的利益。

(3)项目行为管理不规范

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人既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也是项目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在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行为不规范的事情,问题就是出在合同上。合同的双方对于合同里的某些条款的意见达不到统一,就只能在背地里“下黑手”,做一些损害对方利益的事情,甚至会破坏对方的物品。在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利用人情关系、在评定时不实事求是,严重阻碍了通信工程的顺利实施。

(4)项目管理工具不全面

在目前的项目决策评估中,受传统预测手段和方法的限制,主要是靠经验来判断,缺少科学、完整、统一的分析方案。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需要一些管理工具的支持,如管理工作分解结构、责任归属矩阵及网络规划技术等。

2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

(1)偶然性与必然性

在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从浅层次来看,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转化为实质上的经济损失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从深层次理解,风险是经过长时间大量累积的必然的利益受损现象。因此,了解风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出两者转化的规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可以最大化地减少风险对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损失。

(2)客观存在性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它的规模相当大,周期也比较长,使得企业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大,这就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越复杂的工程风险性越高,而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因此,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调整工作态度,正确认识项目管理的风险,做好随时应对风险的工作。

(3)多层次性

风险不会以一种形式存在,它会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入而变成多种类型,层次也会变得比较复杂,除了与通信工程项目内部的复杂程度有关之外,还与外界环境有关系,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工程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影响通信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因此,层次多样、种类多样的风险存在是必然的。

(4)变化性

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通信工程项目的时间和各个环节的复杂性变化的。在每一个项目管理的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更换、施工进度的快慢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造成风险的变化,因此,企业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控制好已经出现的风险,防范新的风险对通信工程造成更大的影响。

3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管理一项工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关的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且在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明确划分好每一部分的项目任务,并进行管理,实现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明确分工,从而形成一个各部分相互监督并且相互制约的项目管理体系。由于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比较复杂,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还要在事情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在事情发生后要及时处理,并且要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因素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

(2)加强项目监管力度

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整个通信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员需要从源头上重视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对通信工程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控制,同时确保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的顺利、全面实施。此外,还要加强对通信工程中重点项目的管理,加强对重点项目的人员管理和施工材料的管理,同时还要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法、器械设备进行控制,实现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3)提高项目人员素质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素养紧密相关。通信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管理技术。此外,企业还需要培养施工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的工作精神,同时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和操作业务水平,从而保证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

(4)加强项目财务控制

按照最新的财务管理制度,通信工程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要不断地完善工程成本的标准,规范财务部门的监管行为。根据收支平衡的经营原则,企业需要编制一套完整的财务审批流程,同时还要加强财务部门的考核工作,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通信与信息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通信;关系;运用

1智能通信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概述

1.1智能通信

快速性和便捷性是智能通信的最大特点,其能够大幅度降低地域对通信的限制。和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智能通信在便捷性和快速性上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移动终端体积更小,通信传输速度更快。同时,智能通信还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广的覆盖面,通过卫星基站和中继站架构起来的智能通信网络几乎完成了对整个地球的全面覆盖,并且具有越来越强的抗干扰性。强大的包容性使得智能通信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多元性,实现了对多样化信息的传播,也是传统通信技术无法满足的。

1.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并储存有价值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各领域所产生的信息体量呈爆炸式增长,同时,对于数据信息处理的时效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快速融入各个领域当中,并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存储以及统计功能;(2)在数据信息处理方面的准确性以及效率较高;(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工业、农业、商业以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1]。

2通信智能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关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智能通信存在密切联系,智能通信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术,而电子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在技术上有很多交叉点,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是智能通信领域的关键性技术之一。人工智能主要涉及控制论、计算机技术、信息论、神经心理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领域内容,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存在重合点,二者都需要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运算,因此,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会更容易实现技术上的关联,如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单片机技术、C语言程序等基础内容[2]。智能通信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领域的智能化发展需要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数据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从而快速处理用户需求,提供精准化的智能通信服务,使有限的通信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智能通信领域的运用也能推动其本身的发展更新,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3通信智能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运用

3.1信息传递方面

目前,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全面普及应用,使得通信需求快速增长,对于信息传递效率、传递容量以及时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传统的通信网络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需求。以近年来兴起的在线直播、实时视频通话等为例,对于信息传递效率以及时延要求极高,否则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在商务信息交流方面,则对信息传递容量的要求较高,同时,对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效率也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在智能通信发展中必须重点解决信息传递问题,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信息获取以及传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运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建立高效、安全以及大容量的信息传递通道,并且支持多种信息形式传递,对智能通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智能通信应用范围的拓展,其在人工智能导航以及人工智能驾驶等领域也将得到深入运用,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低时延、高效率、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将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3.2信息安全方面

智能通信作为无线通信的新发展方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基本特征是覆盖范围更广、信息传输体量更大、传递速度更快,智能通信更加契合现代用户需求。然而智能通信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随着信息传递体量变大、传递速度变快,也使得信息安全风险更高,对通信安全防护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能通信发展中,信息安全将成为通信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势必会影响智能通信的发展及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核心虽然是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储存,但是其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也能发挥出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基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构建安全、稳定的信息传输通道,使信息传输通道具备实时监控以及自动调度功能,这能够有效保障信息安全,提升整个智能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3.3故障检测方面

智能通信系统较为复杂,通信过程需要依赖于多种设备以及系统软件,在智能通信运行过程中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故障,直接影响通信效率及通信质量。由于智能通信系统复杂程度较高,一旦出现故障很难进行准确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技术人员的维修难度,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定位准确且运行高效的故障检测系统。在智能通信中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基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通信系统故障检测系统,实时监测智能通信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定位故障位置,反馈故障信息,还能根据故障表现判断造成故障的因素,从而为技术人员的维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显著提升维修效率,使智能通信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智能通信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于智能通信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3.4智能设备控制方面

智能通信的实现需要以多种智能设备为基础,因此,智能设备控制也是影响智能通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智能通信中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以及应用,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通信系统中多种智能设备的目的,全面提升智能通信系统设备控制水平。同时,通过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实现智能设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存储信息整个过程的优化设计,从根本上提高智能设备的运行效率。目前,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领域的深度融合,各种技术均趋于成熟,通信领域已经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未来智能设备控制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3.5其他方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智能通信中的应用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传播载体方面,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对于传统传播载体的优化,改变传统信息传递以及存储方式,这对于推动通信领域智能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2)信息网络方面,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不断优化完善智能通信网络架构,从而进一步拓展智能通信应用范围,最终实现智能通信全覆盖。目前,广域网主要通过电缆与相关设备连接,在信息传递方面效率相对低下,且存在较大安全问题,而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采用光纤替代电缆,这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输容量与速率,还能提高智能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4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智能通信中应用水平的措施

4.1加强基础研究

无论在任何领域,研发端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上限,在智能通信领域同样如此,基础研发端决定着智能通信的发展进程以及整体水平,因此,必须重视基础研发,加大基础研发力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设计范围广,与智能通信在专业上存在诸多交叉点,体现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存储等方面。要加快智能通信的发展进程,就必须对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可推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智能通信的深度融合,强化智能通信技术基础。要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智能通信领域的应用水平,加强基础研究是主要途径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领域企业以及专家学者应在这方面给予较高关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3]。

4.2培养专业人才

从当前智能通信发展现状来看,其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并且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复杂的技术体系,是多种现代化技术融合的产物。智能通信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在单一领域达到较高水平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包括人工智能、通信工程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等。此外,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知识体系也不断更新,从事相关领域的人才也要不断学习,以更新自身知识体系。要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智能通信领域的应用水平,就必须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专业上不能仅局限于电子信息工程方面,还要涉及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培训,进而推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智能通信领域的深入应用。

5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用户通信需求的变化推动了无线通信智能化发展,同时,这也是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智能通信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在智能通信系统信息传递、信息安全、故障检测以及智能设备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智能通信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水平,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大研究力度,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智能通信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以及通信工程等领域。

【参考文献】

[1]赵亚飞.探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通信智能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21,38(5):3-4.

[2]李凌霄.探究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智能技术的运用[J].信息通信,2019(9):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