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质量论文

汽车质量论文范文精选

汽车质量论文

汽车质量论文范文第1篇

1.1外来不良进入总装现场的不良品,统称为外来不良。常见的不良表现:①零件混放,如X1.5与1.3文件盒饰盖混放、不同车型间零件混放;②零件规格错误,如Y车底油管,零件上标识为MT,但实际为AT件;③零件破损,如饰件刮花,插头破损、胶条破裂、油管变形,油管穿孔;④钣金变形、保险杠支承胶钉孔位小或大;⑤螺孔内有焊渣、支架变形、车顶饰条钉位焊渣、行李箱开口部变形、错位、焊渣、开口过大等;⑥门框刮花、钣金、螺孔内或周围有密封胶、堵孔、隔音胶变形、错位、行李箱开口部搭接处密封胶不平、密封胶穿孔;⑦保险杠花、仪表壳花等。

1.2总装现场作业不良在装配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不良,常见的表现:①装配作业不良:用夹子嵌入、敲入、压入以及靠部件自身的形状嵌入孔内或轨道内时产生的紧固不良;②拧紧作业不良:用螺栓、螺母等紧固件连接部件与车身、部件与部件、固定的作业所产生的不良;③接线作业不良:线束、联结器、继电器等的电线端子与端子的结合所产生的不良;④接合作业不良:将硬管、软管嵌合为一体的作业所产生的不良;⑤粘贴作业不良:将部件粘贴在车身上的作业(具有法规、埋孔、隔音、辅助材料等功能)产生的不良;⑥脱脂或添加辅材作业不良:使用辅材去掉部件或车身上粘贴面的油脂或灰尘的作业,以及添加辅材作业所产生的不良;⑦调整作业不良:在部件规格有调整功能时,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将部件功能调到最佳状态的作业所产生的不良;⑧外伤、钣金、污迹不良:因为工装夹具、工具摆放、按压、饰物等造成车体外伤、钣金、污迹的不良;⑨返修不良。

1.3其他不良在装配作业中,还存在其他的不良,如设备点检、作业标准书、作业手法等。

2“三不原则”之不接受不良品

不接受,即不接受流入本班组、本岗位的不良。包括错误的零件、破损的零件、规格不对的零件、变形的钣金、有焊渣的孔、密封胶溢出、水管位置不正确等,在总装线上都是不能接受的。而不接受的目的,就在于从源头杜绝不良品进入工作流程中。因此,针对以上工序不良,相关工作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相对技术人员而言。在新车型阶段,着重于各阶段不良的汇总,控制不良的进入,避免不良流入量产阶段;在量产阶段,着重于量产零件不良流入后的反馈,对于异常零件,及时反馈本工位发现的上工序不良品,并对其进行纠正与预防跟踪。负责明确不良基准,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方便现场作业人员学习与掌握。②相对班长和作业人员而言。班长应明确不良的基准,并对工作中的不良信息进行记录,包括班组过往零件来件不良详情记录、班组常发现的上工序制造不良记录以及设备及工装夹具的设置标准与点检方法不良记录。此外,班长应按照工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掌握上工序不良处理流程,并作出相应工作,包括反馈、维持现场的稳定化生产以及对策与效果的跟踪与确认等。③对于员工,主要采取教育、监督、激励的办法,包括:对员工进行具体不良的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不良意识,树立“不接受不良”的思想,并以此作为作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加强员工的培训,特别是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提倡并监督员工作业中,进行“三个确认(即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确认)”及首件确认;鼓励员工发现不良,完善员工发现外来不良后的激励制度。

3“三不原则”之不制造不良品

不制造不良品,指现场装配时,要求装配出符合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即不生产、制造不合格、不规范的产品。“三不原则”中,不制造不良是最重要的一环,因制造过程涉及面广,作业人员众多,制造过程复杂,突发状况多等因素的影响,现场管理难度相当大。①提高现场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要求作业人员在现场装配时,严格恪守三大原则,包括:首件确认原则,车型、零件切换首件确认;严格遵守“三不原则”;先入先出原则,先入装配线的零件先装配上车。对于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执行五确认,包括:员工状态确认;车型产量确认;工装夹具确认;装配品质状态确认;执行力确认。及时掌握现场装配的动态情况,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本工序制造不良品。②完善监督机制,确保不制造不良品。制度要落实到每个员工,切实做好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的准确执行。具体内容包括: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如《工程管理表》(组立图、组立QC表)以及零件的制造与装配过程中品质保证的确认方法,并以此作为作业人员装配时的作业标准;工艺技术部门结合班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作业表》,规定有关作业条件、作业方法、管理方法、辅助材料、使用的工装设备及其他的注意事项等的标准;制定《零件规格管理表》,此为防止错装而制定的零件识别指导书,以提高员工的识错防错能力,为保证不生产不良品提供技术保障。③提升作业人员的现场操作水平。提升现场作业人员的装配水平,以及提升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异常时的应对能力,对于提高产品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提升装配水平,包括:螺丝拧紧的技能,做到紧贴、不滑牙、不断螺柱;插头连接的技能,做到不虚插、插芯不歪、插头不破损;零件配合的技能,做到零件与零件配合无干涉、无形变、无分离。异常处理能力,包括:对于一次不良的处理,及时发现,及时进行现场返修;防止二次不良,在返修不良时,要注意其他相关工程的完成性,切忌顾此失彼。

4“三不原则”之不流出不良品

不流出,就是通过一些检查方法,防止不良产品的流出。主要目的是不让带有不良的产品流入市场,而流向顾客,因为0.1%的不良,对于客户来说就是100%的不良。

①按作业性质,可分为定常作业和异常作业,均须做到不流出不良品。定常作业:根据工程表、作业标准书,在规定的作业步骤和时间,重复制造产品的作业。异常作业:固定作业时,阻碍工程保证能力的不规则项目,包括变化要素、生产短停、多岗位培训、流岗、顶岗、前工序不良、零件不良、设备调整、工程变动、生产脱批等。

②按规定做好检验工作。合格品与不良品的处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标识,分区摆放,做好定置管理。针对出现的不合格品,严格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作业标准及设备工装夹具的检查,按要求进行。对于异常作业流出时,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及时进行反馈、跟踪处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包括:作业人员,发现异常要及时作出判断,及时作出正确处理,对于不能处理的异常,应及时向上级报告;返修人员,针对检出的返修件,应保证一次不良修理后符合品质要求,如发现有二次不良,应及时做好不良的确认;替补培训人员,受训者通常经验、技巧不足,熟练程度达不到生产的要求,容易出现流岗,引发不良,因此,必须参加必要的培训,以适应岗位的要求,教练员必须对受训者的作业内容进行全检确认;质检人员,确认必检项目和每日机动检查项目,发现不良时,要及时反馈,进行源头确认,并及时通知上级,进行处理,最后,在质检卡上进行记录。

5结语

汽车质量论文范文第2篇

我们以前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是这样安排的:将教学中的汽车发动机构造理论和汽车发动机维修操作部分内容,分别派给两位老师,由他们分别负责这两部分的教学。理论老师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和原理;实践老师主要讲授拆装和常见故障及排除,如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但问题出现了:第一,两教师之间无法达到最佳的配合、协调。每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均有不同,教学的具体情况也不同,j教学进度将很难保持一致性,有时候实践老师讲到的知识缺乏配套的理论,因为理论教师还没上到这一课......第二,制定教学计划时,两位教师共同切入点很难协调。因此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即同一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即与教学、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担任才是真正意义的一体化会教学。这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课题,对课题中所需要的理论、如何安排实操、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并及时根据学生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变加以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为了保证实操的顺利进行可以先根据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准备,学习相关构造、原理,然后在实习操作过程对照实物认识,最后再进行拆装、排故障练习,这样理论、实操的自然有效结合、融会贯通悄然实现。另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灵活掌握讲什么理论、什么时候实操,哪些理论需要加强,学、用、练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十分流畅。

2确实有效的把专业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操作技能

为使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符合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通过对调研汽车制造企业、销售或服务企业,把握整个行业、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目标。一体化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而课程又必须以各种操作技能为表现形式。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中职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真正拥有稳定的职业理想、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汽车行业一线从事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经营管理等工作,为其成长为初、中级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什么操作技能需要必备什么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组织有关企业专家帮助进行课程的开发。企业进学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双向交流融合可以使课程根据企业特点增强对企业的适应性。这就需要组织有关企业技能专家进行课题的开发,将相关理论知识有效融于每个课题。

3培养双师型教师

汽车质量论文范文第3篇

1.创新类题目选题总原则毕业设计选题小组或指导教师在具体拟定创新类毕业设计题目时,如何以统一的标准或目标去选题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就地方高校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教师分别毕业于不同的高校,学缘结构存在差异,职称学历不一,对创新的理解不同。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有个统一的选题标准或者说目标,以保证题目的统一性及有效性,即规定统一的选题总原则。提出的统一选题目标在实际运用中首先要可操作性强,而且可以给选题组或指导教师以较大的自主空间。本专科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努力完成毕业设计,并应用毕业设计成果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可以充分反映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完成了毕业设计,又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申请到实用新型专利,则可认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创新行为。因此,创新类毕业设计题目选题总原则目标是:发表学术论文(小论文)为目标的题目;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为目标的题目。

2.以发表学术论文为目标类题目的选题方法单纯发表学术论文(小论文)为目标的选题方法需要选题小组或选题教师做一定的基础性工作,经过笔者及组成的课题小组研究并实践,认为文献法选题是最可行的一种方法。选题小组教师需要有选择性地查阅大量文献,围绕专业背景甚至本专业特定刊物拟出毕业设计题目。目前国内期刊种类繁多,为了能充分保证选题的质量,并且保证完成的毕业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查阅文献时,应以中文核心期刊刊物为主,辅助一些大学学报或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从中筛选出可以作为普通高校本专科的毕业设计选题参考。对筛选出来的参考题目进行初步研究,通过适当修改完成题目的拟定。这类题目在保证实践成果的同时应具有一定理论深度,最终可以实现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完成1篇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3.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为目标类题目的选题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对普通本专科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但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是很有可能的。攀枝花学院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笔者所在学院)学生邓清国目前已获27项专利,其他许多学生在校期间也有获得专利的经历,证明普通本专科生是具备相应能力的,此种选题思路是可行的。此类题目可从实际生活经验、观察及分析得来,以解决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小问题为核心选择题目,也可结合学生所在学院实验室建设中需开发的简单仪器设备选择题目,当然进行选题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例如,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家用小型粉碎机设计、汽车实验室用的发动机翻转架等。此类毕业设计题目完成后,有可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便利,或者为实验室增添自制设备,减少实验室建设开支。学生本身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专利,在为母校赢得荣誉的同时,也为其就业或升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双赢。

4.论文专利相交叉的工程实际变形类题目根据企业和生产实践需求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类题目最终成果可以用来或申请专利。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既然题目是来源于生产实践,那么在确定题目时,应选择实际工程问题的变形还是选择企业需解决的一个工程实例呢?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为避免“假题真做”,尽量与企业合作,找工程实例来做。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碰到了两种困难:企业不愿意和高校合作或者认为普通的本专科生不具备承担相应设计任务的能力,导致工作难以推动;因时间有限,即使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情况较好,教师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毕业设计质量较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需要花长时间修改,并做进一步验证后方能采用。因此,来源于工程实际的变形类题目成了选择目标,可以保证此类题目完全来源于企业生产需求,同时经过指导教师的改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比较完整的设计题目,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二、毕业设计选题时应规避的问题

1.指导教师认识不足,选题粗糙在毕业设计选题上,有些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本专科学生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本专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有限,不具备创新能力,担心题目偏难学生难以完成;有些教师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作为学生的岗前职业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于是,在查阅有关资料时不够深入,很多教师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简单、单一、普遍,甚至有的还偏离生产实践。如果毕业设计选题小组或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基础认识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创新类题目选题工作。

2.选题难度过高,学生难以完成为确保毕业设计题目具有创新性,需要指导教师在选题上高标准要求,但是又不能过高要求,以免脱离实际。在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中,毕业设计题目过于偏难,这种问题是存在的,而且经常发生在年轻教师身上。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教师缺乏,且根据学校规定每名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人数有限,基本上所有专业教师全部启用方能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年轻教师带毕业设计是无法避免的。这时就需要毕业设计选题小组或者教研室严格做好审核工作,保证题目的可行性,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3.严重偏离专业,学生无兴趣要严格把好题目与专业之间联系的紧密性,避免毕业设计题目偏离学生所学专业或者是专业方向。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学生都会对专业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兴趣,都希望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毕业设计,因此严重偏离专业的题目会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自然影响了其创新行为。以攀枝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分了设计、制造、机电、冶金4个专业方向,如果毕业设计选题时给机电方向大部分为设计类题目,显然是不合适的,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部分有科研课题的教师会结合自己课题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但是很多情况是教师的科研题目与学生专业不符。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只能是过程锻炼,完成结果却偏离专业,这样也不可取。因此,毕业设计题目除了难度适合外,还应符合学生专业或专业方向。

三、结束语

汽车质量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二、对策分析

1.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两学年转移,减少第三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五学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包括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总体框架后,到企业、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2.充分利用毕业顶岗实习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我院机械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已提前至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较容易找到相关实习岗位。学生带着各自初拟的毕业设计课题,分散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还有部分学生,在第3或者第4学期已经选择了进入与学校签有合作培养协议的“订单班”学习,我系有“上海鸿得利”、“富士康”、“亿滋”、“无锡松下”等众多订单班,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所从事的岗位联系,如果与初拟的框架有冲突,可再作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调整,甚至重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校企共同指导学校自己聘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内容指导,提供企业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合作环境的协调。学校应支付企业导师一定报酬,同时,企业导师参与答辩要占到一定比例。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至少每周写一次周记,每个周记提出一个工作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问题,学习一个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点,详细记录,并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还要完成手写的实习报告,也按周填写,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4.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此类型题目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及本系教师队伍的完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层次包括院级、市级、省级、部级。

(2)依托技能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级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数控操作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可以依据竞赛时间进行调整,毕业设计可以以综合性竞赛项目实物作为成果,由竞赛辅导教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前期创新过程中的作品进行完善和理论升华。通过技能竞赛学生熟练了技能,树立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更尝到了学习技能、精通技能的甜头。

(3)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题目主要来自毕业顶岗实习或者将要就业的单位,收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说明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机会。对于部分搞不了设计的学生,要求他们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

(4)模具、数控、机械、机电专业跨专业整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探索,使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如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课程中的动画、视频的制作。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大体上把机械类高职毕业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同时,我院已开设指导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或讲座。1)工艺夹具类。此类主要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零件所需夹具的设计。2)数控编程类。主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可以和机械设计类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构的设计、机构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3)注塑、冲压模具类。主要完成各种注塑、冲压模具设计。4)机械设计类。减速器、机器人、机械手、各种泵、控制装备、农业机械、汽车、液压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设计。5)机床类。机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设计、钻床、铣床、组合机床设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各类机床的拆装、测绘训练。6)机械类课程图形库、动画库、试题库建设。7)机电一体化类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各种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8)机电设备或生产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7)答辩形式多样化。答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答辩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也可以搬到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现场,邀请企业指导老师、技术人员、学生的同事一起参加答辩;答辩形式可以是陈述性答辩,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性答辩;团队项目,可指定一人进行答辩。要保证各类形式如实习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市场调研类、创业计划类、售后报告分析类、设计类都可以参加答辩。

三、总结

根据上面分析,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难保证,而现有国情下高职毕业设计暂时无法替代。但是,毕业设计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否则,不能发挥起应有的过渡桥梁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是否能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淡化毕业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CAD/CAM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PLC等进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课程结合实训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更有实效。

(2)毕业设计过程要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3)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训练的环节。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大纲拟定、试验数据获取、理论计算、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可能情况下的深造意义非凡。

汽车质量论文范文第5篇

一、让重点学科建设成为促进专业建设的催化剂

在新专业建设上,学院注重内外延双向平衡发展,注重在学校现有办学力量的基础上实现学科交叉。为了满足上海市汽车销售市场对高级汽车营销人才不断高涨的需求,配合学校以新的面貌进人松江校区,学院将教师结构特点与学校营销管理专业办学能力相结合。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适时提出.了申办新的“汽车营销”本科专业,并已经获得批准。在管理学院的全力帮助下,学院为此精心制定了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培养计划,为新专业的顺利开办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与此同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根据市教委沪高[2002〕40号文件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指示精神,我院与美国劳伦斯大学合作,开办了“汽车工程”和“汽车运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它对于我们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高等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先进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我院教学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均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将极大地促进学院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专业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开展。重点学科建设使学院的科研条件日益改善,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逐年提高,历年来科研指标完成情况和在各类专业杂志上数逐年递增,教师钻研提高业务的氛围已经逐渐形成。他们通过自身的科研实践,将所了解的本学科前沿动态信息和在科研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融人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的平台建设,提倡鼓励相同课程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的统一,实现教考分离。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监控,编制制定了《汽车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从选题开始直至成绩评定,力求实现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

二、以科研和教学建设成果推动课程建设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参与学校课程建设项目的人数逐年增加,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汽车构造”和“UG基础”两门课程已成为校级一类课程。2000年以来已经有《现代汽车维修》、《现代汽车发动机构造》、《现代车用发动机管理系统》、《UG基础》、《UG自由形状特征建模培训教程》、《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等8本教材公开发行。另有《现代汽车底盘构造》、《现代汽车电控技术》和《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3本教材已付印,即将正式出版。此外,尚有3本教材和1本参编专著正在编写之中。目前仍有上海市教委和学校各类教学专项建设项目中的8项正在进行之中,它们将为学院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有利的保证。近年来我院在各级专业杂志上共发表教学研究类论文14篇。根据教育部和学校尽量使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尽量使用近三年出版教材的规定要求,目前学院近三年出版教材的采用率已达到37.5%。可以相信,通过学院努力和教学专项建设的促进,采用近三年出版教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程会继续得到明显改善。

三、狠抓实验室建设牢固确立专业特色地位

对于工科类学生而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和市中心汽车检测站为确立我校汽车运用专业在上海地区的地位和办学特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院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如此,我们始终注视着周边众多兄弟院校专业发展的进程,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方法,不断地改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办学条件,牢牢掌握竞争的主动权,确保我院的办学特色。目前,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院教学实验开出率始终保持在100%,此外,还针对自身特点设计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实验。

四、打造师资队伍促进学科上水平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为了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利用重点学科建设在学科能力(地位)和资金上的优势,积极吸引各方人才,不断调整师资的学历结构,完善师资的知识结构,如为了促进学科建设和开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引进具有经营管理背景的汽车人才、引进力学教授、引进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师和引进机电复合型人才等。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学院教师队伍状况无论在硕博比例,还是在学科梯队建设上都已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学院教师的硕博比例已达到68%。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全院教职工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学院十分重视对学院教职工的全员培训,积极动员鼓励全院职工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率97写,办公自动化培训考试通过率97%,文献检索培训通过率100%。结合学校全面体制改革,及时制定出《汽车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强化过程控制,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一套认定方法,从教师的责任心、教学仪态、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考核。

五、进一步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借助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好机遇,全力促进教师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力争在近两年内完成12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改造。

2.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通过举办多媒体课件展示,交流课件制作经验,以多媒体课件大奖赛等形式激发调动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积极性,迅速提高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的门数。为此,学院已经向每位教师提出了一个学期内至少制作一门课程多媒体课件的要求,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3.从院、系两级严把教材申购关,努力从源头上杜绝教材积压。通过此次教学工作大讨论,使每位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建立起及时更新教材的观念,确保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反映时展的需要,尽快使学院课程所用近三年教材比例达到或超过50写。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位教师树立良好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学院制定的“师德规范”。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教学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形成竞争和约束机制。

5.大力宣传学分制,强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让教师能够尽快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机制,真正让我院的教师尽快实现适应学分•制的转换,以崭新的面貌进人松江新校区。6.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途径,完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改善教师年龄结构,使教师中硕博比例达到75%。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