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精选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第1篇

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县委政研室就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5”工程的逐步实施,立足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加工企业明显增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目前已发展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74家,形成了竹木制品、葛食品、肉类食品、茶叶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链条,2004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8亿多元。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已达1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4家,新上了“竹乡”、“庆发”、“凌氏”三家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有4家,注重品牌建设的新上企业有鸬鹚渡镇的金山茶厂,另外3家分别为雪峰山茶厂、天问茶厂和仙圣山茶厂;去年全县共发展牲猪119.7万头,出栏70.6万头,存栏49.1万头,分别增长21%、20.6%、21.5%,形成了石牛江、花果山、水口山、泗里河等12个瘦肉型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的饲养量占全县总量的70%以上。全县涌现各类养殖专业户2512户,其中千头以上牧场15个;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仍以“腊大哥”、“牛魔王”、“桃花江土鸡”为代表。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4.87万亩,增长24.48%;总产量30.6万吨,增长27.6%;总产值4.2亿元,增长45%;粮食加工企业有品牌影响的有“德辉”米业和修山面业公司。

(二)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县共有5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打造出了系列农产品品牌,如“春秋”凉席、“探坦”葛食品系列、“竹乡”葛食品系列、“德辉”米业、“犇腾”牛肉系列、“腊大哥”中猪系列,“乡里红”粉丝、“美人窝”茶叶、“桃花江”土鸡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犇腾”牛肉系列开发了30多个品种,被国家内贸局授予“中国肉类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凉席获得了2002年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罗家坪竹胶板厂的“新花”牌竹胶板被评为省级名牌;南方国立阳光木业生产的“华春”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同时,一些企业为做强品牌,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姻,聘请技术人才,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薪聘请2名教授,年薪达7万元,与湖南农大、天津营养研究院进行了联姻,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营销网络比较健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具有“桃花江”这一大品牌效应,又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另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外地建立了近300个销售窗口,建设了一支近600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网络,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农产品加工品种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如“春秋”牌凉席在浙江、长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热销,在一般凉席仅为90元的情况下,这一凉席销售价达到每床200元以上,该厂产品去年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今年出口的订单已占该厂产量的一半,达7500床;“牛魔王”建立了企业网站,通过在互联网上产品信息,收到了阿联酉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每月订购10吨产品的订单。

(四)牵引能力逐渐增强,带动了农民增收。我县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桥、灰山港、浮邱山等为主的优质商品粮基地10万余亩,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为主的葛基地5000亩,优质茶叶基地400多亩,竹资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这些基地农民结成了利益联结关系,如“德辉”米业去年与农户签订8000亩优质稻收购合同,其中80%已兑现;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与基地30户农户签订了300亩葛根收购协议;金山茶厂“美人窝”茶叶建设了100亩规范化栽培良种茶园;雪峰山茶厂形成了200亩优质茶园;“牛魔王”投入30多万元用于更新品种、提供种牛等基地建设,与栗山河、乍埠等10多个乡镇、200多户农户签订了1000多头牛的收购订单。

二、不容忽视的问题

桃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规模小、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

一是缺乏引导,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上,各自为政的多,通盘考虑的少;计划经济的手段多,市场经济的成份少。在主导产业、产品的培育上,顾及眼前利益的多,考虑长远利益的少;小而全、大而全的多,突重点、突出特点的少。在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配置上,盲目实施的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少。形不成特色,形不成规模。

二是产业趋同,建设项目重复。资源趋同的地方形成了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尤为突出。竞相办的小竹木胶板厂、小茶厂、小纸厂,势必造成资金分散、资源浪费,企业规模上不去,产品也缺乏竞争力。

三是利益分割,产业链条脱节。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和利益分割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加上法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参与产业化生产的各个方面,从农民中介组织再到工厂或销售商,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又有利益分割的对立性,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又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产业化链条就会发生扭曲乃至脱节。如为搞活企业,不少企业不惜以降低产品价格为代价,造成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最终步入恶性循环,我县竹木胶板产业就是一个深刻的例子。竹胶板在刚发展时,售价高的每立方米达到4000多元,去年降到2480元;木胶板从2001年的每张120元,降到去年的60多元。

四是科技掣肘,整体水平低下。当前,科技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低”:1、科技普及率低。由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2、产品优质率低。当前,农产品优质产品少、大路货多,市场竞争力低。有的品种因推广面大、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已开始退化。3、加工层次低。由于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农副产品销售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的产品虽有些加工,但多数为粗加工,加工深度不够,精品不多,名牌更少。4、包装水平低。有些农产品即使是一流质量,但因是二流的包装,无奈只能获得三流甚至四流的效益。

三、几点建议

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突出产业特色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

(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标准体制建设,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并力争通过ISO9000系列及相当水平的质量体系认证。二是加快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与农业科技示范区、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相结合,建设安全、优质、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三是实行准入制度,从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制定标准,严格控制新上同类产品加工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把本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引进外商投资同等对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财税政策上扶持。对认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本地政府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尽可能给予其他税费方面的必要减免。二是在贷款政策上扶持。我县许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因缺乏资金,无力上项目、扩规模,自身势力难以增强,也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贷款,扶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由县财政贴息,企业分期偿还。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利用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和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星火计划”等专项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基地投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利用债券、股票等筹资。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范围,扩大利用外资,发展龙头“三资”企业。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六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软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治理,对存在的问题,要以铁的手腕整治,该处理的处理,该整改的整改,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建议聘请企业负责人代表为软环境监督员,加强对有关部门、乡镇软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由县优办组织,每月召集监督员召开一次软环境评议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第2篇

一、××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统计,2003年我市上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总产值20.17亿元,固定资产10.24亿元,年销售收入14.83亿元,净利润1.42亿元,开发种植面积4.55万亩,养殖面积5.98万亩,加工面积0.98万亩,直接带动农户7.1万户。在23家农业产龙头企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的14家,产品以果蔬、花卉、甘蔗为作物种植为主,以养殖业为主的5家,主要是以水产养殖、畜牧为主,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2家,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以综合为主的2家。其中,××市洪恩水产有限公司、广西建邦股份公司、××市正五实业有限公司,广西鸿雁食品有限公司、广西风翔家禽有限公司五家农业龙头企业率先被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自治区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二、××市农业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以五个自治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航母群已成雏形。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方面优势,与农民合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农工贸一体化的格局,大大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是,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颇受一些问题困扰着,主要表现在:

㈠传统问题。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松散现象,还没能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

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小。这些年,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下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农业企业发展的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和部分人的轻农意识,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发展不快,与实现农业产业化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水平的较少,这种状况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的需要。

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投资少。我市农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工业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虽与投入来源、资金积累、起步较晚有关,但主要是部分龙头企业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拓展意识不强,满足于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阶段,工艺简单,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上档次,企业缺乏竞争力。

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够完善。我市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自己定位于农业,而没有从真正的企业管理上来看待,缺乏企业管理制度,有的人员不多,又是亲戚关系,存在家族式经营管理,难以实施岗位责任制。

㈤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在政策、资金上,自治区和我市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和拨出一些专款来扶持一些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但是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扶农专款资金量不大,且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大大地阻碍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㈥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都相应成立了服务机构,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服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政策理论和科技等方面指导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

鉴于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率先在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以十六大精神、自治区“1234610”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为指针,结合××市农村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㈠规划引导,实行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政府必须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根据我市的资源和商品流向,对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从我市总体情况来看,应建立一批粮油糖专业基地和良种工程,树立一批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和劳动农户能力强的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大型专业市场。

㈡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农业龙头企业要积极采用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收购等方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㈢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的兴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到农村改革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市应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㈣拓宽融资渠道,破解龙头企业资金约束“瓶颈”。当前,我市应从以下四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主体要转变单纯依赖间接融资的思路,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所需的中小资本市场,让更多的资金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入农业化生产领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创造宽松融资条件。三是拓宽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增强金融机构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农户的实力。四是建立农村资本交易市场,为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运作的开展和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提供条件,进而提高农业产业链和关联产业的经营水平,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

㈤注重农业科技的投入。科技兴农是科技兴市、兴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因此,我市应对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和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

㈥树立名牌战略。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抢占市场份额,塑造企业名牌形象。当前,我市应重点扶持如金品、鹅肥肝、香山鸡嘴荔、珍珠水产系列等一批名牌产品的开发。

㈦用现代营销手段来推销企业产品。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除了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产品销售手段比较落后,还是沿用传统的以产定销、坐等客商营销方式,缺乏营销策略研究。因此,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以现代营销手段为理念,重点从人员培训,销售网络的建设、完善,专业市场建设方面做好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启示;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各级政府立足得见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制定了茶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99级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建建和何荣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听取了安溪县茶果局局长蔡健明,祥华、长坑、大坪、西坪等乡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报告和情况介绍,走访了12位当地茶农、茶商,5家当地较有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召开数次小型座谈会,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与成效,掌握了安溪茶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对这次调查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做的初步总结。

一、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和经验

安溪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多数为粉砂性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酸性强,属于亚热性气候带,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山高雾多,泉甘土赤,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加之悠久的种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优良的茶叶品种,孕育了茶业王国的“天之骄子“,使安溪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改革开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安溪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做法与经验有4个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安溪县逐步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①科技型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型:大坪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家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高山绿色食品富硒乌龙茶为一体的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公司与所在地安溪大坪乡政府协作,与当地茶农合作,在千米海拔高山上建立了万亩绿色食品茶园基地,既是公司原料基地又是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个原料生产基地。

②同业工会十农户型:同业工会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联合农户建设10万亩成片的铁观音基地和6万亩乌龙茶“绿色食品”基地,并指导茶农统一管理茶园,举办各种形式的茶叶促销宣传活动。

③收购站十农户型。安溪县和各乡镇都设有茶叶收购站或农贸市场,每逢“墟日“或茶季,茶农都会将毛茶运往收购站,直接与茶商进行买卖交易。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西坪镇已建成全省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茶叶中心市场,长坑乡正在积极建设长坑茶叶市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也已竣工。收购站十农户型正在向专业市场十农户型转变。

2.围绕茶业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所依托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其组织体内,必须建立起一个核心部门——龙头企业,以发挥其对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与利益协调作用。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农户、生产,一头联系市场,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能否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功能,能否保证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是理顺产业化组织体内经济利益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所在。安溪县现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已达50~60家。国有企业安溪茶厂在全县设立22个茶叶收购站,年收购毛茶5000多吨,加工销售带动农户2万多户。①众多不同规模的茶厂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3.通过科技兴茶,促进了茶叶产业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来培壮扶持主导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安溪县提出“科技兴茶“的战略口号,各乡镇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如西坪镇邀请农科院和农学院以及县茶果局有关专家、教授、农艺师授课4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8期,参加听课人数达到12350人次。安溪茶厂针对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如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拣梗设备——电脑茶叶拣梗机来拣剔茶梗;斥资30多万元建立茶叶农残检验室和理化审评室;与厦门大学联手开发“乌龙茶水分自控系统”等。县政府与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三大基地:与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山无公害优质茶园;与省市县各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优茶业系统调控应用技术及良种示范基地;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富硒茶研究生产示范基地。

4.宏扬茶文化,健全市场流通服务体系。

占领市场是产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顺畅及时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实现其价值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溪县做足茶文章,宏扬茶文化,大力提高安溪茶的知名度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由茶叶行业工会协调,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茶艺表演和茶叶产品展销会,开办茶艺馆,建立连锁店,并以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首届安溪铁观音”等活动形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和市场。

二、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不足

安溪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溪县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十佳”县市。1999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90年增长6.63倍,7.3倍和6.34倍,年均递增率25.34%,26.51%和24.73%。②全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③

从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与发展茶业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茶业比较利益,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茶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加快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跃上了新台阶。

1.解决了市场与农户的衔接问题

农业产业化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可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有机地组织到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系统之中。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户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而且使农民产前计划有指导,产中服务有保障,产后销售有渠道。通过一体化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利益,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强了抵灾抗险的能力。

2.立足地方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具体表现为:①立足本地优势,形成了以茶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结构。安溪茶业发展规模居于全省首位并在全国产茶县中居于前列,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三个外贸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现已有茶园25万亩,年产量1.35万吨,产值3亿元,加工、销售附加值6亿元,从事与茶相关行业人员60万左右,占全县人口的60%,④②主导产业带动型的产业化模式使农村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群体。安溪从特色产业茶业入手带动了印刷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机械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产业链。③拓宽了农业的原有结构。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农业超出了初级生产范围,拓展了其与非农产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横向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新型伙伴和联盟关系,将商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纵向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3.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络,拓展了农产品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起到了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作用,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有显著功效。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其茶业销售网络在90年代初步形成并日益扩大。安溪茶叶主要内销往本省的漳州、厦门、泉州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外销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和东亚的日本,每年为国家创汇2000多万美元。目前,正在进一步开拓美国、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市场。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专业化高度发展,农业实现高度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当前我国农业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各种经济成份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利益关系还不协调,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经经营形式还较为少见。安溪茶业是1985年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后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化的提出更是才短短几年时间,所以几年来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名牌战略实施不力等不少困难与问题。仍需当地政府、农户、企业团结协作不断努力。

三、安溪茶业产业化实践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及环境的巨大变革,加上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无疑会加快。安溪县以其特色产业——茶业为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此次的安溪之行,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如何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在当前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通过合适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吸引分散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等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农业产供销、产加销的一体化经营利益共同体。根据农业各产业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选择恰当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相对松散型的联结方式,如“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农户”型,这种模式比较适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这种形式中,公司与农户之间仅是一种简单的契约性商品买卖关系。可采用紧密型联结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带有专业合作性质,通过利润纽带或产权纽带(如股份制)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把产供销、农工贸联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实施者,负责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并向农户提供农用生产资料和负责产品的加工销售,农户则按企业的要求生产,成为产业化中的“原料车间”,参与企业的最后利润分配。在发达地区,及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的地方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也可采用半松散半紧密型的联结方式,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生产基地,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负责基地的生产管理,双方一般签有协议成合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使农户利润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部分经济作物种植业都可采用此形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那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等企业,往往能带动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互相配合、分工合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制,增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的功能。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建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将现有的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推向股票市场,利用股票上市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进行多种样式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政府应当在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3.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品牌战略,积极扩大出口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中国农产品将面临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当今世界商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是致胜之本。培育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迫切任务。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特色、杜绝以次充好,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它既是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企业信誉的一种措施,又是拓展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只有树立具有特色的名牌,加强宣传,扩大经营规模,才能成为左右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巨头。

4.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其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再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加工规模,带动农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最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改良农业产品品种,调整农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工作,鼓励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②加强现代农业良种开发推广工作,与农科院所、农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引进名优特水果、蔬菜和粮食品种,建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花卉栽培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③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有偿承包”等形式,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农业技术推广落到实处。④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开发推广工作,适应市场细分化的需要,加强农产品新品种和加工业的适用技术开发推广,着重发展市场潜力大、加工增值多的产品、运用技术,并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5.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化的过程。政府应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维持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站在大市场、大流通的高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为分散的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保障。再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引资、产品展销、技术引进等服务工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正确处理政府行为与农户(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要真正面向市场,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要求安排生产,保持生产与市场的动态一致性,就必须避免政府代替农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包揽过多。此外,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制止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真正减轻农民(企业)负担,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注释:

①④安溪县茶果局:《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安溪乌龙茶简介》。

②《2000年福建年鉴》第340页。

③《2000年福建年鉴》第177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征、李建平、郭铁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杜梅萍:“九五”留给“十五”的最大课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前线》2000.4。

3.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业经济》1996.10。

4.董雅珍: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江淮论坛》1996.6。

5.张开华:试论农业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及政策导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6。

6.王书芳:农业产业化:又一次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与争鸣》1997.11。

7.陈昭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调研世界》1998.2。

8.李刚、赵华安、李新香、阎方台: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型农民的若干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0.7。

9.沈筱敏:我国传统农业的分化与现代农业的成长,《农业经济问题》2000.4。

10.刘建华:立足闽东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福建经济》2000.8。

11.邓大才:浅论农业政策的非农偏好及矫正思路,《福建论坛(经社版)》2001.1。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启示;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各级政府立足得见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制定了茶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99级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建建和何荣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听取了安溪县茶果局局长蔡健明,祥华、长坑、大坪、西坪等乡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报告和情况介绍,走访了12位当地茶农、茶商,5家当地较有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召开数次小型座谈会,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与成效,掌握了安溪茶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对这次调查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做的初步总结。

一、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和经验

安溪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多数为粉砂性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酸性强,属于亚热性气候带,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山高雾多,泉甘土赤,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加之悠久的种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优良的茶叶品种,孕育了茶业王国的“天之骄子“,使安溪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改革开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安溪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做法与经验有4个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安溪县逐步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①科技型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型:大坪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家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高山绿色食品富硒乌龙茶为一体的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公司与所在地安溪大坪乡政府协作,与当地茶农合作,在千米海拔高山上建立了万亩绿色食品茶园基地,既是公司原料基地又是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个原料生产基地。

②同业工会十农户型:同业工会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联合农户建设10万亩成片的铁观音基地和6万亩乌龙茶“绿色食品”基地,并指导茶农统一管理茶园,举办各种形式的茶叶促销宣传活动。

③收购站十农户型。安溪县和各乡镇都设有茶叶收购站或农贸市场,每逢“墟日“或茶季,茶农都会将毛茶运往收购站,直接与茶商进行买卖交易。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西坪镇已建成全省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茶叶中心市场,长坑乡正在积极建设长坑茶叶市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也已竣工。收购站十农户型正在向专业市场十农户型转变。

2.围绕茶业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所依托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其组织体内,必须建立起一个核心部门——龙头企业,以发挥其对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与利益协调作用。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农户、生产,一头联系市场,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能否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功能,能否保证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是理顺产业化组织体内经济利益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所在。安溪县现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已达50~60家。国有企业安溪茶厂在全县设立22个茶叶收购站,年收购毛茶5000多吨,加工销售带动农户2万多户。①众多不同规模的茶厂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3.通过科技兴茶,促进了茶叶产业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来培壮扶持主导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安溪县提出“科技兴茶“的战略口号,各乡镇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如西坪镇邀请农科院和农学院以及县茶果局有关专家、教授、农艺师授课4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8期,参加听课人数达到12350人次。安溪茶厂针对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如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拣梗设备——电脑茶叶拣梗机来拣剔茶梗;斥资30多万元建立茶叶农残检验室和理化审评室;与厦门大学联手开发“乌龙茶水分自控系统”等。县政府与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三大基地:与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山无公害优质茶园;与省市县各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优茶业系统调控应用技术及良种示范基地;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富硒茶研究生产示范基地。

4.宏扬茶文化,健全市场流通服务体系。

占领市场是产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顺畅及时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实现其价值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溪县做足茶文章,宏扬茶文化,大力提高安溪茶的知名度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由茶叶行业工会协调,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茶艺表演和茶叶产品展销会,开办茶艺馆,建立连锁店,并以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首届安溪铁观音”等活动形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和市场。

二、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不足

安溪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溪县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十佳”县市。1999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90年增长6.63倍,7.3倍和6.34倍,年均递增率25.34%,26.51%和24.73%。②全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③

从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与发展茶业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茶业比较利益,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茶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加快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跃上了新台阶。

1.解决了市场与农户的衔接问题

农业产业化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可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有机地组织到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系统之中。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户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而且使农民产前计划有指导,产中服务有保障,产后销售有渠道。通过一体化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利益,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强了抵灾抗险的能力。

2.立足地方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具体表现为:①立足本地优势,形成了以茶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结构。安溪茶业发展规模居于全省首位并在全国产茶县中居于前列,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三个外贸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现已有茶园25万亩,年产量1.35万吨,产值3亿元,加工、销售附加值6亿元,从事与茶相关行业人员60万左右,占全县人口的60%,④②主导产业带动型的产业化模式使农村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群体。安溪从特色产业茶业入手带动了印刷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机械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产业链。③拓宽了农业的原有结构。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农业超出了初级生产范围,拓展了其与非农产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横向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新型伙伴和联盟关系,将商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纵向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3.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络,拓展了农产品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起到了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作用,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有显著功效。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其茶业销售网络在90年代初步形成并日益扩大。安溪茶叶主要内销往本省的漳州、厦门、泉州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外销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和东亚的日本,每年为国家创汇2000多万美元。目前,正在进一步开拓美国、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市场。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专业化高度发展,农业实现高度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当前我国农业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各种经济成份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利益关系还不协调,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经经营形式还较为少见。安溪茶业是1985年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后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化的提出更是才短短几年时间,所以几年来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名牌战略实施不力等不少困难与问题。仍需当地政府、农户、企业团结协作不断努力。

三、安溪茶业产业化实践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及环境的巨大变革,加上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无疑会加快。安溪县以其特色产业——茶业为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此次的安溪之行,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如何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在当前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通过合适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吸引分散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等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农业产供销、产加销的一体化经营利益共同体。根据农业各产业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选择恰当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相对松散型的联结方式,如“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农户”型,这种模式比较适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这种形式中,公司与农户之间仅是一种简单的契约性商品买卖关系。可采用紧密型联结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带有专业合作性质,通过利润纽带或产权纽带(如股份制)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把产供销、农工贸联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实施者,负责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并向农户提供农用生产资料和负责产品的加工销售,农户则按企业的要求生产,成为产业化中的“原料车间”,参与企业的最后利润分配。在发达地区,及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的地方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也可采用半松散半紧密型的联结方式,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生产基地,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负责基地的生产管理,双方一般签有协议成合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使农户利润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部分经济作物种植业都可采用此形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那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等企业,往往能带动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互相配合、分工合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制,增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的功能。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建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将现有的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推向股票市场,利用股票上市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进行多种样式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政府应当在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3.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品牌战略,积极扩大出口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中国农产品将面临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当今世界商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是致胜之本。培育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迫切任务。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特色、杜绝以次充好,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它既是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企业信誉的一种措施,又是拓展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只有树立具有特色的名牌,加强宣传,扩大经营规模,才能成为左右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巨头。

4.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其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再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加工规模,带动农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最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改良农业产品品种,调整农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工作,鼓励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②加强现代农业良种开发推广工作,与农科院所、农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引进名优特水果、蔬菜和粮食品种,建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花卉栽培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③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有偿承包”等形式,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农业技术推广落到实处。④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开发推广工作,适应市场细分化的需要,加强农产品新品种和加工业的适用技术开发推广,着重发展市场潜力大、加工增值多的产品、运用技术,并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5.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化的过程。政府应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维持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站在大市场、大流通的高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为分散的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保障。再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引资、产品展销、技术引进等服务工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正确处理政府行为与农户(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要真正面向市场,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要求安排生产,保持生产与市场的动态一致性,就必须避免政府代替农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包揽过多。此外,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制止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真正减轻农民(企业)负担,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注释:

①④安溪县茶果局:《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安溪乌龙茶简介》。

②《2000年福建年鉴》第340页。

③《2000年福建年鉴》第177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征、李建平、郭铁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杜梅萍:“九五”留给“十五”的最大课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前线》2000.4。

3.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业经济》1996.10。

4.董雅珍: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江淮论坛》1996.6。

5.张开华:试论农业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及政策导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6。

6.王书芳:农业产业化:又一次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与争鸣》1997.11。

7.陈昭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调研世界》1998.2。

8.李刚、赵华安、李新香、阎方台: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型农民的若干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0.7。

9.沈筱敏:我国传统农业的分化与现代农业的成长,《农业经济问题》2000.4。

10.刘建华:立足闽东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福建经济》2000.8。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第5篇

1.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传统农业将生产与市场相分离,把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相分割,始终无法摆脱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低效益的局面。特别是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很难使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打破封闭的小农业格局,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显著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利益机制,使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和收人,进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1.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竟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农业竞争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经营主体。如何改变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国际农业大公司直接较量的局面,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民和县农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只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培育和壮大产业型的农业企业,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经营主体水平和农业征税组织化程度,尽快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人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创出农产品的品牌,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1.3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制度和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不变。目前,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加强,农户对服务的要求,农村的服务主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促进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有利于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要求的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现行双层经营体制的补充和完善,是坚持和完善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1.4农业产业化经营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看,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农村的出路在于城市化,现代农业的出路在于绿色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把这“三化”统一为一个整体,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体,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民和县农业产业化经曹存在的不利因紊

2.1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不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人持续稳定增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靠龙头企业来带动,但民和缺乏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现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面不大,农业生产者很难预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否被龙头企业全部收购、加工和销售,往往简单地根据“什么供不应求,什么价高利大,就种什么或养什么”的原则发展种养业,容易导致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一哄而上,供过于求时,生产者又一哄而下,最终形成农产品周期性“卖难”的被动局面。面对极具诱惑力又隐藏巨大风险的市场,作为风险承受能力极弱的农业生产者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由于缺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而常常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2.2农业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多。民和地形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变化无常,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如干旱、冰雹、霜冻、洪涝、低温、病虫害等频频发生,轻则造成农业减产减收,重则劳而无获。民和不同区域的农作物耕作制度和品种结构是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现阶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重点培育和发展双低“油菜”、豆类、脱毒马铃薯、反季节蔬菜、中藏药材、花卉等六大种植基地,必然会引进一些新的作物品种,实行一些新的耕作制度,使原来较稳定的耕作制度和品种结构被打破,进而增加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的风险。

2.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不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市场信息,包括市场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民和县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媒体不丰富,特别是广大农村信息收集、传递与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能及时全面收集省内外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并把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致使农业生产者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因缺乏有效信息而导致决策失误。

2.4“订单农业”比重小,履约率不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发展“订单农业”。农民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签订的订单和合同能够兑现,农民收益就有保障;反之,将给农民带来严重损失。民和县合同农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较慢,“订单农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仅占5%左右,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有蚕豆、中藏药材、马铃薯、蔬菜等,在养殖业中“合同养殖”比重更小,而且现有龙头企业实力普遍较弱,履约能力不强,使农业订单和合同履约率普遍不高,导致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产品购销合同不能履约而给农民带来损失的风险依然存在。

2.5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引进和推广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这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民和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中,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文盲半文盲占36%,小学文化占34%,初中文化占26%,高中文化占4%。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偏低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因素之一,它将直接影响科技含量和技术要求高的新项目、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3推进民和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对策

3.1加快发展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把千家万户与大市场,把生产、加工、销售联接起来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其关键是要培育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担负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农户经营的重任。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同时,应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当前,要巩固加强乳品、洋芋淀粉、中药材等加工企业,对其实施扩能技改,扩大生产规模,变初加工为深加工、细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强化引导和服务,让企业致力于抓管理、强素质、打品牌、树形象,使其尽快形成实力,占据市场。同时,要培育新的龙头企业,依托资源优势,采取争取项目和扩大招商的办法,引进民资、外资及国家有关开发资金,兴办几家真正有经济实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加工储运企业,使其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

3.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升级,逐步调整农业科研的方向和重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进步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继续鼓励和引导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人股等多种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民开展联合与合作。鼓励和引导具有开拓市场能力的农业科研机构,逐步转为农业科技企业,成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创办和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教育和培训,使其提高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3.3切实维护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产品处置权和经营收益权,绝不能代替农民决策,更不能搞强迫命令,而是要帮助农民分析市场行情,指导农民种(养),帮助农民销售。在充分尊重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分散、规模狭小的个体农户组织起来,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要积极发挥行业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