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式

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拥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优秀的软硬件设施,教育理念更为新颖,教学内容广泛、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双向交流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与教师都起着非常好的影响,优秀教育资源的汇集,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思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往往采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与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或者“知识+应用”的综合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外,更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的校园气氛比较活泼、轻松,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拘泥于学校教育,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锻炼各方面能力。此外,很多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外语水平的培养,这种中西文化相交流、融合的校园环境有利于让人才培养向国际化迈进。在教学管理理念方面,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相关部门把学生当做“服务对象”,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工作,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教师并不是以管理者的姿态对学生进行监督与命令,而是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与引导,充分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精神。

2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比较特殊,普遍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也比较往往复杂和严格,这就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样以及特殊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高标准的课程要求与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存在着矛盾,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2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是在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的大趋势下,中外合作办学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高标准、高要求的素质培养缺少不了配套人员、软硬件等的支持,但是目前,某些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对于学校的硬件设置逐年加大投入,但是对学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比较缺乏,对于某些近几年新出现的问题以及矛盾没有一个成熟的应对策略。

2.3传统教育观念与国际教育规律存在矛盾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淘汰率很低,社会各界存在着“一旦进入了高等学府,就能够获得成功”的观念,家长们也往往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能拿到文凭,工作就一定有高收入。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我们不能忽视国外教育的择优选择以及远远高于国内大学的淘汰率。这种观念上的差异阻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以及扩大发展。如何让广大师生、家长接受这种易进难出的教育规则,设置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2.4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父母和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中成长,很少经历过困难的磨砺。学生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很少顾及到他人的感受,人际交往中缺乏宽容与理解,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弱,这些不利因素都容易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有着自身优越感,他们往往对大学的期望很高,个性张扬,一旦理想与现实生活产生差距,可能会有挫折感,可能会引起心理问题。

2.5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虽然当今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大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倡“教育围绕市场办”,但不能忽视的是,许多大学对于自己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地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责任不清晰,教学目标不够细致、明确。教学过程中,套用国外的一系列的教育体系,但是对于这套教育体系能否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需要,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迎合企业的需求缺乏深入的思考。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维度、技能水平、实践与创新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上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3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选择合适的教育培养模式

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培养模式的同时,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例如,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自身素质进行分类,实行差异化的管理措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与管理中,偏向于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巩固,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侧重对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注重管理队伍建设

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的辅导员、教师以及学校领导,都要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的学习,积极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措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够驾轻就熟。工作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道路。

3.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例如,针对学生心理敏感脆弱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展挫折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起一系列的预警机制,通过各个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发现心理上有困惑的学生,通过专业心理老师的辅导,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

3.4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培养模式

为了构建基于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要深入企业调研,促进双方的互相了解,充分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当的从企业中引入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学校和企业也可以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走产学结合的途径,由双方共同培养人才,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这样可以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本文来自于《科教导刊》杂志。《科教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陈浩勇单位:河南许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