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外历史故事

中外历史故事

中外历史故事

中外历史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故事;有效性

历史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第一感受都是枯燥乏味,对初中生来说这种感受尤为明显,反映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1]。因此,如果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把历史故事与历史知识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则不但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进而改变学生对于历史课的错误认识,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历史学习的效率。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从初中生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征看,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相对较强的阶段,只要是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仍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受小时候长辈讲故事的影响,对故事存有较强的兴趣,生动的趣味性故事能对初中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历史故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时能够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较为具体的故事形象,从而实现复杂简单化[2]。通过引入历史故事讲解历史事件,能在过程中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时间、知识要点等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讲解出来,使复杂难记的历史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而学生如果也能参与到故事讲解中去,那么除了会掌握到必要的历史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表达和对知识进行思考的能力。把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实现:

(一)为历史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课外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中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入,能给整个课堂教学带来新鲜的素材。对初中历史而言,课本中的许多内容教学时如果只是直白的进行传授,则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但如果能将这些内容转变成历史故事进行讲解,那么则能给整个课堂带来更多的新鲜素材。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时,就可以把林则徐的故事引入教学。从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的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到清王朝的洋务运动以及北洋水师的成败。让学生在故事中能把整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1.引入历史故事能帮助学生细化知识点的学习。相对于历史课本来说,相关的历史故事的内容更加细致、生动,而且比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会涉及更多的方面。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在日益增加的,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习世界历史知识时,其内容相对于中国历史而言是比较难于理解和进行记忆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无法完全理解相关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弱,这时如果能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则能改变这一现状[4]。如有关俄国十月革命,就可以把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以讲解列宁这个人物故事来对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点进行引申,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十月革命这个知识点。

(二)把历史故事引入历史教学时要遵循的原则

想在通过引入历史故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对所引用的历史故事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在选择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选择历史故事时的首要原则,因为一旦所采用的故事被学生发现是不符合或违背历史记录的,就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要想达到真实性,所选择的故事必须是符合历史史实,不能脱离史实随意虚构,如对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或推测时也要明确告知学生。

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即所讲的故事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重视故事的针对性选择,才能实现通过故事来导入教学内容的目的。为了使历史故事有针对性,要求历史故事要紧扣历史课本和教学主题,从课本上的内容来挖掘故事;要针对学生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和思维能力的目的[5]。

3.趣味性原则。要想通过历史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求所讲的历史故事足够有趣,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做到在保证故事情节生动的同时要求故事要有新鲜感。

综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有趣味性、有针对性的历史故事,即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也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引入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已通过实践证明,确实可以起到增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也实实在在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20.

[2]郑瑶.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1,35:35.

[3]宋雅健.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58.

中外历史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故事导课

【中图分类号】G 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93-01

导课是教师在开始讲授新的教学内容前,有计划的、精心设计的简练、概括性的教学语言。精彩的导课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尽早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情景导入法、热点新闻导入法、漫画导入法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语言铺陈渲染,或利用多媒体视频直观展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既生动形象又引人入胜。充满悬念的历史故事,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就被感染,注重故事性的单纯学习动机使得悬念的开头对于他们来说再适合不过了。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正确的、恰到好处的使用故事导入呢?

首先,要注意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我们都知道孩子喜欢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最集中。初中学生也只有十三、四岁,同样喜欢听故事,如果在教学中我们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选择一些精彩有趣又能启发思维的故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的喜爱和学习欲望。比如在讲"张骞出使西域"一课时,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回到长安见到汉武帝的一幕,这一幕很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再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动机,从而活跃了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应有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自己历史思维能力。

其次,故事选择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注意历史知识与故事的紧密结合

在讲解《外交事业的发展时》可以利用总理的机智外交导课。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中总理的机智外交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对这一时期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探索欲望,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再次,选择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爱国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历史教材中许多名垂青史的故事就是凝聚爱国精神的生动教材,例如,在讲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以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导入,就激起了学生对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崇敬和热爱祖国的情操。

此外,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挫折承受能力令人担忧:个别中学生因为一两句批评、成绩不好等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事时有耳闻。历史教材中相关故事很多,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于"三千铁甲吞吴";西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成一代名将;大音乐家贝多芬经历千百次的失败,创作著名交响曲......这样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伟人故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感悟、领会做人的道理事逐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果历史教师能够在每堂课前巧妙地设置历史故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对于学生具有世界眼光、以开放意识传承优秀文化、拥有爱国主义精神、珍视生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琳霞,张冠科.《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宁夏教育,

1999年7-8期

中外历史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历史故事;教学有效性;创新思维

当有人知道我是一个历史教师的时候,总会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在学校学习阶段最喜欢的学科就是历史。当我问起缘由时,都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他们的历史教师非常能讲故事,而且他们都非常喜欢听。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听到学生反映,历史记记背背的东西太多,历史课比想象中要枯燥,知识点理解难等。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被学生轻松接受,达到“科学准确、有效实效、快乐教学”的目的,值得我们思考。历史的英文单词是History,有人理解为“Hi,story”。的确,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我校是一所山区高中,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我尝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故事,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实现有效教学。

一、历史故事的选择与运用

“历史”,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人类迄今为止所经历过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与历史事实的概念相重合,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故事”,在汉语中本义为“旧事”“已经发生的事”或“过去的事情”(故者,古也,事者,事实、事情)。其意蕴由今日汉语中仍大量使用的“故旧”“故人”“故交”“故居”“故乡”乃至“故纸”等词汇的构词法仍可一窥其用法。

在这里,我要探讨的历史故事是历史事实的叙述或是历史人物、事件的真实故事,虽然“故事”一词今义主要指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的流传也或多或少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在历史故事的选择撷取上贴近事实。它的目的在于三维目标的落实,以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在历史故事呈现的方式上,通过自己讲故事、学生寻故事、讲故事、串故事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比如自己讲故事,讲到某知识点的时候可以穿来,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讲到《中国军民维护国家的斗争》的三元里抗英中,通过讲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的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近代中国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这一历史意义;另一方面,先由学生寻故事再来讲故事,如,在讲到《百家争鸣》关于庄子的观点时,让学生自己讲讲庄周梦蝶的故事,从而理解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串故事,即将知识点用故事串起来,如,教学《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课时,用刘少奇的故事贯穿整课内容,从而很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二、历史故事运用的有效性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历史本身是多姿多彩的,故事是历史最好的呈献方式。如,在课前导入采用历史故事导入法。在教学《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时,以圆明园为导入关于圆明园的故事,提出问题:圆明园被焚烧说明了什么?(如列强强大、中国落后、列强侵略中国)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进而导入新课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在教学《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时,用自由女神像的故事导入新课;在教学《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一课时,用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新课;在教学《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时,通过商人的故事(“商人”的由来、晋商和徽商的故事)导入新课;在教学《宋明理学》时,用程门立雪的故事导入本课……这样,调动了学生课前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课的展开。

2.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历史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我讲述故事外,也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语言智能,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可以使他们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争讲历史故事,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共处,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人际交往智能。多种智能的锻炼,部分弥补了学生课业成绩上的不足,同时对提高他们学习成绩也能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如,在教学《百家争鸣》一课时,让学生讲述关于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的小故事,进一步了解这些古代的思想家;在教学《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课时,讲述爱迪生的故事、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的故事等;在教学《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讲述美国二战后总统的故事――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的故事等。

针对学生讲的故事我设计问题,如,在美国二战后总统的故事中,设计了以下的问题:

(1)这些总统任职期间都有哪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3)这些总统任职期间的措施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就有所认识,整个学习过程就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围绕历史故事探究,学生成为历史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成为他们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

讲故事的前提是有故事可以讲,于是我将全班分为四组,针对下一节课的内容布置任务,让他们课后去寻找他们所需要的故

事,“寻故事”的过程中,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梁启超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学生的感情培养需要经过一个系统的过程,而故事教学方法则可以使学生在某一特定情感氛围中,自然领略到课堂知识的内涵,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融洽的感情

交流与沟通。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人物、事件的故事来加强对学生感情的培养。在教学《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介绍邓小平的故事――8次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2008年,《时代周刊》评价邓小平,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重新汇入人类发展的主流,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而这就是邓小平的遗产。以此来感受邓小平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在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通过讲述参加日内瓦会议的过程以及在会议上所遭遇的困境――一位美国记者与握手后却拿出手帕来擦手,然后把手帕装进口袋,而我们的也镇定自若地拿出手帕,擦了一下手扔进垃圾桶里,并说这块手帕永远也洗不干净了。从这里能感悟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书本知识,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适时加强对学生感情的培养,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我尝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故事,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实现有效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成刚.故事教学在职业学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8).

[2]张洪亮.现代教育理论导读[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3]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中外历史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故事选择

历史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过去人类社会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学习内容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件和出现的人物,在课堂中我们无法还原历史,只能无限靠近历史,这时引入历史故事便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所谓的历史故事是指叙述过去发生过的,以人或事件为中心有连贯性能吸引人的事件。历史故事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史籍、史料中所记载历史故事,还包括民间故事、文学故事等。历史故事分类若以时间为序可分为古代故事、近现代故事;按论证分类,可分为史实和传说;按中心分类,可分为人物故事和事件故事。故事化教学,就是以故事为主要教学素材,以史料、史籍的搜集、选择,历史经过的回顾、再现、分析、评价为主要环节等多个环节所组成的综合化的教学模式,它是历史学科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故事化教学的必然性和作用

历史故事是构成历史的主要内容,也是传播历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和历史故事,在很大程度上,相通相融。从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水平等诸多方面分析,故事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大多以通史的模式展现,让学生通过最基础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感知历史、了解历史。初中教材图文并茂,有很大一部分文字都是故事性文字和故事性插图,可以说,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故事化教学,是基于教材的必然选择。

2.初中历史教学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故事化教学是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很好地顺应学生的思维特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要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故事化教学除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外,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良好的品格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比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优秀的人物事迹为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故事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故事化教学是多元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故事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历史故事的搜集、选择,历史故事的呈现,以及对于历史故事,或是历史故事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三个基本环节,它是发展学生多元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1.历史故事的搜集

故事化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历史故事搜集、选择,教师要广泛搜集材料,应尽量查阅第一手史料,选择那些真实可靠、有凭有据的历史故事,清楚所选历史故事的来源和出处,做好一定的考证和筛选工作,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故事素材,增强这些历史故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当然,历史故事的真指相对意义上的真,有些历史故事虽然都是虚构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某段历史时期的基本历史面貌,比如史籍《山海经》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黄帝擒蚩尤,还有一些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创作而成的文学类故事,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两类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大胆选用、采用。对一些完全杜撰和编造的历史故事,如野史乱史、穿越类故事,要把它们拒之门外。

学习历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因此,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应充分注重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此外,教师要积极开发口述性史料,如讲述《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改革开放前后生活(衣、食、住、行、用)的变化这段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动员学生回家后,听长辈讲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和这段历史对普通人的影响。

2.教师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故事化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切忌把故事化教学变成机械式的朗读工作,要把故事讲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历史功底,精妙的语言艺术,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魅力,教学语言首先要准确简练,其次要富有感染力和教育力,有一定的幽默细胞,使用一定的体态语言。当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图景,学生会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指鹿为马、谋害扶苏等历史故事,把秦政局黑暗腐朽的史实以故事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可以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故事。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用历史故事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正式的课文学习。教师在设置悬念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与教学内容有关,不要为了悬念而设置悬念,更不能故弄玄虚。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置悬念:“为什么开国大典上,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然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的奋斗历程,这样就自然过渡到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地完成了导课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特别是要在教学重难点处引入历史故事,把难点问题变成故事情节,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化为趣味故事,通过故事讲述,深入浅出、轻而易举地化解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讲授洋务运动的破产的根本原因的时候,如果仅仅指出洋务运动只是嫁接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则八年级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教师可以插叙邓世昌的故事,透过邓世昌壮志未酬、壮烈殉国的活生生的个体认识那段历史,体会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形成相关的历史认知,这种故事化教学方式比起理论的讲述更具有说服力。

4.故事化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原则

故事化教学能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教学重点,化解学习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体教学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适量原则。

教师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和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老师要认真研究和探索,了解学生倾向什么样的历史故事,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的兴趣因地制宜地选择历史故事,选择那些有针对性,故事内容的深度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有效故事。如果对涉及教学内容的历史故事都不加选择地使用,那么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误导学生。

讲述历史故事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故事化教学要讲究适量、适度,初中历史一星期最多只有两节课,如果故事插入太多,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违历史教学的目的。

总之,引用历史故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故事化教学有其优势和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要注意和其他教学方法并用,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中外历史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72-01

1.历史故事的含义

历史故事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它往往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它不同于历史著作,可以有细节上的想象和虚构,允许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集中,但在大的史实方面不能杜撰、篡改、违背。可以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可以集中描绘一个历史事件。它要求立足于现实去回顾历史,必须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去描写,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缘由

2.1 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历史教学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因为其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和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历史故事可以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课堂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2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历史教学中,如果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教材知识,不仅学生厌学,久而久之教师教学的枯燥和空洞就会展现,历史教学就有可能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因此我们可以把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以达到增强学生兴趣的目的。逐渐做到让历史课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最好的老师。

2.3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的接受和把握程度。历史故事的引入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或者手段,而最终目的是达成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这种方法或者手段灵活地运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课堂学习成效的好坏我们也可以用课后的学习测评来进行衡量,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学生对历史知识接受和把握程度的一把尺子。

3.历史故事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3.1 重故事情节轻教材知识,舍本逐末。历史故事在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固然能收到良好的成效,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只是为了讲故事,把故事降得绘声绘色,情节跌宕起伏。如果在此过程中轻视了教材知识的讲解,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未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在我们历史集体备课的时候经常就有老师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故事引入课堂,讲着讲着就刹不住车,一个故事就是一节课。"这就是没有处理好历史故事和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造成的。教学中讲故事时间过多挤占正常地讲授教材知识时间。

3.2 迎合学生的胃口,忽视历史故事地客观真实性。当今宫廷剧、穿越剧、历史演义等非常流行也很受学生喜爱,这些大多是小说家,剧本家们天马行空虚构出来莫须有的事,适当引用无可厚非。如果不加甄别而盲目地引入课堂,这样就会让历史知识失去客观真实性,历史教学失去应有的严谨。另外,在讲述过程中,历史事件介绍不完整,并且没有注重故事的来源与真实性,严重脱离史实,容易误导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收到错误的历史信息,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3.3 教师唱独角戏,忽略学生的参与。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少,让课堂氛围沉寂。在引入历史故事进课堂的时候我们教师应力争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可以在课前就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多多的收集相关的故事,并积极的参与在课堂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大更好的发挥历史故事引入课堂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

4.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运用技巧

4.1 灵活把握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教学的时间节点,以及故事对教材知识的贴合程度。故事的引入可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的中间,只有灵活地处理好故事引入的时间,这样才能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个过程中应认真挑选历史故事,让故事更好的贴合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比如"伟大的抗日鹫"一课。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向学生讲左权、杨靖宇等先辈的抗战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抗战精神,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4.2 课程重难点内容穿插历史故事,加深对学生知识理解。历史故事主要作用是对事件中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梳理,对于细节的叙述也更为生动具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能将许多难以记忆的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与相关人物联系起来,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穿插在历史故事中,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参考文献:

[1] 《历史故事》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