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外励志故事

中外励志故事

中外励志故事

中外励志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韩剧;青春励志剧;生活化,传奇

近年来,韩国的许多电视连续剧在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由此而形成了“韩剧”热。在众多被国人津津乐道的“韩剧”中,就有多部“青春励志剧”,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大长今》《加油!金顺》等。这些优秀的韩国“青春励志剧”受到了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赢得了较好的收视份额。本文试图以这些优秀的“青春励志剧”为蓝本,通过对其基本构成要素的解构,深入分析其共有的特点,探究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的“青春励志剧”的创作提供借鉴。

一、何谓“青春励志剧”

青春励志剧是一种以青少年为表现对象,以学校或职场生活为主要场景,围绕着人生磨炼、创业实践而展开的一场青少年成长、成才、成功的生活故事。

作为“电视青春剧”的一种类型,青春励志剧是一种比较年轻的电视剧类型。其特点是在“青春剧”原有的“友情”“爱情”两大主题的基础上,突出了“励志”特色。所谓“励志”是指激励、鼓励、勉励在学习、生活、职场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服困难,发愤图强。在总体架构上是围绕青少年成长、成功的传奇历史;叙事上一般是按照“困难一奋斗一成功一新的困难”这种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的叙事顺序,重点表现的是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

作为一种以“励志”为主题的电视剧类型,青春励志剧特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具有很好的社会教化功能。它可以为处在孤独、焦虑中的现代人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慰藉。特别是在当代社会,虽然其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个体精神日益空虚,在年轻人中出现了许多影响恶劣的社会问题。因此,青春励志剧有对青少年的精神激励作用,使之不仅有很大的收视群体,而且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二、韩国“青春励志剧”的叙事要素分析

韩国的青春励志剧不仅具备青春励志剧所应具备的一般特点,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讲述生活化的人生传奇。所谓生活化,就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反映生活,使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像生活那样丰富多彩、错综复杂。所谓传奇,指的是情节离奇、超乎寻常的故事。韩国的青春励志剧很好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在电视屏幕上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充满真实生活气息的人生传奇。

1 讲述小人物的个人传奇

韩国电视剧往往很少进行江山社稷、家族基业等重大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宏大叙事,而专注一些生活中的小人物。通过关注小人物来折射大社会,这是美国影视剧创作的一个法宝,韩国的电视剧编剧很好地把好莱坞的这个法宝拿来为其所用,结合本国的文化特色,创作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人物的故事。韩国的青春励志剧也是如此。

如韩国的青春励志剧《大长今》描写了古代宫廷中的一位名叫“长今”的青年宫女的传奇故事。主人公长今,起初只是一个御膳房的宫女,并在宫廷斗争中被驱逐出宫。但她凭借着顽强,执著的信念潜心学医,终因医术高超重新入宫,成为宫中第一医女,皇帝御赐一个“大”字,从此号称“大长今”。其实,在朝鲜的历史典籍上,有关“大长今”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但《大长今》的编剧却借用了这个历史人物的外壳,描写了一个年轻女性自立、自强的个人奋斗故事。

而在《加油!金顺》中,主人公金顺因未婚先孕而草草结婚,而新婚不久的丈夫因车祸故去。婆家对其百般刁难,但金顺贤惠懂事,不仅对婆家父母百般孝敬,而且通过个人的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容师。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金顺不仅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婆家人的理解与接受,最终也找到了个人的情感归宿。

在这些电视剧中,女主人公均是出身贫寒的普通女孩,她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各自的人生目标。韩国青春励志剧创作中的这种人物安排,非常符合观众的接受心理特点,同时也强化了励志剧对青少年所具有的教化功能。

2 展现平民化的人生追求

青春励志剧的主人公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这是青春励志剧的一般规律。韩国在展现主人公的人生追求上,避免刻画远大、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而是强调贴近性、平民化,即展现普通人的人生和事业追求。在《大长今》中,长今起初的人生目标是成为最高尚宫。由于从小受到在御膳房当宫女的母亲的教诲,长今很快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御膳房厨师。而在经历被驱逐出宫的厄运后,其人生追求变成了成为一名一流的御医。而在《加油!金顺》中,金顺为自立,发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容师。而厨师、医生、美容师这样的职业都是生活中普通的职业。韩国青春励志剧创作中的这种安排,增强了电视剧的亲和力,使青少年观众能够很容易与剧中人物产生心理的共鸣。

3 经历普通人的坎坷艰辛

磨难是青春励志剧必备的叙事元素。在韩国的青春励志剧中,主人公经历的多是普通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坎坷和艰辛。在《大长令》中,长今是一个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儿,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孤儿所应经历的种种艰辛。长今经历的最大磨难是因为帮助朋友今英寻找遗失的珍贵金鸡和在路上救助受伤昏迷的闵正浩,不能及时回宫而被贬去了宫外的一个种植草药蔬菜的菜园“多栽轩”。在《加油!金顺》中,金顺的遭遇则更为典型。金顺首先遭遇的是未婚先孕,而后是新婚不久丈夫去世,接着还有婆家的责难和冷眼。到美容院工作后,还经历了领班的排挤。由于金顺有小孩,其与新男友的交往还受到了男友的母亲(美容院老板)的反对。长今和金顺所经历的生活磨难,许多观众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并与剧中人共同体会人生的悲欢离合。

4 彰显完美的人格品质

要战胜困难,必须要有顽强的精神品质。在韩国的青春励志剧中,为了展现唯美的人物形象,往往把剧中的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具有完美精神品格的“完人”。在《大长今》中,通过描写长今对命运抗争的故事,来张扬长今坚持不懈、奋发上进、英勇顽强,乐善好施的精神品格。可以说,长今是所有事业成功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的“集大成者”。而在《加油!金顺》中,金顺也和长今一样,具有贤淑、独立、自强、勤奋等完美的品格。这些剧中人物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使观众在观赏电视剧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那些在现实中被丢弃的精神品质在剧中呈现的艺术世界里得到了重建。

5 渲染唯美的时尚元素

作为青春励志剧,除了要重点突出“励志”主题外,还要打好“青春”的基础。在表现“青春”方面,韩国的 青春励志剧除了拥有必备的“爱情线”外,还比较重视展现各种时尚元素,增强对广大青少年观众的吸引力。 《大长今》主要演员李英爱、池振熙、朴恩蕙等都是韩国当红的偶像明星,他们因外表青春靓丽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剧中人物身穿传统的“韩服”,色彩明亮,制作精美,符合青春励志剧的青春色调。另外,《大长今》介绍了大量的韩国传统饮食,其精美程度堪称艺术品。而在《加油!金顺》中,金顺也是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金顺的扮演者韩惠珍也因此剧成为韩国的当红明星。韩国青春励志剧的这种特意安排,非常符合当代人,尤其是城市青年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也是其非常重视受众分析的表现。

“艺术就像一面魔镜,每个人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臆想出来的另一个人,还能在这个虚构的人身上看到真正的自我,看出自己身上的许多非常深刻和重要的自我。”韩国青春励志剧充分重视了人们在观看电视剧时的这种心理投射效应,在注重观赏性的同时,借助具有生活色彩励志故事和青春时尚元素,向观众展现了极具积极意义的传奇故事。这是韩国青春励志剧获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三、韩国青春励志剧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在我国的电视荧屏上也出现了一批可以定性为青春励志剧的电视剧。其中有较大影响的如《士兵突击》《恰同学少年》《五星大酒店》等。在这些青春励志电视剧中,除了《士兵突击》外,在社会上都没有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其原因是这些青春励志电视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主要表现在,电视剧的人物和情节有较大的“特殊性”,如《士兵突击》中的主要人物许三多等都是军人,其理想是成为特种部队(老A)的一员。《恰同学少年》中的主要人物是胸怀远大革命理想的、向警予、、蔡畅等老一辈革命家,表现的人生追求就是革命。而《五星大酒店》中的主人公潘玉龙出身贫寒家庭,剧中的人物也都青春时尚。但剧中却掺杂着跨国财团的内部斗争、遗产继承纠纷等一些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人物的“特殊”经历,使得这些剧中人物与普通观众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很难产生亲近感,从而削弱了其励志效果。因此,我国的青春励志剧的创作亟待改进和加强。总的来说,韩国的青春励志剧在创作上有以下几条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首先,应重视青春励志剧的创作,注重娱乐性与思想性的结合,集中力量,创作出一批像《大长今》《加油!金顺》那样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

其次,要注意寻找生活化、平民化的励志元素。青春励志剧的创作难点在于如何表现“励志”。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韩国青春励志剧的经验,向观众展现小人物在其平凡的生活中的奋斗与成功的传奇经历,即以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为叙述对象,淡化英雄化、理想化和崇高化,一切都是普通平民世俗生活的实录,这样的故事才能真正地打动观众,并产生思想的共鸣。

中外励志故事范文第2篇

“连史文化”砥砺精武豪情

连队官兵在野外训练休息之余席地而坐,指导员蒋涛从挎包拿出随身携带的“连史文化小册”,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英模小故事,官兵们听得聚精会神,休息后又以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训练当中。这是近日该旅一营三连运用连史文化,有效激发官兵训练热情的一幕。

在抗战时期,该旅战功卓著,在作战阶段经历过抗美援朝、东南沿海机动防空、抗美援越等战役以及和平时期重大军事任务,诞生了以“二级对空射击英雄”刘四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组建了“一等功臣连”等十余个响当当的英雄连队。为了让英模事迹深入人心,激发官兵打赢能量,用连史文化形成人人谋打赢的“滚雪球”效应,该旅倡导基层各营连广泛开展“连史文化大观园”活动,运用多种形式见缝插针地开展连史文化教育,强化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增进大家创先争优的热情。自从新兵下连起,一营三连就组织新兵认真学习荣誉连史,利用连史长廊、连史画册、连史荣誉室等文化载体砥砺官兵投身军营的壮志豪情;每周六下午,二营五连在会议室开展“连史英模故事讲堂”,由指导员为大家讲述抗战时期连队的英雄故事,官兵们可结合自身体会上台畅所欲言,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传递正能量。该旅十余个“红色连队”还通过用DV对连史馆、荣誉室等内容进行录制,统一制作成“连史文化小背囊”随任务携带,并结合实际情况搞好连史文化熏陶活动,让官兵在感悟荣誉连史中激励自我。前不久,三连组织官兵夜间持续武装奔袭2小时,当官兵们汗流浃背快筋疲力尽时,指导员蒋涛挥着连旗,声情并茂地讲起了连史中的一个英模故事,让官兵们精神为之一振,迅速调整状态,硬是比规定时间提前13分钟完成了奔袭任务。

连史文化砺斗志,官兵感悟激豪情。二连指导员魏华磊说:“连史文化是激发官兵战斗豪情的一剂高效药,有效强化了官兵‘扛红旗夺第一’的意识。”据了解,在该旅开展的比技能、比体能、比智能和创纪录的“三比一创”活动中,一营官兵热情高涨,训练成绩不断攀高,连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励志文化”涤荡灵魂血脉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深沉古典的雄浑军乐中,一身古装的孟子仿佛穿越千年,来到舞台上,慷慨激昂地吟诵着那流传千古的名篇《孟子・告子下》。这是该旅“励志诗词朗诵会”上,下士李文森激情朗诵的一幕,瞬即在官兵中涌起一股尚武思战谋打赢的练兵热潮。

该旅把弘扬励志文化作为挖掘官兵战斗潜力的重要着力点,通过旅政工网、黑板报、宣传橱窗、军营广播、文化长廊等,大力构设起培育官兵“抗挫力”、锻造意志品质的励志平台:建起了数字化旅史馆,在连队俱乐部建造了“英模励志墙”,举办军营励志格言创作大赛,每月开展“精武达人”电视访谈、年度评选“励志十大人物”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官兵在浓厚的励志文化中勇当先锋、勇站排头、勇创佳绩。

4月25日上午,一场“励志尖兵话成长”电视访谈节目在该旅军营电视台进行全旅直播。他们围绕“励志在军营,尚武当精兵”这个话题畅谈精武强能的心路历程,同时在政工网神箭论坛上开辟专栏供官兵在线留言或提问,让基层官兵在与先进典型的思想碰撞中进一步涤荡灵魂血脉。笔者在该旅导弹一营营区看到,一块块镌刻有格言警句的励志石醒目地摆放在路两旁,走进班排,官兵床头柜里放着励志书籍,军政笔记本扉页也写有励志格言,会吉他弹唱的搜索发射连班长侯书宝还自编了《军营男子汉》《当打赢的兵》等励志歌曲。

励志文化涤荡灵魂血脉,身边典型催生斗志昂扬。该旅官兵无论在酷暑难挡的帐篷里,还是在寒风刺骨的操场上;无论在长途跋涉的行军中,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演练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一颗“明星”在励志。“励志文化的思想感染力,让我对练兵打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该旅三级军士长王令波说,他是从部队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中领悟军旅,走出了一条艰辛而自豪的道路。他编写的3本通信专业训练教材,被防空兵指挥学院采用,并在全军防空兵部队推广,其个人荣立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并成为全旅首个三级军士长。

“战斗文化”淬炼打仗思想

“嘟……嘟嘟嘟嘟”,4月27日清晨,随着一阵尖厉的警报声划破天空,该旅实战背景下应急机动演练拉开了帷幕。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官兵们斗志昂扬、热情高涨,在各自战位上摩拳擦掌,在验收时不落下一件装备,不缺失一名人员。

该旅坚持把塑造浓厚的战斗文化作为培植官兵尚武思战的根本落脚点,不断激发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政治热情和内在动力。漫步在一营营区道路,会看到路边宣传板上张贴的“救灾精神”“雷锋精神”“打靶精神”……数百次战斗场景重新回放,数千名战斗英模的光辉形象镶嵌其上。副教导员宋宽磊向笔者介绍,现在每个连队都设置了战斗荣誉墙、战斗荣誉牌、战斗龙虎榜、战地文化箱、战地小石雕,走廊过道或训练场地都张贴有战斗文化标语,每周还会适时开展讲战斗故事、看战斗影片、学战斗英雄活动,让官兵时时处处受到战斗文化的激励和熏陶。

“发挥战斗文化对于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方可激励官兵时刻想打仗能打仗打胜仗。”该旅政委王信民介绍说,他们在对营区道路进行规划时,以部队参加的重大战役、重大英模人物对道路进行命名,将英模事迹、战斗史实制作成灯箱,把蕴含在内的战斗精神传递给一茬茬官兵。

前不久,该旅组织前往野外陌生地域进行单兵分业训练,为鼓舞士气,他们组织官兵在野外创作战斗格言,张贴在帐篷伪装网上或背囊上,营造战斗氛围;成立战地文化小分队,把身边人、身边事改编成相声、快板、红歌等节目,利用训练间隙为大家演出;派出战地小记者深入演训一线,采写官兵先进事迹,拍摄训练精彩瞬间。列兵万米泉兴奋地说:“置身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热情倍儿高,训练劲头倍儿足!”

中外励志故事范文第3篇

由于小朋友都喜欢探索周围的新奇事物,加上他们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比较弱,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又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赖,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也比较差。所以我们选择了"橡皮膏小熊"这一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讲讲小熊受伤的原因,同时通过设计标志使幼儿了解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知道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词:橡皮膏、接、撑、扶、抓。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尝试学习设计安全标志。

三、 活动准备

1、 贴着橡皮膏的玩具小熊。

2、 每人一盆已切割成小块的图片。

3、 图文传送器,图片四幅。

4、 画纸、蜡笔。

5、 课前已认识过一些标志。

四、 活动过程

1、 出示贴着橡皮膏的玩具小熊,引起幼儿的好奇。学习词:橡皮膏。

2、 通过玩拼图游戏,让幼儿找出小熊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来。

3、 利用图文传送器出示图片,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小熊在活动中没有保护好自己所以受伤了,并学习词:接、撑、扶、抓。

4、 组织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5、 幼儿设计安全标志,并与大家分享设计成功的快乐。

A、 幼儿设计标志。

B、 把个别幼儿设计的标志放到图文传送器上向大家介绍。

C、 鼓励幼儿把自己设计的标志向听课的老师介绍。

五、 活动延伸

中外励志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莫愁》;金陵文化;品牌;相得益彰

在南京的期刊方阵中,《莫愁》最具金陵文化的印迹。相传南齐时洛阳女莫愁貌美善良,聪明勤劳,因家境贫寒,卖身葬父,来到建康。后丈夫远征边塞,杳无音信,家业破败。然而莫愁不愁,却以扶贫济难、采药治病为乐。她死后,乡邻将水西门外的石城湖更名为“莫愁湖”,颂扬莫愁女笑对人生、助人为乐的善良美德。莫愁这个不留青史的贫贱之女,1500多年来一直令文人骚客牵挂,直至今天,“莫愁”已经成为南京城的一个文化符号。1985年创刊的《莫愁》杂志巧用“莫愁”名片,依托丰厚的金陵文化资源,使杂志品牌和城市品牌在互动中相得益彰。

“一刊三册”延伸放大了《莫愁》品牌

市场经济凸显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品牌是无形资产的最核心内容。媒体品牌是媒体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结合,媒体品牌的延伸是媒体资产放大的重要方式。当年美国的赫夫纳在创办《花花公子》成功后,成立花花公子俱乐部,授权企业经营“花花公子”系列产品。我国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曾经推出过“龙生龙,凤生凤”的孵化器思想,鼓励下属报刊利用各自的人力资源、新闻资源、技术设备和资金优势,再自行创办子报子刊。国内情感类期刊的代表《知音》,除了拥有《知音》杂志,还拥有6种子刊、1家子报、5个子公司、1个网站和1所学院。

由江苏省妇联主管的《莫愁》杂志,扎根肥沃的金陵文化土壤,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得到增值。无形资产只有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增值,才能转变为有形资产。《莫愁》杂志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敏锐的市场意识,采取“一刊三册”的方式延伸了品牌、放大了资产。《莫愁・智慧女性》《莫愁・天下男人》和《莫愁・家教与成才》三本杂志,按照受众细分、功能细分的标准,全面渗透到大众情感类期刊市场。

《莫愁》杂志是在用足政策资源的前提下自然扩张的,或者说它是一种“自然延伸式”的扩张方式。这种扩张方式也许不需要特别的智慧,但是却需要很强的市场意识和扩张勇气。《莫愁》最早定位是做基层“妇女干部”,主要为女性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当《莫愁》成功后,沿着读者自然延伸的路径,再造了“育儿”和“男人”两个阅读市场。目前,《智慧女性》《天下男人》和《家教与成才》在读者对象、刊物功能上有着明确的分工,但三本杂志的总体风格却有很多相似或相同之处。这种办刊方式减少了进入市场的风险,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刊物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期望《莫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调整发展思路,由“粗放式扩张”转变为“集约式扩张”,为南京城市再造一个精品期刊和城市标志。

温情美文净化了读者的精神空间

各地妇联创办的杂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关注人们的情感生活,重视美文的励志功能。《知音》是妇联杂志的代表,它高举“人情美、人性美”的旗帜,坚持“篇篇可读、期期精彩”的办刊意识,在全国传媒业内创造了知音现象和知音模式。办刊需要有奋斗的方向和追赶的目标,《莫愁》在一定程度上瞄准了《知音》的道路,内容有相当部分也是情感和励志故事。这些故事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弘扬了正义和进取的精神。

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最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现的“华尔街日报体”,就是一种讲故事的体裁,它帮助《华尔街日报》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在现代传媒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讲故事”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莫愁》杂志采取“优稿优酬”的方式组织了不少精彩的故事,杂志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大大增强。如《智慧女性》的卷首栏目“慧心慧语”每期都有一个名人励志故事:莎多拉・邓肯的故事教育读者“只有那些能听从自己心灵呼唤的人,才会活得快乐,并具有追求成功的最大动力”(2012年4月);施剑翘刺杀孙传芳,为父报仇、皈依佛门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一个女英雄的高大形象(2012年7月);海明威第三任妻子玛莎・盖尔霍恩用她的一生证明:“我的人生不是任何人的注脚”(2012年10月)……《智慧女性》的“魅力人物”“才情主义”“成功第一步”“职场SPA”“人生起落架”“幸福方程”等栏目,主打内容都是人生、情感故事。这些故事运用了文学传奇的表现手法,或关注名人的感情生活、成功秘诀、精彩人生,或探究普通人的情感经历、生存状态、底层命运。如2012年7月“魅力人物”的三篇文章就是三个“励志故事”:《中国女翻译追寻索马里海盗》是翻译陈丽去索马里参与纪实电影拍摄的故事;《白百合,在成功路上慢慢溜达》讲述演员白百合的成功道路;《财经女侠叶檀》为财经评论员叶檀设计出“侠女”形象。

《莫愁》的三个版本在读者对象上有着明确的分工,《智慧女性》陶冶女性朋友的情操,《天下男人》关注男性读者的爱好,《家教与成才》瞄准的是教辅市场。但是三本杂志的基本特色和功能却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内容多是人生故事、情感体验、时尚生活、励志教育等。翻开《天下男人》同样可以看到很多励志、教育故事,如75岁的褚时健由“烟王”华丽转身为“橙王”,健力宝曾经的副总张明达风雨中经营水果摊,陈宝国的父亲像阳光一样照耀儿子,“证券教父”张国庆甘当收银员,叶志伦创造性地开办美食侦探公司,等等。这些故事的人物描写、细节刻画、事件安排都较用心,结构模式给人感觉有“雷锋故事”的影子,是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的很好读本。但《天下男人》毕竟是以“男性读者”为对象的杂志,因此要防止将《智慧女性》的办刊思路平移过来,用温情、励志的故事冲淡了男性杂志的“刚性”。凤凰卫视、南方报业都曾提出“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口号,《天下男人》应该瞄准白领男性,纵论商海风云,揭示深刻道理,设计高档生活,争取吸引更多的高端读者。这就需要《天下男人》加强采编队伍的专业建设,将触角伸到政治、经济、财经、社会等各个领域,用专业眼光、专业思维来办刊,突破“大众化”办刊思路的局限。

《知音》在上海谋求上市的时候,引发了公众对它的职业操守的质疑,认为《知音》故事虚构过多、内容低俗,缺乏新闻意识和人文关怀。《莫愁》应该以《知音》为警戒,始终尊重新闻规律、坚持新闻规范,防止杂志过度文学化、传奇化。另外,这是一个视觉文化发达的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了“景观社会”的概念,指出现代社会正在“以影像为中介”形成社会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到以“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在“世界已经被拍摄”的时代,《莫愁》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加强封面设计,增加图片用量,提高印刷质量,全方位地提高杂志的视觉效果和阅读层次。

精心策划塑造了杂志的个性特色

和都市报、电视媒体相比,杂志的新闻性、时效性较弱,因此,杂志更加强调慢阅读、深度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在资讯特别发达的年代,被动应付工作的办刊方式,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只有那些能够敏锐地嗅到市场动向,能够主动进行内容策划的杂志,才能在商海中成就自己的品牌。《莫愁》杂志在办刊实践中,能够较好地整合办刊资源和读者需要,策划出较多的热点话题和优质内容,让杂志内容较好地贴近了市场的需要。

社会心理学有“近因效应”理论,即人们总是对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最感兴趣,因此新闻媒体普遍重视“新闻营销”“事件营销”。同时,当公众与媒体共同关注新闻事件时,就会在景观社会形成“围观”现象。从这个意义上看,现代新闻事件是受众与媒体共同生产和再生产的产品。《莫愁》杂志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洞悉当代社会问题,主动策划重点稿件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如《智慧女性》2012年2月刊登的《门:90后女孩的懂与痛》直面当代青少年出现的不良社会行为;10月刊登的《老吾老,衰老国度的集体焦虑》,探讨的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天下男人》2012年6月“独家关注”专栏关注的是公众的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问题;11月刊登的《“拯救”男教师?》《车来车往下一站不该是天堂》,探讨的是中小学男教师缺乏以及汽车社会的车德问题。

在信息异常发达的年代,单薄的信息难以进入公众视野。杂志不能和报纸、电视比新闻时效,所以杂志更需要重新组合新闻资源,通过“规模营销”多角度、多层面挖掘报道的深度。如《南都周刊》策划的《起底王立军》就用了5万多字描述王立军的人生轨迹。《智慧女性》的“本刊关注”、《天下男人》的“独家关注”都是《莫愁》杂志的精彩策划,内容既有一定的规模,也有一定的深度。将报道资源进行概念化的提升,是杂志又一种获取社会影响的方式。如《新周刊》曾经做过的“飘一代”“第四层”“她世纪”“中国不踢球”等,在综合、观察、分析大量的新闻现象后,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质、直接表达新闻的核心要素。《莫愁》杂志对语言的把握和感悟是好的,有些报道显然包含了编辑独到的眼光和用心的凝思。如“创业是种成年礼”“中国小镇的幸福格局”“中国进城式爱情”都有可能影响读者对事物的界定;至于“幸福产权”之类的概念,则有可能融入时代语言的洪流,成为社会能够接受的流行词汇。

在社会快速推进的时代,浮躁往往成为公众常见的气质。但是,传媒人是精神文化生产者,骨子里应该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一方面,我们需要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要有清晰的思路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文人情结,要能够异乎寻常地关注社会公正。一本杂志要有个性,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思路和自己的表达方式。《莫愁》是非新闻单位创办的杂志,因此,对世界变动的反应总体偏缓,杂志总体面貌留有文学的痕迹。没有自己的采访、策划和组稿,就会没有办刊的主动权,就可能像逛街一样,将别人的方向当成自己的方向。《莫愁》要想有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加强自身采编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个杂志社的新闻意识,更加主动地、成规模地策划一些重点栏目和重点报道。也许可供利用的行政资源不多,同城兄弟《东方文化周刊》的办刊水准、经营技巧提升很快。《莫愁》应该放下“行政”的包袱,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探索做大做强的路径。

2012年,“纸媒死亡论”一直缠绕着世界传媒:美国《新闻周刊》宣布停刊转向数字出版,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因财政困难申请破产,《德国金融时报》于2012年12月7日彻底停刊……我国特殊的媒体管理体制、世界第二的经济规模,使我国平面媒体对纸媒命运的感受相对滞后。但是面对世界传媒业界的巨大变化,我国平面媒体应该未雨绸缪,采取有效的策略进军数字传媒。《莫愁》杂志通过莫愁网实现了电子化延伸,但莫愁网上有的频道还是空白,首页上的内容基本还是杂志内容的简单罗列。《莫愁》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莫愁网的建设,争取走到期刊转型升级的前沿地带。“莫愁”是金陵文化的重要标志,相信《莫愁》杂志不会亏欠“莫愁”品牌。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研究”(07CXW001)、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社会舆论引导与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为2012ZDIXM035)的阶段性成果]

中外励志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励志 励志教育 课堂教学

1 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科学内涵

1.1 何谓励志 励,劝勉:励志(勉励意志)。励行。奖励。勉励。励精图治。志,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牛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也读不腻,学不腻。励志”一词最早出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励志”意为磨砺心智、激扬志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的目标。墨子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即为学须先立志,只有在心中确立人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一个人要想顺利实现人生目标。必须锤炼意志和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最终达到。

1.2 大学生励志教育本质 “励志教育”,不是某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

2 当前大学生励志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大学生励志目标的缺乏 《高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一条中,提出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坚定、明确方向;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大学生一般为中学阶段教育的成功者,虽接受了多年的励志教育,但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仍会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较为满足,另一方面,对未来前途迷惘、自信心不够,学习动力不足、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现象。这种精神困扰最深层的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2 高校励志教育手段单一 部分高校变相挤压德育的课时,励志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主要集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体现之外,几乎是一片空白,高校励志存在励志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苍白、地位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局面。

2.3 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内容不充实、形式不鲜活 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一方面,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学生在课堂上讲小话、打瞌睡。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的激励或引导不够,缺乏积极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不少学生虽然掌握专业知识,但却没有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问题、德行问题和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

3 创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3.1 转变观念 实施励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观念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在此基础上学到知识、学会做事。因此,作为学校,应把励志教育作为学校的一种特色,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高校应通过励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应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励志教学融入到教学、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懂得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比较自信,积极进取,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完成育人的任务。这样从思想上根除目前普遍存在的励志教育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部门教师的事的错误认识,将励志教育建立一种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操作体系,从多种途径提高励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创新德育实践。

3.2 认真备课,将励志教育内容与所教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为以后工作打基础,是励志教育融入课堂的目的。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科自身的结构和体系特点,通过认真备课,研究,看哪些内容与励志教育联系较紧密,寻求一个最佳结合点,使励志教育融入教材,将励志教育与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订出计划,同教学内容一样去完成,这样才能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课堂上,采用“三分钟励志教学”法 励志教学为保证有的放矢,应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瑕疵,并对症下药,在课堂中采取“三分钟励志”教学法。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与时俱进,这要求励志教育要将市场经济下一切生存法则渗透其中,形成励志教学的材料,如一位企业创业管理老师讲到企业效益时,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员工的工作热情。老师继而又问:员工工作热情的动力来源于哪些?这时老师很巧妙地将励志内容结合其中,他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上帝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上帝把他领进一间房子,这里的人都瘦骨嶙峋,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特制的汤勺,可勺柄太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汤饿肚子。上帝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这里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喜笑颜开,他们围着同样的锅,拿着同样的汤勺却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汤勺相互喂着吃。上帝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

学生听后深受感悟:一个人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办成许多事,但往往在一些特定场合,你会需要他人的援手,就用那根长长的汤勺的两端筑起你与他人沟通互助的桥梁;同时,也领悟到团结协作精神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从这个案例中,增强了自己今后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自信心。

当然,励志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我们结合学生讨厌灌输式说教的心理,将大道理融入有趣的小故事中。再如:在讲营销学中有关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时,适当穿插励志教育内容,给学生讲“秀才赶考”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为:有位第三次进京赶考的秀才住店,考前做了两个梦,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秀才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解析是高墙上种菜为白费劲,戴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劝他赶快回家。秀才心灰意冷地收拾包袱。店老板听秀才如此说后乐了,帮他解析说是墙上种菜是“高中”,戴斗笠打伞是说明这次有备无患,劝秀才一定留下来。于是秀才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讲完了故事,我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说明的道理,大家争相发言,有的从态度决定一切的角度理解。有的从一分为二分析任何事物的角度理解,讨论的热火朝天,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说:态度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想法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每个人都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儿哪儿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励志教育除了励志内容的多样化,形式也可采取多样化,如下课前三分钟,可以请一名同学扮演老师的角色,采用角色互换的形式,给同学总结本次课的内容,这不仅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更能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激发大学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潜质,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主发展。同时,也能让学习过程由过去简单的吸收、存储、再现转向探索、研究、创造,教与学实现互助并促进双向进步。

因此,不断加强励志教育,使励志教育无声地浸润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大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引领他们找到融入社会的契合点,引导大学生求真、崇善、趋美,提高学生的成才期望值,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高青松.论大学课堂教学穿插“励志”教育的方式方法[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第3版.

[2]曾立荣.高校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分析[J].教育园地,2010年第4期.

[3]戴春平高职院校励志德育现状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09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