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才培养下的公共管理论文

人才培养下的公共管理论文

一、课程的设置与优化

1.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主要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通识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识教育一般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2.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主要是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的通识课程,也是学生掌握的与专业大类有关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都是概论性的课程。

3.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从大二开始设置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其中包含有专业实验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两个方面,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与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一同构建学生的基本知识。

4.专业主干平台课程。专业主干平台课程直接面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的技能、理论课程。具体包含有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验课程者三大类。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在学生完成分流之后学习的。

二.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近些年来实施公共管理大类招生的高校越来越多,经过高校认真的探索和多方的论证,形成了一导转二分流三专引四实践的培养路径,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内外教学都协同进行,协调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逐渐完善成为较为系统的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路径。

1.一导转。在大一的时候就实施本导制。转专业。学院要坚持重点培养的教学思路,大一的学生学习的课程主要为英语、数学等以及基础课程,还无法学习专业课程,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形成志存高远,求取进步的的良好学风,学校可以通过长期酝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不断发展本科生导师工作制。本导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项工作也是学院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主要是充分的体现本导工作的有效作用,为学生的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全方面的发展。学院的本导制按照“1211”的计划实施,本导要具体的指导学生在大学生的生活、专业方面的学习以及科研发展等一些方面。本导生一个月要写一份学习汇报,其中包含的内容有这段时间学习上面的突破,生活方面的问题、科研方面的进步,然后上交给本导。本导没两个月向所在的系,上交本导工作表。各系本导之间每一个学期开展一次总结会议,并对这一学期自己的本导工作进行总结,将总结报告上交给学院教务办。学院每年也要开展一次本导大会,对表现突出的本导和学生进行鼓励和表彰。采用本导制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学生的转专业和大类分流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2.二专业的分流。大类招生一般在第一、第二学学期是不分专业的,开设的课程都是按照大类专业,从第三学期开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在专业大类中进行专业选择,然后学校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志愿和兴趣等,确定学生选择学习的专业。专业分流主要依据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成绩。分流的重要依据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学生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教学计划中的规定的必修课、限选课的平均学分绩点进行合理的排序,将此作为学生对专业方向的选择权,如果获得校级及以上学科的相关奖励或者是竞赛得到过荣誉的学生在相同的排序下会有优先择取的权利。其次就是学生自己的志愿,学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每个学生的志愿。最后就是有些专业和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对学习的课程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学院要在学生填写志愿表之前进行讲解和公布,让学生有所了解,为学生填写志愿起到参考作用。

3.三专引。在大三就要开始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结合大一本导制的基础,在全院学生学习完基础课程之后,学院在专业范围内再次实施二次本导分配,要求每个学生都有相对应的指导老师,专业的指导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对现有问题的处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还要考虑到学院公共管理和城市经济学科出现交叉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四实践。很多高校在专业教学上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校府合作”能够加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采用这种模式能够深化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在政府的相关部门积累工作经验。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还是要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作者:李芳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