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继成功地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后,又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不仅有助于“思想概论”课教学,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认识新中国建立后的30年的历史,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1.宏伟的目标

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曾经给中国民族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耻辱与遗恨。因此,尽快将中国引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成为无数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就始终以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为己任。早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就明确提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他在1945年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又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再次强调:“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进一步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根据的这些思想,在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向世人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国家。从此,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新的征程。

2.科学的设想

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提出还只是新长征的第一步。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正因为如此,在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时,首先立足于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这一具体国情,提出先发展新民主主义,待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设想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关于发展新民主主义的问题,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政治上,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共同专政;在经济上,只将大银行、大工业和大商业收归国有,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将是长期的。因为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1948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预测和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形势时,对于到底何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他说至少要10年,多则15年或20年,亲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和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严肃批评了党内某些人企图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指出他们的主张是不适合我们国家情况的。他认为在我国实行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要经过多年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在国家经济文化事实大为兴盛之后才可以进行。1952年,基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设想,开始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设想。他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问题。50年代中期,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明确提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面,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设社会主义,但要建设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即到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建国以来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这里,初步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又进一步推迟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认为大约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提出必须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是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的。3.可贵的探索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就提出以苏联为鉴戒,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当时形成了两个重要成果:一是《论十大关系》,二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重要著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探索。

在经济上:首先是正确处理各个产业部门的关系,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变为按农、轻、重秩序协调发展;其次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强调在中央的领导下,适当扩大地方的权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第三是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提出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第四在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在政治上:首先是加强执政党建设,防止和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民主法制;其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两类矛盾中,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强调对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第三是正确处理与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关系,提出共产党与派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双百”方针,即在科学研究领域实行“百家争鸣”,在文艺创作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的方针。

三大改造完成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展开之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些精辟见解,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可贵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

4.严重的失误

从1957年开始,随着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的提前完成,的思想认识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发生了严重失误。

的失误主要有两个:一是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二是经济建设中急于过渡和急于求成。这些主要表现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的运动,特别是1966年发动并持续十年之久的“”运动使整个国家陷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内乱之中,发动和领导的这一系列政治运动,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损失。从1956年到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虽然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绩是主要的。尽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了一段不小的弯路,但仍积累了一些可贵经验。从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全国各行各业受内乱的冲击和影响,使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本来已开始缩小的差距又重新拉大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我国错失了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的难得机遇和大好时光。

5.深刻的启迪

像这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成功地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后,为什么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时却发生了一些严重的失误呢?的成功与失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反对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别国经验的教条主义。过去的成功就在于他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他后来的失误恰恰在于他偏离了这个正确原则,把马克思针对在发达国家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结论,照搬到中国这种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这难免不发生失误。

第二,必须尊重科学知识,遵循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的唯意志论。民主革命时期,要取得革命战争胜利,需要尊重军事科学知识,遵循革命战争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更需要尊重各种科学知识,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任何主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

第三,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避免急于过渡和急于求成的冒进思想。处在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战胜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这已经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事业。要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更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长期的历史任务。既无现成的答案可供选择,也无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任何急于过渡、急于求成的思想,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不仅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反而打乱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发动的和化运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免费提供

第四,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的国家,要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力,使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即使像这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探索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时,犯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一个领袖或政党来说,没有一种适当的权力制衡机制和纠错机制,既不能有效地防止错误于发生之前,又不能及时地纠正错误于发生之后。这正是晚年失误的历史悲剧所在。要防止晚年历史悲剧的重演,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提出过宏伟的目标和科学的设想,作出过可贵的探索和重要贡献,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过严重的失误,留下了沉痛的教训。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都是我们今天继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宝贵财富。

《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来源于免费公文之家。欢迎阅读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