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一、新课改的背景与现状陈述

1.实用性。改版后的高中生物教材分为必修、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均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相串联,与以往沿用了多年的“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卫生学”的课程体系大相径庭。这样改版,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扩展了知识的广度,使得生物学知识更具有实用性。

2.探究性。教材的每一小节均由问题探讨、知识讲解、实验、思考与探讨、练习等部分组成,这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SeymourByuner)的“探究学习”(EquiryLearn-ing)———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的模式相吻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

3.趣味性。新教材全书采用了彩板印刷,增加了课外阅读的篇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更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常规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分析

在生物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业内同行纷纷参加新课程教学培训,努力进行探究性教学实践。下面,以《新陈代谢与酶》一节为例,加以说明。《新陈代谢与酶》的课程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

1.了解酶的来源、作用和化学属性;

2.了解酶的特性和影响其活性的环境因素。常规的探究性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导入话题: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礼尼做了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再让鹰将小笼子吞下,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笼子,却发现笼子内的肉块不见了。引导学生思考:笼子里的肉去了哪里?第二步:将学生按照观点的相似度分成数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步骤。教师也可以先向学生简单介绍酶的特性,避免学生的讨论漫无边际,进而引导他们完成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第三步:各小组的实验会出现不同结果,教师负责归纳实验结果,发动全班同学讨论,分别分析不同结果出现的原因。第四步:结合实验结果,画龙点睛地讲解教材重难点,使学生对酶的来源、作用、化学属性、特性、及影响其活性的环境因素有概念上的认知,将学生对酶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第五步: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上述步骤,与新教材的模块设置相对应,也符合素质教育精神,可是,许多老师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重重。首先,幻灯片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应试灌输,许多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教书就是为了分数。老师提出了问题,一定由老师公布答案。所以,引出问题环节,在许多学生眼中,与幼稚的形式主义表演无异。之后,是小组讨论环节,由于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小组讨论极易蜕化为自由聊天。即使有的班级素质较好,学生都认真地探讨课程问题,也因为诸如“酶”、“活化能”等概念过于抽象,学生往往花费大量时间,也收效甚微。实验环节中,过程设计的不严谨和学生操作的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五花八门,这考验了教师的素质,对于“不正确”的实验结果,有些老师限于知识水平,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随意敷衍学生,严重打击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最后,由于在小组讨论、实验、探讨实验结果等环节花费了过多的课堂时间,使教师讲解重难点的深度和力度大打折扣。而重难点知识与应试考试直接相关,考试成绩一旦下滑,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会备感压力,而齐力抵制教学改革的推进。

三、对常规教学模式的改进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对课堂时间和课后时间进行重新分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点睛式教学的密切互动,还是以《新陈代谢与酶》为例。第一步:在《新陈代谢与酶》的前一节课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结束之后下课之前,教师应预留五六分钟时间,引出《新陈代谢与酶》的“问题探讨”,同时,向学生简单讲解酶的特性。第二步: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自学课文《新陈代谢与酶》,并以图书馆、互联网为辅助,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探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让学生将解答、思考、和设计的实验步骤写在作业本上,交给老师批改。第三步:在上课之前,老师应该完成作业批改工作。对学生作业中呈现出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实验设计中不完善的地方加以改进。第四步: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先以正确的方法,将书中实验试做一遍,让学生了解实验可以达到的效果。然后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典型问题,集中讲解。再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可以做书本上的实验,或者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己设计的实验。最后,教师讲解重难点,得出酶的化学本质及酶的两个重要特性。布置课后作业,引出下一节的“问题探讨”。学生经过了自主学习、教师纠错、观看正确实验和自主实验四个环节之后,已经对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时,再听老师讲解重难点,会事半功倍。这样的设计,表面上增加了学生的作业量,其实只是把学生低效率、反复地进行应试练习的时间,挪一部分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上。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就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影响学生应试分数的前提下,成功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紧扣了探究性教学的本质。尽管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还将遇到许多困惑和挫折,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坚定教学改革信念,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就一定能够取得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最后胜利。

作者:史伟鹏单位:浙江省嵊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