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改论文

新课改论文范文精选

新课改论文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

会计审计工作的执行建立在财务会计工作至上,会计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财务会计记录、会计原则选择以及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监督和检查,为会计工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证。会计审计工作是核查单位和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利益获取的一种直观的、有效的工作方式。对企业进行会计审计是国家对企业和单位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企业内部的违法操作和违规操作具有很强的震慑和遏制作用,为企业内部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秩序的建立树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企业会计审计是企业进行查缺补漏的好机会,企业可以在会计审计的过程中找到制度的漏洞和会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缺陷,不断完善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会计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真实、合法的反应,对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信息化和披露的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会计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手段其主要目的就是规避违规问题,企业会计遵循着会计准则提出的客观性、合法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进行核算,要求企业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确认和明确的计量,使得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能够得到准确的划分。

二、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得到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边界不断延伸,但是我国的企业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时显得力不从心,内部管理机制非常不成熟,导致我国的会计审计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

1.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会计审计,而几乎所有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都是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这导致了会计审计工作在先天上存在着依附、不独立的特性,会计审计工作在展开过程中受到利益的约束和权力效力的制约,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会计审计工作也就难以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会计审计工作形同虚设。其次,会计审计工作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会计审计工作在本质上是要促进企业的审计人员自觉地履行自身的职责,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使得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但是国家宏观和企业微观在运用会计审计工作时却对会计审计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得会计审计工作在应用的时候出现差异和分歧。国家要求会计审计在工作中将重点放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之上,防止企业出现舞弊或者重大舞弊现象,侧重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而企业更多的是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出综合性的谋划和建议,侧重于会计审计决策作用的发挥。在有限的人力和时间范围内,对会计审计工作侧重点的要求不同必然导致程序和实践的冲突,使得会计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最后,企业和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明显不足,对会计审计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会计审计工作的专业素质不高,在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时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2.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我国企业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定位不明确。绝大多数企业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单独地将会计核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将会计核算工作和其他审计工作融合到一起进行,会计核算界限不清晰,财务会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财务会计人员在自身的专业素养、工作精力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中一直处于被动和消极状态。其次,我国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作保障。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往往手动管理层的行政指导,在企业中是上下级的关系,这就出现了管理层干预财务核算监督职能发挥的弊端,导致了我国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难以得到保障,企业内部经济腐败现象严重。最后,我国的企业在安排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时缺乏统一和科学的制度安排。在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属于被动工作,是以企业的需要为中心展开的,而会计核算和审计的战略引导和规划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展现。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失真情况严重,存在很多人为的目的性操作。

三、解决会计审计问题和财务会计核算问题的方法

1.解决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对策。首先,要切实保证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赋予会计审计部门较高的权利职能,减少企业管理领导层可能产生的权利干涉或利益影响,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只有审计部门独立性与权威性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会计审计职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其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监督机制,企业要学习引进现代化企业管理监督理论,完善自我约束!监控职能,以经济效益的实现为主线,制定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内外部会计审计监督环境,最后,加大企业的会计审计投入力度,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专业化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实现现代化审计监督手段,推动及时跟踪与全程动态化管理,兼顾职能效率和风险控制,提升会计审计质量。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研究者主要将软实力理论运用到国家综合实力及文化层面,并从概念界定、实践应用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例如,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2008)指出,文化软实力即是文化的凝摄自固力、竞争力、传创力和感召力的整合表达,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者,都产生实实在在的改变性影响,所以,文化软实力是人在创造生存的过程中改变自己或他者的实在影响力。王一川(2009)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特定人类共同体生活的价值系统及其象征形式所呈现的柔性吸引力。在实践中,文化软实力一般与特定区域或特定层面相结合。例如,刘彩云等(2011)从探讨蜂蜜文化内涵出发,指出弘扬蜂蜜文化在发展蜂产业中的作用,并提出扩大宣传途径、加快蜂蜜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提升蜂产业发展对策。杨柳(2012)认为提升“中国白酒金三角”文化生产力的两大途径包括通过高端要素的化学聚合创造和承袭文化生产力,以及通过地理品牌的传播强化文化生产力。实证研究成果大多关注与地区,对行业及产业的关注比较少,结合四川地区白酒产业的研究比较有限。鉴于此,本文拟对川酒文化软实力提升思路进行探索。

二、川酒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分析川酒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品牌,还是生产技术上在国内、国际堪称首屈一指,被行业认为“最大的产业集群、最大的品牌群、最大的产能群、最好的政策洼地”,酒类生产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然而,当川酒产业面临着从销售量提升到产业文化影响力扩大这一挑战时,还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品牌建设不够完善。四川白酒品牌主要分布在四大酒城———宜宾、泸州、绵竹、邛崃。其中宜宾、泸州两地白酒品牌建设在命名、文化、包装、定位等工作相对比较完善,品牌知名度较高。邛崃拥有酒类企业近300家,是中国重要的白酒原酒基地,生产窖池2万余个,原酒储量约20万吨,其自然条件适合酿造高品质白酒。然而,邛崃白酒除了“文君”品牌稍有名声外,大多企业从事散酒生产和销售,因缺乏品牌建设和推广,知名度和盈利能力都有待提高。

第二,地方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四川被誉为浓香酒的世界、酱香酒的故乡。提起四川白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五粮液、泸州老窖和郎酒等著名品牌。的确,川酒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品牌,还是生产技术上在国内、国际堪称首屈一指。然而,各著名的白酒品牌使四川享誉了国内外,却没有使孕育了这些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白酒品牌的白酒酿造地大放异彩,很少人提到白酒品牌就联想到白酒酿造地。由于白酒的生产条件和环境是不可复制的,酒类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所在地的关系就重要。当一个企业的产品与所在地的地理、历史、民俗等联系越紧密、融入越自然,越能充实其内涵,也更能借助当地文化扩大影响力。

第三,对“高端产业”理解不够全面。四川白酒产业导向是走高端化、品牌化道路,建设固态蒸馏白酒高端品牌的集聚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对“高端化”理解不全面的现象,将“高端化”与“高价格”混淆,存在盲目高端化的局面。近年来,白酒价格一路飙升,中高端白酒似乎成了有钱人的专属品,加之我国自古以来的“宴请文化”促使了高档白酒的消费,高端必定是高价的。然而,高价格不等于高端化。盲目高端化不仅带来整个行业产品链价格的上涨,而且导致白酒产品标签、标识使用混乱,误导消费。其中,年份酒一直充当涨价先锋,但我国的年份酒缺乏产品标注中有关窖藏时间的标准,出现乱标年份误导消费的情况,其投机和市场混乱度较高。这种情况不利于白酒产业健康发展。因此,在川酒产业高端化发展道路上亟待出台一系列产品标准和管理制度。

三、川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文化软实力不是通过物质累加的途径就能提升,它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努力且无法量化和有形化,但其价值不可忽视。笔者认为,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和提升川酒品牌文化内涵,可以彰显川酒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1.通过探寻川酒的酿酒史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四川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举世瞩目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埋藏着许多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历史遗迹。在数以千计的珍贵出土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陶器、青铜器属于酒器,如盉、觚、觯、瓮、罍、钵、尊、爵等。考古工作者还在四川各地发现了大量商周至战国末期的酒器,包括陶器、漆器和青铜器,既有盛酒器,又有饮酒器,仅青铜器就发现了100多件。大量酒器的出土,足以说明古代蜀国酿酒业的发达和蜀人饮酒之风的盛行。在源远流长的四川酿酒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酒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沉淀。通过探寻川酒的酿酒史,发现川酒品牌历史演变的深层次价值,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川酒文化软实力。

2.通过体验川酒饮酒习俗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在古代,酒是权力的象征。由于酒的来历神秘且喝起来有飘然晕眩的感觉,所以古人以为酒是神赐的,或者是得到神的启示而酿成的。掌权者将酒作为体现自身威严与地位的象征之一,酿酒权由掌权者赐予,有功之臣才可以得到赏赐的美酒。随着酒的酿造技术逐渐普及到民间,白酒的品种越来越多,原先繁杂的仪式礼法逐渐淡化失去了神秘性,饮酒成为一种礼节和人生享受。以前白酒度数相对较低,饮酒以男性为主,佐酒菜肴不如现在丰富,人们饮酒崇尚“豪饮”,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方显男儿气概。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饮酒从“豪饮”变为“细品”。人们通过闻香、观色、品味来欣赏和回味酒的品质高低和风格。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洋酒进入中国消费市场并得到人们喜爱,白酒仍然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饮用佳品。上述各种饮酒习俗,可以在川酒的生产与营销环节中实景展现,通过消费者的体验活动,可以很好地提升川酒文化软实力。

3.通过传递川酒精神价值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当将酒作为产品销售,品牌就成为区分产品的标志之一。不同的白酒企业和产品系列在命名、包装、宣传口号、商标等品牌构建方面追求的是创造独特的形象,传递丰厚的内涵理念,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价值。例如,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培育“舍得”酒品牌,2010到2011年公司在水处理、粮食处理和生产工艺方面的设施设备投入共进行了十亿左右的投入,这些都是先舍去的利润。在舍去一部分利润基础上酿造出的更高品质的酒才更加受到市场的认可,然后才逐渐收回投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正所谓“舍得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舍之于物,得知于心;舍之于利,得之于义;人生福报,在于舍得。”,“舍得”品牌可谓集千古智慧于一体,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也传递出健康的价值观念。

4.通过川酒的表现载体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四川是浓香型、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固态蒸馏白酒的故乡,拥有千年古窖、酿酒建筑和盛酒器物,且古迹、建筑和器物与生产经营融为一体,流传至今。成都拥有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200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泸州拥有明代万历年间所建的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绵竹拥有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获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五粮液、水井坊、剑南春等酒企都建设有酒史博物馆,展现从古至今的白酒生产工艺、酿造工具和器物等等。历史遗留下来并仍在使用的建筑和器物足以说明川酒的历史,也是证明川酒文化的物证。古迹、建筑、器物、诗词歌赋、书画、楹联、雕刻、典故等都是在酒文化的形成中产生的瑰宝,令人回味,让人遐想,极具挖掘和提升潜力,是不可忽视的酒文化载体。

5.通过川酒名人资源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历代名人吟诵川酒,川酒很早就和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川酒的声名远播得益于历代四川籍名人或旅居四川的名人在生活、工作中对川酒写下的赞美之词,其中,以文人学士居多。例如,唐朝诗人杜甫在宜宾品尝春酒和荔枝后留下了“重碧拈春酒,轻红劈荔枝”的诗句,后来春酒改名为重碧酒;1909年,晚清举人杨惠泉品尝姚子雪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五粮液美名问世。唐朝学士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将“剑南之烧春”列为全国名酒。杜甫、宋朝著名学者王灼、明朝四川抚军饶景晖、康熙年间浙西词人吴陈琰都曾赞誉射洪春酒,民国举人马天衢根据店前牌坊命名“沱牌曲酒”。北宋诗人黄庭坚、南宋诗人陆游等旅居四川时都留下了描写四川白酒的诗句。在诗词中的酒有如今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有可考证来历的,也有无法考证来历的,但这些都是川酒产业重要的文化资源。通过名人效应和历史典故打造品牌不失为挖掘提升川酒品牌文化的一个方法,邛崃“文君酒”就是一个好例子。因酒的供给,才能酒品源源,提供吟诗作赋的素材;因酒的诗词,才让酒香四溢,留下历史文化的积淀;因名人典故,才能千古流传,获得挖掘提升的资源。两者相互依存,才形成生生不息的川酒文化和川酒的人文环境。

四、结语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3篇

1.网络新闻传播的脱序脱序是指失去了秩序,造成了混乱。一些专家指出“脱序是一种社会规范的缺乏、含混亦或是变化多端的社会规范导致不能为人们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即是指信息在它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在基本规范上的缺位和不完善和不健全,从而导致了在道德调节上的淡化和失效,再造成了整个新闻传播行为的混乱而失去原有秩序。网络传播脱序区别于现实社会,它是网络虚的拟环境中产生的,一旦离开了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脱序现象也就无从谈起。网络是全球化的,所以网络新闻传播的脱序行为,易对世界产生影响。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会受到网络脱序带来的影响。

2.网络信息传播脱序的表现假新闻的涌现是网络新闻脱序的一大表现,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真实性永远都应该是新闻的第一要性。网络媒体的可信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如此,仍有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开始摒弃正确的舆论导向,把道听途说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虚假消息散布网络,又由于现如今网络的商业化,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纷纷涌现,造成误导受众、混淆视听的不良影响。网络新闻也愈呈现媚俗低俗的趋势,像名人的情感绯闻、古今将帅的风流韵事等这些低俗的内容被某些网络媒体传媒渲染的活灵活现。

二、浅析网络新闻传播脱序的原因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常可以感到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就是往往在新闻的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界限是难以分辨的,并且还有可能会时常变换。而受众的真实身份也可能有意无意的进行了隐藏,这也会造成了信息源的匿名。如今的网络媒体在传播上具有迅捷性,可以看到一旦发生新闻事件,哪家新闻媒体先赶到现场,先报道播发,是众多传媒中能否异军突起的决定性因素。很多网媒们也不在提高新闻价值和质量上入手,而只是一味的探究单方面的新、奇、特,以达到哗众取宠、耸人听闻、惊爆眼球的效果。还有,我国在当今懂得如何使用和驾驭网络安全防护和技术设备的人才并不多见,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网络安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由此看来,技术手段虽然并非万能,但其内在的脆弱和外在的局限使得网络监控不再大有效果了。

三、网络新闻传播对策研究

1.加强技术上的监管和控制我国应该积极研发网络安全新技术,如防火墙的加强,系统加密,真实秘钥等等,合理的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才能真正对网媒进行监管和调控。还应该加快信息控制技术的研究步伐,研究出有很强过滤性的路由器,把守住国际网络的重要出入口,让所有能影响我国计算机安全和对社会稳定毒害信息进行把关和管控。

2.加强网络传播的法律建设我国关于网络的法律法规,无论是部门的规章制度还是行政法规,在网络传播的发展中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仅就现行的法规来看还并不健全,也只是初步的网络法制,许多其实也就只是框架,因而我国的网络法规仍是处于亟待健全的阶段。而网络的立法与现实社会的立法不同,必须考虑到一定的适当性,不能过于严苛和死板,否则会束缚网络的发展和创新。其次,应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立法,并充分借鉴国外那些网络立法相对成熟,经验积累较多的发达国家的成功先例。

3.丰富网络传播的内容对于受众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在网络上能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但是目前在网络上开放的传播局面,使新闻的来源变得十分复杂,而且在网络新闻的把关上也十分薄弱,新闻处理的过程也在简化,所以信息传播时错误的机率也会加大。所以,从业人员在采编新闻时,要恪守审核程序,遵守新闻人的操守,不能单单为了追求点击量,而凭空胡编乱造地制造虚假消息。

四、结语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知道,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据查,现在的森林总面积达到了3454亿平方米,而在我国,森林面积则只有一点点,还不到4%。现在人口的增长,对房屋的需求越来越多,导致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砍伐,森林的大面积的减少,导致了很多自然环境遭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林木及其产品市场分析随着社会改革开放政策,我国逐步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林业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际市场对木材加大了需求,不过,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正在遭受着破坏,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大力发展,给我们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好机会,进入世界贸易后,能够有效地节省出一部分资金,在当今社会中,对于木材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然而,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了木材的缺乏,处于恶化处境,这也是全世界人民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所以,为了保护我们赖于生存的家园,对于材料减少了,从而价格就提高了,可能会逐年大幅度上涨。在国民经济中林业经济发挥着很重要作用,特别是这几年,出现得洪涝灾害,沙城暴等给人们提醒,必须多植树造林,才会减少这些灾难的发生。因此,我国对于林业的发展,制定了一些政策,如退耕还林,“三林”工程等,这些措施的实施,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做贡献。

三、林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联系

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具体的计量分析,选择林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来量化不同时期,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情况,林业的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系,它属于国民经济的范畴之下,林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民经济的推动,所以,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总的来说,林业的总产值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总体上是有关系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要同国民经济水平相互协调,这同林业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又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有关系。

四、波动在林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联

根据上述的探讨分析,可以看出,林业经济和国民经济有着很大的关联,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下面我们对此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1)林业经济只是局限于林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环节之间的运转,从而导致了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森林资源遇到危机。随着人们的意识的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观领导之下,在林业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将林业进行了合理的定位,由以前的单纯的木材生产上,要兼顾着三方的效益,使得生态环境效益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往的林业单一的发展模式了,要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缩小之间的差距。

(2)林业经济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分析。国民经济自2002以来经历了一次较大的经济周期,同样的,林业经济在此期间也经历了一次波动,这都说明了林业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波动将会受到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总的来说,这种潜在的波动还是比较大的,林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有着其特殊性,在实际中,要将这个特殊性考虑进去,减少落差。

五、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快自己的发展的脚步,对林业经济进行相对较大的转变,针对产业结构进行相关的调整,加大经济竞争优势,使其结构特征向着复合型的方式转化,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多种效益发展。对于森林资源和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

(1)做好示范工作,进行由小到大的全面推进。在实际操作中,将林药、林菌和林禽这三个方面的林业产品抓好,发展复合林业经营模式,为培养下一批林业经济示范基地做好基础。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做铺垫。

(2)进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强扶持。向相关的政府机构,进行申请,要求多些森林方面的补助和金融方面的关照,发展多元化的投入力度,保证资金,发展多元化的林业经济做好铺垫。

六、结论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5篇

高校建筑学专业现行的专业理论课体系中,和绿色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

《建筑概论》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启建筑学习之路上的第一道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时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此课程中,应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发展与趋势,为之后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理论基础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与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应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的专题,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的展示与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课程中亦应介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选址的基本原则、自然环境因素、节约用地方针、乡土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技术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演算与分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知识恰恰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课程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均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品质及控制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等内容密切联系。再如《建筑设备》课程中,给排水部分应融入建筑节水技术、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等知识;暖通部分应融入室内新风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高性能空调设备的运动、能量回收等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电气部分应考虑适时适度照明、高效节能灯具、待机能耗控制等绿色环保理念。《建筑材料》课程应增设绿色建材篇章,系统介绍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选择与运用、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内容。而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通过对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构造节点大样的剖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课程为开始在五年级毕业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告别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涯,走向建筑师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各专业配合,以及与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之中。在这些课程中,应通过增加建筑环境心理学、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等知识点的章节,帮助学生完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他们今后的实践与工作中积蓄发挥作用。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