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改

新课改

新课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目标 掌握 层次 性质 关键 新课改 创造性

新课改,改什么?是每一位在一线的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依我个人之见就是“一目标”、“二掌握”、“三层次”、“四性质”、“五关键”,具体的说就是――

一目标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认为:“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目标,那么这个“一目标”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操作和主动探索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教育学生养成爱惜时间、热爱数学。

二掌握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指出了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就是要把自己的知识准确的、有目的地教给学生。

达到“二掌握”,即:

一是掌握自己的学生学情,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备课、讲课和进行课后总结;

二是掌握好教材的内容,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更大程度的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层次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说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些话说明着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根据学生区别不同的层次,即:学生层次、施教层次和评价层次。

综合学生的智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等因素,把特点相近的学生归纳为一个层次;在层次教学中,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条件与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教学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层次艺术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人性化的应用之一。

四性质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抓住学生的心理,贴近生活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合理的变化课堂形式,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深入生活,利用分布于每个角落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说明白: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

(1)趣味性:学习数学,特别是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就要注重趣味性,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热爱数学;

(2)自主性:根据新课改理论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趣;

(3)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能够促进小学学生动脑、动手、动心的系列化学习过程,对于小学学生显得十分重要;

(4)创造性:新课改理论提出了学生互相合作、讨论、探究的科学性,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什么要注重创新性呢?我认为:创新思维是对各种文化知识的综合利用,同时能够找到个人知识的不足之处。

五关键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新课改,改什么?其中关键问题就是――

一是教师就要更新教育理念

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强迫式、师生式的“师道尊严”教育体制,实现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教育方式;

二是教师就要吃透课改教材

课改教材与过去的教材在实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勾股定理还是勾股定理、思想还是思想、《孔乙己》还是《孔乙己》,就是放大了空间,留下了思维的余地,重视了课内、课外的实践,需要一线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掌握层次,它有利于备课、讲课和评课;

三是教师就要创造课堂高效

创造课堂高效并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实现,需要“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完美结合,需要合作、探究和总结,需要课前准备、课堂灵活和课后思维,才能够初见成效;

四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究

在课堂之前,教师就要列出重点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引导提问、指导思维和强化理解;课堂之中,灵活掌握学生的思考动态、学习动态和认知动态,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不着边际和胡思乱想;

新课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 新理念 生活中学习 探究式教学

新课改,面对新的教科书,教学设计必须重新思考。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实觉有些力不从心。通过与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让学习变成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探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同时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比如:让学生搜集广告语、错别字、店铺名、对联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美丽。

2、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肯定

教师的语言非常重要,一句激励性语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一句伤害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消极沮丧,停滞不前。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是最优秀的!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一千个愿望,一千个计划,一千个决心,不如一个行动!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如,有些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受。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新课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师生互动;尊重学生;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141-02

[作者简介]薛骊(1979―),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生唱歌曲《买菜》;引领学生欣赏音乐《钉扣子》;做音乐游戏“买菜”“钉扣子”。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买菜》,并能表现出劳动时的快乐。

2.能伴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并回忆生活中劳动时的情景。

3.学会运用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随《劳动最光荣》律动

师:你能说出歌曲中有哪些勤劳的小动物吗?谁又是不爱劳动,不爱学习的懒家伙呢?

2.回忆生活中劳动时的动作

师:相信大家都是勤劳的人,谁来复现一下在家里劳动时的样子,让我们猜一猜,看同学们都干了哪些活?

二、新歌教学

1.导入:同学们真能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他做了些什么?仔细听一听。(播放歌曲《买菜》)

2.熟悉歌词: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大意:“这位同学做了什么?他买到了哪些菜?”“同学们听得真仔细,看老师听到了什么?”教师一边按节奏念歌词,一边贴图片,利用图谱来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读出反复记号;加上电子琴节拍器,有节奏地说:“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说一说。第二遍加上动作。”

3.再听范唱,学生轻声哼唱。

4.出示歌谱,提醒学生歌谱中两处反复记号。

5.教师逐句教唱歌曲。

6.教师电子琴伴奏,学生演唱。(过程中提示情感要求,并及时纠正问题,如“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要唱出节拍重音,“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要唱出沉重的感觉)

7.学生边唱边表演。

三、创作歌词

1.师:菜场里的菜可多了,除了我们刚才歌中唱的,你还想买哪些菜?(学生说菜名,教师板书:菠菜、花菜、大白菜)

2.请学生说出歌曲中哪些节奏相同,并按这样的节奏再说几组。

3.引导学生按歌曲节奏说出六个字的一句话,如“虾子蹦蹦跳呀”“茄子紫莹莹呀”“南瓜金灿灿呀”“龙虾红彤彤呀”……

4.让我们和着音乐,唱一唱我们的劳动成果。(第一遍唱错的,第二遍纠正,并统一歌词)

四、音乐游戏

根据这首歌设计了一个买菜的游戏。学生分成四组,教师扮演买菜的人,学生扮演各种菜,教师在每一组里挑选一样菜,被选到的小朋友就要跟在教师的身后继续往前走,一起去买菜。最后,教师和学生要一起用整齐的步伐按音乐节奏把“菜”运回家。

(教师准备一些头饰,控制游戏节奏,提醒学生按节奏走动)

五、拓展

1.师:大家表演得真棒。老师体会到了看似简单的买菜,其实并不轻松。生活中还有一些劳动需要我们有耐心和细心,比如钉扣子。同学们见过大人们钉扣子吗?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引导学生说出针和线)

2.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穿针引线的动作。

3.歌曲第一段教师表演。(播放歌曲《钉扣子》)

4.第二段师生共同表演。(让学生关注歌曲,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规范)

5.延伸歌曲

师:相信大家都是爱劳动的勤快人,一起唱一唱《勤快人和懒惰人》。

六、小结

劳动最光荣,劳动还让我们这么开心。今天回家不妨就帮家里人做点什么,让爸爸妈妈瞧一瞧,我们已经长大了,甚至比大人还能干呢!

(学生随《买菜》音乐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成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流露,从而建立一个和谐互动的音乐课堂。

一、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买菜》这一课中,教师请学生模仿在家里干活的动作,再让其他学生来猜测。学生积极参与,回忆劳动动作,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创设学习情境,寓教于乐

情境教学是教学方式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课中教师采用贴图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记忆歌词,如“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蹦蹦跳呀”,教师只需将“鸡蛋”“青菜”“母鸡”“鱼儿”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歌词,形象而直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师生互动,创设和谐课堂

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敞开心扉,积极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感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感悟。本课中,教师时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唱歌时用眼神、手势交流;音乐游戏时,用语言、动作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课堂就有活力了。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歌曲时的个体感受及情感流露。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感同身受,体会他们的情绪,以及时调整教学。如学生在歌曲掌握后,笔者让其跟随自己的内心,随音乐而舞。这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手舞足蹈,虽然动作不如往日整齐划一,但课堂充满了快乐。

三、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中小学音乐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是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笔者在课堂中,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如:歌词创编环节,由说菜名“番茄”“豆腐”“龙虾”……到按×× ×× O×× ×节奏说菜名“菠菜”“花菜”“大白菜”……再到创编歌词“虾子蹦蹦跳呀,茄子紫莹莹呀,南瓜金灿灿呀,龙虾红彤彤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编结束时再让学生唱唱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四、评价是课堂的调味剂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比较单一化,如“不错”“很好”“正确”“挺好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丰富生动,因人而异。如课堂上学生模仿劳动的动作,笔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你们真棒,个个都这么能干”,学生听了兴奋不已;在学唱歌曲《买菜》时,笔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哪些方面唱得好,这样既突出了重点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反思,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

不作“模棱两可”的评价,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语言委婉,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中笔者请学生模仿“鸡蛋圆溜溜呀”说说其他的菜,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小雨哗啦啦呀”,笔者会心一笑,先肯定学生表达的句式节奏是正确的,然后指出我们要说的是“菜名”,请学生听清要求。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笑笑点了点头。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努力尝试评价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建立自信。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的音乐课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够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美妙。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才能真正悟出有效课堂的真谛,才能真正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让优美、和谐、动人的音乐旋律充满课堂。

参考文献:

新课改范文第4篇

烈而又从容有序。现将新课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教师的变化

杜郎口、洋思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本着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敢于放手,敢于把教室真正的还给学生、还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师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重要的是学习的参与者与共同探究者。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学生的变化

1、分组合作

我们采取按学生学习程度的好、中、差搭配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教学管理,有利于

在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其次也方便了同一个组里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这样,班集体在竞

争、合作中,学习气氛更浓、学习主动性更强、成绩有了整体提高。

2、展示提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设置了展示环节,改变了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使得每一位学

生都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尤其是对后进生来讲,这种机会对他意味着一种被认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

激励作用,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反馈检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的最成功的一点是设置了反馈检测环节。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

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学习成功乐趣的有效环节。反馈检测形式不一,有当堂检测、有综合抽测

等;激励机制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加分量化制度、添星制度、夺红旗制度等等。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啊!在这种浓厚的竞争氛围中,大部分学生都勇于争先、不甘落后。这种竞争,除了给他们学习上

带来了进步,还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位教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足之处

也有许多。

一、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精选例题还存在一定问题,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也急需提高。

尤其是课堂教学秩序,有时还不如课改前好维持,不同学科、不同教师课堂秩序的情况也有一定差别。

其实,新课改背景下,对于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师维持课堂秩序的策略应该不一样。同时,

对学生纪律教育不应该仅仅被视为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而且应作为教学方式成功转变的重要保障。所

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要把课堂教学秩序调控成活而不乱、乱而有序。

二、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

反馈检测环节里好多班级都采用了各种形式的竞争机制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动开展之初,学生的

积极性的确很高,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积极性就出现了差异。部分优等生、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积

极性仍然很高,但另一部分就表现的非常漠然。还有一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不愿意帮助其他

组的同学,甚至是互相攻击,个别的还有在检测中营私舞弊的等等······其实,这也都是很正常

的现象,我们要积极的寻找解决的策略。竞争机制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如

果长期处于竞争环境中,过分关注学习的外在动机,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本身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习积极性肯定是会下降的。因此,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会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是首要的,其

次还有竞争机制是否公平合理、是否适时更新、是否不断完善等都需要重视。

三、部分后进生在学习上存在依赖思想。

部分老师可能也已经感受到,学习后进生无论你怎样"调动",他仍然很"被动",有的即使稍微看到点气

色,但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就又归为原位了。他们总在等,等组长教他怎么去做,等组长做完以后自己

参考,等老师逼着要作业的时候补,自己因为害怕困难而从来不主动去思考问题,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

学习的精神,有的甚至连这种想法都没有过。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出来做思想引导疏通之外,

还应该采取分层教学,降低对他们的要求,降低难度。尽快的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

的首要前提。

最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培养等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

要把课改工作做的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个持久的工作,不厌

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不妥之处、及时完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改

新课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价值体验课程资源思考

在数学教材中了解到《数学新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就新课程教学内容而言,虽然按《课程标准》强调减轻学生负担,新教材删去了传统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学习内容,增加了开放性、运用性强的一些新内容。从教材编写体例看,一些教师认为教材难教,教材上往往一副图,一个算式就是一个知识点,表面上看显得零碎,不系统,知识之间联系不紧密。从新课程的教学效果看,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不太扎实,两极分化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结合学习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对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一、在生活实践中突出数学教学的价值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对现阶段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教材都必须通过新课程课堂教学来实现。新课程的功能是传递知识、实现交流、情感归属、社会适应、个性发展。传统教学中,教师关注得多的是“如何教”,很少研究学生的“学”。新课程教学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对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努力改革教学方式。一是研究自主学习。实施自主学习,教师要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努力使学生在学习目标、过程、方法、结果、评价等方面达成广泛的认同,激发兴趣和信心,给学生更多地学习自、选择权、支配权,共同参与评价和管理。二是研究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迫切需要交流与合作的时候,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否则将流于形式。所以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考虑到分组要科学,时机要恰当,任务要具体,要求要明确,时间要保证。三是研究探究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主动的学习。

三、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思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四、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对小学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