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改革

一、引言

新课改在最近这几年非常火爆,教育界都在进行新课改,改变原有教材、原有的教学内容,甚至是原有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科都采取了一定的变动,但是效果还有待考量。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教学改革似乎更加明显。语文教学一直被认为缺乏竞争力,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语文学习越来越被学生们所轻视。大家似乎依然记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样的教条。因此,有必要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二、小学语文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因

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改革,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充斥着太多的弊端:教学方式老化、教学内容古板陈旧等等。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有能力的人才,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虽然还无法彻底改变,但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则更加注重能力。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们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其改革则显得更加重要。学好语文可以培养自身修养,加深文化底蕴,深化理解能力等等。对于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则严重缺乏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得很多小学生的能力被埋没,习惯了强加式的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意义

以上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急迫性,那么显而易见,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关系着学生们未来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效果如何?这样的改革真的切合实际吗?对实际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统计后,发现了潜在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不合理性。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了众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课堂因此而精彩纷呈,活力四射。然而,在这光鲜的背后,教学改革依然存在着不足。很显然的现象是,课堂热闹不已,但是却缺少了语文教学的气息;增添了人文性,却缺失了工具性;增添了综合性,却缺失了专科性。以上这些现象让我们感到小学语文教学似乎变了样,那么原因何在?一般认为是语文教学目的的偏差。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而读与写则是其基本能力。新课改应该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前提,而新课改则以综合能力为主,忽略了核心的能力。此外,新课改将小学语文的学习重点放在了感悟与体验上,而淡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得原本的语文工具被忽视。

2.如何让新课改切实贴近实际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建立在保证教学方向不偏离的基础上。正如上面所说,语文的读与写是基础,忽视了这一基础,再华丽的教学方法都是华而不实的。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可以采用一些新奇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们出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但是绝不能一直采用这样的方式,而让学生们的心一直留在外面。再者,互动是非常好的,但是绝对不能一直处于互动的状态。比如,在进行学生个性表演的时候,也许一节课的时间根本就不够。这样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浪费时间。

让新课改更加贴近实际,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还是不能偏离其语文的工具意识。小学语文的知识积累是学习其他任何科目的前提,所以一定要以语文的基础训练为前提。在完成训练的基础上,再为课堂添加一些色彩元素。例如,语文的反义词接龙、成语对抗等,都可以成为课堂上的小插曲,但是不应该成为主流元素。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应该吐故纳新,保留原有教学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式的改革。例如,在进行语文课文的朗读时,最好能够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每篇课文由一名学生进行讲述,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更因此而实现了教学的互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

四、结语

新课改的要求是希望通过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考量。但是,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改革一定要以实际为出发点,切实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不能只是追求表面的光彩,而让实质的教学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保持语文教学的实质主线,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改革,其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参考文献:

1.任伟,《新理念新教学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新课程》,2011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改变;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思想

1.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教师要具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思想

1.1教师要认识到一所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是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转变成功与否的实施者、实践者、操作者。教师既要遵守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大政方针,又要具体实践校本结合的纲领性文件,还要了解、掌握、分析、总结一系列政策、策略、规定、文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在学校发挥主体作用。

1.2.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中敢于更新自我。

1.2.1要转变由原来强迫式,灌输式向引导式指导式教学方法的自我更新;

1.2.2要转变由原来单一追求化课学习成绩向多元化素质的培养目的的自我更新;

1.2.3要转变由原来对学生体罚式向现在感化式理念的自我更新;

1.3教师要在学生、学校、家长三者之间起到表率作用。

1.3.1教师要把学生发展的状况作业详细记录,全面评判;

1.3.2对学校要真实上报严肃负责,使学校准确把握某一个集体单位――班级的发展进步信息;

1.3.3教师还应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多搞家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达到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综合了解与管理,促进学生整体与个体素质全面提高。

2.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教师要具有转变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

一切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长足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2.1家长理性的认识与支持:家长的支持主要是支持自己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严格与勤奋;

2.2教师倾心的培养与引导:教师永远不能忘记教育的责任――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孩子的一切;

2.3学生主动地参与合作:培养学生自觉与家长、教师和学校沟通,及时解决学习和心理问题。

3.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教师要具有教学理论应用实施的教学思想

3.1教师必须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地阅读、精读、分析、钻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新课改前后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比较,并且能够比较准确地比较,有句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而研讨比较更能深入细致的发现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施教的不足或严重不足;

3.2研讨自己就是要改变自我,适应新教改理念和教育教学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应用与发展,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不但要在思想上、方法上改变自我,而且还要在“位置”上彻底改变,把机械式教法变为灵活式,把灌输式教法变为引导式,把课堂式教法变为实践式,把教师身份变为学友式身份等等;

3.3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激励学生,使学生佩服老师、尊敬老师、学习老师,以因材施教继承古意创新今意,全面性提高W生素质,既不能死板硬套、墨守成规,也不能灵活无规、超出章程,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遵守,在遵守的原则下发展。

4.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教师要具有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学思想

4.1自主性:新课改理论认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实践;因为新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的教育与学习活动都具有很多个课题需要学生选择,殊不知,了解和理解的自主性开化了学生的思维、思想和思路,使学生在教材指导下更加明确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教师只有以课程为指导性,给予“约束”、给予“帮助”和给予“引路”。

4.2开放性: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开放性是体现教学教学思想的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

4.2.1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极力强调、遵循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方法能够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运用用所学知识、主动搞好设计与思考跟进、发现以前没有觉悟的领域,在自主开放的基础上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水平的提高。

4.2.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日益完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教师在思想理论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学的综合思考,是对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能够真正发挥个人能力、小组作用和班级精神。

4.2.3开放性必须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学目的为学、以教师指导为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发现人才而发现不足、发现闪光点而发现缺陷处、发现全面性而发现局限性。

4.3实践性: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育与学习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强调学生亲自思考、亲自制作、亲自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思考”的基础上“制作”、在“设计”的基础上“考察”、在“探究”的基础上“想象”、在体验的基础上“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提出问题,这样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增长知识、实现跨越。

5.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教师要具有综合理解教学的教学思想

5.1语文综合性的理解极为可观,既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有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性发展,还有对思想感情的陶冶与升华,所以说,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不易,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综合性指的还有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也有与社会的、自然的、科学的综合、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的互相促进与发展。

5.2在含有语文量与语文性质上作出思考,自然、社会、科学,以及文化的素养全面提高,都是让学生把所有学到的知识“转换”为能力才是贡献社会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新

21世纪以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生涯的开端和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抓住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要切实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成绩的提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相比较与传统教育从国家到家长都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以及基础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学科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语文的深造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逐步的从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到现在的主导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1语文教师的课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教师习惯性的教学生一些识字、认字的能力,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关于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也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提问,也不能合理安排朗读,这也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

1.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也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很多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存在超龄的情况。由于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对学生的学历看得越来越重。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小升初的压力。如今社会学历是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考上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愿望。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在学生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会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1.3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的培养。不能够因材施教,这样往往会阻碍一部分对某一方面有着天赋的学生的发展。其次,一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达不到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学术的热忱。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举措

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要将学生置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学校不能只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维,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差异,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能够最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最终能够灵活的掌握运用。

2.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要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各种尝试中得到教训,让学生从教训中学到知识,吸取经验,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各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出现错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怎样做就是正确的,如何避免错误,教师还要民主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语文教学,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可以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当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2.3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针对性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比如选拔专业的特长教师针对特长生的能够很好的得到教育,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通过生动的图片提高记忆,提高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项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加大教育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成长。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力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化的利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是对语文教学效率的保障。还有学校和教师要对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再有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注重语文教师的培养,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有力的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黄少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41-79.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学习;思想转变;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4—0048—01

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我国适时地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标志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的保证和必要前提。那么,《语文课程标准》在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实施策略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笔者根据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望同行斧正。

一、教师由教学的主体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新课标理念“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主要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和规律识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应以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正确、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而《语文课程标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地转变教学观念,放下“架子”,放弃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和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如,笔者在教学新课时,首先启发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互动解疑,最后通过教师小结等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

让学生认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思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为高效的学习。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语文教学氛围,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人人有交流、发言、展示的机会,才能达到人人有收获和提高。

三、 语文课程由工具性和思想性转变为实践性和综合性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步伐,由此便催生了我们一轮又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倡导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的模式,将课堂教学变为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前提下,相互交流沟通、共同提高进步的过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小学和高中的衔接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突出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带有明显的灌输性,学生的主体意识无法被激发,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精神格格不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自我的教育与提升,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在新课程改革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和是非对错的裁判员,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道路上的引路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又是时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之后做出的必然选择。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自己的主导作用,要成功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如果课堂教学毫无章法,那么课堂教学氛围就活跃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主体和主导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事业。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调与无趣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跃。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年,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教师对于运用多媒体的尺度把握不准,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有没有用多媒体的必要都一律用多媒体,要么就直接将网上下载的课件照搬照用,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甚至还会降低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形式丰富的优势,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集中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深入其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下完成自主学习与探究。

三、运用各种激励性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引入适当的课堂评价体制,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随后,教师可以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予以保留和推广,对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改进或者剔除。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手中,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服务者、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的同时,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要勤于反思:这堂语文课是否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得到体现?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这些课堂上的教学因素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高低,教师要及时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和提高,有效促进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学思想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室为主阵地的教学方式,适当开展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文课外活动,把课堂从教室内搬到室外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教师要努力在课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在课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