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机会均等下的社会学论文

教育机会均等下的社会学论文

一、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进程

在原始社会时,人们是在生活劳动的过程中积累知识,不用别人教导。原始社会教育融于日常生产劳动中,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以及从事教育的人员。这个阶段的教育具有原始平等性。到了古代阶级社会,教育为统治阶级独享,并且用来统治下层阶级,造成教育极度的不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也开始产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即教育应普及到所有人,而不应该有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的区别对待。民主思想在古希腊的公民教育中也有所体现。在中世纪欧洲虽然已形成规范化的学校教育,但学校由教会操控,名门贵族大都在家接受教育,普通家庭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虽然教会的慈善事业可以惠及普通家庭群众,但这种教育主要给受教育者灌输忠于教会的思想意识。另外,当时的大学实质是贵族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总体而言,古代阶级社会教育存在严重的阶级性,阶级差别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近代社会以后,越来越多的思想先驱拥护教育平等的主张,努力推进教育的发展,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民主主义教育家们积极呼吁教育的平等和自由,如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的“人人都应学到关于人的一切事项”;18世纪时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天赋人权”的基础上将“人权”同“教育平等”相接轨;18世纪末期,英、法美等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初步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教育平等的实现;西方资产阶级大革命后,教育特权才最终被法律驳回,规定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二、教育均等的因素

教育均等主要包括三个因素:第一、入学机会均等。每个适龄儿童都应享有平等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不能因为身份、地位、背景、种族等而区别对待。第二、学习过程和内容均等,指教学过程应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过程。第三、教育成果均等。指每个学生拥有相等的机会获得学业成功,也就是每一个受教育者均能获得与国家人才培养相符合的学业成果,并且实现初步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教育均等的策略

(一)确定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成果具有滞后性,所以教育应该持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与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相呼应。教育优先发展,并不只局限于加大教育经济投资,也包括优先明确教育目的,树立教育目标,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不顾本国的国情,一味追求教育支出,盲目开设专业都反而会使教育不平等加重。所以,确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以达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当前教育革新的重中之重。

(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强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家境贫寒的学生给予一定资助,确保义务教育的实施力度,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上学接受教育。在确保义务教育普及落实到位后,还可以进而增加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即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目前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走出了校门。尽力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可以大幅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三)改革学制强化职业技术等学校教育,使中等教育多元化进展。

(四)贯彻落实终身学习战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要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学习的战略至关重要。可以多开设一些成人教育学校,让成人也可以接受教育。

(五)增加教育财政支出,改进教学条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成果。增加教育经费支出,改进教学条件,从而推动教育的发展,进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六)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发挥和展现。结语教育机会均等这一问题涵盖范围广泛,而且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相关联,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确保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确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推进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现代教育核心内容之一,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均等这一问题,逐步完善实现这一目标的对策,为民主化进程做出贡献。

作者:杨欢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