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插画设计中空间艺术性探究

插画设计中空间艺术性探究

摘要:插画一般具有装饰性,视觉效果十分独特,尤其是在建筑方面的空间艺术性能够为人们带来轻松的生活氛围,其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的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插画的空间艺术性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文章首先分析插画设计的历史,然后探讨插画设计的空间艺术性,希望对从事插画设计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插画设计空间艺术性

插画最开始叫插图,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单一的摄影图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读图需求,于是就出现了插画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讲,空间风格呈现的只是空间的整体气质,并非空间的灵魂,而空间的艺术性才具有真正丰富的内涵,能够引导人们的审美观念。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插画在艺术方面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效果,所以进一步了解插画设计的空间艺术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插画设计的历史

起初,插画是附属于书籍的,对书籍内容起着补充说明、图文释义的作用。插画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中,以宗教书籍为主,帮助人们理解书籍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需要插画,特别是插画在科学、文学、地理等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由此插画大量地应用于书籍之中。但是,现在纯手绘手法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不断开发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和媒介,将插画变成了一种能够独立呈现、表达思想、描绘意境的艺术形式。如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大大提升了插画设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插画表现形式的美观性。插画艺术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倾向,甚至跨越了学科的界限,打破了固有插画艺术形式的束缚。由此可见,自从有了新科技手段,插画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插画艺术在建筑空间的应用,充分展示了其审美的自由表现形式,给观者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情感和精神享受。

二、插画设计的空间艺术性

1.写实艺术

插画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将文字、商品信息转化成视觉形象,但是要体现出真实性,写实技巧至关重要。具体地讲,插画设计师通过真实地再现内容,向人们传达思想和感情,再通过对光的合理运用,形象地表现体积和空间,以便真实地描绘出物象的形状、质感、量感等元素,并对环境、时间、地点、人物心理等进行刻画,对这些元素进行写实化艺术处理,这样就可以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抽象艺术

抽象性是指通过变换色彩和形式充分地体现情感,注重创造形式感,灵活地利用点、线、面等元素概括事物的诸多特征。当然,设计师在进行插图设计时,采用抽象艺术具有一定的优点,因为这样设计比较自由,完全打破了固有表现手法的束缚,而且更能体现个性化风格,突出时代性,从而能让观众产生许多丰富的想象。抽象艺术在现代插图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凸显了生动、形象的空间艺术性。

3.联想艺术

联想是指设计师通过塑造具体事物,从而表现出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其目的是传递思想,进行创意。现代插图设计中应用联想艺术主要以物象为基础,从而展开一连串的联想,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客观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设计师进行联想的桥梁,当设计师捕捉到这种共性时,其作品就具有了一形多义的艺术价值,从而全面体现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正因为如此,插画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它能够让联想彰显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为插画设计师带来了无穷的创意空间。

4.比拟艺术

比拟艺术能够使插画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能给观众带来震撼的审美意趣,物象之间的比拟转化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最终形成的是一种动态鲜明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在插画艺术设计中,如果塑造形象过于写实,就容易缺失艺术悬念,难以形成新奇的艺术特点。这就要求设计师打破常规,转变思想观念,采用先进的艺术表现手段,赋予插画一种极其强烈的戏剧感,给观众带来一种意料之外的艺术体验。通过比拟艺术,插画设计师能够对事物进行艺术化创造,使其呈现出人的形态,再对其进行人格化处理,同时还要使这些事物具有人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比拟艺术的核心。也就是说,对事物进行拟人化处理极易使无生命力的事物充满生命力,让整个空间画面折射出一种人文情怀。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插画开始向周边渗透,人们将会在艺术品、时装、建筑、电影、广告等更多领域看到插画的影子。插画一旦与空间相结合,就会大大提升环境空间内的表现半径,创设美的意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光彩。城市的飞速发展使建筑行业日益繁荣,而建筑装饰离不开插画艺术,在追求美的时代里,插画设计的空间艺术性能更好地展现插画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朵慧.现代插图设计的艺术性应用.大舞台,2014(7).

[2]鲍瑜.浅析现代插画设计的发展方向.中国包装,2008(5).

[3]陈芳,冀婧.浅谈插画的装饰性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12(22).

作者:武文婷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