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构建和谐社会作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构建和谐社会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整合、凝聚作用

建立和谐社会,就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促使全社会成员团结一致,采取共同行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领域中发挥规范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综合社会各种力量的功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认同的趋向

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不平衡,这样也造成了人们思想意识发展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人们思想意识的差异也会造成人们的日常行为也会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做出有损社会稳定的行为,当社会存在各种意识形态时,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其进行整合,使社会呈现一个维护其和国家稳定的主流社会思潮,进而也提供了价值认同的取向,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营造出有利的思想环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整合利益的作用

在确保不同群体利益的基础上,意识形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使不同的群体部分有机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利益的共同体。通过意识形态的整合以后,能够使不同利益个体或者群体协调冲突和矛盾,对正确认识自身利益有明确的方向或者定位,从而努力奋斗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首先,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功利观,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利益,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其次,要引导人们要科学地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利益问题,要懂得如何处理好暂时利益和根本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不能目光短浅,顾此失彼,树立全局意识;最后,要引导人们积极奉献,引导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又要做到积极奉献的辩证关系,使我们社会的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从而使社会达到和谐状态。

(三)通过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也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很好地引导人民群众聚焦于我们党所确立的各种奋斗目标之上,并且能够永久持续地促进人们群众为追求共同利益而一致行动,让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让他们在建设中努力奋斗,从而产生成就感,坚定社会主义共同信仰和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建设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应该坚定有效地作好意识形态工作,从思想上激发人们群众参与政治和国家建设的欲望,努力把党的理论应用到人民群众的各项创造性的实践当中去,努力把党的思想理论通过党员的率先示范作用转化为社会的主流行为规范,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学习并内化,然后外化为实践活动,从而让全社会成员有共同目标,调动起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力量来参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来,最终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吸引力来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维护和批判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扬即维护功能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很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维护

当今国际环境复杂和矛盾加剧,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敌对势力对我们的侵蚀和破坏,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各种挑战,因此,就迫切要求发挥意识形态的制度维护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一切社会主义敌对势力做斗争,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助于指导全党严肃律己,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改善党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批判功能

在加强意识形态的维护功能时,要求我们要对一些异质意识形态进行辩证地扬弃。意识形态一方面要维护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要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一般来说,意识形态要批判与自己对立的政治和经济形态,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它也批判一些不适合发展社会主义的制度和规则,凡是阻碍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都要批判,这种批判也主要表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比如社会道德层面缺乏诚信,唯利是图,崇尚拜金主义,以及社会腐败现象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地批判。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导向和动员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导向、动员作用就是把人们的政治目标和社会价值引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使其转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全国人民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奋斗。

作者:周敏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