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化工行业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实践路径

化工行业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实践路径

[摘要]文化是社会道德发展的驱动因素,化工行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化工行业文化来扩展和提升教育内涵,让学生能够在行业氛围内研习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具有行业特色与品牌效应的高职院校化工行业文化。将化工行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推动化工行业文化在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化工行业高新技术化和生态化。

[关键词]化工行业文化;高职教育;实践路径

文化是社会道德发展的驱动因素,体现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内涵,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化工行业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本身伴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而不断自我革新。良好的化工行业文化所形成的辐射力不但可以在行业内相互辐射,还可以通过自身文化力的影响向高职院校扩散,使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从而增强化工行业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源生力和内动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化工行业文化的引领与聚合,只有重视化工行业文化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精业务、重实践、讲品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一、化工行业文化的由来

优秀的文化传统是行业的根本,行业文化不可能凭空创造,一定是通过经验的积累而创造出来的。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其发展历程无不适应着时代的需要、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早在1865年,我国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用铅室法制造硫酸和硝酸,成为我国近现代化学工业的滥觞。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重化工行业开始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但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煤炭等化工原料,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所以化工行业一直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低利用的行业,与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由此诞生,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工行业发展新理念、新业态、新标准等要素,构成了化工行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化工行业文化是基于化学、源于化工行业而产生的化工历史、价值诉求及精神追求的总称,它伴随着化工行业的保持与发展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因此才符合化工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提高化工行业的建设水平,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和繁荣[1]。

二、高职院校化工行业文化发展问题分析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涵养除了应有的专业素质和品格修养外,还应当有针对性地融入行业文化,让学生对未来所就行业的文化有所了解,使之逐渐认同行业的价值观念,以期更好地做事创业。但受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和化工行业的环保性、安全性等因素影响,虽然化工行业日益兴盛,但化工行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反而有消退迹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学设计对化工行业文化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高职院校一般都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配合实践教学巩固提升专业技能,并辅以行业文化加以引导,这样的教学设计固然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但大多只是“理论选手”。加之,企业以获得经济效益为根本,大部分企业都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办学,认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政府和学校的事情,少数企业与学校合作也是综合考虑管理成本、安全和风险等方面因素,合作层面通常只限于提供单一的实习工作环境,没有专业的指导和培养,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使用。这就造成了学校与行业之间不相衔接,学校培养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行业的认同,化工行业先进文化也无法在学校得到很好传承,导致了化工类专业报考比例逐年下降,从而减缓了化工行业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发展[2]。

(二)教师素质对化工行业文化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看,高职院校重业务、轻育人的现象还未根本性改变,教师自身对化工行业文化的体验与积淀相对欠缺,还不能像科学知识那样通过教材等渠道向学生传递。许多教师鲜有机会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培训,闭门造车的工作方式和按部就班的教学行为也与化工行业现实期望脱节严重,难以在课堂中融入化工行业文化元素,最多只是机械化地拼接,不能很好地传递化工行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加之化工行业文化资源区域化较重,很多教师对其开发利用与深度挖掘不够,教师在使用这些文化资源进行课程文化教育转化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而已经被开发的化工行业文化资源如果反复被利用,势必引起文化体验疲劳,这自然导致学生文化情感体验偏差,难以推进高职院校化工行业文化有序发展。

(三)安全问题对化工行业文化发展影响不容忽视

安全是化工行业的命脉,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化工行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危化品安全事故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毒物泄露、爆炸等事故屡见不鲜,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害和威胁。2015年,天津发生的“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举国震惊,充分反映出了安全的重要性。安全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从根本上看是人的素质问题。调查发现,化工行业覆盖面广,就业前景好,薪资待遇高,却仍招不到化工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本原因是当前学生普遍认为化工行业危害性和危险性高,对自身综合职业素质不自信,就业时不愿意从事化工行业,要么跨专业就业,要么跨专业转本,侧面反映出化工行业文化教育还未取得显著成效。由此可见,化工生产安全和责任关怀仍然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如无法很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势必造成化工行业文化在高职院校的迟滞不前[3]。

三、化工行业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展望

高职院校是文化发展的深厚土壤,社会现实要求高职院校要善于借鉴化工行业文化的先进基因,将化工行业文化引入校园各方各面,借助它来扩展和提升教育内涵,让学生能够在行业氛围内研习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最终形成具有行业特色与品牌效应的高职院校化工行业文化。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化工行业文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和更为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发展、创新化工行业文化是适应新的形势而必须采取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战略,必须将其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进行合理继承和发扬,同时注入新的文化因子,以保持和发展具有行业特点的化工新文化。就如石油石化行业而言,“三老四严”(对待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对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就是优秀传统行业文化,它体现了石油石化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行业最典型、最生动的实践结晶,它倡导的为人之道和为企之道并没有因时间的变迁而失去其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今天许多行业所缺乏的[4]。制度建设是行业健康发展之本。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历史,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势的充分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化工行业文化教育探索发展的心路历程。当前高职院校应当结合本校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开设化工行业文化选修课、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和社团等方式,充分吸纳优秀化工行业文化,实现行业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统一,真正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但使高职院校学生加强行业文化自信和专业认同感,而且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毕业实习期,达到各行业需要的一毕业就能上岗、一上岗就能使用的行业要求。

四、高职院校化工行业文化教育机制实践路径

化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行业提质增效不断加快,化工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完善,行业亏损情况持续改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化工行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与高职院校对于化工行业文化教育的重视与坚持密不可分。但在长足进步的同时,能耗巨大、污染严重、布局分散等因素也极大制约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如何把化工行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推动化工行业文化在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化工行业高新技术化和生态化成为了高职院校亟待研究解决的紧迫问题[5]。

(一)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力求化工行业文化根植于心

在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谈论工匠精神,有些人不以为然,只是将其视为手工业时代的标志,其实“武艺难以文传,技能难以从互联网下载”,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很多工作被机器替代,但工匠精益求精、专心敬业的精神是无法被替代的。高职院校是工匠精神培养的起点,向社会输送的是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说,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的使命。然而工匠精神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文化浸染,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把工匠精神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进入到对学生化工行业文化教育之中,通过技能分享会、研习班、演讲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技能、提升素质、培训锻炼、研修深造的平台,让学生自觉将大国工匠作为职业目标,不断增强追求人生、追求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高职院校化工行业文化教育培养追求完美极致工匠的初衷。

(二)以教育基地为载体,发挥化工行业文化资源效能

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积累和技能学习的同时,如果能够加强化工行业文化教育,借助文化教育基地的文化氛围熏陶就能不断增强综合职业素养,这有利于学生更加自信地走向工位岗位。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近年来,学院密切关注化工行业文化教育发展,注重校园文化与化工行业文化相融合,结合区位优势和化工产业共建的历史,追溯中国重化工行业的先驱范旭东、侯德榜的感人事迹,将“1934文化产业园”作为学院化工行业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基地各项设备的历史演变展览增进学生的历史认识,以及通过现代运行中的设备陈列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发挥出文化教育基地的资源效能作用,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化工行业及其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更早接触和认同行业所需的职业精神,达到校企有效对接融合的目的。

(三)以校企合作为手段,规范化工行业文化办学行为

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当落实好以德为本、做人为先理念,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有效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受众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培训体系,建立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服务网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虚拟实训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教育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走出去”,例如开展“订单班”等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条件,全面履行实习岗位所有职责,直接参与生产全过程,使其尽早独当一面;把化工行业精英“请进来”,聘请其作为行业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校企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实现专业教学内容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并且同步在校内实践课堂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力求让在校学生少走弯路,规避走上工作岗位初期遭遇不必要的风险挫折。

参考文献:

[1]高尚荣.新时代化工产业文化教育的内涵与途径[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9,31(4):52-54.

[2]任耀生,于红军.以行业企业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与石化工业文化的对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21-25.

[3]张滨,黄永茂,吕美丽.浅析如何在化工类职业院校开展责任关怀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273-274.

[4]李恺翔.企业文化在化工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化工,2020(3):196-198.

[5]连向伟.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8(4):36-39.

作者: 林艺蕾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