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信息化与科技成果转变

农业信息化与科技成果转变

1当前保定地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1农业信息化现状

目前保定市已建成23个农业信息网站,共设立各类栏目400多个,网站信息量超过12万条,对全市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农业网站缺乏特色、本地信息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针对本地的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建立特色网站,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搞好延伸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1]。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支持和管理好农业信息网络,为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保定市在全国率先创建了21个产业科技专家工作站,工作站目前拥有首席专家、中高级职称专家等各层次科技人员366人,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35项,研发和引进新工艺、新品种107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86项,培训农民11.5万人次。高质量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使15万多农户通过产业带动增收。

2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农业大学,开创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太行山道路”,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曾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1993年初,河北农业大学在保定市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依托大学的农业科技市场,入驻商户近200家,旺季时每天客流量达7000人以上,日销售各类产品10多万kg,年交易额达10亿元,累计成果交易260多项,业务范围涉及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受益农民超过500万户,帮助农民增加收入400亿元以上。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化平台作用,形成了区域的中心型市场,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3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的作用

3.1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是农业信息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最大的作用就是为农业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河北农业大学的农业科研成果90%都通过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来展示并传播技术和信息,保定市及全国的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也有相当一部分通过该市场平台来和农民沟通,尤其是玉米的先进成果更是多。通过这个平台农民可以学到知识提高各种素质,从而提高收入。农民并非不知道找市场,问题是分散的、科技含量低的、小规模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钱,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的具体的市场是一个个孤立的区域性的小市场,市场与市场之间没有不间断的信息传递;另一方面是农民的交易圈小,信息不灵,通常只不过几十公里,跟大市场无法沟通,所以单个的农户在大市场中经不起风浪,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农大科技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更是一个农业信息交易平台,农民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市场产销信息,共享信息资源,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贸易。

3.2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有助于引导技术方向,提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

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科技含量,而当前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普遍存在着体制不顺、资金与人才匮乏、难以推广的状况,服务“三农”是一项非常迫切的课题。为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把产、学、研紧密结合在一起,保定市在地缘优势上做文章,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分别对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驻保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并与三所高校建立了人才、技术、成果、实验等向社会开放的合作运行机制。同时,他们还积极引进首都科研成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联合236所驻京高校、科研院所面向社会提供科技合作。2005年7月举办了中国科学院与保定市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中科院展出了92个最新科研成果、项目120项,其中达成科技合作意向49项,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河北农业大学常年保持有300多位教学科研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区域农业的经济、科技、教育活动。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作为与农民接触最为密切的平台,能够及时掌握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把科技成果送到最为需要的农村。

3.3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有助于培育新的市场主体,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我国“入世”后,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农民只有从个体经营走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才能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个体农业只有转向农场农业才算踏上了专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没有这种转变,我国农业在加入WTO之后就难有出路。保定市在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建好科技专家工作站的同时,还大力推进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按照“扶持一个中心,带动一个产业,壮大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在高阳、雄县、涿州、安国、新市区等县(市、区)分别创建了纺织、塑纸包装、新材料、药业、铸造、服装等10个生产力促进中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3.4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有助于农民减负增收,启动农村消费品市场

农大科技市场可以汇集农户需求,通过采购招标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成本,一方面可以降低农户的生产与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又可增加生产与销售收入。农民只要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长,消费需求就会上升,从而带动整个国内需求的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4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是政策上的支持,二是资金上的支持。而政府在这两方面均没能充分的发挥其主导作用。

4.2农业信息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于2003年迁到保定市南二环后,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市场占地约1.3hm2,有1个科技展厅约900m2,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两大运营商网络支持的专业网站1个,标准化农民学院电教室1间,农业商户约1000余户。但这些建设远远不能满足保定市农业发展的需要。

4.3农业信息化及农业推广人才匮乏

一是农村信息及网络人才非常缺乏。基层信息服务站和基层农村信息工作人员对当地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信息需求最为熟悉,通过他们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但目前保定市几十个乡镇要融入到农业资源和农村经济信息网络系统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使星罗棋布的乡镇村形成横向相连接、纵向贯通的农村信息网络。二是农业推广人才少。科技市场中具有高级农艺师资格的人才只占0.5%,具有农艺师资格的人才也不到10%。

5解决思路

5.1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各级政府要在已有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2]。

5.2加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高校、市、县级网络中枢平台,建设高效畅通的农业信息传输通道,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生产涉及农学、生物学、化学、遗传学、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等诸多自然科学,要使农业生产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必须依靠诸多领域的研究人员群策群力,来实现农田基本建设设施、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畜禽工厂化饲养设施、日光节能温室设施、无土栽培设施等科技成果的转化。

5.3加快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推广专业人才

首先要加快农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依托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来加强农村基层信息人员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的培训,“以点带面、示范先行”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河北农业大学的师生资源及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的农民教育学院来培训农民,把办学重心下放到农村,以一乡、一镇、一场为办学单位,按实际需求开展联合办学,从而解决基层农业信息人才短缺的难题。其次是创造能吸引人才的工作环境。通过完善工作条件,改革分配制度等手段,营造能吸引人才的生活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各方面人才充实到农业建设的队伍中。

5.4构建农村信息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依靠有线及无线电视、广播、网络、农大及农大科技市场的实力平台构建农村信息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媒体制作农业专题或专栏节目,自办免费的农民信息报,在乡村开设宣传栏,面向农村开辟信息传媒市场,也可以利用科技下乡到农村农宣传。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内容的创新,实现服务内容多样化,注重开辟政策、计划、市场、科技以及培训等方面信息。要实现“媒体联动”,使信息多渠道进村入户[3]。除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还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信息分层服务体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重点发展卫星广播网、在交通较便利的农村重点利用电信和电视网、在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农村则重点利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