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探究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探究

一、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园区集群化发展模式

针对以上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现实情况,为更好地发挥好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示范效应,笔者提出了新区农业科技园区集群化的发展模式。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是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机构、中介机构为一体的集群模式。

(一)企业

农业科技园区的运作主体是企业。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龙头企业肩负协调园区农业产业的职能,它是发展模式的关键。园区的企业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其中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有效地吸收园区周边的农村劳动力,为其提供稳定的就业渠道。企业利用政府、科研机构等提供的服务与支持,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发展带动能力,这能够带动滨海新区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区的经济增长。

(二)政府及中介机构

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政府在园区的建设中,利用对土地资源、资金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等的掌控能力,给予了新区特殊的政策优惠,为新区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引导、资金和服务的支持。同时,园区的集群发展也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机构,如,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教育培训等,这些中介机构根据园区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业务范围,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促进园区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大学及科研机构

大学及科研机构承担着培养农业创新人才,培育新品种,研制新产品,发明新方法,研究新技术的职能。天津市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单位将给与滨海新区科技园区以技术方面的支持,针对园区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不高的情况,各科研机构派专家对园区农民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集群化发展模式是“政府及中介机构参与指导、企业运作、大学及科研机构支持”,在园区中,政府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服务,企业是园区的运作主体,大学及科研机构是园区企业的技术依托。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园区集群化的发展模式的良好运行需要维系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滨海新区辐射下的农业科技园区区域集群模式

滨海新区农业科技园实施集群化发展模式,不仅能够趋利避害,发挥好新区农业方面的自然优势条件,还能够借助国家给予新区的政策、优惠条件,真正发挥对新区发展的强区功能、对全市农业的带动功能、对环渤海农业的辐射功能。在环渤海经济圈内,由于气候条件相差不多,圈内农业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同时各个省市也存有不足和彼此可值得借鉴的方面,特别是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因此,构建农业科技园区区域集群即高新农业区域集群就十分必要。

(一)高新农业区域集群要解决的问题

从市场看,环渤海农产品专业化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农贸市场是保证农产品交易的保证和基本条件,河北省的消费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专业性市场较少,经常受到供货源、加工地与消费地需求价格影响,市场的交易量波动较大。此外,作为环渤海联合打造直接面向国际的品牌化、标准化的绿色农产品市场还未见雏形。从产品和品牌看,环渤海各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农产品差异性小,区域外同构化与异质化布局并存,具有对农业区域同构类型进行专业合作,异构进行优化调整的可能性。各个地方农产品流动性差,名优品牌不多。各个地方农产品之间的不良竞争也使得产品不能推陈出新。从产品物流看,物流配置的“绿色通道”体系尚不完善。农产品运输所路过的收费站的费用对农民来讲比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价格,也影响了产品的流动。还没有建立区域专业性的物流企业和供应链条。从战略和规划看,跨区域农业区域合作规划尚未出台。环渤海农业园区合作涉及首都、两个直辖市和一个向邻近省的整体协调关系,跨越多层行政区,要综合考虑短期与长期,部门与区域的发展关系。又要解决投入来源,要素流动、市场建设、价格调节、利益分配和组织保障等内部职能,还要解决政策环境、协作机制等外部职能问题。

(二)以滨海新区为核心的高新农业区域集群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建立的高新农业区域模式如图1所示,高新农业区域集群模式的建立对园区能产生效应。

1、知识的溢出效应

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知识一旦被创造出来,传播的速度越快,拥有的人越多,为群体带来的福利就越大,但是知识中有一类知识,如凭借经验积累发展起来的知识,通常称为隐含知识,是不能具体化、系统化的,没有人际间的频繁接触和耳濡目染是很难传播或者传播速度很慢。在产业集群的地方,同行业的生产厂家,供应商、重要的客户以及相关产业交织在一起,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人们接触和交流的频率较高,从而增加了经营的“透明度”,行业的秘密不再是秘密,“空气中弥漫着产业的气味(马歇尔语)”因此,处于集群中的企业很容易获得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外溢效应。

2、创新资源的可行性

创新资源越容易获得,创新便越有优势,创新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资金和技术。从人才资源来看,产业集群把各种人才吸引到同一地方,从而使厂商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人才,而各种人才也更倾向于在产业集群的区域谋职。从资金资源来看,产业集群容易使风险投资家了解产业的发展动态,判断拟投资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降低了风险投资家寻找投资项目的信息成本。因此,越是产业集群的地方越容易获得风险资金。从技术资源来看,一方面,完善而集中的产业体系强化了相对产业领域的研究力度以及对新技术的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知识的溢出效应也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相关技术。

3、“追赶效应”和“拉拨效应”

企业彼此的接近和了解使得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由于竞争障碍的减少和攀比心理作用,企业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后进企业更容易模仿先进企业,先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会更努力创新。尤其当一个强有力的新竞争者出现时,模仿效应会使其新思想往前、往后、横向传递,从而使整个行业受益。同时,由于相互支撑的产业之间存在着彼此的所谓“拉拨效应”,集群内的某些产业可能因为集群内那些先进的相关产业的拉拨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4、吸聚作用

就象物理学中的物体质量越大,万有引力越大一样,产业集群规模越大,也越能够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一是吸引外来者的进入,据有关调查表明,在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地区,集群存量每增加10%,该地区被未来投资者选中的可能性就增加5%—7%。二是吸引衍生公司的加盟;衍生公司是指由园区内高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或者母体公司中的企业家分离出来创办的新公司。企业集群程度越高,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往往越发达,衍生公司就会越多。这些衍生公司通常都把选址靠近母公司,利用原来的关系网络和共享的信息资源,开展创新活动。

5、植根性

产业集群可以使经济主体之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产业关联和共同的产业文化,并且创建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在这一套行为规范的指导下,人们相互信任和交流,从而加快了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的扩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