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多功能与都市型农业结构优化

农业多功能与都市型农业结构优化

1农业多功能性概念中的一个模糊问题

1.1讨论农业多功能性的两种场合

都市型农业的多元功能源于农业本身的多功能性,对都市型农业多元功能的研究首先需要探讨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有2个相关联的背景。农业多功能性最初源于农业份额的下降所引发的对农业功能和地位的思考。20世纪70年代以英籍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为代表的农业与工业和谐发展理论(源自1973年出版的代表作《小的是美好的》),给予农业与农村足够的重视。舒马赫指出农业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外还有另外3个基本作用:使人与自然界保持联系;使人的居住环境变得高贵与人性化;提供正常生活所需的食品与其他材料n。后来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农业的多功能性被各国用来作为进行农业补贴的借口和依据,因此被相关国际组织广泛提及障卅。多功能性农业(multi.functionalagriculture,简称MFA)作为一个专门术语,首次出现在1988年欧盟革命性文件《乡村社会的未来》中【j,大约同期也出现在日本的“稻米文化”中。为了保护其“稻米文化”中,日本在1999年颁布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中正式确立[7】。联合国系统最早出现在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文件《21世纪议程》的第14章“促进可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中】。之后,WTO、FAO、OECD都在不同场合使用了这一概念,使得这一概念逐渐被普遍接受。由于两种场合的研究目的不同,从而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国际贸易谈判领域,侧重论证和估算农业非商品功能的价值,以作为农业补贴和农业保护的依据;在纯粹国内农业发展研究领域,侧重于研究如何促进农业多功能的发展。

1.2农业多功能性的定义

关于农业多功能性的定义,乌东峰汇总了几个典型【】。OECD:农业活动要超越提供食物和纤维这一基本功能,形成一种景观,为国土保护以及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生物多样化保护等提供有利的环境。FAO:农业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原料,但在可持续乡村发展范畴内,农业又具有多重目标和功能,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法国农业指导法:农业已不再简单地是农民的问题,也不再仅仅是经济发展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就业,关系到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本农业白皮书:保证食品安全、形成自然风景、保护土地和自然环境、增加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生存能力。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相互并无本质区别,至多在表述上有所不同。日本著名农学家祖田修在其著作《农学原论》依据各类文献非常系统的归纳了农业和农村的3类12种64个功能(见表1:只列出3类l2种),这一归纳非常全面,可以作为讨论农业多功能性的基础。

1.3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的一个模糊问题

单从多功能性这一概念本身来讲就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一种农业活动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第二,各种不同的农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功能,但一种农业活动在某一特定时空只有一种功能。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但问题是从定义中无法判断农业的多功能性到底是指的哪一种情况。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就可以直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不同的农业。但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各功能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使综合功能最优等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现阶段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农业的某一个功能,尤其是其环境功能的评价研究,从中也很难看出农业的多功能性到底是不同的农业有不同的功能,还是一种农业具有多种功能。但从农业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认为应当是第一种情况,即一种农业活动同时具有多种功能㈣。

2农业多功能性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一种农业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对农业发展最主要的指导意义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元功能使农业的综合价值达到最大。而要研究这一问题,就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一种农业活动的各种功能是独立的、此消彼长还是相互促进?或者讲某一种功能的变化会对其他功能有何影响?不同的情况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实践决策。如果各功能完全独立,那么需要调整什么功能就调整什么功能;但如果是此消彼长,提升生产功能就会导致生态功能降低,这时就要权衡利弊了;当然,如果是相互促进那就最好了。从实际情况来看,上述3种情况都是存在的。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不同,即生产功能不同,但对生态环境眈影响差异不大;农药的使用提高生产功能,但降低了生态功能;被废水污染的土壤种植花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都得到提升。两种功能彼此之间的关系大致可用图l来表示。从A点到B点,功能1提升,功能2下降,属于此消彼长;从A点到C点,功能1提升,功能2不变,属于相互独立;从A点到D点,功能1提升,功能2也提升,属于相互促进。

第二,是否存在附属功能,也就是其他功能存在时,此种功能自然存在,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资源?如果实现某种功能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那么在进行功能调整时,需要权衡成本问题;如果某些功能是附属于其他功能的,或者说是自然存在的,那么这些功能实际上就不具有太多的研究价值,在功能调整时可不予考虑。从农业实践来看,上述情况都是存在的。根据祖田修所归纳的农业的多元功能中,社会文化功能很多都属于附属功能:一般性功能(包括社会的多样性、安定性和持续性、地域社会的维持、克服专业化和单纯化、社会安定和凝聚力等),社会交流(包括城乡交流、农产品直销、由工返农及务农),福利功能(包括老龄社会中老年人的生活意义、雇佣和职业空间、适合各年龄层的工作、残疾人口的生活),教育功能(包括理解自然、培养协调精神、耐力和情操、创造性等)都属于附属功能,只要有农业存在,这些功能就自然存在。而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往往需要额外的资源消耗,社会功能类的教育功能中的学校农园,人性复原功能中的自然休养林、体验型农场、观光农园、别墅、市民农园等也需要额外的资源消耗,这些功能的实现要考虑功能与成本的协调问题。

第三,某一种农业的各种功能是否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相同的意义和重要性?功能是农业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是客观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人们对对象体的主观评价。同样是1000元的农业产出,对于年收入1万和10万的2个人来讲其经济上的意义和重要性显然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亩绿地对于森林覆盖率为80%和20%的2个地区来讲其生态上的意义和重要性也不一样的。有机蔬菜和非有机蔬菜的区别的显著性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来讲是不一样。功能相同,但其重要性却可以完全不同。重要性实际上是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分析的,一般来讲,某种功能所对应的需求在全部需求中的地位越基础(支撑其他需求)和越关键(制约其他需求),其重要性越高;但随着满足程度的提高,其重要性逐渐下降;同时,某种需求如果很容易通过其他功能得到满足,也就是功能的替代性程度高,其重要性程度也会下降。功能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3大因素:所对应需求的基础性和关键性、所对应需求的满足程度、功能的可替代性。

第四,功能的重要性是否就决定了最终的选择?功能最终需要依靠具体的农业活动来实现,基于资源的稀缺性,是否可以直接依据功能的重要性程度来决定具体农业活动的选择呢?这里将面临2个问题:首先是功能的重要性程度如何排序?其次,即使重要性程度能够科学排序,由于功能与消耗资源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功能A比功能B的重要性只是高一点,但消耗资源要多得多,如何决策?很显然直接根据重要性进行选择,肯定不是最优选择。

3农业多元功能最优耦合的衡量标准

耦合本来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由于自然存在的农业多元功能并非最优状态,这里借用“耦合”来表示通过农业活动的调整实现多元功能的最优状态。根据上面对农业多功能性的探讨,知道一种农业活动的多种功能相互影响,有些功能属于附属关系,另外,不同的功能所需消耗的资源也不同,即使功能的类型和水平相同,在不同的场合其意义和重要性也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多元功能的最优耦合呢?为了便于使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这里将资源作为约束条件,将功能视为使用资源的产出,将功能对于人们的意义和重要性视为效用(使用价值),多元功能的最优耦合问题就转变为有限资源的最优产出问题。显然最优产出一方面要考虑所消耗的资源必须是最优的,另一方面功能组合所带来的总效用必须是最优的,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在资源固定的前提下,可以找到多个使产出达到最优的功能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所有的点就是产出最优的功能组合,图2表示的是2种功能的情况。这里的功能只是针对相互关系为此消彼长的功能,完全独立的功能较为罕见,暂不考虑,互相促进的或属于附属关系的2种功能可以合并为1项功能。因此图2中从A点到B点,功能l的提升必然导致功能2的下降,C点属于产出效率未达到最优的情况,要么效率低下,要么资源未充分利用,D点属于现有资源无法生产出来的情况。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组合能够保证资源产出的最优效率,但不能保证最符合人们的需求。其次,总的满足程度(总效用)是由多种功能综合达到的,不同功能的效用具有可替代性,因此为了达到某种水平的总效用,可以找到多个功能组合。表示的是2种功能带来的总效用。从A点到B点,增加了功能1但减少了功能2,总效用不变;C点的总效用低于A点(功能1相同,但C点的功能2低一些)和B点(功能2相同,但C点的功能1低一些);D点的总效用高于A点(功能2相同,但D点的功能l高一些)和B点(功能1相同,但D点的功能2高一些)。AB所表示的等效用曲线(无差异曲线)同时代表了某种特定功能组合能够达到的最大效用。显然,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等效用曲线相切的点所代表的功能组合,一方面代表了资源的最优产出,一方面代表了总效用最优,从而是最优功能组合,如图4。A点和B点的总效用相同,但B点所耗费资源更多,即资源产出效率为达到最优;A点和C点的所耗费资源相同,并且其产出效率都是最优的,但c点的功能组合所带来的总效用更低。因此,A点的功能组合代表了最优功能组合。

4都市型农业的属性与功能耦合的要求

都市型农业是在都市郊区农村发展起来的具有都市属性的新型农业,都市属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依托都市资源,另一方面服务都市需求。根据农业多功能性的分析框架,作为一类特殊的新型农业,都市型农业是以都市资源为约束条件,以具体的农业活动为载体,以多元功能为内容,以多元功能的最大效用为目标的新型农业。都市型农业是通过优化都市周边农村地区现有农业,体现和强化都市属性,以区别乡村农业。尽管乡村农业一样具有多功能性,但都市型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及功能耦合的要求仍有显著的特征。按照农业多元功最优耦合的分析要素,都市型农业的功能耦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资源约束条件不同。由于都市经济相对较发达,都市资源获利的机会更多,从而都市资源的机会成本较高。实际上就是都市型农业面临着比乡村农业更紧的资源约束条件。如果技术水平相同(即数量相同的资源,有相同的产出能力,从而有相同的盈利能力),其结果会导致拥有相同数量资源的都市周边农村的实际产出低于乡村农业,其原因就在于都市周边农村的资源流入到更高收益的其他产业。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都市郊区农村的土地往往被低效的使用就是很好的说明。

第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从而多元功能最优产出组合不同。由于都市型农业可以更好的利用都市的科技资源,使得原本不利的传统资源(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所带来的制约有所缓解,缓解的程度取决于科技资源的利用程度。传统资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都市周边农村农业和乡村农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区别。曲线C代表乡村农业的多元功能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A代表没有引入都市科技资源情况下,都市周边农村农业的多元功能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B代表引入了一定都市科技资源情况下,都市周边农村农业的多元功能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D代表大量引入都市科技资源情况下,都市周边农村农业的多元功能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就是主张的都市型农业。

第三,对相同功能有不同的效用评价,从而无差异曲线不同。一种功能水平的提高会导致人们对该种功能的重要性评价下降,反之一种功能水平的下降会导致人们对该种功能的重要性评价上升,也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都市的生产保障水平和生态环境与乡村地区有显著不同,从而对同样数量的生产产出和生态产出的评价是不一样的,这就表现在人们对都市周边地区农业和乡村农业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有不同的效用评价。图6种曲线A代表了乡村农业的无差异曲线,少量的生产功能等效于大量的生态功能,说明人们对生产功能的评价更高;曲线B代表了都市郊区农业的无差异曲线,少量的生态功能等效于大量的生产功能,说明人们对生态功能的评价更高。第四,最优功能组合在结构上明显不同。由于传统资源约束的不同、引入科技资源的情况不同,等效用曲线的不同,结果导致最优功能组合不同。这里以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作为例子来说明。显示了乡村农业最优功能组合、没有引入都市科技资源的都市周边地区农业的最优功能组合、以及大量引入都市科技资源的都市型农业的最优功能组合的区别。B点是乡村农业的生产可能曲线和等效用曲线相切形成的乡村农业最优功能组合;A点是没有引入都市科技资源时较低的生产可能曲线与等效用曲线相切形成的最优功能组合;C点是大量引入都市科技资源后与等效用曲线相切形成的都市型农业最优功能组合。A点和C点有平行的等效用曲线(说明在2种情况下人们对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效用评价关系保持不变),由于技术水平不同,导致最优功能组合中2方面A点都比C点低;C点有较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由于与B点有不同的等效用曲线(说明在2种情况下人们对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效用评价关系不同),导致B点最优功能组合中生产功能高于C点,生态功能低于C点。当然,如果都市型农业的生产可能曲线足够的高(即科技资源引入足够的多),其最优功能组合中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完全可能都高于乡村农业,正如在没有引入科技资源时较低的生产可能曲线完全可能形成两者都低于乡村农业一样。5功能最优耦合与都市型农业结构优化的分析程序功能最优耦合最终是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实现的,根据上面分析的都市型农业功能最优耦合的特征和要求,将都市型农业结构优化的分析模式分解为5个步骤:首先,明确都市型农业可用的资源(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依据这些资源的机会成本,建立都市型农业的资源约束条件。其次,列出各种农业活动的功能产出方程(属于技术方程),结合资源约束条件,构建生产可能方程(功能最优产出组合)。如果用F表示功能的数量(假设有此消彼长的2种功能),、Y表示2种约束资源的数量,则生产可能方程可表示为:Ffi(x,y=£()(=:XX2y=yl+y2然后,根据人们对都市型农业各种功能的效用评价(边际效用递减函数),构建等效用方程。如果用表示总效用,则等效用方程可表示为:£g(,)再后,根据最优耦合标准,即可求出最优功能组合。最优耦合标准即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边际产品转换率(MRPT,Marginalrateofproducttransformation)等于等效用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MRS,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PT(F~,晟)=MRS(F~,)。最后,根据各种农业活动的功能产出方程,求出各种农业活动的具体数量,以此作为都市型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