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业地位探讨

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业地位探讨

一、未来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于服务业

自从20多年前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过去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未来取得同样的成功。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其特有的机会与挑战,未来能否取得成功就在于能否成功地克服挑战,掌握机遇,并善于加以利用。现在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两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压力增加;(2)对国有经济占主体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挑战往往带来机遇,全球化竞争及经济改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又可以增强信心,使中国经济更有能力进一步开放。本报告的观点是,从中长期来看,只要能对服务业进行改革,使其面对竞争开放,服务业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好的前景。中国20年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制造业得益最大,使得制造业显示出强劲的力量,因而改革开放前工农业产品普遍短缺的现象到了20世纪90年代却变成令人头痛的过剩问题。而另一方面,服务业却欠发展,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在国际市场也没有竞争力。然而,“新经济”以及人们经常谈到的“知识经济”本质上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经济,因此,服务业不发达不但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而且限制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机会,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中国加入WTO以后承诺要将服务业自由化,如果这个承诺得到切实落实的话,将加快服务业的改革进程,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同时也落后于其他国家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服务业不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成比例发展。以当时的价格计算,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幅度很小;199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31•3%,在8年后的1998年也只占GDP增加值的32%。以1990年不变值计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在此期间有所下降;1990年为31•3%,1998年则为28•3%(参见图1)。另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则强劲增长,从1990年的41•6%上升到1998年的55•2%。同时,不出所料,农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27•1%下降到1998年的15•8%。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本国经济的其他领域,和其他国家相比也处于不利地位。1998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32%,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美国是70%)。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结果并不令人吃惊,因为中国的人均GDP收入还比美国低(1998年,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的平均GDP收入是3320美元)。与穷国相比,富国的服务业比重通常都比较高,因为随着平均收入的增长,对服务业的需求也会增长。但是,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低比重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欠发达,因为即使和很多平均收入相近或比中国还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比它们还低。以1998年为例,约旦、牙买加、摩洛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的服务业比重都要比中国高,分别是:约旦(平均国民收入3130美元)50%,牙买加(3210美元)58%,摩洛哥(3120美元)54%,菲律宾(3540美元)52%,印度尼西亚(2790美元)41%以及印度(1700美元)45%(参见图2)。

三、中国服务业的特点是垄断经营,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服务业呈现“滞胀”的景象。这10年里,服务业一方面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另一方面,许多服务行业的价格却急剧上升,远远高于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升幅。结果在过去10年里,服务业的相对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长了17%(见图1),与此同时,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16•8%)也两倍于总体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速度(7•5%)。1998、1999两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总需求的增长速度放慢,但服务业的消费价格指数却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长。服务业有能力在需求下降的时候仍然可以提高价格,这种能力使服务业业主比工业同行出得起更高的工资,即使前者所雇佣人员的生产力远远低于后者(见图3)。这种能力同样可以使服务业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这些经济指数说明,服务业的运营从整体上可定义为垄断,因为垄断行为的典型表现就是高价格、有限供给以及低质量。

四、服务业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地位

尽管服务业目前的表现可称得上价高质低,不如人意,但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服务业应该起到至少四种战略性作用:推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加强国际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

1•重新激活企业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当前中国的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如何重新激活生产性企业投资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增长,从而解决沉重的就业压力,并减轻大批劳动力下岗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努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将有助于解决这一工作难点。关于重新激活生产性投资,中国需要通过向知识创新活动(包括研究与发展、人才培训以及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以激励技术革新。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品的增加值,或者可以说提高价值链,使工业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相应地,金融系统需要为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提供足够的资金。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存款只有极少一部分从金融机构流向技术革新、兴办新企业,绝大部分资金仍然锁定在传统形式的投资。在全球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政府建立机制鼓励私人风险资本的形成看起来已经刻不容缓。发展资本市场、改进银行服务也是当务之急。发展壮大服务业对于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农业将进一步减少就业机会,而工业则因为投资过度的问题,需要相当时间致力于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因而不太可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这样,只剩下服务业有能力在将来吸收就业人员。事实上,情况已经如此。在过去10年里,服务业是惟一吸收大量劳动力的产业,即使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实际比重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16•4%上升到1997年的23•5%。与此同时,工业就业人口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5•0%左右,农业就业人口则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1997年的47•6%。当然,服务业就业人口主要集中于低工作技能的劳动密集型服务,如餐馆、酒店、旅游业等。这些行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需要高工作技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

2•发展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发展自己的技术基地在过去20年里,中国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已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战略着眼于开放国际市场,通过外资公司吸引外国技术、资本。但是,这种战略不管以前是多么成功,它如不结合开发国内市场、国内工业的战略,是不足以达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因为中国和一个小型的开放型经济不同,她庞大的国内市场的活力对于保持持续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庞大的国内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这个市场缺乏活力,它就会拖累整个经济发展,过去10年里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就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源泉。而这种优势是单单依靠国际市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小型经济体所无法比拟的。过去5年里美国经济的出色表现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如果中国经济不能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带动强劲的经济增长,一旦外向型经济战略的优势耗尽,她就有可能失去经济增长的动力。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广大的国内市场仍然不能连为一体;这是由于物流业、运输、通讯服务效率不高,费用较高,也因为行政壁垒阻碍了货物、人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中央政府近来出台“西部大开发”战略,把中国的落后地区与较为繁荣的地区联系起来,使落后地区也能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成功也取决于上述提到的服务领域中的障碍能否清除。因此,中国应该着重于发展自己的技术,并把自有技术的成果成功地引入市场,从而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和金融服务。

3•抓住因互联网应用而驱动的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提高中国经济生产力在过去5年里,美国经济的生产力之所以能够提高,互联网的应用是一个主要因素。互联网驱动的“新经济”的主要内容是创新、新商业模式(包括B-To-C,B-To-B模式的应用等等)以及从网上获取的大量信息。互联网的影响通过其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引申需求,通过对软件和硬件以及通信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而传播到各个经济领域。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及相关硬件,正在迅速成为新兴产业。但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是出口,为国际市场服务,而非满足国内需求。另外,尽管表面上看来互联网在经济中的应用有了发展,中国企业离充分运用电子商务以提高生产力还有一大段距离。因此,中国经济仍然没有从利用信息技术革命中获得显著的生产力增长。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将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不利的地位。因此,中国需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刺激电子商务,特别是B-To-B(即企业到企业)模式的应用,提高通信服务的效率使互联网接入更快更便宜,并通过培训和教育增加信息技术人才的供应。

4•迎接服务业的全球化竞争世界贸易组织(WTO)1997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主要由于信息技术和通信的进步,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远远高于全球实物贸易的增长。从1980年到1995年,服务出口额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4%,而商品贸易额的同期年均增长速度只有5•2%。由此可见,全球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渐从商品转向服务。中国将很快亲身体验到这种变化,因为中国即将加入WTO。根据加入WTO而达成的协议,中国承诺在3—5年时间里把服务业作大范围的向外资开放。当前,中国的服务业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这一点从中国快速增长的服务贸易赤字就可以看出。1996年中国的服务贸易赤字只有19亿美元,到了1998年,赤字额就迅速增加到59亿美元。

在世界经济论坛和管理与发展国际研究院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中,中国的服务行业,包括金融、基础设施、技术服务以及管理,都得了低分。因此,中国加入WTO将为其服务业提供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服务业自由化及改革的计划,将可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五、对服务业进行改革刻不容缓,改革应该先从转变政府职能着手

鉴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战略性地位,全国经济发展计划应该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具体地说,应该对下列行业给予特别关注:物流业(交通、仓储、批发和零售业)、通信、金融服务、战略性商业服务业(科研、咨询、计算机与软件、会计与法律服务、营销服务)、教育以及人才培训。上述行业都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其中尤其应该重视人力资源,也就是教育与人才培训。

尽管服务业中的各个行业各有其行业特点,也面向不同的市场,但它们面临一个相同的政策面问题:如何准确定位政府对服务业各行业的管理职能?传统上,政府不把服务业看成商业实体,其理论根据为:服务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这导致了政府长时间以来直接地或通过国有企业间接地对许多服务行业实行严格控制,为服务业面对市场竞争提供了强大的保护伞。即使是20年来成功实施的经济自由化和改革开放政策也很少触及服务业。缺少竞争已经成为阻碍服务业发展、导致服务业整体低效率的惟一重要原因。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的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让服务业以企业方式操作,并允许民间投资者进入服务业市场。而且管理也许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即使是对垄断行业也是如此。相反,竞争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只要有可能,就应该鼓励竞争。最后,应对服务业的相关法律体系进行适当修改,从而保证服务业改革计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