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业技术跨越条件

产业技术跨越条件

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技术上的差距。实施产业技术跨越战略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实现对先进国家或地区赶超的一种理想途径。产业技术跨越是产业单位和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或对外部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系统集成等手段进行的一种由技术效率低阶段,跃过技术发展某些阶段而直接进入技术效率高阶段的超常规技术进步过程。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对产业技术跨越的条件进行尝试性探讨,抛砖引玉,期望更多的人关注产业技术跨越问题。

一、产业技术跨越的内部条件

产业技术跨越是技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技术主体自身应具备相应的内部条件,有可以实现跨越的内部驱动力。

(一)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及由此形成的技术差距是产业技术跨越的客观前提

技术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具有不平衡性。一是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技术发展速度在各个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中,技术开发初期,新技术尚处在探索中,人们对其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仍持怀疑态度,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技术投入有限,技术发展缓慢。在技术成熟期,技术发展较快,因为技术的经济效益显性化,技术风险降低,故技术供给充足。在技术的衰退期,技术极限趋近,技术发展随之减慢。二是产业技术跨越主体供给技术发展条件的不平衡。不同的产业单位、企业提供给技术发展的“土壤”和“空间”不同,也导致了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的一个后果就是形成技术差距。“产业技术跨越的前提条件是现有技术形态与该领域先进技术形态之间存在着多级技术‘落差’。”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产业技术落后的地区或单位,往往客观上具备这一条件,这是它们可以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首要技术前提。

(二)一定的技术吸纳和转移能力

对欠发达地区或产业单位而言,通过引进、吸纳外部先进技术成果是加速自身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但产业技术跨越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吸纳和转移能力,否则,盲目大量引进而不能吸收和转移,只会导致“食而不化”,并可能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产业技术跨越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关键是企业要具备吸收先进技术和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产业技术跨越)一般是从产品层次开始,逐步向产业层次转移,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自主技术开发能力的优势产业。”要顺利实现这种转移,产业技术跨越主体就应注重的技术吸纳和转移能力的培育。

(三)识别并捕捉技术机会和在关键技术领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

在一个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上一轮技术领先的企业由于技术转换成本较高,反而不倾向于采用新技术,这为欠发达中国家和地区在新的产业技术领域实现跨越提供了难得的技术机会。例如,有关专家指出,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不愿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根本原因并非技术条件不具备,而是因为它们的传统汽车产业已经形成十分牢固的产业链,若转而生产电动汽车,从车身到发动机等零部件都要彻底更改,转换成本太高,并涉及太多部门的利益。而传统汽车产业尚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则不存在这样的转换包袱,这对它们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就应具备识别并捕捉这样的技术机会的能力,将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

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要实现跨越,在关键技术领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能力对于把握和接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必不可少,要监测和评价国际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新突破,及时跟上和利用这些新的进展,都离不开这种能力。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曾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基础研究占三类研究总量30%,正是这类工作为其后的技术与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也要明白“真正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它们真正成为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之后,想再通过引进的方式获得国际先进技术就相当困难了,需要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能力。

二、产业技术跨越的外部条件

实现产业技术跨越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内部条件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政府的作用;科技和教育基础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条件等。

(一)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

产业技术跨越与物质经济发展的关系像一种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技术进步会促进物质经济发展,但它同时又以物质经济发展为基础。一方面,产业技术跨越不是单项技术的突破,它需要相关的基础产业和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产业经济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有必要的物质积累。物质经济基础对产业技术发展的支持主要集中表现为:“一是对产业技术开发与改造的直接经济投入;二是通过对产业技术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等支撑环境的经济投入,间接的转化为对产业技术发展的投入……”产业技术跨越经济投入大小依产业主体实际情况而定,从理论上说,“产业技术跨越经济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转让价+提高主体技术吸纳能力的资金+其他费用”时,产业技术跨越才可能实现。

另一方面,只有到了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产业主体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才达到了一定的迫切程度。在今天,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越来越大,产业技术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处得优势地位,产业单位总是想方设法开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这无形中也带动了整个产业乃至全社会的技术进步,有助于产业技术跨越的实现。

(二)政府的作用

在实现产业技术跨越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极为关键。韩国学者金仁秀在总结韩国经验对其他奋起直追国家的意义时,把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作为可供其他国家借鉴和模仿的一个重要方面,认为“坚强的政府领导是奋起直追国家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一个有远见和坚强决心来实现变革的改革型的领导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效地发展。”

概括地讲,在技术跨越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完善市场环境。法律制度的制定,可为跨越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公平和公正的环境;经济制度的变革使市场的竞争规则得以建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为技术进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二,政府通过制定科技产业政策、税收、金融政策和科技运行体制、技术扩散与转移机制等促进产业技术跨越的实现。第三,政府通过强化教育途径培育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市场意识的企业家;通过运用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和措施承担大部分研究和开发活动并向企业转移成熟技术等。

(三)科技和教育基础

“从知识体系结构看,处于结构顶端的产业技术,依赖处于下层的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基础科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撑。”实现产业技术跨越需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科学水平。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专家曹效业认为,对于技术创新而言,科学平台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日本、韩国在选择本国的发展战略时,曾一度只在技术平台上做文章,一时见效很快,甚至把美国人都比下去了。但是过了不久,美国人靠数字压缩技术使日本人没有办法再与之竞争。美国之所以在绝大多数领域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是因为美国人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基于科学的。这启示着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要实现技术跨越,不能只注重技术平台,而且要建立较高的科学平台。

科学技术事业对产业技术跨越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为:先进技术形态的形成、产业技术扩散与转移渠道的顺畅,产业吸纳外部先进技术的综合能力等。而产业技术跨越主体的科技素质高低又主要表现为科技人才的数量、质量及其结构等“软件”,产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又不能不依赖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发展教育可以为产业技术跨越奠定基础。

(四)社会文化条件

产业技术跨越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实现的人文社会环境,即社会文化基础。技术的产生、发展和转移是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上进行的。以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文化传统,溶解和体现在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对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既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和间接的,又是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和复杂多样的。产业技术是具有文化属性的技术,技术经过系统化成产业技术时,受文化影响很大,内含一定的文化意味。技术转移的实践表明,引进一项技术或一台设备容易,引进一条生产线相对难一些,而引进一套产业技术系统则更难,这在新产业技术推广时往往阻力重重中得到证明。

社会文化基础对产业技术跨越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思想观念层面,然后外化为主体的行为方式。一般说来,封闭、保守、自满、颓废和不思进取的落后文化观念将使产业技术主体难以适应产业技术跨越行为所暗含的风险性及产业技术跨越对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冲击。反之,开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等反映时代潮流的主体意识则能推进产业技术跨越。因此,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要实现产业技术跨越必须使落后文化形态向先进文化形态转化。它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在思维观念上要有新突破,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及时掌握产业技术发展的动态信息,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吸纳外界先进的文化成就,进而完备本国或本地区实现产业技术跨越所需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伯鲁.产业技术跨越的社会基础与基本模式剖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5).

[2]王海芸.技术跨越式发展战略解析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C].东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硕士论文,2002,(5).

[3]金仁秀.从模仿到创新:韩国技术学习的动力[M].新华出版社,1998.

[4]王伯鲁,知识经济学的历史渊源与基本原理初探[J].科技导报,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