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英语教学中原型和意义推断

英语教学中原型和意义推断

摘要:制约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出的瓶颈之一是中文式词意推断,而原型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词义的推断和延伸赋予了新的阐释:即每一个词汇均代表了一个语义范畴,在这个特定的范畴中,推断总是从最典型的成员到非典型成员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来实现。本文运用原型理论,以动词break为例,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此类动词的原型识别和意义推断等方面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对英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回答四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对动词break的原型识别是否一致;2、二者对break的意义推断有无显著差异;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break的意义推断是否受到母语原型识别的影响;4、影响意义推断的指导机制。本研究涉及的工具根据Rosch原型测试范例设计,包括自由造句测试,典型性判断测试,可译性测试等等。研究对象分别为110名某大学不同专业二年级学生以及34名英语本族语者。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原型识别一致,但意义推断呈现出显著差异,同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可译性测试结果与母语原型识别结果呈正相关:本文也揭示了影响意义推断的指导机制。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意义推断:对比分析;相关分析

一、引言

原型理论源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和Rosh的意义理论。Kleiber指出原型理论是针对传统释义方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原型语义学的建立是与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从根本上决裂的。原型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词义的推断和延伸赋予了新的阐释:即每一个词汇均代表了一个语义范畴,在这个特定的范畴中,推断总是从最典型的成员到非典型成员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来实现。

从原型理论提出之始,就有一些语言学家阐述了将原型理论运用于语义研究的各种设想,把它作为认知语言学或认知语义学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多义词的处理方面,原型理论弥补了传统理论充分必要条件解释方式的不足,“原型理论在词义方面的运用为原本混乱的领域建立了秩序”,“心理学的范畴模式,尤其是原型理论……等对于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和语法范畴分析具有最大的影响”。

意义推断一直是用原型方法研究语义学的中心议题,根据原型理论,从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的意义推断模式如图1所示:

中国语言学研究者对原型理论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引进介绍了原型理论及其发展和应用,赵艳芳、周红通过对两个中文字“头”和“在”证实了原型理论,即语义范畴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地位,同时也证明了不同语义是通过隐喻和转喻联系起来的:黄丽华发现原型词汇要比非原型词汇更容易习得等。

Taylor指出,两个词可能在所指与使用范围方面对等,但是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原型意义,尤其是当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使用同一词汇之时更是如此。到底这种概念中心(coneeptulcenter)的不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交流甚至导致了误解仍然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因此,在原型理论用于第二语言教学之前,如下问题需要探讨和澄清:首先,二语和母语对于词的原型意义认识是否一致,这是意义推断的基础;其次,如果原型识别一致,学习者在意义推断过程应重点学习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的不同,如果原型识别不同,则意义推断的重点应首先在于对原型意义的学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以动词break为例,重点调查如下四个问题:

1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对该动词的原型识别是否一致:

2二者的意义推断有无显著差异:

3冲国英语学习者对该动词的意义推断是否受到母语原型识别的影响:

4意义推断的指导机制。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某大学110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和34名不同职业背景的英语本族语成人。

(三)测量工具

Lakoff简要总结了Rosch的实验,包括典型性判断(Di-feetRating),举例(PreductionofExamples),反应时(ReaectionTime),信息推论的不对称性(AsymmetryinGeneralization)等,本研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如下测量工具:

自由造句测试(FreeElicitationTest):要求被试用break造句,以此调查其对动词break的原型识别。

典型性判断测试Crypicality-RatingTest):用五级量表的形式要求被试判断break语义范畴成员的典型性,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属范畴的好的例子,如breakthecup,借以了解被试对该动词的原型识别以及其推断意义用法的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可译性测试(TranslatabilityRatingTest):用五级量表的形式要求中国学生进行可译性判断,如用break来翻译“杯子破了”中“破”的可能性,以此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该动词的意义推断是否受到母语原型识别的影响。

(四)数据统计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如下的处理:对自由造句结果进行频率描述和对比分析:对中外被试的典型性判断结果利用SPSS软件的T测试进行对比,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中国学生的典型性判断结果和可译性判断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三、结果

(一)自由造句测试

本研究主要通过动词的谓宾结构来判断其原型意义及意义推断,因此,首先将测试结果分为习语和非习语用法,后者为本次研究的重点。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Aitehison指出心理语言学研究证明习语“是被人类作为普通的,单独的词汇形式对待”。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习语是在不强调单个单词意义的情况下作为单独的词项来教学。如,Thebicyclebrokedownonmywayhome中的短语breakdown。

非习语形式按其动宾搭配分类如下:1、break+有形的实体中hysicalobjects,以下简称PHY;2、break+抽象的内容(non-physicalobjects,下文简称NPHY);3、break的名词用法,意为“rest(休息)”(下文简称RESF);4、其他(简称OTHERS),主要是意义模糊的答案,如breakit,另外NS和NNS分别指的是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即中国英语学习者。

从图2可以看出中外受试的造句结果呈现出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PHY都占了最大的比例,分别达到56%和51%,根据原型理论,被试就某一范畴举例时,首先想到的并具有较高一致性的项目即该范畴的原型。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动词break的原型均为break+有形实体,如Don’tbreakyourcup,二者原型判断一致。

(二)典型性判断以及可译性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表1对比显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对动词break用法的典型性判断测试,该动词用法的选择以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NadonalCorpus,简称BNC)的“简单检索(SimpleSearch)”(网址:thetis.bl.uk/lookup.html)和学生作文为基础随机选择。

表1典型性测试结果描述[本族语者(NS)与中国英语学习者(NNS)的对比。

表中描述项目按照平均值的递减顺序展示。通过分值的平均数和众数来判断范畴成员的典型性,并将频率、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作为受试在范畴成员典型性认定一致性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