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学高一学生心理状况

数学高一学生心理状况

关键词:高一新生心理健康认同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压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元化变得越来越突出。中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对各种外界力量显得很敏感。教育工作者根据国内外学者所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六点特征: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乐于学习;善与人相处;善于自我调节;情绪愉快而稳定。一些科研机构调查的抽样数据表明,约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学生心理基本健康,能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现实,有稳定乐观的情绪,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有正确的学习意识,并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大多表现为自强,自信,关心他人,很容易得到同学的喜爱,而且自制力强,抵御挫折和打击的能力也比较强,懂得如何通过正确的渠道缓解自身压力。而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或孤高自傲、或苦闷、失望,自暴自弃,情绪不稳定,波动大,与周围环境不和谐,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形成威胁,对学校以至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状况,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异常:

1.逆反心理。这是中学生在青春期正常的心理表现,由于高中阶段处于少年向成人世界的过渡,中学生急于期待外界社会对自己的承认,表现为一种对成人话语权的强烈地反抗,极力地摆脱对成人的附和盲从地位,甚至我行我素,尤其对教师和家长的意见,高唱反调,采取抵触情绪,甚至强词夺理,这类学生容易做出越轨行为。有一个女孩子,多才多艺,又擅长乐器,学习成绩也很好,升上高中之后被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吸引,难免贪玩耽误学习。由于她的家教很严格,母亲的说教让她产生抵触情绪,从此更加故意制造难题给父母,放学后宁可绕远路也不按时回家,和同学正常接触也故意装作神秘。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发现了这个问题,我通过向很多同学了解她的情况,发现她这种逆反的行为,及时和她沟通,帮助她疏导这种逆反情绪,换位思考自己和家长的关系,帮助她摆脱了这种错误情绪。逆反心理一旦严重,有可能造成学生越轨行为。

2.随众心理。随众是指没有主见,没有原则,过分依赖他人喜恶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高一学生来到新的环境,没有了以往的好朋友为伴,内心渴望结识新朋友,建立新的友谊,特别是住宿生,第一次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长的关心和监督相对减少,难免产生孤独感,心中不踏实,他们更希望尽快溶入新集体,为避免被其他同学排挤,有时明知不对,他们也随大流,人云亦云了。也有一些学生是由于虚荣心强,好“面子”,即使自己不喜欢,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不合群的人,而改变了自己。有一个高一女孩小林,平时风风火火,中性的性格让她在同学中颇受欢迎。可是一段时间之后,隔壁班的一些女孩子议论她的话传进她的耳朵,她们说小林的短发很难看,好像压着个帽子一样,为了这个,小林很难过,也不知道该怎样改变自己,于是平时就坐在教室里不敢见人,后来又用夹板把头发都直立起来,打扮成自己喜欢的偶像的样子,生怕再招来别人的嘲笑。针对她的这种情况,我找来她的好朋友,和她坐在一起讨论她们心目中的小林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有什么样的衣着打扮,什么样的举止,什么样的发型,和什么样的笑容。这时小林发现,朋友们喜欢的是从前的她,追求怪异的发型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保持自己的原则才是最重要的。随众心理容易造成学生虚荣心增强,偏离正常的成长路线。

3.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主要是缺乏自信、心胸狭隘所致。进入重点高中后,面对新老师、新的学习内容、新的班集体等因素所导致的变化,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继续保持优势,甚至越学越好,有些学生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时,缺乏自信、心胸狭隘的学生就会因各种各样的竞争受挫而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故意制造事端,想令别人也不好过!有一个叫小陈的学生家境贫寒,所以她从小勤奋读书,希望有一天跳出农门,摆脱贫困的生活环境,初中毕业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成了当时本村村民羡慕的对象,不过,进入重点中学后,学习成绩却不断退步,几经努力都没有明显效果,小陈失望了。她看着同室好友小王的进步,内心难以平静,于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凡是到考试前一周,小陈就"犯病"了,有时还"神志不清",弄得好朋友小王不得不放下书本,把本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陪她看病,为她煮药、打饭、洗衣,小王的考试成绩自然大受影响,小陈却高兴了。嫉妒心理害人害己,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会导致非常不好的后果。

4.松懈心理。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学年,都是勤奋、拼搏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如愿以偿进入高一后,有一部分学生便松懈下来,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这些学生认为考上重点中学就肯定能上大学,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这些学生过于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而有意地忽略自身的主观因素,或出于自负觉得自己不需要太多努力,只要到了高三自己就自然会努力学习,一样来得及。

5.焦虑心理。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期间大部分为各校的尖子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往往还是班长、团支书等班干部。但进入重点高中后,尖子云集,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小学或初中时的优势。高一学习科目多,难度偏高,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有一部分学生从原来同学眼中的尖子生变成中等生甚至落后生,如果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案例B:小欧高一入学成绩排在班的第一名,但初中学习成绩好并不等于高中就好,由于小欧未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中段考试只排在班的二十多名,家长觉得不理解,多次找班主任对小欧做工作,小欧感到压力很大,整天觉得闷闷不乐。

6.失落心理。优秀学生一旦丧失优越地位,便会怀疑自己是否"优秀",而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或不满、抗争、甚至以违反校规或恶作剧行为来引人注目,以达到心理平衡。有一个学生小何,初中时虽然不是排在班前一、二名,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沉静、听话的好学生,他以高于录取分数4分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但这个成绩只排在班的中下水平,加上前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小何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没有地位,为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小何忽然变得"活跃",有时,课堂上老师刚说一、两句话,小何就会大声"插话",常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无何奈何,不得不批评小何几句,小何却暗暗高兴。

7.高傲心理。优秀生往往觉得自己优于别人,自己是周围人的主宰,所以操纵欲、支配欲极强,别人的行为稍不如意,就要横加干涉,自己要做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继续做下去,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大部分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优秀生,因此倍受老师、班主任的钟爱,经常得到的是表扬和奖励,但有时却造成了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追逐名利的现象。来到新的学习环境,一旦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体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碍。有一个学生小许,从一所初中的重点班毕业,但是由于初三早恋影响了学习,结果成绩一落千丈,中考也并不理想,尽管家长想方设法为他找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但他仍不满意,总以重点班的尖子生自居,瞧不起新集体中的同学,对别人善意的提醒当成是“多事”,“找茬”。慢慢地,同学与他拉开了距离,而他在新集体中,学习成绩仍然没能马上追上来,他不愿从自身寻找原因,更是把这种结果怪罪到同学对他的疏远上,引发了很多矛盾。

鲁迅先生在六十年前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正常的,也有一些是家庭或学校或社会教育某一方面的缺失造成的。今天的教育理念要求保护受教者的天性,然而我认为,这种天性似乎应该有另一种理解,理解力,判断力,创造力都师应该保护和发挥的,但天性中的劣性如果不及时疏导和排除也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是否得到良好而有效的引导对一个人来说意义重大,中学时代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处理和调节,很可能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