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班主任严厉外衣背后

教育班主任严厉外衣背后

孩子们羞涩、小心地保守着自己的秘密但没有倾诉的氛围和空间,一旦发现你真诚地尊重和理解他们,可爱的孩子们就会将心扉敞开。所以要给学生倾诉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展现真正的自我,认识真正的自我,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这节心理辅导课是一面镜子,照亮了学生的心灵,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为班主任,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严厉与亲切、严格与欢笑是可以并存的。从学生时代起,在我的心目中,班主任似乎就是严厉的代名词。于是从我做班主任开始,就曾想尽种种办法去亲近学生,但效果并不尽人意。直觉告诉我,我远远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羞涩拘谨的笑容、小心翼翼的言谈都在提醒我,我首先是严厉的班主任,其次才是“可以一谈”的朋友。虽然我一直在努力,但繁忙的教学工作,班级里各种各样的事情使我始终没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契机和方法。我还是成了一个严厉的班主任,常常感到困惑、茫然与无奈。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班主任心理辅导课”这个新鲜的课题。在我的印象中,心理辅导是和颜悦色、春风化雨的疏导,是在校园幽静一角、在精致清雅的活动室里的促膝谈心,是心理学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并且,有一点神秘色彩。这样的辅导居然可以和严厉的班主任联系在一起,学生会把心里话告诉他们平日里最怕甚至最“恨”的班主任吗?我不敢想象,就像不敢想象老鼠能和猫促膝而谈。

带着顾虑、担心和一丝好奇,我走进了区教育学院蒋薇美老师组织的“心理辅导课教学艺术”研训一体的课堂。研训一体的过程让我耳目一新。在蒋老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中,我体验着、感受着、领悟着。我终于释然,虽然没有太多的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但我有精彩的校园生活,有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洞悉学生的细微变化、知晓学生的困惑烦恼的机会。在一次又一次深深吸引我的研训活动中,我汲取着从未涉猎过的知识和技巧,同时,渴望能实现我长久以来的梦想——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当时担任七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然而,本该和谐、快乐的集体却隐隐存在着青春期特有的躁动和叛逆。女孩子经常哭着来告状,说男孩子不讲道理;男孩子则一脸不屑地说女孩子就是小气!我想,这些十二三岁的少年似乎在刻意地以恶作剧来引起他人的注意,这种情感上的困惑不正是我们心理辅导课上可以讨论的问题吗?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堂“我欣赏的男生女生”的心理辅导课。

我鼓足勇气选择了这个话题,但又有些担心,不知我的学生在课内会如何表现,是惧怕班主任而唯唯诺诺,还是因话题有兴趣而“信口开河”?这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场面?但实际的课堂气氛令我大感意外,学生们真诚地诉说着他们心目中的异性形象,大大方方地在黑板上写下一条一条“高见”,哪怕漏掉一点内容都会马上再跑回讲台一笔一画地补写。尽管稚嫩的笔端还有错别字,可那认真劲儿似乎是在完成一件神圣不容亵渎的事情。

在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讨论中,在教室黑板的左右角上,两个学生创作了“酷男孩”和“靓女孩”两幅画像,旁边配了以下词语:

“我最欣赏的女生形象”——开朗、热爱集体、有爱心、举止文静、大方、活泼、成绩优秀、有教养、有才气、勤奋、宽容、淑女形象、善解人意、漂亮。

“我最欣赏的男生形象”——勇敢、诚实、幽默、不掉眼泪、热心、脾气好、帅气、绅士风度、不要太苛刻、不“娘娘腔”、不摆“酷”。

在热烈的讨论中,男生女生畅所欲言。我惊诧地发现,平时胆小的女生也讲出了自己的心声,而几个动辄就拿班级里男女生配对的调皮鬼居然主动地说出了心里话,从他们真诚的目光和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我看到了理解与尊重,看到了信任与关心。

班里有一位个子高高的女生,性格活泼开朗,为人直爽热情,但言谈举止过于豪放,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多数男生挨过她的拳头。于是类似“孙二娘”、“母夜叉”的绰号接踵而来。我找她谈过许多次,可谓苦口婆心,最后,连“婉约派”的词都被我拿来派上用场,建议她多读点“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的温情诗词,希望能起到教化作用,结果依然以失败而告终。没想到心理辅导课上,她安安静静,尤其是听到男生推选出最欢迎的女生是某某女生,并说出该女生的可爱之处时,她的沉默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果然,她是变化最大的一个,值日时再也不举扫帚追打男生了,午饭时也不会边吃饭边与男生对骂了,我不禁暗暗惊喜。

看来,老师的谆谆教导远远比不上异性同学的意见,哪怕意见提得有些尖锐。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更注重的是来自异性的目光,因为他们渴望被异性注意,渴望被异性赞美。而我们往往过于紧张这个年龄段的男女生交往,生怕有一点不妥或闪失,却忽视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要和他们对美的欣赏与渴望,这无疑是我倾心尽力却依然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真正原因。